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卷四十六(4)

內除罪籍第三

凡修受《大洞真經》雌一奇文者,皆當別寢一室,
不交人物,常置經於朹格潔淨之處,旦夕燒香禮拜,
陳願人間,內除罪籍。
常以月三日、七日、二十一日,
侍經玉女乃奏人罪過三元與太一帝君,共詳子之云為,是其日也,當入室燒香,叩齒三七通,冥目,微祝曰:
太上神方,《大洞真經》,
昔以有幸,遭遇神明,
啟蔭七圖,受會三清。
若有陰罪,帝君散靈,
二象開明,上帝合形,
令我飛仙,神真長生。
祝畢,又叩齒二七通,心拜四方,開目,都畢。
常當行之者,則三元密感,帝君赦過,諸有奏子之罪者,皆不見用也。
(C046-03,原文)

[浤瑆詮釋]
《大洞真經》是「雌一奇文」,已說明於其他卷章!
「雌一」這個概念我也曾說過了,不嫌嘮叨再說一次!
雌一指,一直維持在很穩定的陰柔的狀態之下!
好像縮頭縮腳的烏龜,前文說是「常在」。
內陽外陰,反過來也可以是內陰外陽。
道師一邊講內陰手指「雌」這個字,一邊講外陽,
手指著「一」這個字。
道學就是這樣來學道,不停的,反覆的示範,
那個人不成道精也必成怪道。

「朹格」,朹qiuˇ,古代一種樹,又說是山楂,
以這種木製成的器皿。
「陳願人間」,向人間眾生懺悔累生累劫所犯過失。
「云為」,言論行為。共詳,審察。
「七圖」,不解!僅一次出於本卷。


唐宋之前,《大洞真經》影響很大,宋後,丹道興起,《大洞真經》這一類修行法門因此沒落。
丹道觀念對象是即定的,指定的。
《大洞真經》觀念對象是隨機隨緣的,無形無式,
我個人喜歡這種大而化之的方式,不喜歡丹道的模式。《大洞真經》法中隱藏著十分古樸的內容,
是一塊文化瑰寶
(C046-03,詮釋)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卷四十六(3)

八朝三元內禮隱法第二

凡為道士,受三真品經雌一、洞玄、隱玄、羽章者,
當勤慕上契,感會神明,精心齋淨,專道固生,
孜孜不替,味景玄清。若此人者,必獲上仙。
依《太上黃素四十四方》,得行八朝三元內禮隱法,
當以甲寅、丙寅、戊申、庚申、丁巳、己巳、癸亥、
乙亥之日,平旦入室,燒香左右,臨目髣髴,
叩齒二十四通,心拜四方。微祝曰:
太上太靈,三素元精,
謹以吉日,內朝真經。
神童玉女,散香虛庭,
使我神仙,天地相傾。
祝畢,疾閉兩目,使內外冥合,不相聞見。
又叩齒三七通,嚥液三過,開目,都畢也,
此名為八朝三元內禮隱法。
常能行之,令人通靈徹視,精應三元真會,
妙感陟降太玄。
侍經玉女,奏子求生,神仙不死,天地相傾。
諸未受經者,行之三年,得為經師,靈瑞吉祥。
(C046-02,原文)

[浤瑆詮釋]
八朝,這個概念也是這裡首出,指,在這八個日子裡,
甲寅、丙寅、戊申、庚申、丁巳、己巳、癸亥、
乙亥之日,心拜四方,以感應三元。
隱玄、這個概念出現於道經,可謂十分頻繁!
還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指隱密的意思。
玄,也有極端的意思,極端隱密。
羽章、發光的章紋。
網絡資源將隱玄羽章,合為一個概念,我不以為恰當!
羽章文學形象見於卷二十〈羽章〉的神讚詞。

雌一,他的另一方面稱作常生,常在。
如此則比較容易領會了。
(C046-02,詮釋)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卷四十六(2)

卷四十六‧秘要訣法部(修真旨要)

黃素內法第一
凡精誠密向,耽味玄真,清齋苦志,感慕神仙,
忽自遇此三品之經,而不師受者,其人皆玄會宿感,
列籍帝鄉,真人密授應得此經,其人異挺以摽世功,
依《太上黃素四十四方》,聽得隱盟玄誓神科也。
當以甲子之日,清齋入室,夜半生氣之時,眠坐任意,
臨目髣髴,叩齒二十四通,心拜四方。
畢而微祝曰:
太上九靈,三素元精,
仙都大神,四極三清。
昔奉法化,遇會上經。
玄師冥遠,靡覽真形。
乞山隱盟,誓以神明,
玉童侍衛,玉華扶生。
八願九合,妙慧通靈,
願神願仙,飛行上清。
祝畢,又叩齒二十四通,咽液十過,
心拜經前,因此而寢。亦可起坐誦經,必有吉感。
常能行之,三年之中,得為經師,成其真人大夫之任矣。此是黃素內法,不煩復經營師及歃血之盟也。
真人雖已受經,亦常行之。
(C046-01,原文)

[浤瑆詮釋]
<>
1) 一搬情況是指畫符所用黃色的布巾,
現代改為黃色的紙。
2)許多《黃素》之書的概稱。
3)修學「黃素」秘法的代名詞。
4) 修學「黃素」秘法的所得功境功果的「黃素內外景」的概稱。
5)《千金備方》中「黃素方」,用於清理練功的副作用。
6) 泛指修學道法秘密法門,雜法的代名詞。

7) 淨明丹道修煉的核心內容,主要是黃素法。
《高上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寶淨明黃素書》序例說:「天地姻蘊,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莫非陰陽之沖氣也。
唯內傷於七精,外賊於六氣,於是陰陽之沖,
致生靈有夭折之苦。
故上帝召日月二宮天尊,謂非陰陽至精之氣,
不足以回生起死,興仆植僵,使之終年而終壽域焉。
然靈寶大法者,道之宗也;黃素法者,命之府也;
淨明法者,性之本也;度人法者,入道之門也。」

《七籤卷一》:「黃素之道何也?黃者土也,素者水也,以土和水甄陶而冶大器可成,人之初生,
本有脾腎榮衛之,道路由之。」

又、「在地成形,在天為氣,形氣之妙,謂之標本,
黃素之本在脾腎,標在口耳。」
《七籤卷四》:「黃素之運,莫先耳目。
耳目之證,發於黃中,本於素氣,即脾腎之正體。
脾腎既正,而觀聽審焉,素者養於下,黃者運於上,
上下交際,真丹孕焉。」

<帝鄉>
有時候指死後的世界!這裡指仙界。
帝鄉猶指有文憑仙界。
化合入腦的部位在人頭髮際正中點上。

<三素>
1)三素者,紫素、白素、黃素也。
常存三元妙氣上下在身,則形神通感。
2)又注為肺肝脾三經之氣。肺氣白,肝氣青,脾氣黃。
三經之氣混合成為紫氣,又名三素雲。
3)又、指目光的氣色。
4)三素雲有多種組合,不必較其真也,
只要同時出現三種不同的色,就是三素。
西方有色彩養生法,可資參考!
我以為色彩的外放正是大腦操作外放的投射。
可藉此而探入大腦秘密。
有一種情況人亡逝,火化出現五彩「舍利子」
也是屬於骨頭的三素雲的一種。

<八願,九合>
道典裡頭有不少這一類術語。通常出現在咒語文字中。
《卷四十一》和《卷五十四》:「八願開陳」
《卷四十四》:「八願九會」
《卷四十二》:「九合三離」
《卷九十六》:「九合玉節」
《卷六十八》:「夫大丹爐鼎,亦須合其天地人三才,
五神而造之。其鼎須是七反中金二十四,應二十四氣。
內將十六兩鑄為圓鼎,可受九合,八兩為蓋。
十六兩為鼎者,合一斤之數,受九合,
則應三元陽極之體,蓋八兩則應八節……」九合,
「正統」的釋義是指多次會盟,互參:《論語憲問》

八願九合指,內心的八大願,
與大自然力量的九合起相應合德,「內外冥合」。
每尊佛皆有自己的八大願力。

全文的精神是已經開宗明義指出:
「凡精誠密向,耽味玄真,……而不師受者,
其人皆玄會宿感……」。
其餘的修習法門和咒語都是方便,無須執著於法。
「玄會宿感」需要宿世因緣,
但是只要是那人有機緣接觸到,就是有緣。
就是下文說「精心齋淨……必獲上仙。」
這個不是虛辭。
(C046-01,詮釋)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

卷四十六(1)

[卷四十六內容提要]

雖言持咒條規,
但是字裡行間都在暗示修道人
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以應自主的生命。
心力不足,難以言咒。
全文介紹二十七條咒,都是為了排除修行的障礙而立。
(C046-000,提要)

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

七籤格言(88)

1)「凡欲鼓腹,不在入氣是要訣。」要訣在哪?
又不是在出氣,而是在通氣。念部位通關。

2)「﹝觀胎息…﹞當遣通遍身,微微如霧露是其常也。
收散俱歸海中。
閉目為想,開目為存,存則不專乃著,著則氣滯。
覺應則止,謂之常覺,覺而味謂之滯,候應專靜謂之守,流液滿口謂之報,報與應一也。
朝飲少酒,暮食少麫,不可多之。」
又說「閉目為想,開口為存」。

3)﹝白話﹞﹝觀胎息…﹞應當以意引氣遣通遍身,
微微如霧露是他的常徵。收散俱歸海中。
閉目為想,開目為存,
存想的時刻心不專注則會引致「著」,
著則氣滯﹝浤按、這個過程稱為「應」﹞。
若能覺察「應」,則宜及時專注,謂之常覺,
覺知了之後,又去尋味,這個過程稱之謂「滯」,
守候著「應」而心能專靜,叫做「守」,
流液滿口稱為「報」,報與應一也。
朝飲少酒,暮食少麫,食不可多。

4)「心如紅蓮花未開下垂,長三寸,上有九竅,
二竅在後,正面有黑毛,莖長二寸半…」

5)「﹝內觀臟腑﹞…左腳中指第二節,是血液上源,
其中涌出通流一形,一夜繞身三萬六千匝,
至右腳中指第二節則化盡。」

----- C058 [小七籤‧格言]

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七籤格言(87)

1)「然用功之人,閉固內氣訖,亦鼻中微微通氣往來,
使令不至咽喉而返,氣則逆滿上衝,不可抑塞。
如此,即徐徐放令通暢,候氣調,即復閉之。
切在徐徐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極力抑忍,為之須臾,
忽然自得調暢,內外泰矣……」

2)「桑榆子曰﹕縱未出塵,但能使心不亂,
不見可欲則可矣。」

3)「即元氣復,元氣復即長生之道機也。」
把元氣修回來了,即是成道之機。

4)「故知絕粒者,乃長生之徑路;服氣者,
為不死之妙門。深信不疑,力行無倦。」

5)「﹝修服氣﹞若心有所拘,即窒塞不流注也。
…勤勤之功,悄悄之效,自然至誠感神,神明自至矣。」這是道言道語。

6)「人不知根本,外求修助,萬無一成。」

7)「氣海者與腎相連,屬壬癸水,水歸於海,故名氣海。氣以水為母,水為陰,陰不能獨生成,必以陽相配」


8)「氣以水為母,」

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

卷四十五(18)

服食忌第三十
女仙,程偉妻曰:服食靈藥,勿食血物,使三尸不得去,乾肉可耳。
《鳳綱訣》曰:道士有疾,內視心,
使生火以燒身及疾處。存之要精,如彷佛疾即愈。
凡痛處加其火,必驗也
(C045-37,原文)

[浤瑆詮釋]
「凡痛處加其火,」其他版本作「如其法」。
究竟「加其火」與「如其法」,誰比較實際一些?
我認為加其火比較實際!
道家講究實際效用,不會耗時跟你玩文字訓詁。
(C045-37,詮釋)

[小結]
本文比較務實,沒有一堆摸不著邊際的世界,
因此讓我耗多一些心神去詮釋他!
《鳳綱訣》很管用的,而且他是一切內觀治病法的母親!但是一個普通人若是要他「內觀」看見有火很像樣,
很有力,可能需要一些宿世因緣,需要苦練。
我相信心志,心有苦志,修道必成。

又、「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這一句首出於此!
這個暗示是說:急急如律令是太上帝君
﹝即是太上老君﹞,的專用口令。
(C045-38,小結)

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

卷四十五(17)

明耳目訣第二十七
《真誥》曰:求道要先令目明耳聰,為事主也。
且耳,目是尋真之梯級,綜靈之門戶,得失繫之而立,
存亡須之而辯也。
今抄經相示可施用之道。
日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三九過,
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顴上,以手旋耳行三十過,
唯令數,無時節也。
畢,輒以手逆乘額三九過,從眉中始,乃以入髮際中,
乃須嚥液,多少無數,如此常行,
耳目清明,二年可夜書。
眉後小穴,為上元六合之府,化生眼暉,和瑩精光,
長映徹瞳,保鍊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C045-34,原文)

青牛道士存日月訣第二十八
青牛道士口訣:暮臥,存日在額上,月在臍下,
上辟千鬼萬邪,致玉童玉女來降,萬禍伏走,甚秘驗。
此即封君達也。沈羲曰:服神藥,勿向北方;
大忌亥子日;不得唾,損精失氣,減折年命也。
(C045-35,原文)[浤按、參考《真誥卷十》]

欒巴口訣第二十九
欒巴口訣:行經山野,及諸靈廟惡神之門,
存口中有真人,字赤靈丈人,侍以玉女二人,
一女名華正,一女名攝精,丈人著赤羅袍,
玉女二人上下黃衣。所存畢,乃叱吒曰:
廟中鬼神,速來使百邪詣赤靈丈人,受斬死,
眾邪却走千里。
此是三天前驅使者赤靈丈人捕鬼之法也。
(C045-36,原文)

[浤瑆詮釋]

栾巴,欒巴,東漢道士。
他是漢帝宮廷中的太監,「栾巴噀酒」的典故則出於此。這一段又見於《真誥卷十》。
(C045-36,詮釋)

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

卷四十五(16)

孟先生訣第二十五
山世遠受孟先生法:
暮臥,先讀《黃庭內景經》一過乃眠,
使人魂魄自然制鍊。
常行此法,二十八年亦仙矣,是合萬遍,
夕得三四過乃佳。
北嶽蔣夫人云:讀此經年限未滿,亦且使人無病,
是不死之道也。
已上出《真誥》第三。
(C045-31,原文)

惡夢吉夢祝第二十六
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若數遇惡夢者。
一曰魄妖。二曰心試。三曰尸賊。此乃厭消之方也。
若夢覺。以左手捻人中二七過。叩齒二七通。
微祝曰:
太洞真玄。長練三魂。
第一魂速守七魄。
第二魂速守泥丸。
第三魂受心節度。
速啟太素三元君。
向遇不祥之夢。是七魄遊尸來協邪源。
急召桃康。護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
各守體門。黃闕神師。紫戶將軍。把鉞握鈴。
消滅惡精。返凶成吉。生死無緣。
畢。若又臥。必獲吉應。而造為惡夢之氣。
則受閉於三關之下也。
三年之後。唯神感應乃有夢者。皆有將來之明審也。
無復惡夢不祥之想。
若夜有善夢。吉應如夢。而心中自以為佳。
則吉感也。
(C045-32,原文)

臥覺當摩目二七過而祝曰:
太上高精。三帝丹靈。
絳宮明徹。吉感告情。
三元柔魄。天皇受經。
所向諧合。飛仙上清。
常與玉真。俱會紫庭。
已上出《太丹隱書》。

山源者,是鼻下人中之左側,在鼻下尖谷中也。
暮常嚥液三九過,急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按三九下。
常為之,令人致靈徹視,杜遏萬邪之道也。
旦亦宜為之,按了,密呪曰:
開通天庭。使我長生。
徹視萬里。魂魄返嬰。
滅鬼卻魔。來致千靈。
上昇太上。與日合并。
得補真人。列象玄名。
(C045-33,原文)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卷四十五(15)

服日月光芒第二十四

服日月光芒:大方諸宮,青童君常治處,
其上人皆天仙高真、太極公卿、司命在所也。
有服日月光芒法,雖以得道為真,猶故服之。
凡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錢,在心中,赤色,
有光芒從心中上出喉,至齒間即不出,却廻還胃中,
如此良久,臨目,存見心中、胃中分明,
乃吐氣,訖,嚥液三十九過止。
一日三為之,日出時,食時,日中時。
行之一年,除疾;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
日中行無影,辟百邪千災之氣。
常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晝服日,夜服月。

服月法:存月十芒,白色,從腦中下入喉,
芒亦至齒而嚥入胃。
一云:常存月,一日至十五日已前服,十五日已後不服,月減光芒,損天炁,故言止也。
又此方諸真人法,出《大智慧經‧中篇》。
常能用之,保見太平。
南極夫人所告,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
謂省易得旨,須勤行,無令廢絕也,
除身中三尸、百疾千惡,乃鍊魂制魄之道也。
日月常照形,即鬼無藏形。
青童君云:故常行之,吾即其人也。
今告子,子脫可密示有心者耳。
行此道亦不妨行寶書,所以服日月法兼行有益也。
仙人一日一夕,行千事不覺勞倦,勤道之至,
生不可失。(出《真誥》第三)
右出西城王君告。
(C045-30,原文),分享<T31拜斗>

[浤瑆詮釋]
服日法與服月法分開,出於《真誥》。
以:通“已”。
「子脫可密示有心者耳。」脫:倘或,或許。
青童君,就是後學的化詞。
青應東方初生之象,童應謙卑。

「日中行無影」,在《卷二十三》寫成「行日中無影」。《卷八》寫成「日中無影」。
《卷十九》寫成「真人無影!」
《卷四十一》:「身外無影」。
《卷五十四》:「能行身外無影」。
《卷七十七》:「白日無影」。
《卷九十四》:「對日月而無影」。

真正的答案見於《卷七十二》:
「經云:心為絳宮元陽府,內滋此府,外滋目威,
令人性禮,真行不踐跡,輕騰陵陽,是火不能燒,
是陽毒不能熱,身與太陽通元而合,現化日光,
類中無影,火曜不能察,蓋恃炎帝靈元之益也。」
再看看關於玄俗道人的民間傳說:

玄俗,稱河間人。
服巴英,賣藥都市,七丸一錢,善治百病。
河間王患瘕,買藥服之,下蛇十餘頭,問藥意,
俗曰:王瘕乃六世餘殃下墮,情非王之所招。
王嘗放乳鹿、麟母也,仁心感天,故遭俗爾!
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見俗,俗之身無影。
王乃呼著日中,看實無影。
王以女娉之,俗夜亡去,後人見於常山下。」

引用我在《卷八》的詮釋:
「在日中無影」說的是在大白天太陽光底下不見影子?
不是!這個日中無影,著實在民俗裡傳到亂了方陣。
理論上來說一個靈魂不執著於這個肉身,他可以無影。
但是鬼族也是無影,這是他的天生使然,天生有觸無身。這個日中,正是指日中,在()()中之光茫裡!
無影,就是無雜質,無陰質。
觀太陽或者觀印堂出現「日中」有雜質這是有影,
那是佛家說「業」。尚未得其中,尚未獲其「根」。
得其根則「生常乘明玉之輪,轉宴於日中也。」


我在《卷八》的詮釋是指內證。
但是道典故事中的「日中無影」的意思是,通常指,
在日中不見那人的身體形骸輪廓的樣子,
只見一片繭形之光芒體,絕不是在講地上的投影不見了!《真誥》,影,又指三景的密語。
(C045-30,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