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

解鈴(12)

 

回來解鈴

這個人這一世回來,真正是為了「解鈴」而有。我怎會知兩夫妻的「那一股怨氣」也已消逝呢,由於前個月(2017 6 )某日旁晚,我們在路上碰面,兩人的日子都過得好好的。身上那一股灰黑之氣也已經消失。我們曾失聯超過四年,這樣也好無須互相繫掛,呵呵!在我認識朋友太后之前,我看了慈禧太后的傳記,我說:這個女人落到我的手裡,我要將他捏死!可是我所敬仰的虛雲大師卻都在幫助她!這已令我感到衝突。生命觀的衝突,價值觀的衝突,甚至是我的知性的迷失。

當我們第一次見面,我搬出虛雲的照讓她看,她說:這個人好像我的親人,很親切!我趁那當時刻,回觀我自己,眼下這個五十餘歲的婦女,楚楚可憐,十分謙卑,我會將她捏死麼?事後多年我終於也領悟到,這個也是給我的「解鈴」。

為了解鈴而來的有緣人,我已知還有成吉思汗以及其班子。十分典型的,我並不想在此多費筆墨呢。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卷五十九(17)

 太清王老口傳服氣法

本卷口訣,是楊府脫空王老所傳授。所說脫空王老,當地人都不知他的年齡,但見他可以隱現自若,或者演示死於此,即生於彼,屢屢現於眾人之間蟬蛻轉脫,所以當地人叫他脫空王老。平常多進出楊府,自言姓王,也不知哪裡人。每逢有志修行的人士,即傳此訣。說是秘妙方,若傳非其人,自招其咎。和本卷一起學的,還有次第志人口訣,不是給初學的法式。內容做為給初學的人指示初學時應當兼食服,因此多次提到食物。且食氣秘妙,在於切資斷食,使穀氣絕。但能精修此法,因知騰陟仙道不遠。(C059-13)

[浤瑆詮釋]

這一段互參《卷六十二‧太清王老口傳服氣法》。(C059-13)

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

卷五十九(16)

 

凡是將欲修練行氣,先安其身而後和其氣,無與意爭,若不安和,且止,不必勉強進行,氣能和的時候才進行,常守安靜,不要怠倦。氣至則形安,形安則鼻孔的氣息也會轉向靜息,鼻息則全身氣調和,調和則清氣來至清氣來至,則能自覺,自覺則形熱,形熱則汗出,此時不必起身,靜安養氣,務求維持久些時候。宜當去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不作,則氣不亂,氣不亂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內無唾,而鼻息微長(changˊ),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其理,百病退去,飲食甘美,視聽明,形體輕強,可以長生了。

夜半至日中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為死氣。當以生氣時正偃臥,冥目握固,閉氣息,於心中數至二百,才口吐出氣,日漸增數。如此做則讓身神具,五臟安。能閉氣數至二百五十,即絳宮神守泥丸,常滿丹田,數至三百,華蓋明,目耳,舉身無病,邪不復,玉女使令司命著生籍。(C059-12)

[浤瑆詮釋]

「且勿使起,」這個也是寫人的方言習慣!有將「使」改作「便」。已失原味。意即「不必起身」。

「正氣來至則口內無唾,」正氣來至也有唾反而增多。(C059-12)(net譯文3/7)

2021年7月28日星期三

卷五十九(15)

 

[浤瑆詮釋]

出玄入玄:玄,此處指氣的玄門。出入無形。

呼吸生門:生門,通常指鼻孔。這裡釋作:呼吸的生死門。未必是在鼻孔上,但沒有鼻孔就沒有氣息轉折的生死門。生門自會轉返。死門懶。生門,我釋作:「鼻孔出入息往返自轉的靈動力,發於鼻、口、陰

身神:大略講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守身神。魂魄的總稱。

老子說:「生不再來,故遵之以道。」這一句引自何點,未詳!

「行氣常以月一日十五日,」全文這種用詞「盡」都是「至」的意思,疑是作者的方言。(C059-11)

2021年7月27日星期二

卷五十九(14)

 

墨子閉氣行氣法

老子說:長生的道徑,唯存在於行氣養神的功夫裡!吐故納新,出玄入玄﹝浤按、玄,指氣息的玄門﹞,呼吸生門﹝浤按、鼻孔、口、陰出入息往返自轉的靈動力﹞,守護身神不讓它離去,人即可長生。

玄門有分上下,即謂鼻中、口、陰三玄。鼻、口、陰,也稱作生門。老子說:「生不再來,故遵之以道。」道是氣寶,珍惜了寶氣則會獲得道,得道即長生了。

神者精也,珍惜精寶則神而明,神氣明煥則可以長生。氣行則成為道的路徑,存精則成為精寶。行氣名鍊氣,一名長息(zhangˇxiˊ)其法正偃臥,握固,漱口分三次嚥下。日行氣,鼻但納氣,口但出氣,徐徐縮鼻引氣,且莫極滿,極滿則難還。

開始練習時期,納入五息,休息一息,就可以吐氣。每口吐氣快要完盡的時刻即停,轉嚥一次,才轉改以鼻引入氣,做不到?或者慢慢做。

凡是引入氣則會引致內氣上昇,吐氣則會引致內氣下流,自覺氣在周身轉。行氣常以月一日十五日,觀念令氣從手十指出;十六日至月晦日,觀念氣從足十指出。若行之能久,自覺氣從手足通,則能閉氣不息,便可以長生了。(C059-11)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解鈴(11)

 

警告你,不要寫多多!

夠了,慈禧與同治的故事,暫時按下。兩人給我很多啟發。我在別處曾經詳盡寫下兩人的故事,以及其他數十人的前世今生的故事,一共寫好了 650 千字,耗盡一年有餘的空閒時間完成,結果某日,正在備考這一份「一稿」檔案的關鍵時刻,電腦發出奇異的聲響,唧唧唧地十分刺耳!全部檔案不能抄錄!經歷這多年來的折騰,我已心中有數,仔細地排查,最後確認是講述這兩口子前世今生的故事「不被通過」!當時我暴粗!氣極。不久有同道來訪,不問自講:你一直寫,白紙黑字,一直在提到人家不喜歡聽到的舊事,一提起就會觸景傷情啊!於是我將他「毀了」。多麼痛的領悟。

事隔十餘年,兩方各造「那一股怨氣」也已消逝,我這一則是盡量迴避「傷口」而重新寫就!私底下我給太后一個渾號就是:「來自地獄的人」。此地我所寫她這一家的字數,不及舊稿十分一!算了,我的主題重點不在這裡。

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解鈴(10)

 

給同治的靈魂一個公正

由於我相信靈魂不滅。就好比元代那個耶律楚材,他究竟是漢奸?還是愛國者?至今沒見有人認真探究。

若能以靈學的眼界,合參所謂歷史唯物辯證觀,必定會更圓滿!但是必須待這一世人都死光光了,未來新一代人才會自然而然地接受!這個意思也是那個發明量子理論的科學家所曾說過的科學格言啊。

朋友太后不識中文,她所參考的書籍都是英文。她查獲同治這一生有百餘條習氣和歷史上那個同治重疊。其中一條就是「你去吃屎吧」﹝福建話﹞。

熟悉清朝歷史人物的讀者一定也會知道,歷史那個同治叫他的老師「你去吃屎」。想想吧,在當時的文化氛圍,這是多麼地情何以堪啊!同治這一世,他告訴我,他僅讀過三年級,未能讀完,由於每一次看書他就會昏悶十分難受。加上他不能自學,自勵,他的日子也是過得十分浪。父親留給他一大筆遺產,沒兩下子就被騙個精光。這一世他對待錢財也是十分~~~~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卷五十九(13)

 

王公常告訴我說:老君說,「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又說,「吾與天地,分一氣而自理焉,天地焉能死吾。」這是真言要訣啊。修奉的人們,應宜三度反復審思這個意思。參承誘訓,敢不佩服麼!若是也有偶得此訣的人,慎勿輕傳,無或泄露,以致遭受天殃。

 

修真服氣法:「每日常,攝心絕想,閉氣握固,鼻引口吐,無令耳聞,唯是細微。滿即閉,使足心汗出,一至二數至百已上,閉極微吐之,引少氣還閉。熱即呵之,冷即吹之。能至千數,即不須糧食,亦不須藥,時飲一盞酒或水通腸耳。數至五千,則隨處出入,有功當自知也,則有入水臥功矣。夫服食養生,貴其有常,真氣既降,方有通感。豈有縱心嗜,而靈仙羽化?必無此事也。但仙人至士,功行未滿,尚不能致,況凡俗人乎?但信老人言,勤行之,即當自知矣。」(C059-10)

[浤瑆詮釋]

郵:古代傳遞郵件的驛站。

二景指、五牙、六戊,

大歷:為唐‧代宗李豫年號(公元766-779年。)

「有功當自知也,則有入水臥功矣」,有版本作:「有功可入水臥矣。」

﹝全文內容幾乎同後來一段文字之〈#張果先生服氣法〉﹞(C059-10)

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卷五十九(12)

 

太无先生服氣法

形體所以氣為依恃,氣亦以形為依靠。氣全即形全,氣竭即形斃。於是有意修練攝生的人士,莫非都鍊形養氣,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無氣的,即是氣與形的互動是相須而成,﹝人們可以在修練中自證﹞這豈不是很清楚的麼。我戀慕至道,遍尋經訣,自己修練行氣守真,已三十餘載,所聞所見,都不能讓我愜心。大中偶遇羅浮山王公,當時我才自北嶽而返,路過此地,他正在一處專門給郵遞服務的高台上立著,依傍杖策,我們相隔著一個距離,一直保持相顧,我疑惑此君恐怕是異人,趨前與他攀談,果然是方外有道君子。

王公哀憫於我的懇求,傳授給我吐納功,皆是屬一屬二的理身要道。當下心思罔極,非言詞所能盡。每當告訴人們「道」最緊要的法式,都不在經書,都要通過口來傳寶訣。其中所謂二景指、五牙、六戊,等等服氣法式,都是在修外氣,外氣的性質都屬剛勁,若不是用於法事,不適宜服食。至於若是修至內氣已正,這就是所謂胎息,身中自然有,不需要假以外求。不得明師口訣,徒勞苦為,終無所成。今日我所撰錄,皆承師之旨要以申明之,絕不是區區本人一時想到寫到。(C059-09)

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

卷五十九(11)

 

[浤瑆詮釋]

靈龜:出自《易經‧頤》。龜有潛伏之象。與生俱來潛伏著人體內的那個不動的靈物即是靈龜。有日他一旦發動起來,要比動兔還要極速!

六字行持法:

[sei]以粵音「四」之音憶念,以此嘴型吐氣但不發出聲音。肺主商,肺有疾當用呬。

[her]舌頂上顎,無聲念出,憶想嘴型是呵。吐為瀉,吸為補。

[hey]發音同粵音之「虛」。吐為瀉,吸為補。肝主角,故肝有疾者,當用噓。噓者,肝之氣也。

[hu]發音好像小孩子受傷大人給他安慰呼呼聲不絕。治脾當用呼。吐瀉吸補。

[如吹滅火狀] 治腎當用吹。吹為瀉,吸為補。

[he]如方言喜笑之狀。膽有疾,當用嘻。嘻為瀉,吸為補。

「十六日盡三十日,」盡,義同「至」。(C059-08)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卷五十九(10)

 

經典說:經常在每月一日至十五日行氣,觀念氣從手十指端出;十六日至三十日,觀念氣從足十指端出。行持久久,自覺氣通手足,行持不止,身體日益輕強,氣脉柔和,榮衛肢節。長生之道,在於行氣,人體與身俱來的「靈龜」所以能長存,這是服氣的緣故。行諸服氣法之後,還想要進食,起初可以開始飲米汁粥,日增一口,漸漸增加。十日之後,可食淖飯,不可以一次就吃飽。

經典說:行氣法,起初行持的時候,多不和調,令人咳逆,四肢冷,行久則會自然日益改善。行總四九三百六十息,身如委衣,骨節皆解,久久乃覺氣行體中,經營周身,濡潤形體,洗滌皮膚,五臟六腑,皆悉充滿,百病除去。

凡是初期行氣的時期,首先安身和體,若是氣息往來有發生競爭而令到身不安,且須先讓氣息止和之後才可以繼續。氣至則形安,形安則鼻息調和,鼻息調和則清氣來至,清氣來至則自覺形熱,自覺形熱則頻汗出。此時暫且不要急急動身,繼續安在而徐養,務必欲保持久些清氣週遍的狀態。行諸氣法,不能讓意識中有忽然泛起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必擾氣亂,氣亂則逆。

觀念於「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

行服氣:以鼻微微引氣納入,以口吐出,這是為了促使長(zhangˇ)息。納氣只有一種方式,就是僅僅吸氣而已。吐氣有六種方式指,呼,吹,嘻,呵,噓,呬。

人的氣息,一呼一吸,無此數。行持這個道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呵以去煩,嘻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浤按、即氣急﹞。人的氣息之極,率多噓呬﹝肝肺﹞,噓呬是長(zhangˇ)息之忌,道家行氣之所惡。(C059-08)

2021年7月20日星期二

解鈴(9)

 

回去看自己的殯喪儀式

這一世的太后,經常會回去看看祂死後舉殯儀式,她十分十分愛慕那些陪葬的珍珠瑪瑙!說到這裡,有宗教的道德婊又來說教說,這個人還沒放下,還是很執著,一定會~~~云云!其實,我的理解是,造化安排她今生窮困又奔波,又讓她經常可以回看前世的威風與風光,目的正是要她從中學習,更要緊的是,她確實也已經領悟到這一層!有記者朋友有意訪問她,她都一口拒絕。否則她何必那麼苦,至少不必在下班之餘去三家酒店討食餘養狗!太后需要打兩份工攤還高利貸,自己又沒有交通工具,需要乘搭總是誤點的公交……她告訴我有時候趕不及,乾脆吃所帶來的酒店廚餘,就如此度過一餐。

於是,又有人非議說狗有自己的天命,何必如此糾結去養他們呢?這一層,我實在沒話語了。

佛說因緣法不可以思議,請問有幾人可以參悟到這一點?五種菩薩滿街走,請問又曾有幾人能參悟呢?自以為是的上帝滿街走,眼下的一切因緣,他都要干涉一番?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她:「你的尪﹝即丈夫﹞,是同治!」這個聲音維持了一年有餘,朋友太后也因此「偵查歷史上的同治」一年有餘,到了最後,她不得不承認枕邊人正是同治!至此,讀者明悟了沒?同治是慈禧的寶貝兒子,王位的繼承人,可是英年早逝,死於天花。

有些傳說他是死於花柳病……在公正天條之下,必須嚴謹區分同治他是究竟是死於花柳病呢?還是死於天花?大約也有人與我同樣的想法,認真去追索,結果在宮廷檔案中查證到,以當時同治的症狀記錄看,是天花,不是花柳病。這是要給同治的靈魂一個公正!

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

解鈴(8)

 

太后的腳割傷了,她也哭了

觸景傷情,她哭了。此時耳邊傳來一個聲音說:以前我們為你抬轎子,你很挑剔,有人受傷了,也是像現在這樣下大雨可是又不能停下來,那個人受傷又受到感染,不久也死了,你知道我們的苦楚麼?諸如此類宿世因果的見證,很多,這裡僅舉數例。

我的朋友是怎樣知道太后是慈禧的轉世?故事很長且十分曲折,這裡簡介說說,當年太后得了一種奇病,頻死了,人在德國,有人介紹給她我的朋友看看,豈知太后人未到,李連英的因果靈預先抵達,並說明太后的病是因他而起,祂們之間有因果需要和解!按人性的歷史上照看,李連英是太后的乖兒子,關係好到不得了呢!

 

太后曾經多次告訴我她見到自己出生的情景,就是;祂看見自己正在依附在黑黝黝的牆壁上緊緊抓著,牆壁正在以極速旋轉著,她必須用盡力氣抵抗自己不會被甩落,祂仰首看,這是形狀好像巨型的龍捲風的外圍,很高很大,高不見盡頭,大不知有多大,最後祂實在沒力氣抓緊了,整個人被彈開,碰,落地。祂就是這樣出生的。這種「好像龍捲風」型態的轉世機制,也曾聽聞一些發生在別人身上。我以為一個人的生與死的「過程與型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那人的業力而變,甚至是環境文化也發生了干擾。這個和有沒有修行,還是不宜相提並論!偏偏又是有習慣於一錘定音的道德婊

,相提了,定論了,貌似他自己也因此滿足了。

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

卷五十九(9)

 

經典說:道者炁也,愛氣則得道,得道則長生;精者神也,寶精則神明,神明則長久。行氣一名鍊氣,其法正強臥,徐徐漱飲醴泉。﹝醴泉就是唾液已成大量的華池,﹞以鼻微微引炁,徐徐引之,莫令大極,滿入五息已,一息因可吐出。一息屈指數之至九十息。若是感到身體十分煩滿,可頻伸,頻伸已畢,重復進行引息,滿四九三百六十息當作完成一圈。做久久,眾病自除。吐氣既還,欲吸之時,先復小吐,微微往來,如是再三,更鼻引之,作不完全,則會令道人氣逆。凡引內氣則氣上昇,吐氣下流,久自覺氣周於身中。若行氣未定,意中疲倦,便氣,以九十息為一節,三九二百七十息為一竟。行氣令胓胓滿藏,無令氣大出,閉氣於內,九十息一嚥,嚥含未足者,復滿九十息,三九自足,不要隨意斷掉三九之數。當念氣使隨髮際上竟,及流四肢,自然下至三星,就是指玉莖、二卵﹝浤按、女人三星在二乳之尖與下陰戶內。﹞(C059-07)

[浤瑆詮釋]

「行氣令胓胓滿藏,無令氣大出,」胓胓,讓腹中鼓脹,讀音pingˊ。讀音ping的時候指牛羊脂肪。

三星,玉莖共二卵是也。

「髮際」:網絡上受到原文OCR是簡體字的干擾,只要是這一類文字,即使是諸如[CTEXT]這樣強調使用正體原文字的文化機構,也都在採用「發際」。校對是一門很刻苦的作業,我的七籤詮釋,都是由區區一線一條龍擔當,按照朋友的說詞就是:德不配位。幸好有了這個說詞,不然我還會感到「白」口莫辯!氣血全無。(C059-07)(net譯文2/7)

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

卷五十九(8)

 

[浤瑆詮釋]

小人、君子、大人,這三個概念,屬於中國人文的特有概念,十分不好詮釋。我的詮釋是指:小人指,知識不圓滿尚未深刻致用的人,思想片面,捨棄一法追逐一法的人。君子則指有學養的人,常以道心是務。大人是指有廣泛的知識,有事務的人。

方寸术餅九枚食之,」「若」又作「或」。術餅,以白術、蒼術製成的藥餅。

噉,danˋ,「不念食者,勿噉也。」初期不念食的人遇食時會引起反應,整個反應稱作「噉」,現代人說「饞」。此謂不食之人也不可以噉,於是需要定心一念才可以做到不反應。

 “王相成滿日,”即言「王相成滿」之日。以春二月…等等特定的日子裡,所主五行王相的正氣滿滿的日子,需要細膩的感知出來這一股天地之間的王氣。王相指:擇時選定的日與時。因為這些時辰都具備了特別的信息與能量,故稱“王相”。比如「五行王相」指,東方的王相指木氣為正氣,於此類推。又比如風水術語「風從王相之鄉來」指那人﹝陰宅主人墓的墓氣﹞來自主人的家鄉方向,稱為王相。

「以丹書玉房為丹田,」意思是指以硃砂畫下「玉房」作為觀胎息的丹田。玉房這個詞也是在道典中頻頻出現又不作說明的神祕概念!舉例,玉房:卷十一:「上元部神,想在天庭之際……玉房一名紫房,一名絳宮,通名明堂。」又引八十七:「其修潔攝息有定,則腎氣真而無損,冬寒不睦之眚,不能得侵其實炁。則行步勁速,進退堅強,腰竅玉房及膀胱股脛無疼滯之疾。」這個玉房指下陰內腔。因是而知,玉房至少有三層意義,第一指天上的仙宮。第二指天庭腦腔內一個位置。第三指下陰的體內腔。大約相等於肚臍下三寸。本文原按「玉房在下三寸是也」,應有奪字,應指玉房在神闕下三寸。

「口中恆含棗核,」棗核兩頭尖,讓口中含久有潛伏的傷害,此應指整個棗,而且是指黑大棗。我主張口中含一隻烏梅,更好!因此烏梅的斂氣效力比棗更強,況且不必擔憂其核兩頭尖的危險。

愛氣,我釋作斂氣,又釋作愛欲之氣,狹義指精液。這種兩極的說詞,在道家文采裡很常見!總之若能保護這個愛氣,無論你閣下所愛是哪一種氣,越愛越須保護,就是這個氣。女人愛美因此消耗很多氣在這邊,於是她的愛氣也在這裡頭,也是需要保護,不讓她消耗過度。你最愛的氣,也是你藉他修行的氣,因此以此修行的過程就稱做「愛氣」,修這個愛氣,愛這個氣。英文應當如何翻譯呢?我不會!(C059-06)

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

卷五十九(7)

 

神仙絕穀食氣經

經典說:欲學道神仙食氣之法,常以春二月、三月九日、十八日、二十七日,若甲辰、乙巳、丙辰、丁巳日,王相成滿日,選在這些日子裡都可以行氣。若欲行氣,起精室於山林之中,隱靜之處,必選近於甘泉東流水域,向陽的地方,首先沐浴蘭湯,用硃砂筆在「玉房」劃一個分寸格,作為丹田,玉房在肚臍下三寸。點畫玉房完畢才開始精念這個玉房,內視中丹田,引內致至於下丹田。又、先去鼻中毛,偃臥,兩足相去五寸,兩臂去身亦五寸,瞑目握固,握固如嬰兒握拳,大拇指包在四指之內。蒲蒻為枕,高三寸,若是胸中有病,改為枕高七寸,病在臍下,可去枕。既行氣,不復食生菜、五辛及葷物。

有些人意欲行持絕穀行氣法,可以由日食減一口起始,十日後可以不食。二日、三日腹中或悁悁若飢,取好棗九枚,或者方寸术餅九枚食下,一日一夜,不能多過這些了。

不念食的人,也切勿起了噉的反應。飲水日可五勝,亦可三勝,水不能停。口中保持含著棗核,這樣做會令人斂氣,有助於生津液。(C059-06)

2021年7月15日星期四

卷五十九(6)

 

赤松子服氣經

序文說:

天道悠長,萬品不齊;

人生為貴,陰陽同階。

天道坦坦,修之不迷,

世何顓愚,相隨徘徊,

生不及踵,性命殞頹,

存亡相感,哭泣悲哀,

何不服氣,與仙同棲。

經文說:

福莫尚生,禍莫大死。

子欲長生,腸中當清,

長生不死,腸中無滓。

生則昇仙,死化為鬼,

仙昇太清,死歸土底。

是以食穀者智;食炁者神。於是又說、

休糧絕食為生道,陰陽還精為重寶,

能常行之永壽考,何為恣欲自使老,

千金送葬無億兆,悲呼哭泣自懊惱,

豈若無為服氣好,修之不釋昇天浩。

誠然小人居世,狂愚急急,求榮愛寶,貪名好色,疲勞精神,破散氣力,雖獲富貴,凶命居側,命若朝露,間不容息,不能只是以為服氣就是以不食為修道的途徑。(C059-05)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解鈴(7)

 

解鈴

【故事】首先,讓我講一個故事!要知長大以後,已經沒人要向你講故事了,那麼我的這一文十分嚴肅且又且又將來足以讓我成名遺世的文章,正是要從一則故事開始的。

 

就以慈禧太后的故事開始吧!她,是的,她這一世仍是以女身示現於世,說了一個生命之法,我平時都稱她「太后」。就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來看吧…… 這個人,熟悉慈禧歷史的人恐怕也不會否認此君頗具資格墮地獄「泡在血水裡永不超生」?好了,長話短說,她自幼經常由於小事故被後母遺棄在門外,不給吃亦不給入屋過夜,夜裡冷,有野狗自動過來給她取暖。就如此折騰到她長大,離家自謀生計。

她每日半夜都會推著三輪車送食物給一群總計兩百多條流浪狗吃飯,我跟隨過她兩次,大約由子時起直到凌晨三點結束。我曾經三次問過她「為什麼要養流浪狗?」尤其是她的經濟向來都不好也不穩定,每一次她都給我一個淺笑,不語!一直到 2013 7 月某日,我為了寫書已決定暫時退休,不再行醫,也結束了診所,她過來探望我,不問自講:那些狗正是被太后砍頭的官僚,「雖然他們也是該死但是我也有責任……」因此這一次要養牠們一世。

有日連夜風雨,她照常推車出去養流浪狗,鞋子就這樣一滑懷掉了,她必須赤足繼續前進!平時有她的丈夫幫忙,恰好當日丈夫有事不能到。太后所住地方和我同一區,那一帶地方是輕工業區,地上隨地有工業廢棄物,她的兩隻腳因此也被東西割傷……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解鈴(6)

 

靈學是未來的科學

16)    如果純粹以科學或哲學來思考人間人的地獄情意結,必定會失之偏額。今日的所謂迷信與靈學,勢必成為將來的科學,而且這個「將來」是指即將來至的世界。

17)    冥官向來不干涉人世間,但是人間人若有褻瀆神明的行為,一定會遭受懲罰,這一類見證,可蒐證於大量歷代民間的日誌與地方誌。我特愛喜歡紀曉嵐的因果日誌。

18)    我們現在所抱持的地獄觀,中國人多數受到來自印度的佛教的地獄觀影響,就是說有極苦的十八層地獄;再來則是基督信仰的地獄觀,基督信仰的地獄觀又與穆斯林信仰的地獄觀都緣藪自同一個源頭。佛教信仰的地獄觀深深受到印度傳統的地獄觀影響,中印文化中的地獄觀似是來自同一個更遙遠的源頭。要比《山海經》更遙遠!

19)    地球人的地獄意識形態,似乎是源自十分遙遠的同一個源頭,應是來自北方高原區。

20)    中國本土原生的地獄觀,即指道儒地獄觀,都已經搬家,搬到了隔壁家,日本。國內還有遺留麼?應當有的,我沒研究。儒家的地獄觀至今都不明確。

21)    你問我相信地獄麼?針對這一點我要很嚴正回答你,我相信所駐在的世間有極苦極苦地獄,天法說,自從千禧年﹝即公元 2000 年﹞開始,地獄已經解


散,地獄原本的機制,都要轉移一部分到人間乃以「因果各自解」的機制繼續。


這一點背景正是本文命題「解鈴還需繫鈴人」之提出的基肇所在。閣下你不知道


「天法」所指?不要緊,你只是不誤解甚至是曲解我的意思就很好了,至少我認


為,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2021年7月12日星期一

卷五十九(5)

 

人與天地合體,陰陽混氣,皮膚、骨髓、臟腑及榮衛、呼吸進退、寒暑變異,莫不由二儀以均勻,響應五行的運化。因此而能知道天地否泰,陰陽的異氣紊亂的道理。又能預知臟腑不調,預知經脉的病候。

由外因所中病,而知百病起於風;由內因所引致的病徵,皆起於氣而引致百病。所以《內經》說﹕「恬憺虛無,真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我已相信了!於是須知養護形神的原理,則是「養而全」;須知審度內外的致病因素,謹慎修持。歧伯高說:食氣的人則靈而延壽,食穀的人們則多智而壽命有限。凡是服氣的人,又有何求呢?在他練功臻至能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髮,九年易形,﹝成就了這個移形轉氣的修練階段,﹞即三萬六千神悉備於身,再修化為真仙,賦號為真人了。

因此修行人把意志都放在玄微的修練上,真理也可以在有生之年而測知。修真之人,又有三等,按著一生人的際遇來分理,其狀不一。上等之士,本性虛閑,用志清雅,發言合道,履行無瑕,如此之人,有前一代祖輩的資糧,﹝一旦聽聞正法則如﹞以石投水,一門深入,無法可比;中等之人,或身居榮錄,或地勢高遠,或巨葉厚姻,或有名有望,﹝一旦聽聞正法則心裡﹞疑進退,倏忽虛捐。此輩聞道即寤寐不安,思戀名利則終朝不息,兩心交戰,勝者即全,逡巡之間,十失六七;中等之下,人生風光的二時既過,蹉跎暮年,筋力衰微,心神已喪,雖食厚祿,白日將傾,追念噬臍,方即正路,此時若能精心勵志,尚可救其一二。此皆先賢所悲,表示於後,幸察根柢,生實信心。(C059-04)(net譯文1/7)

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

卷五十九(4)

 服氣本名胎息。胎息如嬰兒在腹中,十月不食,而能長養成就,為新受正氣,無思無念,汛然凝寂,受元氣變化,關節、臟腑皆自然而成,豈有傳保之流飢渴之備耶!

當胎兒離開母腹,即吸納外氣而有啼哭之聲,即乾、濕、飢、飽似有所念,即失元氣。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氣,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

桑榆子說:﹝誕生孩落這個過程是﹞失掉元氣,不是的。如果說吸納外便會失去元氣,即言世間無復有活人了。《法華經》說:須知行住坐臥,身心不亂,也是在表示炁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炁正。今人所見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都是由於心在起作用,心念的動息,莫不都是炁在起作用,炁感意,意從心,心和則炁全,炁全則身全,炁滅則神滅,神滅則引致這個肉身成為了委土而已。於是醫家首先診脉,以脈氣候五臟、四時之氣,審察致病來源,才開始設定方藥。平常人但能覺察得氣,候著口鼻氣動取,一會兒也不會忘失,自然五臟和,而脉調氣順了。(C059-03)


[浤瑆詮釋]

《法華經》云:須行住坐臥,身心不亂者,亦言炁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炁正。……」查佛典#法華經原文:「又於無數劫,住於空閒處,若坐若經行,除睡常攝心,以是因緣故,能生諸禪定,八十億萬劫、安住心不亂。」

「豈有傳保之流飢渴之備耶!」此句不明!或譯作:哪有成人已有面對的那些消化系統的問題,傳導與保育的流弊以及飢餓、枯渴都具備的呢?(C059-03)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卷五十九(3)

 

氣是身體的本根。魚離水必死,人失道又豈能存在?保生養生的人們,務必要修練氣,珍惜「愛氣」的人,務必保精攝氣,精氣兩存,是名保真﹝浤按、愛氣即指性的慾望與精液。﹞

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就是。上元丹田、就是指腦,又名泥丸;中元丹田、就是指心,又名絳宮;下元丹田、就是指氣海,又名精門。三元之中,各有一神。桑榆子說:精化為氣,氣化而神集。神,是何物呢?神是「靈照」的名稱。知曉了他則能保全氣,氣全則神全,若是元氣充滿,百骸孔竅神也必具備了。神已具備的徵兆,無他,即是氣至則神到。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處世每每遇到憂患等等作為,則他應對事世的「知見」暫時有所不能及,這是由於他的神氣沒能達至「氣至神到」的效應。如果是能做到心靜氣和,他的神靈之照豈是僅僅照到三元而已?

 

精也是身體的本根;根就是氣至的所在。精全則氣全,精泄則氣泄,氣泄則神照的能力乘離而去,所以精與氣必須保。《黃庭經》說:「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靈神泣。但當吸氣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當決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

於是對於修道這回事有先知先覺的人們,莫不因愛氣保精而能全。(C059-02)

[浤瑆詮釋]

引《七籤卷十一‧黃庭經》:「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忽之禍鄉三靈歿。但當吸氣錄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當決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

「今人有憂患動中,則知見因而暫虧,蓋氣權有不至者耳。」意思是說: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處世每每遇到憂患等等作為,則他應對事世的「知見」暫時有所不能及,這是由於他的神氣沒能達至「氣至神到」的效應。此句可以釋作「見因」而暫虧麼?可以,但是意義有乖。

「但當吸氣錄子精,」「錄」有作「鍊」。本文釋作練。(C059-02)

2021年7月9日星期五

卷五十九(2)

 

[正文釋譯]

卷五十九‧諸家氣法部4        

延陵君修養大略                 

《仙真經》說:人都要在臨終的時刻而開始珍惜身命,被定罪了而後才想到向善,病已成而後才切藥,天綱已掛上了名,哪可以逃避呢?於是賢人上士,都懂得珍惜這個尚未衰危的身命,畏懼尚未萌芽的禍端,善理未至的疾病。

修真的品次有三﹕上年、中年、下年。上年指,二十、三十歲;中年指,四十、五十歲;下年指,六十、七十歲。上年開始修行,早悟大道,識達玄微,體壯骨堅,筋全肉滿,從容履道,無不成功。中年開始修行,悟道已晚,筋肉、骨髓各有其半,性命處在進退之間,如日中功。下年開始修行,骨髓、筋脉十剩二三,猶可補修,如日暮功。八十已上,性命已定,無可救法,腦竭髓盡,萬關乾枯,神謝氣亡,行鬼步。

桑榆子說:尸比喻無知,鬼比喻有知,有知而非人情,行惟屍行,步惟鬼步,前一步尸行,後一步鬼步。是誰在推動他的步伐呢? ﹝是最後一絲元氣﹞則知元氣尚在,但顯然已經減耗而漸漸降於枯涸。若逢至人,興許可以獲得大藥,譬如滿載一車的焦蓬,用以(ruoˋ助燃)爐中餘焰,也可以致火焰赫然而熾。這是在講那些無可救藥的人,只是說說修「氣」的功夫,都是已經太晚,靠自力來修行這一件事已經是來不及了。若是有緣遇到高尚太玄聖而獲救,則死而能促生肉骨,起荑枯,何為而不可!況且彼輩尚是一件活物。先賢上士,知曉風燭倏忽,用攝志褫情,舍榮棄俗,奉身歸道,不與物傷道氣。(C059-01)

[浤瑆詮釋]

「罪位已定,」我釋作性命已定。

「且行且步,」我釋前一步尸行,後一步鬼步。

逭,huan-,逃避。

「則死生其肉骨」,有作「則生其肉骨」,我以為「死、生」其骨肉較妥!(C059-01)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

解鈴(5)

 

不執著就不會永不超生

12)    據我叩問接靈者﹝們﹞的消息,歷史上緣皆該「泡血水池永不超生的」VVIP 人物比如遠者秦始皇等等,近者比如希特勒等等,都已紛紛投胎轉世為人。這個說明了我們的世俗沿續著的地獄情意結,應當修正。

13)    綜合各路接靈者的見證,地獄那邊的科技向來都要比地上人世界更超前!我經常說,文以載道的人文素養文化來自九天,物質文明來自九地。有一類人一味排斥人性人欲,請問這個可行麼?你可以一手揮掉地獄麼?合乎天道麼?

14)    講到地獄,是允許荒誕﹝由於其不易被了解﹞,且還要無形無式﹝由於其系統不皆屬於我類﹞。公正與公義,也是需要高科技。靠人性主持公義,幾難哉!靠冥鬼來主持公義,更難哉。

15)    地獄無處不在,大家有目共睹。我的朋友﹝們﹞自從持念某個咒不久,便可以在光天白日之下「看見」地獄景象,通常顯示在林邊、山邊、水邊。與古書上所述一樣。這幾個朋友都是受英文教育。

2021年7月7日星期三

解鈴(4)

 

將來世界的人類僅需敬奉責任

8)      在我的時代,陰間與地獄幾乎是同義,但是在我和一些接靈的人探問而知,陰間就是地獄的辦公室,地獄才是執行最苦懲罰的場所。我已界定了「幽冥」應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道家尚且認識到五方六合八荒,山川河瀆湖海,都有分設冥官的辦公室稱為「治」以分治幽冥世界。

9)      幽冥的世界大於人世間無量無數,以此理論說,每個人間人的靈魂一來到世間,一出胎就已經有陰司入住那人的魂魄中,道家稱為「司命神」。其職專門記錄此人的一生語默動靜,不增不減忠實地記錄。因此在人性中有陰陽兩面,這個也是可以人生印證的。

10)    九地是佛教名詞,在道典裡頭,一般都不是表示地獄,而是指甚深甚深的定境。與九天相對。

11)    我給地獄九地一個詮釋:要不永不超生,要不絕處逢生。不執著就不會永不超生。這個詮釋和一般世俗的見解非常不同!西方基督信仰之地獄觀則是:靈魂一旦墮落入了地獄,還有中國早清玉歷寶鈔之流,都是「主張」永不超生。這是肇始者本人乳酸氣膠執的意識形態所導致。

2021年7月6日星期二

卷五十九(1)

 

[卷五十九內容提要]

道家的大小道門真是玲郎滿目!小巧實用。關鍵在閣下會不會認真虛心使用他?

我以為,本卷的精神特色在於提出一項我認為很精要的方面即是,人家若是不開口,你即使想一世人,也未必想得出來。這個才是真正「訣」的意義!從行文語氣來看,這恐怕又是一份隨堂筆記!筆者都採用行話,他以真文實修,將自己的心得記下來,全文,包括前一卷,與繼之下一卷的口氣,都有明顯的方言味道!三星、鳩、生門、莖端,皆是道士行話。

七籤頻頻提出「七政」﹝即日月五星﹞指此而止,卷五十九之後再無出現修七政之詞了。那麼,修七星法的說明應以此作為分水嶺。可以給「七星訣」做一次總結了。(C059-000)

2021年7月5日星期一

卷五十八(22)

 

順次存腎,腎狀如覆杯,黑色,却著脊,去臍三寸,上小下大,左為上,右為下。

遍觀一形三十六位、乃三百六十骨節,皆有筋纏,骨青白如玉色,筋色黃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之中皆有鮮血,如江河、池潭也。及見左腳中指第二節,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形,一夜繞身三萬六千匝,至右腳中指第二節則化盡。

所以人若睡,必須側臥拳跼,保陰魄的全形。即已覺醒,即須展兩腳及兩手,令氣通遍渾身,保陽氣布。若是按如此法而修行,即與經所言,動息接按善時的意義相合。久久行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通氣,稱作胎息。

如此綿綿不間,經歷三十年,以繩勒項,不令通氣,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臍中,水底坐經得十日、五日皆可。獨行此事,功效如前。若欲覓得更高的真道,更須繼續修道。這是進入更深道門的一門法式,不可不作。(C058-20)

[浤瑆詮釋]

有作、「夫神豈於上?豈住於下?豈留中間?…」這一句金剛經註腳,說得好狠。

「執笏兢兢,不出局門哉!」原文少一「競」字,不夠押韻不爽然哉,所以添一字。

「綿綿不﹝聞﹞。經三十年,以繩勒項,不令通氣,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臍中,水底坐經得十日、五日亦可矣。獨行此事,功效如前。」間,應是聞的誤植。獨行之前原有「以」一字,刪!原本我以為盡量不改一字,但是往往忍不可忍,只好……此之謂「情不自禁」。

摩,古通磨。

一形:又指身體一形。又指人身的「氣形」為一形。(C058-20)(net譯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