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卷六 三洞經教部(19)

◎三十六部

三乘之中,乘各有十二部,故合成三十六部也。
論其相攝者,一往大乘具有三十六部,中乘具有二十四部,
小乘唯十二部。何者?
以大得兼小故也。又大乘得學小,為遍行也。
小不得兼學大,故止十二。中乘可知。此遠論界內化門意也。
再論三洞,即是會前三乘入此一乘,故三洞、大乘唯一耳。
而又約三洞開三乘者,此欲示一乘之內,無所不包。

又云有二經不同:
一者,太玄部《老君自然齋儀》云:
經有三條:一曰天經,天真所修;二曰地經,洞天所習;
三曰人經,世間所行三景之法。相通而成,一曰三乘。
三乘之用,各有十二部,交會相通,總曰三十六部。
十二條:一曰無為,二曰有為,三曰無為而有為,
四曰有為而無為,五曰續愛,六曰斷愛,七曰不斷不續,
八曰分段,九曰無斷,十曰知微,十一曰知彰,十二曰適用。
當境而曰十二部。隱顯兼施則有七十二部。
今謂此文所出前之三經,自可是教。後之十二,意在行也。

二者,正一所明十二者:
一者心跡俱無為,二者心無為跡有為,三者心有為跡無為,
四者捨家處人間,五者攜家入川澤,六者出世與人隔絕,
七者與世和光同塵,八者斷欲斯斷,九者不斷而斷,
十者遊空中,十一者在地下,十二者住天上。三乘皆有十二,故成三十六部也。釋此文意,已在位業義科。
但此兩經名味不同者,亦當教義自是一途之說耳。
太玄所出,多據於心;正一所明,通論心跡。
但太玄十二中第八一事言分段,考事涉跡,
又不顯十二部經科。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卷六 三洞經教部(18)

◎十二部

夫十二部經者,蓋是通三乘之妙訓,貫七部之鴻規;
尋之者知真,翫之者悟理;實出生死之津梁,入大道之途徑。

故《正一經》云:
三乘所修,各十二部。夫十二部道義,通於三乘。
今就中乘為釋,餘例可知。十二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
第三玉訣,第四靈圖,第五譜錄,第六戒律,第七威儀,
第八方法,第九眾術,第十記傳,第十一讚頌,第十二表奏。
言本文者,即三元八會之書,長行元起之說,其例是也。

紫微夫人云:
三元八會之書,太極高真所有。本者,始也,根也。
是經教之始,文字之根。又為得理之元,萬法之本。
文者,分也,理也。既能分辨二儀,又能分別法相。
既能理於萬事,又能表詮至理。如木有文,亦名為理也。
不名真文者,十二義通三乘真文教主中,洞非通義也。
神符者,即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是也。
神,則不測為義;符,以符契為名。
謂此靈跡,神用無方,利益眾生,信若符契。
玉訣者,如河上釋柱下之文,玉訣解金書之例是也。
玉名無染,訣語不疑。謂決定了知,更無疑染。

靈圖者,如含景五帝之像,圖局三一之形,其例是也。
靈,妙也;圖,度也。謂度寫妙形,傳流下世。
譜錄者,如生神所述三君,立本所陳五帝,其例是也。
譜,緒也;錄,記也。
緒記聖人以為教法,亦是緒其元起,使物錄持也。

戒律者,如六情、十惡之例是也。戒者,解也,界也,止也。
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也。
律者,率也,直也,慄也。率計罪愆,直而不枉,使懼慄也。
威儀者,如齋法典戒,請經軌儀之例是也。
威是儼嶷可畏,儀是軌式所宜,亦是曲從物宜,為威法也。
方法者,如存三守一,制魄拘魂之例是也。
方者,方所;法者,節度修行。治身有方所節度也。
眾術者,如變丹煉石,化形隱景之例是也。
眾,多也;術,道也。為趣至極之初道也。

記傳者,如道君本業,皇人往行之例是也。
記、誌也;傳,傳也。謂記至本業,傳示學人。
讚頌者,如《五真新頌》、《九天舊章》之例是也。
讚以表事,頌以歌德,故《詩》云:頌者,美盛德之形容。
亦曰偈。偈,憩也。以四字,五字為憩息也。
表奏者,如六齋啟願,三會謁請之例是也。
表,明也;奏,湊也。謂表心事,上共湊大道。

通言部者,以部類為義,亦以部別為名。
謂別其義類以相從也。
無方釋義,十二互通,從通制別,意如前釋。
然十二部內,唯本文有通相、別相,
以十二部皆是文字為得理之本,通名為本文。
本文猶是經之異名。十二部既通名為經,是通相本文也。
於通相文內,則出一部是五篇真文,
有生天立地之能,是一切法本,為別相本文也。
不可言十二部皆是玉訣,別出一部是別相玉訣也。餘部例然。
又有長行為偈本稱本文者。餘二乘經望此可知。

本文是生法之本,數自居前。
既生之後,即須扶養,故次辯神符。
八會雲篆,三元玉字,若不諳煉,豈能致益?
故須玉訣,釋其理事也。眾生暗鈍,直聞聲教,
不能悟解,故立圖像,助以表明。
聖功既顯,若不祖宗物情,容言假偽,故須其譜錄也。
此之五條,生物義定,將欲輔成,必須鑒戒,
惡法文弊,宜前防止,故有戒律。

既捨俗入道,出家簉於師寶,須善容儀,故次明威儀也。
又前乃防惡,宿罪未除,故須修齋軌儀,悔已生惡也。
儀容既善,宿根已淨,須進學方術,理期登真要。
假道術之妙,顯乎記傳,論聖習學,以次相從也。
亦是學功既著,名傳竹帛,故次記傳。
始自生物,終乎行成,皆可嘉稱,故次有讚頌。
又前言諸教,多是長行散說。今論讚頌,即是句偈。
結辭既切,功滿德成,故須表申靈府,
如齋訖言功之例,故終乎表奏也。又前十一部,明出世之行;
後之表奏,祛世間之災。
如三元塗炭,子午請命之流,皆關表也。

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相法定位與定格(2)

CaiTingGuan/採聽官/

耳為採聽官。耳不論大小,要輪廓分明,
喜白過面,對面不見,輪厚廓堅,紅潤姿色,
內有長毫,風門寬大,高眉一分,
及水土金牛圓棋貼腦耳六者,
此皆採聽宮成也。《大清相法》。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相法定位與定格(1)

BianCheng/邊城/
1)【點擊、面相七十五部位流年圖/說明】
左23歲、右24歲流年部位。
按、有些相書把邊城與邊地混淆在一起,
實在有必要給予定位!
135部位邊地的部位大約在75部位的山林。
然則75部位的邊城,
其位大約在135部位之軍門與武庫之區域內!
以是故,堅持用邊城為75部位之專用是為了有利於文典傳承。

2)引《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邊城者。邊地之城也。在額角髮際之旁。
於面稱邊地。於頭號邊城。

 3) 邊城即是驛馬,運限則稱邊城,氣色則曰驛馬。
又有分上中下三段以量其行動遠近。《公篤相法初集卷一》。

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

運氣流年簡介(7)

年上﹝44歲﹞ ,鼻樑
壽上﹝45歲﹞ ,鼻樑
顴骨﹝46歲﹞ ,左顴
顴骨﹝47歲﹞ ,右顴
顴居鼻旁。即東嶽左顴、西岳右顴是也。
宜起。宜有肉。有此為有顴。故謂之顴。
顴者權也。家運現乎此焉。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鼻樑之權管自身運命,兩顴之權管六親之運命,
尤其是妻子丈夫。

《鐵關刀卷三‧相顴秘訣》
﹝原注:人年四十六至五十歲。此五年大運。
宜參看此位。兼及準頭。諫台。廷尉部。
四十六七行顴運。主一生之權勢。司中年之榮枯者也。
以肉包為貴。以關鎖為榮。兩顴起不下流者是。
女人顴高不榮。隱隱平平為貴﹞。

編按、女人顴高,在新時代,已經不見其“兇”。
最典型例子就是報王,梅擇,他的中國妻,
幾經“心機”,博得龍顏歡心。古人認為女人掌權,兇。
中國相學的學理,不外是建立在四個方面:
(1)歷史經驗。(2)人生經驗。(3)統計觀察經驗。
(4)心理─生理─靈的呈現。

 顴為兩岳。所以佐土星而行運也。無顴中運不發。
縱有鼻不為輔。必須兩顴中聳有肉。鼻骨有粱柱豐隆。
準竅不露。準頭有肉便是得配。忌露骨。忌破。忌尖。忌反。
忌腫臃。忌下。忌黑。忌廛。忌邊高邊低。忌淚堂流破。
顴高則作事有權。顴低則作事游移。
無肉包則乖戾(liˋ)。有肉包則公正。
太露主刑沖。帶破主壽夭。反則強悍。
暗則刑劫﹝引註:壽夭﹞。露骨則好勇為非。凹下則無顴。
偏則性情不定。橫則行為乖張。此相顴之大略也。

顴之氣從命門來。如鬢閉命門。顴必瀉肉。
改命門位。肉必復生。
然後準有輔佐。此秘傳口訣。不可輕洩。
﹝編按、不可輕洩言猶在耳,可是好像吃錯藥,
瀉了再瀉!瀉在哪裡?瀉在「顴之氣從命門來……」云云。
不講破很難領會「顴之氣」,講破了,又沒有了力氣!
所以不可輕洩的意義是指「自己慢慢參」。﹞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運氣流年簡介(6)

山根﹝41歲﹞ ,
精舍﹝42歲﹞ ,左眼上下約一公分緊靠鼻樑處。

光殿﹝43歲﹞ ,右眼上下約一公分緊靠鼻樑處。
 精舍。光殿。藏眼之眶(kuangˋ)是也。
取其藏神謂之精舍。取其旺殺謂之光殿。
眼深則左右如精舍。其藏神也。
眼淺則左右如光殿。其殺旺也。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一、
再一次,這一條文透露了很方便的方法:顧名思義。
學道家法門,學人一定須認真掌握中文。猶指文言文。
至少須對中文文字的詞性與詞義,心中有數。
每一個中文字,都有一個相,或多個相。都不是空穴來風。
中文字的發明與創造都是基於“天人相應”的大法則。
本條文的精神在於“眼的藏神”與“眼的少神”。

又,此雖指75部位,精舍也是面相135部位之一,
又有些資料載精舍、光殿是位於兩目內角的目內眵。
﹝雲谷子曰。左深精舍謂其為三陽也。故取象于曰之精焉。
右乎光殿謂其為三陰也。故取象于月之光焉。
亦通用 ﹝編按二、原字能。﹞于下說
﹝編按三、指【精舍光殿】本文﹞兼之尤為盡善矣。

編按四、
藏神則精舍成。露神則光殿成。此二吉無全吉,兇無全兇。
中國人的“名可名”講究相如其名。名如其相。
甚且還要有一個雅名。
眉欲如彩雲。否則亂草一堆。如掃帚眉。
但是。若生得“十分像掃帚”的眉相。反而主貴。
由此可知。相如其名。名相典型。觸動人心。
人稟氣於天地之精純。故曰主貴。比如周恩來事業在顛峰期。
眉目有神。精舍光殿。彩雲繁霞皆成。
後來他正當處在“鞠躬盡瘁”時期。眉如掃帚。眉如亂草。

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卷六 三洞經教部(17)

△第四正一者真一為宗

《太上所說正一經》,天師自云:
我受於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謂之新者,
物厭故舊,盛新新出,名異實同。學正除邪,仍用舊文,
承先經教,無所改造,亦教人學仙,皆用上古之法。
王長慮後改易法師,故撰傳錄文,名為《正一新出儀》。
故天師云:
後世男女,必改吾法。貪財愛色,不施散一切。
汝曹重擔地獄為家,宜各慎之!

《正一經》云:
《正一法文》一百卷,今孟法師錄亦一百卷,凡為十帙。
未知並是此經不耳。斯經所明,總述三乘之用。
故此經云:《正一》遍陳三乘。
王長所撰《新出之儀》四十卷,但未有次第。
長既隨師昇玄,於時多承口訣,秖錄為卷名
﹝HX按、只是記錄卷名﹞,未詮次第也。其源流者,

《玉緯》云:
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七月七日丙午中時,
使玉童傳皇上先生白簡青籙之文,自然得乎此法。
虛無先生傳於唐堯,又後聖帝君命小有天王撰集宣行。

青童云:自爾之後,得此文者乃七千人。
皆飛龍玄昇,或淪化潛引,不可具記。
得道者藏文五嶽,精思積感,先得此文。
此文極妙,得之隨緣。
文來或出河洛,或戒經方,依因結果也。
漢末有天師張道陵,精思西山,太上親降,
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
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
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
重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按《正一經治化品目錄》云:
《正目經》九百三十卷,符圖七十卷,合千卷。
付天師《正一》百卷即在其內。後會教重,自當具顯道本。

《尊卑經》云:
真經要妙,其文無雙,三十六萬四千正言無數,不離正一。
演氣布化,《五千》為宗,真精要妙,三洞為最也。
然此法雖復久遠,論其所盛,起自漢朝。
天師既昇天後,以此法降與子孫、弟子、嗣師、系師,
及諸天人一切內外至信者,修行傳習。
屢有傳道之人,今不具載。此文因此行矣。

謹按《正一經圖科戒品》云:
太清經輔洞神部金丹以下仙業;
太平經輔洞玄部,甲乙十部以下真業;
太玄輔洞真部,《五千文》以下聖業。
《正一法文》宗道德,崇三洞,遍陳三乘。
《太平經》云:輔者,父也。
今言三太輔三洞者,取其事用相資,成生觀解,若父之能生也。
眾生鈍劣,聞深教不解,更須開說翼成,方能顯悟,即是扶替之義也。

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卷六 三洞經教部(16)

△第三太玄者重玄為宗

《老君所說故經》云:
玄玄至道宗。然其卷數,亦有不同。

《正一經》云:
《太玄道經》二百七十卷。
今《玉緯》所撰,止有一百三十五卷。
又非盡是本經,餘者不見。
當時運會未行,然此經所明,大略以玄為致,

故《太玄經》云:
無無曰道,義極玄玄。
樂真人云:《道德五千文》,茲境之經也。
舊云《道德經》有三卷。

《玉緯》云:其中經珍秘,部入太清。亦未詳此解。
按《西昇冪》云:列以二篇,乃河濱授於漢文。
又云:《素書》二卷,尹喜所受,凡得五卷。
既說有三時,玄靖法師開為三部,宗致《道德》二卷,
是先說以道德為體,其致則總,以其文內無的對揚之旨故也。
《西昇》次說以無欲為體,故云當持上慧,源妙真一。
後說既盛明真一,故以真一為體。其源流者,
所授尹生五卷,由漸甚多,今不更說。通諸一部者,

按《正一經》云:太上親授天師《太玄經》,有二百七十卷。
推檢是漢安元年七月得是經。爾來傳世,乃至今日。
但其零落闕遺,亦是運還天府耳。

----- 浤瑆註釋 –
天書出世與入世,都有時機。應劫而顯,應劫而隱。此屬平常。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相學釋名(15)

FuDeZiQiGong/福德紫氣宮/
印堂的別名。《神相全編卷二‧眉為保壽宮》

上述引用《相學詞典》舉數例以說明相學的釋名有這些特徵:
 1) 形象化,比如牛唇湯面。
2) 關係到作者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水準。
 3) 傳承和沿襲。
4) 當代的口語。
5) 明顯受到傳統佛家概念與道家概念的影響。

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相學釋名(14)

FenGong/墳宮/
墳宮水好人須好。陰陽清而人亦清。
墳水交加人必亂。方寸滑坑禍必生。
山秀水清墳地穩。人心陰德合天心。
出處《神相全編卷九‧麻衣秋潭月》。

此墳宮即地閣。因為某甲走到地閣人生七十古來稀之際,
已經十分靠近墳宮,故名。
地閣屬水,水氣過多則皺皮。
年輕人有則勞碌,老年人有則失神。
故謂墳水交加人必亂。
地閣形氣兼美則謂墳地穩。原典用“隱”,失當。
陰陽指眼神。杜子很討厭這一些,
寄望新一代相學大家,別再玩弄這種文字技倆!
下巴可看人的心量,故曰水好人須好。
看人陰德上下可看眼神與下巴,左右可看顴鼻與法令。

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運氣流年簡介(5)

凌雲﹝31歲﹞ ,左眉頭。
紫氣﹝32歲﹞ ,右眉頭。
 凌雲。紫光在眉端之聳突處。如氣欲凌雲。圓如紫氣星也。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這是交友宮。反映此人在平輩中的福德。
也反映一個人的志氣。如成語「壯志凌雲」。
道學的許多精華都隱藏在中文的字中、成語中、歷史文化習俗中。
許多民間傳說都再再透露了古德先賢的用心良苦。
真個是又怕孩子被寵壞,又怕孩子不爭氣,
所以要諄諄善誘,道在不言中。

繁霞﹝33歲﹞ ,左眉尾。
彩霞﹝34歲﹞ ,右眉尾。
 彩雲。繁霞 ﹝編按、眉之別名﹞﹝雲﹞所以掩日月。
日月最宜光明。惟霞亦助其耀。
眼目最宜光明。惟眉亦助其秀。
忌粗。忌濁。不可如雲之掩日月也。故疏者宜有彩
﹝編按、彩。指眉毛上有光彩色青。如好馬的鬚毛,
現“冶豔”之色,另一種“堯有八彩”屬氣色的異象,
現代人也有見,但是十分罕見﹞。
左右亦號彩霞。亦不宜濃﹝編按、眉毛﹞。務宜得霞之冶豔。
左右亦號繁霞。非左彩霞而右繁霞也。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太陽﹝35歲﹞ ,左眼右半眼白處。左目內眵﹝音痴﹞。
太陰﹝36歲﹞ ,右眼左半眼白處。右目內眵﹝音痴﹞。
中陽﹝37歲﹞ ,左眼中部及黑眼珠。
中陰﹝38歲﹞ ,右眼中部及黑眼珠。
少陽﹝39歲﹞ ,左眼左半眼白處。
少陰﹝40歲﹞ ,右眼右半眼白處。
太陽。中陽。少陽。取象于日火者。言其初起也。
太。大也。大有光明之義也。中者。日之方中也。
少者。言將沒而尚存其陽也。三陰如之。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三陰。三陽。指雙目下的部位左陽右陰。又指兩目。
一部《鐵關刀》,好像老師坐於面前,提綱絜領地一路講下來。
對高級班學員講的內容,不會在這裏出現。
但是老師有義務引導學員向上看,向更高層次看。
基本的概念,不時都會抽絲剝繭的流露出來。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運氣流年簡介(4)

輔角﹝21歲﹞ ,右
輔角在日月角旁。其形如角。輔乎日月。故號輔角。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這是講75部位。輔弼得力不得力。
全仗於此並互參下頤處。
大部份老闆工作事業自己一腳踢的人。此二處都頗貧乏。
若40歲以後加上無法令。此人的度量值得懷疑也。
所謂能容德乃大。

司空﹝22歲﹞ ,
邊城﹝23歲﹞ ,左
邊城﹝24歲﹞ ,右
邊城者。邊地之城也。在額角髮際之旁。
于面稱邊地。于頭號邊城。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這是講75部位。
此處暗示相學的許多名稱往往是一位異名。
但若以“顧名思義”的善解,亦不難掌握。

中正﹝25歲﹞ ,
丘稜﹝26歲﹞ ,左
塚墓﹝27歲﹞ ,右
邱陵。塚(zhongˇ)墓在山林下一寸許。邱陵塚墓取象墳穴。
如建墓于山林之內。故不能高于山林位也。
有氣亦為風水所鐘。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部位的界定,很難僅僅以XX寸交待清楚。
參考針灸學的同身寸,摸骨取穴法,則容易入門。

印堂﹝28歲﹞ ,
山林﹝29歲﹞ ,左
山林﹝30歲﹞ ,右
何為山林。在頭角之聳突處。綯(taoˊ)耳上高二寸許。
骨高處號山。髮密﹝處﹞號林。管乎風。
本男左女右。祖業主之。有氣是為得風水也。
《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編按、山林、邊城、塚墓等等,顧名思義,
此位於髮際上及額頭巔頂的部位,都是關係到祖先,
遠至三代以上的“祖德”與“祖運”。
這意味著由此可反映出相主與靈界的淵源。
家中長輩有人剛逝世,某些子女輩的這一區域,
會有明顯的變化。不同的變化有不同的意義。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卷六 三洞經教部(15)

△第二太平者三一為宗

《老君所說》甲部第一云:
學士慣用其書,尋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為主。
《玉緯》云:
太平者,六合共行正道之號也。
今宛利世界九州八十一域,擺除六天,上問神人,
詳說古道,家國安寧,長居慶樂。
丁部第四云:
欲知吾道大效,付賢明道德之君,使其按用之,
立與天地乃響應,是其大明效證驗也。

甲部第一又云:
誦吾書,災害不起,此古賢聖所以候得失之文也。
又云書有三等:一曰神道書,二曰覈事文,三曰浮華記。
神道書者,精一不離,實守本根,與陰陽合,與神同門。
覈事文者,覈事異同,疑誤不失。浮華記者,離本已遠,
錯亂不可常用,時時可記,故名浮華記也。

又云:澄清大亂,功高德正,故號太平。若此法流行,
即是太平之時。故此《經》云應感而現,事已即藏。
又云:聖主為治,謹用茲文;凡君在位,輕忽斯典。
然其卷數,或有不同。今甲乙十部合一百七十卷,今世所行。
按《正一經》云,有《太平洞極》之經一百四十四卷。
今此經流亡殆將欲盡。此之二經,並是盛明治道,
及證果修因,禁忌眾術等也。

若是一百四十卷《洞極經》者,按《正一經》,
此漢安元年太上親授天師,流傳茲目。
若是甲乙十部者,按《百八十戒》云,
是周赬王時,老君於蜀郡臨邛縣授於琅琊于吉,爾來又隱。

近人相傳云:
海嵎山石函內有此經。自宋梁以來,求者不得。
或往取之,每值風雨瞑暗,雷電激揚。
至陳祚開基,又屢取不得。每至山所,風雨如故。
至宣帝立,帝好道術,乃命太平周法師,諱智響往取此經。
法師挺素清高,良難可序。受請至山,清齋七日,將就取經。
未展之頃,朝雲暗野,曉霧昏山。師拜禮進趨,天光開朗。
乃命從人數十,齊心運力,前跪取函,函遂不得開。
法師斂氣開之,乃見此經,請還臺邑。

帝乃具禮迎接,安於至真觀供養。
經放大光明,傾國人民並皆瞻仰。
帝命法師於至真觀開敷講說,利安天下,時稱太平。
自此以來,其文盛矣。帝因法師得此經,
故號法師為太平法師,即藏靖法師之稟業也。

----- 浤瑆註釋 –

周赬王是誰?
赬,zhen-,原文赧的異體字[赤皮]勘正;
[赤皮],赧皆讀nanˇ,三個字都是指赤色。
周赬王,或許是赤王,炎帝。

“宛利”,大約。 “三一”,三位一體。有多種層面,
(1)太一、真一、玄一,又謂之道玅。
(2)氣包神,神包精。三一混合,名曰渾沌。
此處指(1)道玅義。

“此古賢聖所以候得失之文也”:
念經文可以令到“災害不起”這是甚麼道理?
而且持誦的人們“所以候得失”驗證其經咒得力與否?
這是甚麼道理?有多種說法!
一、經咒與護法神相應。
二、一心念經,一心持咒所發生的心靈力量。
三、音波響應。
四、古賢古聖的願力尚在!

覈:音義同核。孟法師與周法師都是當時的道家師父。

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

卷六 三洞經教部(14)

◎四輔
△第一太清者太一為宗

《老君演說建豐經》云:微妙之旨,出於太清。
《天老秘讖經》云:生道實妙,人不釋誠;釋誠不倦,昇太清也。
《九君申明道要》云:《太清中經》,元始出來;出於老君,
傳付元君、九皇真人,祖習不絕,皆開此君也。

《正一經》云:《太清金液天文地理》之經四十六卷。
此經所明,多是金丹之要。又著緯候之儀,今不詳辯。
按黑錄所明,即漢安元年,太上以此經四十六卷付於天師,
因此至今也。

----- 浤瑆註釋 –

道家的元始,就是老君,以及他的化身。
周朝那個李耳,也只是老君的一次化身而已。
綜觀全世界的宗教,道教別具一格,與世界宗教不共。
即使是印度的古老宗教,都有古希臘的影子,
而古希臘,美索不達米亞都是世界文明的淵藪。
有人舉出證據說道家與古埃及的神道有密切的聯繫。
福建話“頭神”就是來自埃及的圖騰。
道家的老君本身不是創造主。
道家有沒有承認有一個“創造主”呢?
我認為道家早已認定這個世界是“自然天成”的。

甚麼是“黑錄”?
見《卷七》“朱漆之簡,明火主陽也。墨籙者,以墨書文,明水主陰也。”。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相學釋名(13)

FengGeLongLou/鳳閣龍樓/
相書上專指男女兩性的鼻子,女為鳳閣,男為龍樓。
出處《神像全編‧麻衣秋潭月》。

 FengJianErXing/豐肩鵝行/
《相理衡真‧卷一》:
“曰:豐肩鵝行之人,多見乞丐中者何?
虛虛子曰:非真豐肩鵝行也,乃肉背屍行相。故貧苦”。

 杜子曰、相學辭素的篩選,真考功夫!
一如這兩個辭組,可以作為“專用名詞”來使用嗎?
還是他只是比較文學的形容詞而已?
反觀相學經典,許多重要的辭素都是“形容詞”
也只好照單全收了,
本辭典總匯關鍵不是在於“專業原則”;
要知當今人家定下的弄弄總總的“原則”,誤導多少蒼生?
最悲哀是“善人得不到善度”!
這一條點出經常被誤判的一種相的形態,虛實只能意會。
相的徵兆真假鑑別術,很罕見有真知灼見!
虛虛子陳淡埜以他高超的文學素養,一勾一勒就顯現出來了。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相學釋名(12)

ErZhuChaoHai/耳珠朝海/

杜子曰、
許多人釋為是耳珠朝向嘴巴;傳統相書都一致認為這是貴相,
遠從許負至今都是一錘定音的通見,
至少一生衣祿不缺。大致上沒錯。
但是道家的現實,在我的時代有必要重新看待。
我求證於多種朝海之相,
這一類相主往往是“自私”而“現實”的!
即言九分朝自家口,一分留著不朝的人,
看他做事有朝而又能兼善天下,始可歸入貴格。

其實,明珠朝海的正解應以公篤之解為正:
耳長過口。此為壽者相,不能據此為貴相。
《公篤相法初集卷二‧麻衣石室賦註解》
及《公篤相法第三集卷四‧攷正部位氣色合解第二》。

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運氣流年簡介(3)

以下是據【何氏秘本百歲流年圖】編寫而成:

天輪﹝1,2歲﹞ ,左耳金,位於耳輪上部。
“惟耳者主聲音之聽聞,為心腎之司牧。”
《人倫大統賦‧卷下》
編按、司守也,牧今所長也。取守著義。
 “耳上分五部,旁有四骨。五部者,一曰‘天輪’分明,
主顯貴,聰明,得祖力。”元‧薛廷年註引《靈臺秘訣》

人輪﹝3,4歲﹞ ,左耳金,左耳中部,又名“天城”

地輪﹝5,6,7歲﹞ ,左耳金,左耳珠,又名“天廓”

天輪﹝8,9歲﹞ ,右耳木

人輪﹝10,11歲﹞ ,右耳木

地輪﹝12,13,14歲﹞ ,右耳木

火星﹝15歲﹞ ,天中上,髮際內。
 相學的“火星”有二義,
一指57部位之一、
二指額頭的別稱。
見“額相”專條。統一名稱“正額”。

天中﹝16歲﹞ ,
日角﹝17歲﹞ ,左
月角﹝18歲﹞ ,右
天庭﹝19歲﹞ ,
輔角﹝20歲﹞ ,左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卷六 三洞經教部(13)

七部並序
浤瑆註釋 –

“六綜之辯莫階,五時之說非擬。”
階,憑籍。擬,猜測。
五時,一指氣候的五時,二指佛所說法的五個時期。
這裡暗指道所說法也有其時。
“六綜”,我手頭上的辭典都查不到這是指甚麼?
網絡辭典也查不到!

這一次為了注釋七籤,經常需要上網搜尋辭典發現,
我們中華文化的世界,
已經被儒家以及被儒家格式化的佛家所霸佔了!
那些天天在顧左右而言他的道士,才是道家亡沒真正的罪人!
佛經、儒經未曾出現的字比如“六綜”,網絡辭典就查不到!
“六綜”我的注釋是六經的別稱。
清朝以前“法師”稱呼,是佛道共用。
目前,有跡象顯示,法師已成為佛教專用。
在歷史沿革上,是誰最先“借去用”?無法考證。

法師最早出現見於六朝,當時佛教已經傳入中原。
《唐六典》首次以皇帝的指令,授以有學問的道士六種階位,
法師就是其中一種。其他比如三乘,即大乘、中乘、小乘;
等等名詞術語,都是佛道共用。
“以境目經”正是道典釋名釋題常用的手法。
也是我的朋友給和解前世因果的善巧手法,
變為“以症識業”,惹到什麼因果業報,必見什麼症狀。

“欲復古太平之法,先安中氣也。”這是修行旨要。
現代的大修行人,一點腸胃感染都不能自處!
尚未知大修行人的五臟應該安在什麼處?

“三五氣和,日月常光明,乃為太平。”
三五,有很多種釋義,此處應以《黃庭經》的釋義為是,
指三﹝丹﹞田五﹝腑﹞臟的真氣。

 附、丘處機青天歌,句中之天地就是指這個身心靈。
清,表示練功人身心康健,心氣經常保持清靜存真。
句中萬戶千門代表人體的毫孔。
太平,當然是指心靜則神安,神安則五臟六腑氣機協調,
精氣日益充實,血氣運行脈內,周身通達。

青天莫起浮雲障,雲起青天遮萬象。
萬象森羅鎮百邪,光明不顯邪魔旺。
我初開廓天地清,萬戶千門歌太平。
有時一片黑雲起,九竅百骸俱不寧。
是以長教慧風烈,三界十方飄蕩澈。
雲散虛空體自真,自然現出家家月。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聲響亮振華夷。
驚起東方玉童子,倒騎白鹿如星馳。
 逡巡別轉一般樂,也非笙兮也非角。
三尺雲璈十二徽,歷劫年中混元所。
 玉韻琅琅絕鄭音,輕清遍貫達人心。
我從一得鬼神輔,入地上天超古今。
 縱橫自在無拘束,必不貪榮身不辱。
閑唱壺中白雪歌,靜調世外陽春曲。
 我家此曲皆自然,管無孔兮琴無弦。
得來驚覺浮生夢,晝夜清音滿洞天。

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卷六 三洞經教部(12)

◎七部並序

夫七部者,蓋乃總道化之教方,
統玄門之正典,包羅群藝,綜括眾文。

六綜之辯莫階,五時之說非擬。覩斯法海,靡不成真;
涉此慈波,咸皆捨偽者也。七部者,今因《正一經》次;
一者洞神部、二者洞玄部、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
五者太平部、六者太玄部、七者正一部,
前之三部,已如三洞義釋。今釋後四:言太清者,

孟法師云:大道,氣之所結,清虛體大,故曰太清,
以境目經也。今謂此經是從所輔之境得名,何者?
此經既輔洞神,洞境是太清故也。
亦未必示者,此經既明金丹之術,
服禦之者遠昇太清,故言太清也。
太平者,太言極太,平謂和平。
明六合太通為一,正平之氣斯行,
故《太平經》云:今平氣行矣。平亦是安。

又云:欲復古太平之法,先安中氣也。
又云:三五氣和,日月常光明,乃為太平。
《爾雅》云:明,成也。此亦可訓明。言明君治世,
成濟品物,為太平也。或有解云三階正為太平。
或有解云景星現曰太平。此並一事為釋耳。
今明此經現世,能使六合同風,萬邦共軌,
君明物度,可謂太平也。
太玄者,孟法師云是太玄都也。今為老君既隱太平之鄉,
亦未詳此是何所,必非攝跡還本,
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

此經名太玄者,當是崇玄之致,以玄為太,故曰太玄也。
若言起自玄都,不無此義。但七部皆爾,非獨此文也。
正一者,《盟威經》云:正以治邪,一以統萬。
又言:法文者,法以合離,文以分理。
此言眾生離本,所以言離,
故下文云:反離還本,合真捨偽,由法乃成。
言“統萬”者,總攝一切,令得還真,

故下文云:一切學士,覺悟少欲,
欲少近乎道宗,宗道在乎戒也。
《治邪文》云,眾生根麤,去道賒邈。大道慈悲,立法訓治,
趣令心開,兩半成一,一成無敗,與常道合真。
故曰“正一法文”也。
通言“部”者,以部別為義。三部通名“太”,
正一獨稱“正”者,以三部輔於三洞大法,故言“太”。
正一既遍陳三乘,簡異邪道,故稱為“正”也。

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相學釋名(11)

DuanHei/端黑/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玄端」
指正式的祭祀大禮所應穿的儀服色玄。釋義為端莊。
這種服儀,現代尚保留在佛教團體所用的“海青”。

《陳希夷洞玄經》:“若非古怪與清秀。明是端黑而停勻”。
不論那人的相是屬於古怪或者清秀,
須知明察他舉止有無端莊?五官是否停勻?

──〉形容詞也可以歸入相學術語嗎?
──〉可以,而且很多例子。關鍵在於它是不是典型?有代表性?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相學釋名(10)

BeiJian/背肩/
1)《相理衡真卷五‧背肩臂膊捷徑》:
“夫背者庇也庇護於子孫也,肩者堅也堅厚於一身也”。
2)點擊、腰。

 CheLunYan/車輪眼/
即露出兇煞之光的眼睛。主兇死。
一望寒光攝人,好像轉動中車輪所射出的炫光,故名。
﹝新時代相書﹞

 DaiMu/戴目/
翻目仰望,出於《漢書‧五一賈山傳‧至言》。

 ChenWei/辰位/
【點擊、面相七十五部位流年圖/說明】
在天倉上方近髮際處。主84歲、85歲的流年部位,
男相在右,女相在左。

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

運氣流年簡介(1)

第九章‧運氣流年簡介

傳統的百歲流年圖:別人看是 順時轉,自己看是 逆時轉。



















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相五應五合(2)

何謂五應?

天庭直起而方正。地閣朝揖而圓闊。是謂天地相應。
鼻直起而梁不露。面無痕而肉平正。是謂天官相應。
印堂方正而光明。三部等齊而方正。是謂天心相應。
﹝編按、三部、即指面三停。]

眉目疏秀而有神。日月聳直而不粗。是謂天機相應。
﹝編按、1. 疏秀二字,誠為相眉訣竅。
 2. 日月聳直而粗,指日月角十分明顯,一曰孤,二曰刁。
自小受寵壞了,所以刁蠻。辭典 <28-3119>P95認為日月,乃指兩目,
可是前已言及“眉目”不可能再重複講“日月兩目”,
況且日月兩目“聳直而粗”實難理解;
所以日月應指父母宮無疑。

耳聳而輪明。口方而角起。是謂天輪相應。
或應多合少。官崇位寡。應少合多。譽大官卑。
應合相稱。則兩得矣。
能以分數增減看之。至選人。至兩府。皆可見之。

編按一、引《玉管照神局,論五應五合》原句。
選人、兩府皆官職名稱。唐制大州曰府。最高行政文官。
兩府,約等於今時的財政部長與文化部長。
 選人,約等於今日的候選議員。

又,引辭典<28-3119>P230,兩府格;
指可以位至兩府的相格。漢稱丞相、御史為兩府;
宋稱中書省、樞密院為兩府,都是極高級的官府。
兩府格專屬十分尊貴的相格。

舊題後周王朴撰《太清神鑒‧卷六:男兒貴格、兩府格》:
“額廣而平。天庭不陷。鼻隆而直。地閣不尖。
瘦人有肩背。肥人神愈清。邊廣地廣。龍骨與虎骨相成。
肉光滑。眉秀輕。準完滿。蘭臺廷尉分明。耳貼肉而生。
分明為五嶽朝正。口旁有肉起。不論肥瘦。天倉不陷。
骨隆而肉稱。色正而光。聲不論大小。清圓不破。
肩隆有背有胸。上長下短。手足龍虎相吞。目不輪大小。
神藏而不露。眼囊大而藏睛。神而不亂。厚而不俗。
坐穩行輕。此乃兩府格也。”
又見 <28-2773>P222。《太清神鑒》的文辭雋美,
多數義在言外。

編按二、這個時代人心崩解,不能抓死古代人,
尤其是已經受到後期儒家莊嚴化的污染,不能全跟!
這個時代更應重視「天合」,就是說奉獻於社稷,
不說無謂的話,不做無謂的事。莊嚴化的事情更加毫無意義!
話句話說,天合,就是說奉獻於社稷,
不事無謂,才是真正合於天。

2013年10月7日星期一

卷六 三洞經教部(11)

《序目》云:
《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皆上古三皇所受之書也。
《天皇》一卷,《地皇》一卷,《人皇》一卷,
凡三卷,皆上古三皇時所授之書也。
作字似符文,又似篆文,又似古書。各有字數。
神寶君所出,西靈真人所撰。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之中。

諸仙人授之,以藏諸名山石室,皆不具足,
唯蜀郡峨嵋山具有此文。
昔仙人智瓊以《皇文》二卷,見義起不能解,遂還之。
王公以帛公精勤所得,傳之賢達,宣行至今。
《大字序說》十四篇,是天文次第之訣。
《小有經下記》所載十一卷,推部本經,
分別儀式,合一十四卷。
今孟先生所錄者,是其山中所傳,猶十一卷。
此二本並行於世。

抱樸子云:昔黃帝東到青丘,過風山,
見紫府先生,受《三 皇內文》。晉時鮑靚學道於嵩高,
以惠帝永康二年於劉君石室清齋,忽有《三皇文》刊石成字,
乃依經以四百尺絹告玄而受。後亦授葛洪。

按《三皇經序》云:鮑君所得石室之文,與世不同,
洪或兼受也。
陸先生時所得初傳弟子孫游嶽,有四卷而已。
孫後傳陶先生。先生分析支流,稍至十一卷耳,
即山中所傳者是。
《命召咒文》云: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
有急,皆召天地鬼神勑使之,號曰《三墳》。
後有八帝,次三皇而治。人各授一卷,
凡八卷,號曰“八索”。
八帝之治,邪鬼逆竄。黃帝述以斷邪惡。

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

卷六 三洞經教部(10)

《玉經隱注》云:
《三皇天文》、或云《洞神》、
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

洞仙者,明此教法能通行者登太清仙,故曰洞仙也。
玉策者,是策進之名,亦是扶持之目,
謂策勤行者,扶持使仙也。

《三皇文》者,《洞神》第十四云:
第一《天皇文內字》。字者,志也。明天使人仰觀上文,
心識覺悟,內志習勤,外不炫耀。

第二《地皇內記書文》。文者,明也。內學志明,
記正無惑,舒以廣濟,緣明至極也。

第三《人皇文》。文者,明也。人能俯察地理,法地則天,
定內安外,普度無窮,同歸玄門,由學所得。此並經釋也。
又稱《三皇經》者,謂三皇各受,隔世稟行。
又八帝之經,亦是隨方為化。猶如靈寶一文,
五帝分寶,即為五帝文。
鮑南海《序目》云:上古初以授於三皇,名之《三皇文》也。

《洞神》第六又云:仙人曰:皇文乃是三皇已前,
鳥跡之始大章者也。
第三又云:皇文帝書,皆出自然,虛無空中,結氣成字。

又云:本源無異矣。至於三皇,各受一部,分為三元,三才之道也。
第十三卷云:三元八會,自然成文。方丈懸空,字字各現。
第十四云:得失由人,此文不滅;聖真寶之,鎮太極宮中也。

 ----- 浤瑆註釋 –

 三皇、可釋為“三世”。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三皇:
過去世、今世、未來世。八帝,是八個方向。
所以才可以明解“這個玄門永不關”。
真正識破修行的人不會落入歷史文學的巢臼之中。
但是由於他已跳出來,這種人寫出來的歷史文學最好看,
其中校校者正是太史公。
前文:“八帝之經,亦是隨方為化。猶如靈寶一文,
五帝分寶,即為五帝文。”說明了一個答案:
為什麼道家經典已知名目的有那麼多,就是這樣來的…!
同一部寶典在不同因緣際會之下,隨方隨人演化,
好比一部靈寶,傳給三皇五帝,名稍異而精神一樣!

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

相學釋名(9)

BeiYouSanJia/背有三甲/

三甲曰疊。背部兩肩與大頸椎看上去
彷彿有三堆肉突起。主富。取“疊”之形象。

 FuYouSanRen/腹有三壬/

《太清神鑒卷五‧論腹》:“肚有三壬者貴而壽”。
《三國志‧魏‧管輅傳》:“背無三甲,腹無三壬,此皆不壽之驗。”。
三壬曰垂。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相學釋名(8)

四煞/

1)[面相一百三十五部位]天庭橫列第六位。
2)《大清相法》72骨之一:“四煞骨起主節度使”。
又見於《神相全編卷十‧相面部骨格》。

 SiSha/四殺/

四煞的別名,實際上若是以顧名思義的原則來命名,
應當是四煞與四殺皆可為正名。
四煞側重於四時病災,四殺側重於四時血光之災,此書編輯人從俗。

2013年10月3日星期四

相五應五合(1)

何謂五合?

骨正直而有陰陽。言正直而有剛柔。是為天地相合也。
﹝編按、本句引自《水鏡集卷三‧右髻變相論》:
子儀骨正直而有陰陽。言正直而有剛柔。得天地相合。

視瞻穩而聲音清。體貌重而行步輕。是為天官相合也。
﹝編按、本句引自《水鏡集卷三‧右髻變相論》:
子儀……視瞻穩而聲音清。體貌重而行步舒。得天官相合。

氣溫粹而有光華。色潔淨而無瑕疵。是為天心相合也。
﹝編按、本句引自《水鏡集卷三‧右髻變相論》:
子儀……氣溫粹而有光華。色潔淨而無瑕疵。得天心相合。

識量多而權亦重。度量大而面可訣。是為天機相合也。
﹝編按、本句引自《水鏡集卷三‧右髻變相論》:
子儀識量多而權亦重。度量大而貌可親。為天機相合。。

敬上下而懷忠厚。愛朋友而足信行。是為天倫相合也。
﹝編按、天倫相合,又作天輪相合,指忠孝仁義俱備。
本句引自《水鏡集卷三‧右髻變相論》:
子儀……敬上下而懷忠義。愛百姓而足信行。此為天倫相合也。

解曰。應多合少。官崇聲譽。合多應少。名重官侯。應合相。
或應多合少。官崇位寡。應少合多。譽大官卑。
應合相稱。則兩得矣。能以分數增減看之。
至選人。至兩府。皆可見之。”今勘正。

又參《神相全編卷四‧相五合》。
又引《玉管照神局,論五應五合》<28-2773>P278,

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三奇

◎ 此書有三奇

一奇愚人可學。
二奇不記而靈。
三奇愈學愈精變化莫測。

 編按、
這意思又是說:學相學,無形無式,法從心出。
你閣下以為自己越聰明就是越學不到心法;
記憶越好,越學不到現成法,菩薩現身說法,
是說給不會死在記憶之下者而說;「愈學愈精變化莫測」,
這一句的意思是指,學相學須知變化莫測的原理,始可精到。
不是你自己變化莫測,這是罔自菲薄,
而是人間人的相,尤其是心相,是變化莫測的。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卷六 三洞經教部(9)

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
太上紫微宮中,金格玉書,靈寶真文篇目有十部妙經,
合三十六卷,是靈寶君所出,高上大聖所撰。
具如靈寶疏釋,有二十一卷已現於世,十五卷未出。

孟法師云:高玄大法師夏禹師仙公所撰十卷,
及《修行要用》五卷,足為三十六,合為六卷,即今世所行。
其後分有內教十卷,即是昇玄之文,亦世所行也。

按《太玄都四極盟科》曰:
洞玄經萬劫一出,今封一通於太山,一通於勞盛山。

元始天王告西王母云:
太上紫微金格玉書靈寶真文十部妙經,太上所秘,不盡傳世。
王母所得,詎已極源;五嶽所藏,亦多不備。
龜山西室,王屋南洞,天經備足。昔黃帝登峨嵋山,
詣天真皇人請受此法,駕龍昇玄。
帝嚳之時,九天真王駕九龍之輿,降牧德之臺,授帝嚳此法。
帝後封之於鍾山。夏禹所感之書出見,有異今略序者。

按《真一自然經》云:太極真人夏禹,通聖達真。
太上命鈔出靈寶自然經,分別有大、小劫品經、

《棲山神咒八威召龍神經》云:小劫至時,必脫大水焉。
又云:徐來勒等三真,以己卯年正月一日日中時,
於會稽上虞山傳仙公葛玄。玄字孝先。
後於天臺山傳鄭思遠、竺法蘭、釋道微。道微傳吳主孫權等。
仙公昇化,令以所得三洞真經,一通傳弟子;一通藏名山;
一通付家門子孫,與從弟少傳奚。奚子護軍悌,悌子洪。
洪又於馬跡山詣思遠,盟而授之。洪號曰“抱樸子”。
抱樸以建元六年三月三日於羅浮山,
隆安之末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之徒。相傳於世,於今不絕。

《玉緯》云: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七月七日丙午中時,
三天玉童傳皇上先生教曰:若白簡青籙之人,自然得乎此法。
又虛無先生傳於唐堯,後聖帝君命小有天王撰集宣行。
青童君云:自唐堯之後,得上文者乃七千人。
此飛龍玄昇,或淪化潛引,不可具記。得道者皆藏文五嶽。
經內明三劫化主,及開皇劫,以此妙經生天立地。
大聖應於始青之中,號元始天尊,或太上道君。
人天化主,此如三寶科釋,今不具詳。

----- 浤瑆註釋 –

“天上的圖書館”、“天上的藏經閣”,
佛典與道典都聲氣互通!
可以視為互相模仿嗎?我不以為然。
我們的天地、宇寰、法界、無量虛廣,我認為這是佛佛道同。
我的朋友平時務農,讀書不多,晚上在三清殿扶乩辦事。
神仙教給他的日課,他不知有書在賣,
一直到我找來一本讓他看看,
他說:全部一樣,跟“祂們”所教的一樣!
這是一個真實例子的示範。人不可以自大傲慢,
這個世界很大,人太渺小。
為甚麼宋以後,不再聽聞有比較響噹噹的經文傳世?
有的,轉入隱秘。宋以後,人間人開始進入學道不學法。
教化的運轉也是傳道不傳法。這又為甚麼呢?
這是一個公案,以後再敘!前文真要訓古,有一番工夫該做,
有一部分工夫已經有人在幹,見、[道教學術資訊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