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星期一

卷六 三洞經教部(8)

◎三洞品格《八素真經》云:
太上之道有三;上真之道有七;中真之道有六;
下真之道有八。
今出如左:《玉清隱書》《神虎大符》《金虎真符》
右是太上之道。行此真道,得為太上之真位,
為上真玉皇君也。

《太上鬱儀奔日文》《太上結璘奔月章》
《太上八素奔晨隱書》《太微帝君飛行天綱上經》
《高上大洞真經三十九章》《金闕靈書紫文上經》
《黃老八道九真中經》
右上真之道。總而行之其道,則為上清上元真人。

《太丹隱書朝真上經玉帝神符》
《三天正法鳳真之文九真昇玄文》
《三元布經四真之章太上金策》
《方諸洞房玉字上經六甲靈飛符》
《靈寶秘符三皇內文天文大字》
《青要紫書曲素訣詞三五順行經》
右中真之道。總而行之,則為上清中道真人。

《上清九化十變三九素語》《丹景道精隱地八術》
《天關三圖玄皇玉書》《神州七變七轉洞經》
《紫度中方石精玉馬水母經》《絳綠黃道玉目龍書眾文》
《素奏中章五行秘符》《五帝玉女上元五書》
右下真之道。總而行之,則為上清下元真人也。

 ----- 浤瑆註釋 --

水母,不是那個海洋生物。道家“上善若水”
不只是哲學美學文學的概念而已。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相學釋名(7)

臍深納李/

杜子曰:
有些相徵並不是主流的,這一則是其一也!
有志學相之人須知主次深淺,不斷的揣摩。
本人業醫所以有很多機會審查人家的臍。
臍能納李者無多也,即有也無貴徵。

這個字義其實它的本意是指“臍深”,這就有很有意義了!
臍深之人,腎氣必實,胸懷也大。
臍深納李,可以跟耳高﹝眉﹞一吋形成對聯!
都是假字傳意的文法。臍深有可能會深至於可以納李嗎?
現代人罕見或者是我孤陋未見!
有些相書甚至強調可以納三李大貴!
這些都是中華相學的槽粕。
我認為改為“臍深捺李”還好,這是取其神不取其義。
臍深其形好像李子的蒂那樣“凹捺”進去,深若一李,
若二李,若三李。是否古書寫錯?
而且孔子是木形人,辛勞顛簸一生,
不可能大腹垂垂,臍深可以納三李!
但是好像李子的蒂那樣深入則有可能。

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相學釋名(6)

精舍/

1)精舍在左右眼上下,約一公分許的近鼻處,
引《鐵關刀卷一‧辨相面刻誤秘旨》:
精舍。光殿。藏眼之眶(kuangˋ)是也。取其藏神謂之精舍。
取其旺殺謂之光殿。眼深則左右如精舍。其藏神也。
眼淺則左右如光殿。其殺旺也。

2)精舍也是面相135部位印堂第六神光之別名,

3)有些資料載精舍、光殿是位於兩目內角的目內眵。
引注、雲谷子曰。左深精舍謂其為三陽也。
故取象於月之精焉。
右呼光殿謂其為三陰也。故取象於月之光焉。
兼之尤為盡善矣。

4)淚堂之上即精舍光殿。《公篤相法初集卷一》。

5)杜子曰:
本條文的精神在於“眼的藏神”與“眼的少神”。
顯然這些舊時的資料,
不久前太陽35歲與太陰36歲的流年部位,
言猶在耳,現在又來重疊的精舍光殿?
舊時相典經常文不對圖,前後相駁,屢見不鮮!
這一條應以圖為準,
精舍光殿的定位應當定在左右眼目內眵上下的皮部。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此書有四秘,五禁

◎ 此書有四秘

一秘無刻本。二秘永不傳。三秘口藏秘。四秘改形神。

 編按、
這麼多秘密,上道也要跟著近棺材指望那個鬼來傳承,
道家的道脈不在人間,而是在靈界,
講這話的人不是迷信就是裝瘋作癲。用林北的話來講,
這個四秘就是:
一秘不刻板,不死在莊嚴相。
二秘傳心不傳形。
三秘不亂講。
四秘改形神,就是說相由心生,學相的目的是自己修來改相。

 ◎ 此書有五禁

禁傳不忠不孝。
禁傳作惡貪婪。
禁傳不行贄禮。
編按,:
贄,音制zhiˋ ,古時初次拜見長輩所送的禮物。
Exp:贄見:拿著禮物求見;
贄敬:舊時拜師送的禮。贄禮:執行師徒禮。
現代人通訊發達,購買正版的相學書也算是付給原作者合理的贄禮

禁傳得寶忌師。
禁傳輕洩所授。
 編按、我的時代,聰明人反而學不到上乘的相學,
這些人甚至最淺顯的道言道語都不識!
這個才是真正的「末法」。福建話講「無法度」。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相有五不看,三不靈

◎ 相有五不看

飲酒後不看。酒氣入眼。吉兇難分。
色慾過多不看。氣色青暗。吉兇難分。
暴怒後不看。青藍滿面。陰騭難分。
人多不看。神難專注。
自己有事不看。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 相有三不靈

無運者不可謂無。恐他尋死。誤我陰德。

兇暴者不可說明。恐他忌我看破。反遭伊害。

命將盡者不可直說。恐他自己心亡而家人婦子悲傷。於我實屬無益。

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卷六 三洞經教部(7)

天尊曰:
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
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玉緯》云:洞神經是神寶君所出,西靈真人所傳。
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之中。
《序目》曰:《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
皆上古三皇所授之書,亦諸仙人所授,以藏名山。
昔黃帝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真人,受《三皇內文》。

又黃盧子、西嶽公皆受禁虎豹之術。
真人介象受乘虎之符。《八威使者受策虎豹文》。
又鮑靚於晉惠帝永康年中,於嵩山劉君石室,清齋思道,
忽有刻石《三皇天文》出於石壁。靚以絹四百尺告玄而受。
後授葛洪。又壺公授費長房,亦有洞神之文。
石室所得,與今《三皇文》小異。
陸修靜先生得之,傳孫遊嶽。
游嶽傳陶隱居。其天中十二部經,未盡出世。
今傳者是黃帝、黃盧子、西嶽公、鮑靚、抱樸子所授者也。
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後法三種分別,
以教於世。夫三洞者,蓋是一乘之妙旨,三景之玄言。
了達則上聖可登,曉悟則高真斯陟。
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玉簡金書,引還元之要術。

故《玉經隱注》云:三洞經符,道之綱紀;
太虛之玄宗,上真之首經矣。豈中仙之所聞哉?
《正一經》又云:三洞妙法,兼而該之,一乘道也。

----- 浤瑆註釋 --

經咒的傳承,方法與途徑無奇不有,沒有既定的軌式!
本書《七籤》有透露好幾種方法,至今為止,
已知有“音頌”法、“演出”法、
在雲端聚氣成字法、石書、天書、託靈物傳送、託夢法、自己飛來……
都是無中生有,演弄玄虛,現代世界,時有聽聞。

經有表事的作用。咒有成事的作用。所以經咒並行。
經咒都未必很長篇。都是有為法。斤兩不足之輩,
別以虛念無為為法,
緣到即時被人當作芻狗祭祀尚未能自知之!
否則,大法之中就無須“禁虎豹之術”等等策應之法!
三洞妙法,兼而該之,一乘道也。

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

卷六 三洞經教部(6)

天尊曰:
吾以延康元年,號無始天尊,亦名靈寶君,
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玉緯》云:洞玄是靈寶君所出,高上大聖所傳。
按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素紫微宮中,金格玉書靈寶文,
真文篇目十二部妙經,合三十六帙。

又《四極盟科》云:洞玄經萬劫一出,今封一通於勞盛山。
昔黃帝於峨嵋山詣天真皇人,請靈寶五芽之經。
於青城山詣甯封真君,受靈寶龍蹻之經。
又九天真王降於牧德之臺,授帝嚳靈寶天文。
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於鍾山。

又夏禹於陽明洞天感太上,
命繡衣使者降授靈寶五符以理水,檄召萬神。
後得道為太極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經,中山神咒,
八威召龍等經。今行於世矣。時太極真人徐來勒,
與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臺山,傳《靈寶經》以授葛玄。
玄傳鄭思遠,思遠以靈寶及三洞諸經付玄從弟少傳奚,
奚付子護軍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樸子也。

又於馬跡山詣思遠告盟奉受。
洪又於晉建元二年三月三日於羅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
後從孫巢甫,晉隆安元年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於世。
今所傳者,即黃帝、帝嚳、禹、葛玄所受者。
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相學釋名(5)

腹/

1)《玉管照神局‧雜論》:
腹者一身之爐冶。腹象陰而藏萬物,
向下則萬物皆聚,此所以為貴。

2)《相理衡真卷五‧臍腹捷徑》:
“夫腹者伏也為一身之爐冶所以包腸胃而化萬物也。
臍者齊也帶脈之所六腑總領之關也
故腹欲圓而長厚而堅勢欲下而垂
故曰腹象陰而藏物萬物皆聚此所以為伏也”。

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

相學釋名(4)

口能容拳/

杜子曰:
表示口的張力很大可以容下自己的拳頭。
實際上觀察一人之口大到可以容拳的,真是稀有!

而且口大可以容拳的也並非有甚麼貴徵!
這個意思只能意會。
關鍵在於其人口唇給人一種有張力、
開大合小,擴大之形象。

擴大之口主祿名。
傳統相家有分男格擴大吉,
女格擴大則不吉,主破敗。我不暫同。

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鐵關刀卷四‧七門二儀》

七門者。
二奸門。兩闕門。兩命門。一庭。
二儀者。
頭圓法天。足方象地。

天欲得高。地欲得厚。若頭小足薄。貧賤人也。
七門皆好。高貴人也。
總而言之。額為天。頤為地。鼻為人。左目為日。右目為月。
天欲張。地欲方。人欲深廣。日月欲光明。
天好者貴。地好者富。人好者壽。日月好者茂。

上停為天。主父母貴賤。中停為人。主昆玉妻子仁義。
下停為地。主田宅。奴婢。畜牧。飲食也。
若夫顴骨縱起。膚色潤澤者。九品之侯也。
又曰腰腹相稱。臀脾繞厚。及高視廣步。此皆九品之候也。
夫色須厚重。腰須廣長。故經曰面如黃瓜。富貴榮華。
白如潔脂。黑色如漆。紫色如椹。
腰廣而長。腹如垂囊。行如鵝龜。此皆富貴人也。
凡稱夫公侯將相以下者。不論班品也。

輔骨小而鼻準微端者。八品之侯也。
又曰胸背微豐。手足潤澤。及身端步平者。此皆八品之侯。
夫鼻須洪直而長。胸脾須豐厚如龜形。
手足色須赤白。此皆富貴人也。故經曰:
手足如棉富貴終長。手足厚。好隸使在旁也。
﹝編按、隸使,身旁的得力助手。原文用立使,今勘誤。﹞

輔角成稜。倉庫皆平者。七品之侯也。
又曰胸厚頸粗。臀脛臃﹝原文:【足+巠】傭﹞均。
及語調顧定。此皆七品之侯也。

夫頸須粗短。手臂須纖長。語須如笙鳳。此皆貴相也。
故經曰:牛頭四方。富貴隆昌。虎頭高峙。富貴無比。
象鼻高廣。富祿長厚。犀頭律宰。富貴鬱鬱。
駝頭蒙洪。福祿所鐘。虎行將軍。雁行大富也。
犀及司空龍角纖直者。三品之侯也。

又曰胸背極厚。頭深且尖者。及志雄體柔者。
此皆三品之侯也。
司空從髮際直下。次天庭是也。龍角在眉頭上也。
頭頂高深。龍犀成就者。二品之侯也。

又曰:額角奇起。肢節合度。及貌桀性安者。此二品之侯也。
夫容貌慷慨。舉止汪洋。清爽清澄。神儀安定。
言語審諦。不疾不徐。動息有恒。不輕不躁。喜怒不妄發。
趨含合物宜。聲色不變其情。榮枯不易其攙。此謂神有餘者。
主得貴位。四倉盡滿。骨肉角俱明者。一品之侯也。

頭頸皆好。支節俱成。
及容質姿美。顧視澄澈者。此皆一品之侯也。
似龍者為文吏。似龍者甚貴。龍行者三公也。
似虎者為將軍。虎行者為將軍。馹馬骨高為將軍也。
似牛者為宰輔。似馬者為武吏。似馬亦甚貴也。
似狗者有清官。為方伯也。似豬似猴者大富貴。
似鼠者惟富而已。
凡稱似者。謂之動靜並似之。若偏似一處。乃貧寒者也。

編按、此所謂所有似似似,均指“十分典型”的相格。
大凡人相“越像”某某動物的“精神神態”則就越有貴氣。
對此《神相全編》有詳文專論。
“不識之人莫亂指”,
莫弄到狗非狗貓非貓的,則了無生氣矣!
文中屢屢出現“似xx者,其貴xx行者”
是指靜態之相與動態之相,必須相合為是。
用我的話講就是:似狗,而且十分像狗,大富大貴!
為何有此一說?我想是,大自然的造化,
人畜都一樣是人天感應,孕而成象。
不過是人獨稟天地陰陽五行之全而生。
雖然是十全十美,但是卻不夠純淨。

反觀畜牲的喜怒哀樂都“很純淨”;但惟其不全而獨偏,
故無人所有的殊勝。
今反言之,十全的人,稟賦純淨的某某的“特性”,
易曰:物以稀為貴,所以很富貴。

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鐵關刀卷四‧九州八極》

九州者。
額從左達右。無縱理。不敗絕。狀如覆肝者善。

八極者。
登鼻而望。八方成。不相傾者為良也。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卷六 三洞經教部(5)

原夫經教所出,按《業報經》、《應化經》並云:
天尊曰:吾以道氣,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
吾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
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
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

《玉緯》云:《洞真》是天寶君所出,
又云:以元始高上玉帝出《上清洞真之經》三百卷,
《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章,
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
後傳玉文付上相青童君,封於玉華宮。

元景元年,又封一通於西城山中。
又太帝君命榑桑太帝暘谷神王出《獨立之訣》三十卷、
《上經》三百卷行之於世。
又襄城小童授軒轅黃帝《七元六紀飛步天綱》之經。
漢元封元年,西王母、上元夫人
同授漢武帝《靈飛六甲上清十二事》。
又太元真人茅盈受西城王君所傳玉佩金璫纏璿之經。
又玄洲上卿蘇林真人受涓子所傳“三一”之法。
又真人王褒,漢平帝時,西城王君所傳上清寶經三十一卷,

晉成帝時於汲郡傳南嶽魏夫人。
夫人之子傳茅山楊羲,羲傳許邁,
邁復師南海太守鮑靚,受上清諸經。
邁弟謐、謐子玉斧,皆受《三天正法曲素鳳文》。

 ----- 浤瑆註釋 --

這一篇文字是用佛口氣講道家法。業報,
這個概念是佛家創用。
比喻與意象,可以否定眾神九天嗎?
不可!眾神皆是真神,真實不虛。這是佛言:
唯識變現。你變現一堆神出來,還是變現一堆糞土?
自由選擇。

其實眾神還是眾神所變現,與卿何干?
有人尚且考證考古說西王母就是古代的少數民族。
洋洋灑灑數萬言,可惜沒有一句話是道言道語。

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卷六 三洞經教部(4)

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
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故別,有三名。

其經題目:
《洞神》即云洞神三皇,《洞玄》即云洞玄靈寶,
《洞真》即雜題諸名,或言以教垂文,或以色聲著體,
並是難思知用,隨方立名耳。

----- 浤瑆註釋 --

前面那個問題,答案就在這裡:道家人喜歡猜謎語,
都是為了“誘俗修仙,從凡證道”,以無常之名,
入非常之道!
這恐怕是中國人共業吧!印度人沒有那麼多名,
但是有很多故事,真真假假。比喻多過含義。精神大於名色。

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

相學釋名(3)

耳高眉一寸/

《玉管照神局‧雜論》:
“耳高眉一寸,永無貧病困”。

其實合理的說法是“耳高眉一分”。
耳朵一見給人一種“高拔攜起”之感,
再加上耳白色美,就可以入此貴格。

出於《萬金相》:“耳高眉一吋,永不受貧困”。
又、許負相耳:“高如眉一寸,永不踐貧困”。

杜子曰、不知古賢為何用“耳高眉一吋”這麼誇張之詞?
許負之一寸,是指同身寸,
在此即為以眉本身的厚度作為一寸。
那麼如果耳尖高出有如眉的厚度的高度,則一生衣祿無缺。
後世人曲傳為“耳高眉一寸”,落入現代的表達方式,
則應是“耳高眉一分”。

其實,若以相學的體驗來看,
那人耳尖看起來有超拔之感,有提攜之感即是,
真正測量也未必是有一分那麼高。
更不會有高如眉毛的厚度那麼高的耳朵,極之罕見。
須知相學的美學是講一個“氣勢”,
無法﹝就以目前我所知之﹞西洋人的邏輯去測量這個,
證明那個。純粹是以“氣勢”作為標準。現代的中華相學,
應該會有人刻意努力把他扳回到實事求是的水準!]

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相學釋名(2)

蠶吐絲/

【氣色】出處《太清神鑒卷三‧色論》;
氣色發如蠶吐絲,由頸鼻開始向外向下延伸,
通體明快清揚,代表人的運程將會改善臻進。

又名為蠶明《太乙照神經‧論色》:
蠶明者,如老蠶之光明也,蠶將老自領颈而明,
人將發自準而明,然後通於諸部。這個也是顧名思義之例。

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鐵關刀卷四‧五官六府》

五官者。口一鼻二耳三目四人中五。
六府者。兩上為二府。兩府輔角為四府。兩顴衡上為六府。
一官好。貴十年。一府好。富十年。五官六府皆好。富貴。
無左為文。無右為武也。
 
「無左」即指左邊的像相氣勢比較弱。
這種人從事文職比較有成功的機會。
 「無右」即指右邊的像相氣勢比較弱。
這種人從事武職比較有成功的機會。
 不論如何,都是辛勞!
「無左、無右」俗話講「大小邊」,
落在女人更加辛勞!夫君不利。

編按、
官者,管也。府者,藏也。
又:官不成則關。府不成則輔。管人做事。作為己用。
或受人驅管,由乎人用。甚至於不用。失用。
所以說:一官成則有十年之貴。一府成則有十年之富。
寧可無官得府,尚可遇貴人輔佐得力。不可有官無輔,
則終其一生夜郎自大,一事無成。
富者有錢。貴者有權。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鐵關刀卷一‧四隘訣》

﹝編按、隘aiˋ山路最窄處﹞

四一為一隘。山根位也。
五一為二野。人中位也。
編按,野。疑隘之誤。
又可解成生死榮辱之“分野”故暫時保留。

六一為三隘。水漿位也。
七一為四隘。地閣位也。

四隘有差。丁財壽全有阻。

編按,
財金重復。疑是“全”之誤。故改金為全。
有些書認為只財壽有阻。
又。三關講機運。四隘講命運。蓋人一生中。
卅五之前的機運比之卅五之後的機運有毫釐千里之謬。
然則四十以後。行將就木。不講命運。又能作啥。

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卷六 三洞經教部(3)

----- 浤瑆註釋 --

1) 天地是玄義,虛是精義,神是無累之義。
我說天地是三合,天時地利人和。
本人若是遇著李淳風﹝你看他要與風同步!﹞
現在也不會姓杜!
虛是戌戌戊戊,大解放的秘言秘語。神是有來由,有傳承。
當然不需要經歷那麼多“累”死人的岔路!

2) 暫時別管XX寶君,三老早已絕滅,與現代人心不應!
前已明言,天寶君的“跡”是不雜,
所以其秉合之氣也是不雜,故以“玉皇之氣”為本。
玉皇者,很純粹的金氣也。金氣主肺。

3) 靈寶君之跡是不滯,故以“赤混之氣”為本。赤混主心。

 4) 神寶君之跡是不測,故以“冥寂玄通”之氣為本。
冥玄主腎。

 5) “寶是可尊,君是群義,明為群生之所尊仰也。”
一言以蔽之就是佛教說:兩足尊。人間牛馬。

6) 三洞的根源就是三清。三寶也必須建基於三清上。
不必捨近求遠,今時今日已經沒有靈山。

7) 玉清──無雜。上清──運轉以用。太清──泰也。
週身氣機輸布圓圓通泰是也。

 8) “終契真淳”:在天地之間的大磁場、大靈氣、
無量之網……與他發生同步效應。
尚未入口﹝味﹞﹝觸﹞的能量波,你早已知曉,
此之謂“道”──知道味道,是真知也。

 9) 這一段示現君房先生的用心,前面一大段講典故,
現在開始點出心法。可是為甚麼道家這麼喜歡讓人猜謎語?

10) 那麼多混混噓噓之詞,“不測”應該怎樣解?
不雜、不滯尚且容易理解,不測怎樣解?
不測,就是名可名,無非只是一個名;
道可道,無非不只是一個道!不測就是:
不要去預設﹝你的見聞覺知﹞的名與色,
由其是尚未發生的事,
引《七籤卷五》“日行仙路,不語到時”就是不測。

11) 世界本來很亂,因為人類的語言太多!
一直到中國人遇上了印度人,世界就會導向亂中有序!

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卷六 三洞經教部(2)

然三洞所起,皆有本跡。
《洞真》之教,以教主天寶君為跡,
以混洞太無元高上玉皇之氣為本。

《洞玄》之教,以教主靈寶君為跡,
以赤混太無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

《洞神》之教,以教主神寶君為跡,
以冥寂玄通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也。

又云:天地是玄義,虛是精義,神是無累之義。
此既三洞垂法,從仙達聖,品級轉遷之理也。
謂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名洞神神寶。
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名洞玄靈寶。
既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名洞真天寶也。
通名寶君者,寶是可尊,君是群義,明為群生之所尊仰也。

又《洞真法》天寶君住玉清境,《洞玄法》靈寶君住上清境,
《洞神法》神寶君住太清境。
此為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寶之所立也。
今明玉以無雜,就體而名玉清也。
上以上登逐用,而名上清也。
泰以通泰體事,故為太清也。

又修道之人,初登仙域,智用通泰,漸昇上境,終契真淳。
故以三境三名,示其階位之始也。
通名三清者,言三清淨土,無諸染穢。
其中宮主,萬緒千端,結氣凝雲,因機化現,不可窮也。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相學釋名(1)

相學名稱的安立

通常,相學名稱都是延續著古相書,很少有另創新名,
比如公篤先生就創用了許多新名,這種例子並不常見。
尚未見有人研究相學的釋名。
其實,相學的釋名隱藏著很深的道家信息。

 彩繁/
1)彩繁是彩雲、繁霞之簡稱。是眉的別名。
顧名思義,他表一、毛的色澤;

2)氣色。都好像彩繁,有七彩之徵。

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達摩相目

相目之神七則:
藏不晦,安不愚,發不露,清不枯,
和不弱,怒不爭,剛不孤。

相目之形七則:
秀而正,細而長,定而出,出而入,
上下不白,視久不脫,遇變不耗。

《麻衣相法》。

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鐵關刀卷一‧三關訣》

十五髮際天中位也。

廿五中正。﹝原注:兩眉正中處﹞
編按,兩眉正中處正上方。兩眉正中處是印堂。

卅(saˋ)五太陽。﹝原注:眉目間正中處﹞
編按,不確。此位在左目內眵。

此三關也。三關有差。非羽則剋。
編按,羽。指盛年折翼。或指項羽。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鐵關刀卷一‧耳目口鼻斷》

耳者倚(yiv)也。觀耳之厚薄而知所倚于父母者如何也。

眉者媚(meiˋ)也。觀眉之秀豔而知妻妾之美媚何如也。

目者福也。觀目之斜正而知心田之福德何如也。

鼻者備也。觀鼻之豐隆而知及身之所備。富貴福壽何如也。

口者厚也。觀口之色。紋。寬。狹。而知日後之子孫隆替何如也。

2013年9月7日星期六

卷六 三洞經教部(1)

◎三洞並序

《道門大論》云:
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
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鳳篆龍書,金編玉字,
修服者因茲入悟,研習者得以還源。

故《玉經隱注》云:
三洞經符,道之綱紀。

《本際經》云:
若有經文,具十二部,應三洞者,是名正法。
《洞真》以不雜為義,《洞玄》以不滯為名,
《洞神》以不測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義相通。
《洞真》者,靈秘不雜,故得名真。
《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
《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 浤瑆註釋 –

即言“經教”,首起釋名。洞的精神就是通。
真、玄、神,屬於“三景”、“八會”的精神。
暫時別去理會三景八會。
真的精神是“不雜”。這是三通的本義。
玄的精神是“不滯”。這是三通的本名﹝堂﹞。
神的精神是“不測”。這是三通的運“用”。

應三通者,是名正法!這樣來簡釋一下,
就不會死在古文,也不會死在真經秘訣!
古人已經講出“訣”,不雜、不滯、不測,
即是三通的精神特色。
而且是“不測為用”。我的朋友不喜歡我攪文字多多,
因為攪文字就必定落入了“測”,一測即不用矣!

前一卷說得好:日行仙路,不語到時。
修到才可以稱之為“洞”、“大乘”,否則只是一個窟。
僵屍窟。洞,好比當今人可以理解的一個概念:
能量場。這個能量場有三個方面:真、玄、神。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卷五 經教相承部(25)

- 090811-1415浤瑆注釋初稿畢‧小結 –

1) 符籙真正的緣起無從可考!籙就是箭,有百發百中的意味。
前文“經籙”代表《靈寶經》等等道典的總稱。

2) 符籙是中國信仰文化最獨特的產物。他不是普通的圖騰。
但是我見過印尼人以爪威字編成類似符籙的圖騰,她說是保護、招財。

3) 我住的地方附近也有拿督公扶乩以爪威文畫符。

 4) 道家的經籙,由人寫出的不多,多數是靈界以音頌法傳下來。此道於晉魏南北朝時代達到最高峰。

 5) 古來大修行人,文教的修養很重要!所謂文以載道。
大修行人六祖大字不識,但是他智慧已開,他的行儀也充滿了學修積的風範。
我最喜歡他經常以這種方式回答信徒的提問:
“你所說的經典我還沒看過,不要緊,你就講出來,看看我的回答符合你嗎?”﹝大意﹞
我認為這種“菩薩善巧方便”最適合用來應付今時今日辯才無礙的大菩薩們!

 6) 大修行人每多長壽,生命素質都保養得很好,可是長壽者未必就是大修行者。

 7) 格言:“知理而不知神,非長生之士也。超理入神,混合於氣,無為而無不為者,我真宗之道也。”
真系,言得道真人系列。

8) 格言:道無否泰,教有通塞。塞而通之者,存乎其人。

 9) 格言:“學道當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堅心正行,豈得見泉源耶?”

 10) 格言:日行仙路,不語到時。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達摩相法

達摩是印度高僧。傳說達摩有兩次來到東土中國。
第一次於六朝,一葦度江來到東土傳揚佛教大乘禪宗正脈。
第二次於五代,入東土傳授達摩五來相法。

引公篤曰:“其人博學多才,深通幻術,故有一葦度江之說。
又精性命長生術及拳術。故至中國傳教,有分類而立門,各繫道統焉”。

麻衣道人稟承了達摩相法的傳承,著有《麻衣相法》六卷,
本書卷六文末〈結偈〉就是描述達摩來到中國傳法的因緣法脈,
偈文:“鐵船銕風飛黑海,月明萬里故人來”。
偈語暗示著:相法的神韻自有三世因果的輪迴觀照,
應當“以此悟神而化之往古來今盡在目中矣”。

本書收錄達摩相法主要思想分述於各條文:
達摩起運口訣、達摩相目、達摩五來相法、
達摩目光有三脫論、達摩神色有三疑論、達摩六役法。

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達摩五來相法

如來有動神,有靜神,有出神,有入神,有窮神。
五神足則見如來。

如來有法眼,有慧眼,有天眼,有佛眼,有肉眼。
五眼齊則見如來。《麻衣相法》。

杜子曰、
此中有玄義,公篤的評解足茲參考。
達摩五來相法所呈現的是無常相法,靈活運用可以入門,
《相理衡真卷七》以及《鐵關刀》所舉[五來]不能相提並論。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鐵關刀卷一‧涎精汗淚溺各有所屬》

貪心一動則生涎。涎由肺生。心火上蒸于肺。故化而為涎也。
淫心一動則生精。精由腎生。相火下爍(shuoˋ)于腎。故溢而為精也。
愧心一動則生汗。汗由心生。心火鬱蒸于脾。故發而為汗也。
悲心一動則生淚。淚涕由肺生。肝木不平。故洩而為淚涕也。
怯心一動則生溺。溺由脾生。脾土不能攝腎。故奔而為溺也。

編按,
以上為新中醫唯象法。十分實用。
這個用了取象與生剋制化的原理。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鐵關刀卷一‧鬚眉髮毛各有所屬》

髮屬心。心火上炎。故生髮于頭上也。
眉屬肝。肝木性橫。故生眉也。
毛屬脾。脾土旺四時。故生毛遍四肢也。
鼻毛屬肺。肺金主斂。故鼻毛獨生于鼻孔內也。
鬚屬腎。腎水潤下。故生鬚而下垂。上在口。下在陰腋也。
婦人有內腎。故陰戶兩腋皆有毛。無外腎。故口無鬚也。

編按,
上為取象法。全息法。說理頗合道家科學。
相學原理,不離三個方面:
1.陰陽制化,2.五行生剋,3.骨氣出入,
4.天人相應,取類比象。

鬚眉的生長竟然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人格行為,
透露了不易為人所知到潛在意識。
這種反映,都要托“天人相應”的思惟和審察的工具。
初學者若能緊緊把握“天人相應”的原理,便可很快入門。
他的說辭與中醫有著很大的迴異。
中醫說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肌肉。
顯然鐵關刀取象法更為相應。

2013年9月1日星期日

卷五 經教相承部(24)

◎茅山玄靜李先生

弘孝威者,晉陵人。家本純儒,州里號“貞隱先生”。
避敬宗皇帝諱,改為李氏。其子曰含光,年十三,辭家奉道。
端視清霄,慈向蠢類;暗室之中,如對君親。
時人見之,情色皆斂。幼攻篆、隸,或有稱過其父者,
一聞此義,終身不書。後事貞一先生,雲篆寶書,傾囊相付。
既而目之﹝HX按、司馬承禎對著這個學生注目良久才說道﹞曰:“真玉清之客也!”

抱虛無而行功者,於道不窮;託幽阜而滅跡者,於德亦淺。
承之自遠,宜且救人。是引後學升堂稟玄訓也。
先生元氣不散,瑤圖虛映,達靈久矣。
晦輝為常,動非用開,靜非默閉。當吹萬之會,若得一之初。
應跡可名,常道不可名也。孕育至化,虛融物心,
心一變至於學,學一變至於道。同淑氣自來,得之不見。
所以摳衣而進者,仰範元和,若秋芳之依層巘
(HX按、yanˇ大小或兩截的山),夏潦(HX按、laoˋ大水災)之會通川也。

先生忘情于身而慈於人,禎祥屢應,視同眾象。
士庶諮詢,色受其意。
常令章壇閉院,醮火擇薪。精微誠敬,率皆類此。
開元末,明皇禮請先生而問理化。對曰:
“道德,君王師也。昔漢文行其言,仁壽天下。”
次問金鼎,對曰:“道德,公也;輕舉,公中私也。
時見其私。聖人存教,若求生徇欲,乃似繫風耳。”

帝加“玄靜”之號以尊之。無何,固以疾辭,東還句曲山。
勑於其所居造紫陽觀以居焉。自後天書繼至,資奉相續,
及公卿祈請,往來無虛月。卒使玄門之中,轉見真操。
持慈儉之寶,歸羲皇之風。至矣哉,先生之教也!
所撰《仙學傳》,及《論三玄異同》,
又著《真經》並《本草音義》,皆備載闕遺,窮頤精義矣。

以大曆四年冬十一月,顧謂入室弟子韋景昭、
孟湛然曰:“吾將順化。”神氣怡然,
若坐亡長往,時年八十七。
靈雲降室,芝草叢生,執簡如常,和色不去。
據《真經》,斯乃秉化自然,仙階深妙者也。
景昭授皋洞虛,洞虛授李方來,皆嗣德不墜。

時柳識又頌先生云:
“古有強名,元精希夷。黃帝遺之,先生得之。
縱心而往,與一相隨。真性所容,太元同規。
日行仙路,不語到時。人言萬齡,我見常姿。
明皇仰止,徵就京師。紫極徒貴,白雲不知。
遐方後學,來往怡怡。空有多門,真精自持。
順化而去,人焉能窺?玄科秘訣,本有冥期。”

----- HX按、
前一段頗多道言道語,不譯!讓讀者自己參詳。
經歷了大半段“講歷史與傳承”快要悶死了,
突然來這一段十分醒神!本篇作者李渤的意思很明白:
光講歷史就不是真道文章,
於是末段也是總結。讓讀者沒有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