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星期二

七籤格言(119)

[GeYan-095][我喜歡!]

1)   「一切妙法,本源所在。」

2)   「生相不生。」

3)   中國人自古有理、數、象之爭,執取理的人否定了象,諸如此類理真人、數真人、象真人,很多很多。
這樣還忙不夠,還有儒、釋、道之爭,
於是又「快閃」跑出來很多真儒人、真釋人、真道人……

4)   注意了,好像這一類藉佛典習慣表法來講道,
是刻意為之的,至少有一層暗示則是:
以道家角度去給佛家說法做了一個註腳,意在言外,
義在字裡行外,不要氣在心裡就好。

5)   煩惱的本質﹝精神特色﹞就是兩個字:愁毒。
況且他是以「越想越」來呈現!

6)   三清是修士的清、高、虛境界,
不論是何種類的修士。
這是大格局思想人才會去到的地方。
不需要坐這個山,望著那個山。

7)   「大乘」的本質是無上慧心、
可以從無量無邊劫運變化中去參透真理,
並能真正體認「無我」。
一旦體認到這個,是以常在三清常樂妙土。
此時此刻,若有人還在爭三清不是他的世界,
這個人所說一切法,皆是虛妄。
人家一直在強調無常,這裡點出「常樂」。常樂我淨。

8)   所謂「劫運變化」,
即指人的感官情緒觸受的各種瞬間萬變的變化,
沒有那麼多頭大如斗的莊嚴相的解釋。
不需要飛到那麼遠去。

9)   「汝等諦聽,勿生疲怠。」身上因果業行未解的人,偏偏每聽到正法,其人神識「忽」生疲怠,無法諦聽。

10)  「念念生滅,即其生時,已是滅相,即其實時,
便生空相。有不常故,故謂為空。
無為之法,不可毀滅,不可測量。
若有感應,則隨事顯,若無感應,湛然恒存。
以是當知,繼有為者,則有滅相。有滅相故,是謂為空。無所繼者,則無毀壞。無毀壞故,是謂為有。
汝當思惟,善加分別,一切妙法,本源所在。」
這一句醒句是這樣來理解,
讓我分享綜合各門派大家的見解的筆記如下:

11)  比如觀呼吸相,氣息呼出去,停頓,入息。
這個中間轉折有一個停頓,就是滅相。
滅相裡頭有一個空相。其實全程呼吸都有個空相,
但是在這個停頓裡頭的空相是典型,
若是觀不到這個停頓,稱做無繼,
就不能感知到他的生滅毀壞相,因此稱為「有」。
於是神仙要你以分別心去善知這個,
「一切妙法,本源所在」。

12)  眾生相法,有心和無心的差別而已。
13)  「地水火風四大之中,何大是身?」

14)  「有性常假,無性常無。雖有二名,求之則一。
是則一體,而有二名。」這一句導讀可以如此來釋:
你所見的人事物的種種「性」都是假借出來而呈現,
若不是假借,則看不見這個「性」。
有性、無性是一體的兩種名。
性可以理解作人事物的本質,猶指人的性情,
真是一言難盡。借有性呈現無,借無性呈現有。
在人這一端,有而不用,無而能化。


----- e(C095) [小七籤‧格言]

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卷四十八(18)

神杖法
神杖用九節向陽竹,取擇具別有法。
凡用之,齋戒沐浴,焚香再拜,訖,叩齒三十六通,
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隨方色,有五色之光,
流煥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衛杖左右。微祝曰:
太上之仙,元始上精,
開天張地,甘竹通靈。
直符守吏,部御神兵,
五色流煥,朱衣金鈴,
輔翼上真,出幽入冥。
招天天恭,攝地地迎,
指鬼鬼滅,祅魔束形,
靈符神杖,威制百方,
與我俱滅,與我俱生,
萬劫之後,以代我形。
景為吾解,神升上清,
承符告命,靡不敬聽。

畢,引五方氣二十嚥,止。
以杖指天,天神設禮;以杖指地,地祗司迎;
以杖指東北,萬鬼束形。
(C048-21,原文)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卷四十八(17)

神枕法(並敘)
敘曰:昔太山下老翁者,失其名字。
漢武東巡,見老翁鋤於道,背上有白光,高數尺。
帝怪而問之有道術否?老翁對曰:
臣昔年八十五時,衰老垂死,頭白齒落。
有道士者教臣,服棗飲水絕穀,並作神枕法,
中有三十二物。
其三十二物中,二十四物善,以當二十四氣;其八物毒,以應八風。
臣行之,轉少,白髮返黑,墮齒復生,日行三百里。
臣今年一百八十矣,不能棄世入山,顧戀孫子,
復還食穀,又已二十餘年,猶得神枕之力,往不復老。
武帝視老翁顏狀,當如五十許人,驗問其鄰,皆云信然,帝乃從受其方作枕,而不能隨其絕穀飲水也。
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林柏以為枕,
長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
以柏心赤者為蓋,厚二分,蓋致之令密,
又當使可開閉也。
又鑽蓋上為三行,行四十孔,凡一百二十孔,
令容粟米大。

其用藥:
芎藭,當歸,白芷,辛荑,杜衡,白術,蒿本,木蘭,
蜀椒,桂,乾薑,防風,人參,桔梗,白薇,
荊實(一云牡荊實),肉蓯蓉,飛廉,柏實,薏苡子,
款冬花,白蘅,秦椒,麋蕪(凡二十四物,以應二十四氣,加毒者八物,以應八風)烏頭,附子,藜蘆,皂莢,菵草,礐石[yuˋ石:礦物藥,大熱有毒。],半夏,
細辛。

右三十二物各一兩,皆[*](按、嚼咀,通哺)
以毒藥上安之滿枕,中用布囊以衣。枕百日,面有光澤;一年,體中所疾及有風疾一一皆愈,差而身盡香;四年,白髮變黑,齒落更生,耳目聰明。
神方驗秘,不傳非其人也。蒿本是老藭母也。
武帝以問東方朔,
答云:昔女廉,以此方傳玉青,玉青以傳廣成子,
廣成子以傳黃帝。
近者,穀城道士淳於公,枕此藥枕耳,
百餘歲而頭髮不白。
夫病之來,皆從陽脈起,今枕藥枕,風邪不得侵人矣。
又雖以布囊衣枕,猶當復以幃囊重包之,須欲臥枕時,
乃脫去之耳。
詔賜老翁疋帛,老翁不受曰: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也。子知道,以上之於父,義不受賞;又臣非賣道者,
以陛下好善,故進此耳。帝止而更賜以諸藥。
(C048-20,原文),已分享<T7方藥>290919-1411

浤按、
荊實,狀荊實,改牡荊實。

[*]咀……按、嚼咀,
(C048-20,浤按)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卷四十八(16)

拂童法
拂童之道,徹見二十四神之法,常以甲子旬、庚午日,
日中時,取清水一升(東流水為佳,亦用古井)
以一銖真丹(極精、末細者),投水中,攪之,
左行三七過,當以上()物向月建,左旋攪一周,
()過也。微祝曰:
玄元水精,生光八明,
身神眾列,並來見形,
徹視萬里,中達九靈。
祝畢,向東,以左手洒目二七過,祝則隨月建,
洒目常東向,流餘水仍留以洒目,不復更祝也。
C048-19,原文)

浤按、
同法又見於卷31
「流餘水仍留以洒目,不復更祝也。」將所剩玄水洗目,不必再咒。又作「流餘水」

童通瞳。
(C048-19,浤按)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卷四十八(15)

摩照法
昔有摩鏡道士,遊行民間,賃為百姓摩鏡,鏡無大小,
財責六七錢耳。
不以他物摩也,唯以藥塗而拭之,而鏡光明不常。
有好事袁仲陽者,知其有道,乃要留使宿,
為好設主人禮,乃拜而請問之,道士告仲陽曰﹕
明鏡之道,可以分形變化,以一為萬;又能令人聰明,
逆知方來之事;又令人與天上諸真相見。
行其道德法,則天上諸神仙皆來至,道士自見己身,
則長生不老,遠()成少童。
又道士入山,山精老魅多來試之,或作人形,
故道士在石室之中,常當懸明鏡九寸於背後,以辟眾惡。又百鬼老物,雖能變形,而不能使鏡中形影變也,
見其形在鏡中,則便消亡退走,不敢為害也。
是以道士有摩鏡之藥,藥方出於帛子方,用錫四兩,
燒釜猛下火,令釜正赤與火同色,乃內錫末,
又胡粉三兩,合內其中。
以生白楊刻作人,令長一尺,廣二寸,厚一寸,
其後柄長短在人耳。
以此攪之,手無消息,盡此人七寸,又復內真丹四兩,
胡粉一兩,復攪之,人餘二寸,內摩照錫四兩,
攪令相得。欲用時,末如胡豆,以唾和之,得膒脂為善。又以如米大者,於前齒上噓之,復以唾傅拂其上,
以自拂之,即明如日月。
欲作藥,先齋戒七日,乃為之作清靜密室,
勿令人見之也;其火欲猛。秘之,勿妄傳非其人。
(C048-18,原文),分享<T18神話>

浤按、
「行其道德法」,有釋作德:疑為“得”之誤。
可是古文植字好像很難會誤植得德的?
以「道德」一詞表示依一法的完整性,
也是古文所允許的。

摩通“磨”。
責﹕索取。
膒,ou。存放已久的油脂。

「復以唾傅拂其上」,傅,附著。
(C048-18,浤按)

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

七籤格言(118)

[GeYan-094][我喜歡!]

1)   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

2)   《西昇經》說:「我命在我,不屬於天。」

3)   「信為道根,敬為德蒂。」

4)   「至道超於色味,真性隔於可欲,
而能聞希微以懸信,聽罔象而不惑者哉!」
色味,代表人的五官認知系統。
隔,意思同見於修丹部《七籤卷六十六》凡俗隔,
出自《參同契》。這種相隔之感,就是不相應,
是一種相當內在的體驗。真俗不相應。
能夠感到這種不相應,表示修道已經有些滋味了。
「希微」是《道德經》希、夷、微的簡稱。
一個人必須與俗相隔,才可能發動最精純的能量去體認更加微細而深刻的「三一法──希夷微」。
懸,掛著,不增不減,不生不滅。

5)   「夫坐忘忘者,何所不忘哉!內不覺其一身,
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慮皆遺,故莊子云,
同於大通。」

6)   人性與靈性可以重疊的地方,稱做「良知」,
我信這個。

7)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閉嘴,淡化感官觸受,終身學習!﹞

8)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把是非門張開,
即濟其事,終身不救。

9)   莊子說:不惹他也不迎接。
可以為「無交陪」的俗情。又說:
「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
無為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尸」,
即已成尸就不必再為世情負累。無為,
也不是權謀的府宅,別讓他成為權謀逐利的辦公室。
但是一個人應當履行的人生義務,也必當去完成,
須知認主!認清情緒的主人。男女、飲食都必須分清楚。若是遇到不可迴避的事情,不得已而行之,
也不要產生愛戀,應當繫心在修為的道業上。

10)  修行人最難行不是斷欲,而是斷離俗緣。此事太難!古賢說六親就是六害,就是指這個。
能夠斷離六親的修行人,也是一種福報。
可是斷得了親,則斷不了因果業緣,這個力量也是很大,況且解了因果自有其法,
不是當今人人口嘴上念念有詞的那一種!

11)  狂心竭處必有禪,無奈消息太惆悵。
﹝浤按、引楞嚴經「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12)  「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
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輕爽。以此為驗,
則邪正可知。」這一句下是自修自證的提點,十分要緊。一個人若能做到自知心在何處?神在何處?
已經大大不同凡夫,到了這個境地,必有剋應,
是些什麼剋應呢?不可以預告。
外在的剋應不可預知,內在的剋應,這裡提點下則是:「心氣調和,久益輕爽。」不止是這個「輕安」的剋應,尚有其他,但是不可追求,否則又墜入另一個執著。

13)  「今則息亂而不滅照,守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
自得真見。」這一行字太要緊啦。這個意思是說:
發現氣息已亂,不要緊!別急著去滅照他,
雖然你有這個滅照的本事,只是讓自己守靜,
守著﹝另外一個﹞很安靜的ㄊ,但又不執著於空,
﹝你要感恩有這樣的因緣而讓你可以﹞
經常做,反覆調運,自然而然會真見。我要補充,
一個人經常這樣做,這樣修習,他的氣質一定會轉。

14)  「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
心安而虛,則道自來止。」
心不受理外界進來的信息,叫他「虛心」;
心不去追逐外界的動靜,叫他「安心」。
達摩不在的時候如何安心?呵呵!都是可體驗得出來的。有說,經歷過母親滿滿的愛的人,比較能夠安心,沒錯,可是在修行的更高層次上,
這個「安心」是一種很深刻的內化,要求比較高。
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大愛才會升起的安心。
對待生命一種篤定感。又說:
相信因果的人比較可以做到安心,就是俗話說心安理得。相信因果的人,他必生起三種心理:第一、認命;第二、接受安排;第三、樂活,甘願了,終於可以活在當下。
至少不會患得患失。心空了,不再心滿,不再心滯。

15)  「人能虛心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
內心既無所著,外行亦無所為。非靜非穢,
故毀譽無從生;非智非愚,故利害無由至。」

16)  「既有動病,難入定門。是故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不得定。」

17)  《莊子‧列御寇》「知而不言,所以之天;
知而言之,所以之人。古之人,天而不人。」
能夠知而不言﹝不辯論﹞,所以任由老天;
知而言之,所以任由人事。古人,任天而不任人。

18)  「通生無匱謂之道。」無匱,就是圓滿,圓融。
一個人的心性須與道合一,其人心性必定是無匱的。
這種無匱的心性,前文又稱作「和理」。
和理就是入和之理。中華文化的哲理,
總體的對外發言人就是這一個字:和。
至於內修內證內言,也是一個字:化。入和化炁。

19)  《靈寶經》云:身神共一則為真身。


----- (C094) [小七籤‧格言]

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

七籤格言(117)

[GeYan-093][我喜歡!]

1)   「死者,天人之荼毒。」(#93)

2)   「為生者,天地之大德。」(#93)

3)   人之稟形,模範天地。五藏六府,百關四肢,
皆神明所居,各有主守。存之則有,廢之則無。
有則生,無則死。故去其死,取其生。(#93)

4)   以是當知,不斷煩惱,而得真相。(#93)

5)   五勝者,皆以生我為利,剋彼為用。(#93)

6)   五行相剋,萬物悉可全。(#93)

7)   九地之下反有陽,九天之上反有陰。(#93)

8)   煩氣為蟲魚。(#93)

9)   「所取者性,所為者形。甘之死地,乃為常理。」
人的取欲是由於他的天性在起作用,
欲向則是受到他的形色在引導著。
甘願將自己困於死地,並以為這是常理。
性與情是無形無像的,尤其是「性」不可抓模!
情,尚且可以感知其意緒發端之始,
知性則必須修行歷練才可以獲知其原始。
一旦證知,則死地頓作活地,逃出天生。
天生轉作我生。這個就是所謂「妙門」。

10)  「性無所存,於我何有?」這是廟門的鑰匙!
你若是能獲得這一把鑰匙,這間小廟就交給你管。
我也該雲遊去了。若以佛家的觀點看,
這個「性」就是因,這個「情」就是果。
一路問因,一路問下去,便知自己的「性地」﹝閩語﹞,修行就會因此而有個著落處。(#93)

11)  「體與道冥」,就是得道的初津。(#93)

12)  「肯以恬智交養中和,率性通真為意乎?」恬,
恬靜,恬樂;交養,恬樂與智慧交養;
以什麼作為交養的基礎?以中宮那股真氣,
中和之炁作為交養的基礎。(#93)

13)  虛凝澹泊怡其性,吐故納新和其神。(#93)

14)  「死者,天人之荼毒。」
「死亡,是天人賦予的荼毒。」(#93)

15)  「為生者,天地之大德。」所以見宇宙之廣,
萬物之殷盛,皆為「吾」而存在的。
若是我的生命煙散灰滅,
這又與天傾地淪有何差別呢?(#93)

16)  人之稟形,模範天地。五藏六府,百關四肢,
皆神明所居,各有主守。存之則有,廢之則無。
有則生,無則死。故去其死,取其生。(#93)

17)  「無相無斷,無得無明,無法無斷。
無得,名斷煩惱。無斷,名得真相。
以是當知,不斷煩惱,而得真相。」(#93)

18)  陰陽自少至老,而分為五行。
少陽成木,老陽成火。少陰成金,老陰成水。
參而和之,而成夫婦。
火性炎蒸,木性勁直,金性堅剛,水性潤滋,土性和柔。故木以發之,火以化之,水以滋之,土以和之,
金以勁之,故得品物成焉。(#93)

19)  五勝者,皆以生我為利,剋彼為用。
利用相乘,故有成敗。
經云:五行相剋,萬物悉可全。(#93)

20)  九地之下反有陽,九天之上反有陰。
故十一月卦辭云:《復》見其天地之心乎?陽在下也。
陽伏地內,潛靜之時,故見天心。
其在人也,腎藏於陽,腦潛於陰。
及其老也,和氣不足,陰陽將散,則陽上昇,陰下降。
故腦熱而腎冷。腎無陽氣,則腳無力;
腦無陰氣,則眼目不明。故陰陽不交,萬物不成。
純陽亢極,則日月無光,草木以之焦枯。
純陰滯畜,則霖雨淫霔,水淹以之漂蕩。
故陰陽相磨,天地相蕩。(#93)

21)  「精誠在於斯須,」(#93)

22)  道應生成(#93)

23)  存之則有,廢之則無。有則生,無則死。
這個「存」的意思有三層,指,一存想,
二也應包括養護,三也應包括相信。
存想就是打坐的時候或者不打坐的時候,
時不時存想他的存在。養護就是心中總是懷抱著一個心志應善待這些五臟六腑神,藥餌也是依此而設立方案,
相信,更甭說,心知肚明。看七籤走到這個地步,
尚須人家來解釋為甚麼必須「相信」,
那請你就別再繼續,回家吃飯去。(#93)


----- (#93) [小七籤‧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