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

卷五十六(41)

 

[譯文]

真人曰:夫道者,無義而無恩。子不見《陰符經》云;「天之無恩而大恩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故天與道,不私於人,乃萬物而言恩,人與萬物自有感仰之心,歸恩於天道,不恃其功,至公至私,與物不懷其曲直,洪纖一體,貴賤同途,棄愛惜於坦然,絕去留於用意,是以順天時者見生,逆天意者見殺。殺非以私,生非以公,但隨人物逆順,自然而致其生殺也,故曰無義而無恩。夫道可及者,雖仇讎而必化;道不可及者,雖父母而終不可言。蓋夙分有無,一一出於天籍,且非一夕一朝而得偶會。生所化者曰死,死所化者曰生,生死之根,反復為常。蓋善於生者,不為死之行;不善於生者,為死之行。得死之行為其死,為生之行得其生。故得生者,莫不由於氣,氣所以能化於生則生;化於死則死。故曰禽之制在氣者,唯以氣感,不以力為。氣感自於虛無,而能制於萬有,至於天地日月、星宿雲雷,并賴氣之所轉運,使不失墜落。巍巍乎,蕩蕩乎,無始終,安其所動,樂其所靜,是謂道氣自然。若以身之禽制在氣者,實由乎心,不能禽制者,亦心也。

[浤瑆詮釋]

前一段是給《陰符經》下註腳的,文氣古樸,白話翻譯必壞了他的雋美之詞,不譯則必令人難以理解。我決意保留原文的文采!別以釋義斟酌幫助了解。

「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擒獲﹝這個人間的至樂與至靜,﹞須知﹝他是生死之根,﹞他的機制在於無火之「炁」!生以死為根,死以生為根。最大的好處﹝恩﹞也是生於最大的壞處﹝害﹞;最大的壞處生於最大的好處。

「至公至私,」有作「至公無私,」我以為原本的表法,更有道的張力。

將道之田地比喻成洪纖一體,即如有人比喻這個法界是蜘蛛網,乙太,同一個意思。

「絕去留於用意,」意思是面臨去留的抉擇,不可以患得患失,而宜以「用意」把持這個心。「見殺」:我在卷十五詮釋陰符經,將殺釋作放下、捨棄、奉獻之義。此處作奉獻義。

「仇讎」,中文字的運用示範!中文字有設為了美學與均衡,同文不要出現同一個字,此是一例。尤其書法規則,更強調這一點。因此有「百壽」、「百福」一百種不同壽字福字的寫法。不這樣來玩,怎麼會熱鬧起來?無人作百災圖?

「雖父母而終不可言。」意思指,道作用不及的時候雖然父母六親也無法溝通。

「蓋夙分有無,一一出於天籍,」一切的一切貌似早有天定。

「蓋善於生者,不為死之行;不善於生者,為死之行。」之,有向往,靠近的意思。善於長生的人他的「意」不會老是往生命死衰方面想;也不做往該方面的行持;不善於長生的人,老是想老是在做著往死方向行持!

「氣所以能化於生則生;化於死則死。」化於生的氣稱為生氣;化於死的氣稱作死氣。

「故曰禽之制在氣者,唯以氣感,不以力為。」如前述,擒獲真氣的機制在於﹝以心氣﹞去感知它,不以力作。……能否掌握這個天地的真氣,都在此一個真心。成也是他,不成也是他。(C056-40)(譯,40/4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