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星期日

卷五十六(20)

 

[譯文]

《仙經》說:我命在我,保精受氣壽無極。又說: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心靜默,可以長生。生命的根本,取決在修此道,雖能呼吸導引,修福修業,習學萬法,雖然修到以至於可以獲得服大藥,可又不知服元氣的道理,如此仿如一株樹但有繁枝茂葉,而無根(gai),豈能久活?

若以長夜聲色之樂,嗜欲之歡,壞了!突然遇見人生突變諸如夭逝的悲劇,永遠捐軀給了泉壠塚墓,感受到了這些痛苦,也是應知這是往昔所作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引致於此境地。若是能積年終日,勤苦修鍊,學習延齡的方術,依照真經的指示行法,遵從熟食﹝火食﹞的禁戒,知曉守元氣要旨,拘魂制魄,留胎止精,諸如這些努力都不是「否薄」。忽然有日發現自己長壽了,經常住在雲霄的境界中,這是由於長期的修為「為厚」以至於獲得此境。要知性命有限也有極,嗜欲無窮,並以有極的性命,追逐無窮的嗜欲,亦真正是自斃而已。

 

土能濁河,不能濁海,風能拔樹,不能拔山,嗜欲能亂小人,不能動君子,這是什麼緣故呢?君子是處士,小人是遊子,須知人的性情有分兩極,安穩的生涯向來都是難保,若不示教以生命的樞機,傳以要道,宣以心髓,授以精華,則片言曠代,一經皓首,不可得聞道。道,有什麼作用呢?道即是元氣。元氣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惟中之術」。以存道為法,化精為妙,使氣流行,運無阻滯。於是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若知箇中玄之又玄,男女同修,夫婦皆能學到仙術,這個就是所謂「妙道」。

[浤瑆詮釋]

「胃管穴在心下,」「胃管穴」中醫正名是「胃脘」。道典有作「胃脕」。

荄,gai草根。

「泉壠之痛」出於唐‧羅隱《兩同書卷上厚薄第五》:「然卒逢夭折之痛,自殞於泉壟之下,」泉壠,喻九泉。

大藥:修練得法體內自然生出的能量。

「若以長夜聲色之樂,嗜欲之歡,非不厚矣,卒逢夭逝之悲,永泉壠之痛,是則為薄亦已甚矣。」非不厚矣,不讀作否,義亦同。泉壠,指塚墓。為薄亦甚指,幹著沒有意義的事以至於此!

這一段講述天地水三元應化於人身上的分析。所論中醫觀點不盡然與傳統中醫同板。

「男女同修,夫婦俱仙,斯謂妙道。」這一段不是鼓吹修房中,而是指夫婦同修,在家修行。(C056-19)(譯,19/46)

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卷五十六(19)

 

[譯文]

混沌已分,天地水三元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人體法象三元,化在人體稱為三焦三丹田,以養身形,以生神氣。有三位而無正藏,寄在一身,主司三務。上焦法天元,稱作上丹田,其分野自胃口以上,心下膈以上至泥丸,這一帶是上丹田的區位,他領受天元陽炁,治於膻(tanˇ)中,膻中穴在胸口正中,主司溫暖皮膚肌肉之間,內觀的光景仿若霧露灌溉;中焦法地元,名叫中丹田,其分野自心下膈至臍,中丹田這個區位是受到地元陰炁所主司,治於胃脘,胃脘穴在心下,主司腐穀熟水,變化胃中水穀五味,主司分血以營藏腑身形,內觀其光景有如地氣蒸上;下焦法象水元,名稱叫下丹田。其分野自臍中下膀胱囊及前陰的區位,下丹田的區位稟受水元陽氣,治於臍下一寸氣海的地方。水元歸府於氣街,氣街是道路。三焦都是行氣之主,因此歸府氣街,街,指四通八達的大道。下焦主司運行氣血,流通經脈,聚神集精,動靜陰陽,仿如水流就濕,定澆時注下行,雲氣上騰,時候至則降雨。

[浤瑆詮釋]

胃管,即是胃脘。

氣街,針灸學說之,根結,標本,氣街,四海。(C056-18)(譯,18/46)

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起居養生之二(26)

 

1)  最常用依靠於咒音上。我個人早期依靠在四句聖號,曾有過些體驗。後期﹝偶爾﹞依靠在金光神咒。由於我不喜歡持咒,因此都選最簡單的方式。寫書的日子,偶爾會發生神馳現象,我說是「腦內國際會議」,持誦金光神咒就可以轉安穩了。有人會認定了發生腦內國際會議就是「人格分裂」,別慌,等他自己分裂了,你還是依然很安穩!我曾經連續半年發生這種現象,但是一離開那個環境﹝山居﹞,他就自己好了,也不能算是我度過了,是我離開那個環境腦內他自己安定下來了,那時期如果我有持誦金光神咒則會安穩些。偶爾我也會持誦四句聖號。此時又有人來勸你說,兩道不能相容,有這沒那,不可以佛道兩咒相混。別聽這一類鬼話。來勸佛道者,便是兩邊人。一切行持皆依自由心照,獨立守神。

2)  怎樣知曉身上一點陽還在呢?一般上我不喜歡講述這一類的話題,本人也是在眾人面前拉大提琴,一邊拉一邊學。偶爾拉二胡,自己顧自己。但是經歷了二十年的冷觀察,我不得不說一說自己的觀察結果。身上一點陽最基本就是丹田一點陽,就是說丹田總是有感到隱隱然的氣動很活潑的,大約就是頻臨射精之前的內感,但是十分微細!平時則會感到內中和煖,也是十分微細而平穩,一點也不張揚。張揚的那一款,總之我認為不妥。

3)  我認識幾個全身氣動很張揚的人,結果都不好。其中一個最後死於胰腺癌(嚴世欽)。另外兩個的日子過得很靠近乞丐(古彬烈,曾濱),沒有對自己履行義務,沒有對社會履行義務,沒有對家庭履行義務。這一類仙種,我始終抱持質疑。有說乞丐也有大修行隱人,是啊!我從來不質疑這個。這個須審視其君之意志力和神采。沒有這兩項,皆不是!

4)  丹田一點陽的另一個表現是,一年四季五心都能和煖。我們不必遠求說,非要嚴冬住山洞,洞穴表面的雪不附,深夜猛烈飛過的勁風都是只是誤解的過客!算了吧!靈山莫遠求。跟我講這些遠求故事的人,我都會靜悄悄遁開。敬鬼神而遠之焉。

5)  佛家有六波羅密法,其中忍辱波羅密是開發智慧最捷徑法門。有日我將這個體悟寫入日誌中,不出百日就接連數宗來「羞辱」我!即使是很平常的朋友,都會為了小事來辱人!因此朋友說,有些法不可以講出口,默修就好了!我說朋友這個是怕死狗,要比放屁的母狗還要比手指,放屁的母狗還有聲音。

6)  修士的飲食營養力求均衡!舉出一個真實案例,這是道友親身經歷的案例!他曾經參與十日禪,十日內整個生活就是靜止不語,也不能使用手機。吃時力求清簡並且有專人負責!到了第11日開禁,他發現目力明顯減弱不能看書!於是領悟到十日以來吃食過度清簡,不大對。我本人則主張每一餐吃食力求五味均衡,五色均衡,五氣均衡,五形均衡,這個色味形氣的均衡,始可達致五神均衡。據說,我並沒有做到自己提出的主張!又據說我的吃食頗為偏。又據說,我做不到的事,並不代表它的原理不正確。又據說首先生活安定始可論飲食!

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

起居養生之二(25)

 

1)  我寫養生系列,暗中直指這個大題目:如何自審修行火候。但是這個題目很大,尚未寫成就別為他高談。不如一個小題一個小題,慢慢講

2)  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正面意義,正面的意識形態正是,要求一個修行人,必須能夠身處立於無錐之地,獨立守神。這種無依無靠的意志力才合於道、入於道、契於道。

3)  我曾經嘗試獨居不語,一整日也不做事,可以麼?可以必須有個條件!比如雨天我可以不做事、不看書、不寫書。但是我不能不吃茶。我的意志力須要有個依靠,我靠在雨天的旋律上,靠著窗口,吃著熱茶。這是我這一生中最享受的時光。那麼大熱天怎麼辦?我就無靠了。我不會靠在熱天上面。我會很煩,雖然已經不再躁煩。我必須找事做,比如下廚房玩食物。現實上,一年365天,幾乎沒幾天是大涼天了。現代人必須適應熱天修行。至於「定與不定」都是問題!

4)  按我的經歷,即使一日不尋求依靠,也得依靠身體上的一種內感。我常說這是丹田一點陽。我要老實說,我的這一點陽並不持續,很容易丟失。一場食物過敏腹瀉三次就要丟失了。若是有在,他足以讓我安靠。一日不做事,不作粗想,即使熱天也是可以安穩的。

5)  所謂丹田一點陽,就是身上和煖。即使大冷天,也會感到內在的和煖。即使大熱天也不會熱煩,由於有這一股內在的和煖頂著。

6)  修行,我主張動靜相宜。內在的安穩要比外在更要緊,更需要念住。切記棄絕概念化的那一些。棄絕你沒有體驗的那一些,即使一秒鐘也別虛耗在這裡!比如昨日我不小心看到微信公眾號一篇文章,文中強調修行必須「定得住」,沒修定的人都不是???結果文中他舉出兩個例子是「定得住」的大師級人物,我要問了?這個有何意義呢?作者其人有沒有「定得住」?我認為恐怕他沒有!由於他的文氣充滿了鬥法情意結,定得住的人一定是沒有鬥法情意結的。偏偏這個時代,廣大的大師兄們都十分喜愛看這一類文章!槍口總是對外,真是可憐到了極點。

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卷五十六(18)

 

[譯文]

元氣是生氣的源頭,是腎間動氣。他是五藏六腑的本元,是十二經脈的根源,是呼吸門,是三焦真氣的源頭,又名守邪之神,聖人以樹來做比喻。元氣,就是人的根本,藏腑筋脈比如枝葉,根本絕了,則根朽枝枯,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問:何謂腎間動氣?答言:右腎是命門,命門氣動,出於中間,氣動由此生起,這是元氣所繫,精神所舍。命門有了真精真神,即善能固守,守御功能已到了一個程度,則邪氣不得妄入,所以名「守邪神」。若是不守邪,邪氣成功入侵體內,一旦入了,會弄死人的。人所以得全生命,由於元氣屬陽,陽為榮,又由於血脈屬陰,陰為衛,榮衛常流,所以常生。又說榮衛,即榮華氣脈,譬如樹木芳榮。榮衛藏腑,愛護神氣,得以經營,保於生路。

又有說: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晝行於身,夜行於藏,周行一百五十刻度,至平旦大會合於兩手寸關尺,陰陽相貫常流,如循其環,終始不絕。絕則人死,流即人生,故當運用調理,愛惜保重,使榮衛周流,神氣不竭,可與天地同壽。(C056-17)(譯,17/46)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

卷五十六(17)

 

 

[譯文]

腎臟是神的房室,神若無房室,神就會不安定,腎室若是無神,人豈能健康!房室既已堅固,神始可以安居。安居穩定則可致變凡成聖,神自然通靈。神愛附於生,可是腎室不固致使神不得安居,腎室於是空廢,結果投向死地。若人自己能夠善巧運動,勤於修進,令內清外靜,擯絕種種外內染,則可以大壯營室,神魂安居。神、祇兩者恆為營衛,身、神兩面互相愛護,所謂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身神相須,窮於無窮。(C056-16)(譯,16/46)

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

卷五十六(16)

 

[譯文]

秦少齊《議黃帝難經》這本書有說:男子生於寅,寅為木,屬陽;女子生於申,申為金,屬陰。元氣起於子,是命數的起點。男從子左行三十,女從子右行二十,都會在巳(siˋ)位會面,這裡是夫妻懷妊,受胎氣的命數會點。男從巳左行十至寅,女從巳右行十至申,俱為十月受氣,氣足形圓,由此而知寅申二位是胎兒性別決定男女的肇始點。從寅左行三十至未,這個位稱作小吉,是男成年運所到點;從申右行二十至丑,這個位稱作大吉,是女成年運所到點。然後才允許男婚女嫁。從此運氣繼續轉,先天元氣所已消去的,不會再恢復,若能修到後天精氣不散逸,則可致長生。

天地元氣既已起於子位,屬水,水卦為坎,主北方恆嶽,分野在冀州,人的先天元氣也是同於天地,反映在人身則是先天元氣生于腎。人的元氣,得自然寂靜之妙蘊,懷抱清虛玄妙的本體,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是謂眾妙之門,這是元氣玄妙的路徑。故說玄妙主神,神主靈,靈主道,道生自然的本體,﹝應合這個大規律則﹞能長生。生命之根的元氣,就是在這裡了。

[浤瑆詮釋]

秦少齊是扁鵲的本名,出於《周禮注疏‧卷五 》。

「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這是經氣「子神」在母胎中運轉的時辰與方向,因而主男女,文獻見於《難經‧第十九難》、《醫砭》等等醫書。相當深奧的一門課。聯想一下,世紀創於子,首開左右,﹝三數時﹞左行亞當生於寅,﹝五數之後﹞右行夏娃生於申,但是生人總是應由人來生,因此需自由巳位作為起點……[看圖!]

分野:古人將天星分布「分野」於地上九州。也將八卦「分野」到地上八個方位上。現代中國人的口頭痰就是「對號入座」,每每言至此而嗤之於鼻,殊不知中華文明都是天干與地支十分秘密地對號入座呢!可惜古人知變而能化,而今唯物人吃不下古也化不到,只好對號入座囉。(C056-15)(譯,15/46)

2021年2月21日星期日

卷五十六(15)

 

[譯文]

《上清洞真品》有講:人降生是稟賦了天地元氣,成為神形;又稟受元氣化「一」,為液為精。若是天生的真氣減耗了,神亦將耗散;若是天生的地氣減耗了,形亦將病;元氣減耗,命也將竭了。於是「帝一回風」的道術,是溯流百脈,上補泥丸,下壯元氣。腦實則神全,神全則氣全,氣全則形全,形全則百關調於內,八邪消於外。元氣實則髓凝為骨,化為筋,由其真精轉化純粹,元神元氣,不離身形,因此能長生。(C056-14)(譯,14/46)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

起居養生之二(24)

 

(C035-16)不欲與不極

是以養性之方,

1)唾不至遠,

2)行不疾步,

3)耳不極聽,

4)目不極視,

5)坐不至疲,

6)臥不至懻(強直也)

7)先寒而衣,

8)先熱而解,

9)不欲極饑而食,不欲極渴而飲。

10)食不過多,凡食過多,即結積聚,飲過多則成痰癖。

11)不欲甚勞,不欲甚逸,

12)不欲甚流汗,

13)不欲多唾,

14)不欲奔車走馬,

15)不欲極目遠望,

16)不欲多啖生冷,

17)不欲飲酒當風臥,

18)不欲數沐浴,

19)不欲廣志遠求,

20)不欲規造異巧,

21)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

22)不欲露星下,

23)不欲臥中見肩。

24)大寒、大熱、大風、大露,皆不欲冒之。

25)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即傷肝,咸多則傷心,甜多則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凡言傷者,亦不便覺,謂久則損壽耳。


引、卷三十六,介紹各家導引治病法,提出:「導引之道,務於詳和,俛仰安徐,屈伸有節。」下半段文字試攝生月令屬於二十四節氣的內容。請回看全文。

引、卷四十一,介紹多種沐浴法以及沐浴湯藥。沐浴法有藥浴法、有燻蒸、有採自然真氣法、盥解法、甚至也有卯酉沐浴採自己的氣給自己沐浴。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起居養生之二(23)

 

十六傷

《抱朴子》曰:……

1)又思所以不逮而強思之,傷也;

2)力所以不勝而強舉之,傷也;

3)深憂重恚,傷也;

4)悲哀焦悴,傷也;

5)喜樂過差,傷也;

6)汲汲所欲,傷也;

7)戚戚所患,傷也;

8)久談言笑,傷也;

9)寢息失時,傷也;

10)挽強弓弩,傷也;

11)沉醉嘔吐,傷也;

12)飽食即臥,傷也;

13)跳走乏氣,傷也;

14)歡呼哭泣,傷也;

15)陰陽不交,傷也;

16)積傷至盡,盡亡非道也。

葛弘這一說16傷,至今尚管用。唐朝孫思邈是學醫學道都很謙又很深的一個人,他尤其偏重於引用葛弘和陶弘景的思想,稱兩人為“真人”。綜觀他所引用的內容,都盡可能按照原文,然後加上自己的補充。孫思邈到了98歲高齡始作《千金方》,這一部方藥書是孫真人的畢生心血,十分實用,乃至適用於今日醫!在我的意識形態上,陶、葛、孫是一脈相承的。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

卷五十六(14)

 

[譯文]

至人,含懷道德,沖泊情性,抱一守虛,澹寂無事,體合虛空,意胎息,因此叫他合德之厚,可以瓊比於赤子。赤子心,與至人同心,內為道德所保,外為神明所護,﹝赤子與至人﹞可以瓊比慈母與赤子。

赤子,以全和不爭為心,聖人以全德為心,外無分別之意,內無害物之心。赤子以不取不捨,故能拳手執握,自能牢固而氣機不洩。赤子天生骨弱筋柔因此而會自然握固,赤子並未知人間男女,但是會自然而朘勃,這是精能致的現象啊;赤子終日哭號而聲不嗄,這是氣和能致的現象。赤子捉執的時後十分牢實,這是由於他元氣充壯,﹝證明了元氣充壯可以﹞致骨弱筋柔。

赤子尚未學會陰陽配合,但他的舉動則是自發地含著真氣的泉源而動,這是由於精氣純粹的所以然。陰為雌牝,陽為雄牡,則是氣命的源頭。氣命的源頭,則是元氣的根本。換句話說赤子心無情欲,意無辨認,雖人也會作,但不被外界引欲牽挽,因此始終不會玷汙了尾閭的真氣。

赤子的氣質真且精,在體內往還流,自然自在,任運任真而已,所以說是至精。赤子終日號啼,而聲不嘶嗄,這也是純和之至的現象,因此又說至和。嗄音,是破物的聲音。赤子由於是元氣內充,真精存固,全和能致,因此聲氣不破散。

[浤瑆詮釋]

全和為心:不爭自然的天性。不取不捨。心,即指自發的念頭與動作。

全德:應合宇宙大道。

拳手執握:拇指被包在四指內握拳狀,又名握固。牢固,指氣機牢固不洩。印地安巫師修練法都十分重視這一個小動作,所謂印地安就是肘王時代的勇將不知何因緣故移民到南美洲。現代人修練這個,雖然是一個小動作,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習慣!必須是「骨弱筋柔」才會自然而然握固。骨弱筋柔,就是說這個人心性已經大大減少自我,心性轉向溫柔。

Junˋ:說文解字:「脧,赤子陰也。」

牝牡:此處指男女。

「精之至」、「和之至」,兩個至,不是來至之至,而是極致的致。精之至反映於不動欲。和之至反映於聲不嘶。這個在相學也是被重視的。我不願採用約定俗成的「無欲」,我採用「不動欲」。

「畎澮尾閭」:玷汙了尾膂的真氣,喻排精。(C056-13)(譯,13/46)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卷五十六(13)

 

[譯文]

人,稟受天地元氣,始因於父精母血,在子宮內陰陽會合,上下和順。天地元氣所分化出來的精與神,一路減氣賦形,乃至忘身遺體,然後「我性」隨即下降入胎,「我命」記下生命的圖章,經歷綿綿十月,蠢蠢三時之內,然後解胎求生。人雖十月胞胎,其實受孕三十八臘。一臘七日、作一變,凡三十八變,共226日,胎成!再加4日就可以破胎了!從胎已成到破胎這四日中,善慧聰明的胎兒,仿如處在王室,受諸快樂,釋然而生,如從天降下,子母平善,無諸痛苦,親屬歡喜,隣里相慶;凶惡悖戾的胎兒,如在牢獄,受諸苦毒,二命各爭,痛苦難忍,親族憂惶,隣里驚懼。凡是人間人的受孕日數,日數是一定的,可善惡兩分,為人子,怎可悖亂五逆呢!今時人,生子滿三十日,即相慶賀,叫做滿月,都是為了表示慶德善子而有這個習俗。這個時候初生嬰總都是氣足形圓,百神俱備,仿若二儀分三才,體地法天,負陰抱陽,都比喻作「瓜熟蒂落,啐啄同時,」生出「赤子」。

[浤瑆詮釋]

「分神減氣,」天地元氣合化於人,這一股氣是已分化的大精大神,在結胎的生化程序之中不斷地分化,因此也都是一直不斷地「減氣」,一直到十月胚胎圓滿,出胎,乃由後天之氣接棒。

「忘身遺體,」在胚胎生化的程序中,每一個分化出來的無身神的入住,都是忘身無形的,都是為了構造這個「遺」體,古文遺有捨之義。

「我性隨降,我命記生,」吾我之性與命,先天的性與命。下降入胎,建立生命基因的藍圖。

「解在卷末也」,「解」有作「皆」,我以為民初那傢伙並非以拼音法輸入,於是不會誤作解皆皆解!這個「解」應是他的原意!

三時:狹義的三時指,食後、上晡、人定。廣義的三時指,一種變化的時段,大分三時,前中末。文中的原文只是概略指出蠢蠢一時一變,三時胎成。原按則指出更詳細的一個說法,據說這個說法取自佛經,即七日一變,歷三十八變,然後解胎求生。

狴,biˋ傳說中的獸名。古代牢獄門上繪其形狀,故又用為牢獄的代稱。

「一臘謂一七日一變,凡三十八變…」意思是:一臘就叫他一個七日,七日一變,生孩子需時三十八變,等於226日,再加4日,才降生。有人研究探討這說法取自佛經。[見、《從夫婦合氣到父母精血](C056-12)(譯,12/46)

2021年2月16日星期二

卷五十六(12)

 

[譯文]

至大,不能比天更大。至厚,不能比地更厚。至多,不能比水更多。至空,不能比土更空。至華,不能比植物更秀。至實,不能比五金更實。至無,不能比火更虛。至明,不能比日月合暉更明。至昏,不能比於暗虛!雖然日月至明,也會遇上薄蝕猶昏黑暗虛,更何況是人性如此也乎哉!

地上有山嶽川、井泉江河、洞湖池沼、陂澤溝壑,藉以宣吐洪氣;

天有列宿星辰三百四十八座,也是由天精天氣凝結而成,瑩以為星。星辰,本體源生於地質,精氣則成於天精,列居錯峙,各有所屬,稱他作懸象!或稱他是玄象,兩存。

日月軌徑周圍七百里三十六分之一,其中地廣二百里三十二分之一。日是陽精之宗,積精化成禽像為金雞火鳥,都傳說是三足鳥,代表陽類,單數;

月是陰精之宗,積精而成獸像為玉免蟾蜍,皆四足,表示陰類,雙數。於是奇偶兩數,陰陽二氣,不失光明,實則是由於元氣所生。(C056-11)分享<T1道思維>(譯,11/46)

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

卷五十六(11)

 

[譯文]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山川,有可效,有形可度,情性萬殊,旁通感著,自然相生,莫之能紀。我僅僅是提綱挈領,總略言之。

地維四方八極,徑二億三萬二千五百一十七里,南北則知減千里,東西則廣增千里。自地至天半於人極,地中深亦如之(半之極,徑圍之數一半是也。計天地相去一億一萬二百五十八里半也),通四度之,乃是混元之大數也。天道左行,有反於物,則天人氣左盈右縮,天以陽而迴轉,地以陰而停輪,是以天致其動,稟氣舒光,地致其靜,永施候明。天以順動,不失其光,則四序順節,寒暑不忒;地以順靜,不失其體,則萬物榮華,生死有禮。故品物成形,天地用順。

[浤瑆詮釋]

我以為前文一段,保留原文更有韻味!

「有象可效,有形可度,」又作;有「廣」可效…,可茲參考!(C056-10)(譯,10/46)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起居養生之二(22)

 

再引一則平時可以進行的胎息法、

胎息法

老君曰﹕人之不死,在於胎息矣。夜半時,日中前,自舒展腳,手拗腳,咳嗽,長出氣三兩度,即坐,握固,攝心臍下,作影人,長三二寸,以鼻長吸引,來入口中,即閉,閉定勿咽之,亦勿令出口。即於臍下合氣作小點子,下之米大。如下數已盡,卻還吸引如前。初可數得三十二十點子,漸可數百及二百,後五百,若能至數放千點子,此小胎息長生却老之術。

浤按、

觀到會發亮的點子未必非要點子不可,線狀亦可,只要亮度清純就好。忌觀到一堆一團活躍的東西,那是負能量。修行須知務實,首先還是要近取諸身,看到一堆一團黑影,首先要懷疑腦裡動脈有瘀血了,應及時通淤。

2021年2月13日星期六

起居養生之二(21)

 

七籤卷三十五的內容主要是摘錄自《養生延命錄》等等綜合。

第一段開宗明義就提出明白何時進補之法。這個補又指調補陰陽,不是指食餌之補。文中提出“隨補之法”:「其補之法,還舒腳手而臥息,想項上有酥團,融流注心,周遍四肢;又想身臥酥乳池中,心以澡沐,久為令人皮膚光澤。」這個練功效應「真的」會達到美容效果的!有沒有練到?以「微微汗出」作為標準。

引一段我的詮釋、

「人以身為國」,每個人的「中心」皆有一嬰兒!這嬰兒原本是無邪純真的,可是由於社會文化政治私利重重包裹與武裝因而將這純真的嬰兒轉變成了魔鬼。道家佛家一致認為男女媾精而「出生」了嬰兒,瀉了真陽之氣,不好。蓄精養神可以自育嬰兒。

修習靜觀,是要在念頭即起時,即進入靜觀的狀態去觀念他,此之謂﹝讓那嬰兒﹞不死之道!這裡所講是生活上的對應法。若閣下再能做到這些:「若能終竟不唾淚者,亦可含一棗,唼咽津液也」。如果閣下一整日都「不唾」、「不淚」,則終日可含一棗,用以接咽津。我的理解是:「不唾」指脾肺胃三藏之氣平穩則不唾﹝吐痰﹞,「不淚」指沒有情緒波動。所含之棗,也未必指真實的棗。想像口中含著一棗的情形,就是這樣含著一股似有似無的真氣。以竟終日。此法可以接真津。

當然,大棗,不論是紅棗還是黑棗,都可以接精津,可是若是抓死這一味,那十分執拗的「修行人」便會顯出一脈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情態,這種鬼我見得多矣!大國有姦情,你所修的是一個尾大不掉的大國,大到沒有邊際,必有姦情!修行也應須知小國寡民的至理。

以不唾、不淚來審查自己的五臟氣機,也是十分方便法門。氣機細膩之人,一吃到不適宜的食物,即刻泛痰,這樣一來長期修鍊,即可做到自求多福,不會死到很冤枉。

這個人身似國,首出於《抱朴子地真》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

2021年2月12日星期五

卷五十六(10)

 

[譯文]

聖人本於無心,因茲而生心。這一點心生於物,死於物。天機在心目,天地萬機、成敗興亡、得失去留,莫不由於心目。死人屬陰,生人屬陽,陰陽是生死道術,人們不知修行的道路,常遊生死曲逕,故有墨翟悲絲的事件,觸景傷情。故有楊朱泣岐的事件,可以見得修道這條路十分崎嶇,良有以也。

太素之前的洪荒時期,幽清玄靜,寂寞冥默,不可為象,厥中惟虛,厥外惟無,維持這樣的狀態已經很久很久,一直到了天地宇宙肇成氣勢格局,才算溟涬即成,道根也由斯而始。既建八方萬有,太素始萌,萌而未顯徵兆,一氣同色,混沌不分,因此老子說「有物混成」。雖然萬象已成氣候,可是這個萬象尚且未可得其形象,﹝此時尚不能形容他! ﹞陰陽二氣運動遲速的氣數,尚未獲得氣化,如此洪濛狀態又是維持著很久很久,此時稱作鴻﹝譯者稱作大象啟蒙﹞,這些都是天道的軸幹。

於是元氣剖判,剛柔始分,陰陽構精,清濁異位,天成於外,地定於內。虛空環境的本體屬於陽,象徵道,藉物而標成體質,藉圓規而顯出覆育,激動能生;固體的地質,本體屬陰,象徵道根,以無名成為本質,以方矩作為他誕生存在的載體,以靜止被動而老死終,所謂天成地平。既動以行施肇成,靜以含化默運,鬱鬱紛紛的濛氣構成了天地的「精」,應其時而孕育著庶類,這個稱作「天元」,也是所謂「道實」。

[浤瑆詮釋]

這一段是《陰符經》的註腳。說明了「機在目」的原理。

墨翟悲絲」引《明‧龍文鞭影》:伯俞泣杖,墨翟悲絲。韓伯俞被母親杖打,卻為母親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見絲隨染料而變色,悲嘆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正見)

楊朱泣岐」引(在線漢語辭典)《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後就已經差之千里了,楊朱為此而哭泣。後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担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别緒。

厥中惟虛,」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又引博客(滴水藏):「謙卑就叫做“中”。做事專一專精,做到唯精唯一,心無旁鶩,這就是“一”。」原本的允執厥中的意思是人的道心十分細微難以測度,只當掌握公正、中道、看化,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才不會發生偏差誤解!一個人應知遵守中道公正持世的態度,在無形無式的模式之下修行才是。「厥中惟虛,厥外惟無,」厥,正是指這個臭皮囊的「中間」。中間以內虛,中間以外無!這種概念,我要引他山玉石來比較一下,印地安巫士唐望先生說:「沒有個人歷史」應是指這個,厥。讀者可作想像有三大巨人,溟涬君代表宇宙已形成格局。太素君代表溟涬君的前身,太素的前前,則是永無盡頭的「」。這是十分典型道家習慣的表法。人世間的「道根」由溟涬君而起作。

鴻,借喻《莊子》的大鵬。[dict.variants]我釋作「大象啟蒙」。

「聖人本無心,」這一類古文字,我則釋作:聖人之心「本於」無心。這才契入道意。

覆育,[zdic.net] 庇護養育。

其遲速之數,」陰陽二氣有遲速之別。陰先來至則呈陽形,陰包陽故。陽先來至則呈陰形,陽包陰故。(C056-09)(譯,9/46)

2021年2月11日星期四

卷五十六(9)

 

[譯文]

一含五氣,軟氣為水,水數一;溫氣為火,火數二;柔氣為木,木數三;剛氣為金,金數四;風氣為土,土數五。五氣尚未形成,三才尚未分布,二儀尚未肇立,此時還是混沌,又稱作混元,又稱作元塊如卵。五氣混一,一既分元,列為五氣,氣出有象,故曰氣象。

張衡《靈憲渾天儀》一書有說:天地氣象陰陽覆載的根本,莫不是元氣領先;宇宙肇始靈曜的本源,分氣化出元象。古昔先王們漫步天路,利用與確定時空的靈軌,找出宇宙法則的種種本元,首先以「渾然的本體」作準,是為正儀,是為立度,而後皇極﹝第一天皇﹞才有新的建設,由是接下來宇宙時空,天旋地運,皆能讓人們核稽理解了。這正是所認為的經天緯地的根本。

[浤瑆詮釋]

大宇宙一氣演化,取其兼性如:軟、溫、柔、剛;最後一變而成「風」。水軟、火溫、木柔、金剛乃擷取其至善之數,唯土氣化風,應如何理解?由於土性本靜,必須要有力起動,於是風氣而化焉,這是道家十分獨特的詮釋法。但是也有人主張西洋占星術四元素也有同一種見解!都十分符合世情、世道。否則,一如書言,土不化氣為風則必陷入混沌鬱悶之中!何時土氣能化為風?當他遇水的時候,水軟而能搞動土氣,所謂山有水則秀。這乃指她的至善而言,若是至惡則是遇見火的時候,大風地震。此理在中醫、人相學,八字都可以通用。只要是符合世情的都是正法!(C056-08)(譯,8/46)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卷五十六(8)

 

[譯文]

元氣本一一,化生萬萬有。萬有須得一,乃遂生成成。萬有失一一,立歸死死地,故一不可失。

「一」就是指太一,太一分而成為天地,天地就是二儀,二儀分而立三才,三才內有人,於是說三才具備而成人。人分四時,四時分五行,五行分六律,六律分七政,七政分八風,八風分九氣。從一至九,陽數;從二至八,陰數。九九八十一,陽九太終得極數;八八六十四,陰六太終得極數。

一含五氣,教他是同胞;一化萬物,教他是異類。既分而為三為萬,然則,不可暫離於一氣。五氣乃隨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風習俗,所以變化無窮,不止於萬數,於是說他:遊魂為變。比如「武都耆男化為女,江氏祖母化為黿,黑胎氏豬而變人,蒯武安人而變虎,」這些典故說明了遊魂的驗證。

[浤瑆詮釋]

「人分四時……」可以如此認為,由於有了人而知道分四時五行云云!同理,天地人王,王三才,正是人的天命。每個人的天命基原所在,一出世就已有了這個天命。

「武都耆男化為女……」說真的,以我的時代來看待這個「遊魂為變」,我可以接受前一個天地之理數比喻成「遊魂為變」,我也可以接受魂魄幽靈轉化的諸種現象,也是「遊魂為變」,但是將天地之數與狹義的遊魂相提並論?一時讓我無法領會古人心意!

道家是萬物有靈論麼?若果是,他也有煞滿的淵源!有跡象顯示還有比道家更早的道的沿流,此事留給賢人(閒人)慢慢研究!(C056-07)(譯,7/46)

2021年2月9日星期二

卷五十六(7)

 

[譯文]

人類的情、性、形、命,都稟賦自元氣。性則同胞,投射出不同形式的「命」。性不可離於元氣,命則隨類而化生。於是知:道、德、仁、義、禮,這五項都是一體的,不可暫離,可離則不再是道、德、仁、義、禮了。

道則信的精神,因此尊坐於中宮﹝心胸的空腔﹞,稱作黃帝之道;德則智的意趣,於是尊坐於北方﹝指腎內空腔﹞,稱作黑帝之德;仁則人道,於是尊坐於東方﹝肝區內空腔﹞,稱作青帝之仁;義則司時,因此尊坐於西方﹝肺內空腔﹞,名稱作白帝之義;禮則法度,於是尊坐於南方﹝心內空腔﹞,稱名赤帝之禮。然則三皇又是大道的表率,五帝又稱為常道,這兩者同出異名。(C056-06) 分享<T1道思維>(譯,6/46)

2021年2月8日星期一

起居養生之二(20)

 

介紹一則簡易的養生方法、

導引

1常以兩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澤,斑皺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

2摩之令二七而止。臥起,平氣正坐,先叉手掩項,目向南視,上使項與手爭,為之三四。使人精和,血脈流通,風氣不入,行之不病。又屈動身體,四極反張側掣,宣搖百關,為之各三。

3又臥起,先以手內著厚帛,拭項中四面及耳後周匝,熱,溫溫如也。

4順髮摩頂良久,摩兩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氣不干。

5都畢,咽液三十過,導內液咽之。

6又欲數按耳左右,令無數,令耳不聾,鼻不塞。

7常以生氣時咽液二七過,按體所痛處。每坐常閉目內視,存見五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8常以手中指按目近鼻兩眥(兩眥,目睛明也),閉氣為之,氣通乃止。周而復始行之,周視萬里。

9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此處,目之通氣者也),三九過。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及顙上,又以手旋耳各三十過,皆無數時節也。畢,以手逆乘額上三九過,從眉中始,乃上行入髮際中。常行之,勿語其狀,久而上仙。

10修之時,皆勿犯華蓋(華蓋,眉也)

 

卷三十四‧雜修攝部全文都介紹各家導引法。不在這裡搬字。這些法都是可以獨修,可以在家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