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星期日

卷十三‧三洞經教部•經四(4)

亦號曰《胎藏論》 
《胎藏論》者,蓋以人類受形於聖路,保和於氣母。
陰陽交配,隨行所成。
骨肉以精血為根,靈識以元氣為本。
故有淺深、愚智、禍福不同。
此經辨人倫之有形,明腹內之修養。
窮本見末,尋苗識根。端明五藏,然可修身。
用之以人,受之以法,守之以功。
若虧是行,徒擅其能,亦不可學也。

 ----- 浤瑆詮釋 – 
《胎藏論》的說法是以人類受形於天,得「和氣」於地。
加上陰陽交配,五行運轉生成。

…… 「若虧是行,徒擅其能,亦不可學也。」
文中的「行」顯示比較前一句的「隨行所成。」的行,
這兩個「行」正是指業行!
講到修行,若是平面的講五行運轉,鉤不到要害:
若是標明是「業行」,
即是指一人前世今生所做所為於留下來的印記。
即可「尋苗識根。端明五藏,然可修身。」 虧,
就是說沒有做到修改這個累世的業行。
 這個「識根」概念也是來自佛教。
這一篇信息是佛道不分家的經驗分享。

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

养生日志7-28

七月二十八日 
〈迴光返照〉

 此處我要表達的精神是:
比如你看一朵花,是讓那朵花之美走進你的眼簾,
而不是你走出去眼簾去看他,看到那麼「出神」。

 對待自己的症狀也是一樣,尤其是大症狀,
是他看你不是你看他。
 我有病的時候,我是跟自己的症狀講話的。
沒有體驗,不敢在此妄言。
 將你的病痛與病苦當作是自己的孩子偶爾一次的頑皮吧。

2016年1月29日星期五

养生日志7-27

七月二十七日 
〈自知是一種天賦人人皆有〉

 一個人的性情驟變正是因為他不能自知。
一個症狀轉向另一個極端,也是因為症狀的主人「不自知」。在生活上處處減分數,沒給自己爭回擊敗病魔的贏面。
喚醒這種自知的天賦,方法形形色色,
同時也是無形無式。

 在這一點上,「症狀臨門」也是在提醒你:
老哥,你要照顧自己的五福了。
否則是我臨門不是他臨門囉。
人在對待無形的方面,總是比較困難,
因此需要一個有形來支撐,在這一點上症狀之有形,
正好是反映一個人身心靈無形的一方面,
我把它稱作迴光返照。
 有人甚至已認定了即使是外傷,
比如急扭,也有心理上的緣故。
那人可能不想去某地,所以藉外傷來阻止這一趟遠行。
或者也可能是那人的經絡氣機不平衡了,
他的身體自動會藉一個意外故事來「撞」正他。
 這種自知能力,若是由本人來掌控,將會自在得多!

2016年1月28日星期四

卷十三‧三洞經教部•經四(3)

中黃真人注 
中黃者,九天之尊。
余始自人間,登於聖路,保養和氣,深藏其精。
慮中行未成,切厲精誠,然後用其慈湣,剪其癡怒,
去捨萬端,百靈潛護,永絕愛慾,陰神私助,
然可服靈氣,固真一,知神仙可學也。

 ----- 浤瑆詮釋 – 
「余始自人間……」
表明這一篇信息是由已修成仙的中黃真人所注。 
「慮中行未成,」想要在人世間走中道的行持不成就。
於是下一番苦功夫,讓慈心昇華,
棄絕容易瞋怒的習性,放下萬緣,
就得到「百靈」的潛在力量的幫助。
永絕愛慾,就得到「神明」的潛在力量的幫助。
然後學會「服氣」保持「真一」,知道神仙可學。

2016年1月27日星期三

卷十三‧三洞經教部•經四(23)

必獲寥天得真籙。 
凡飛鍊上昇,為下天仙官;
存想無為氣神,修三一之道,得上天仙官;
若真子服胎息成者,得寥天昇真籙,
千乘萬騎迎子,當獲中天真尊。

 ----- 浤瑆詮釋 –
 修「三一之道」指,天數、生數、陽數。
這一篇的神仙十分重視修陽氣,修陽神。 

卷十三‧三洞經教部•經四(2)

----- 浤瑆詮釋 –

 前一卷專論房中男女雙修。
這一卷專論十分苦行的獨修與僻穀。
兩卷都是同樣重要而有價值!
關於男女雙修的沿革與發生,將來我會專闢一題深入探討。 

這一篇有關修證的功夫寫得很細膩,
大多數內容都不是我有過的體驗,只是存而不論。
 對待這一卷我準備以比較細節的功夫給予註釋,
當然是要在本人的能力範圍以內給予詮釋!

 中黃就是中道,無須越講越模糊。
中道,就是不執著,不落兩邊。不會死在兩棵樹的中間。
 無為者真,很好。
 「大道之人……以慈愛為百行之源,以眾善為資身之本;」

這一段強調修行人必須參予社會,奉獻社會。
他的心以慈愛為本,他的行以眾生的利益為大前提。
又見篇末〈九行〉。

 為甚麼本篇開宗明義
就標示出這一個以慈愛作為修行的基本原則?
因為本篇主要內容都是在講獨修苦修閉關僻穀的行持。
所以有必要開宗明義「聲明」
獨修閉關只是修行的道路上一個過程,不是全部。
最終還是要參予人間奉獻,累積功德。

這一句:「存不捨之根;總察萬行,無棄絕之智。
是以出五明殿,入中和宮,放無極光,」
作者更進一步聲明,對待人間,
要有不捨之情,總察萬行,這是甚麼意思?
萬行就是自己內在的心理活動,需要時時給予內審視察。
這種說詞相較於人們念念有詞
這個人世間是「五濁惡世」發生了強烈的對比!
專家怎樣釋注這一段,與我無關。 
「無棄絕之智。是以出五明殿,入中和宮,」
沒有所謂的「知識也沒什麼值得保留的」諸如此類的囈語。
如此一來便也可以將五欲昇華至五明!

入中和宮。
中和宮,就是佛家人念念有詞的「中道」。
 尤其是這一句「無棄絕之智」簡直是公然
跟老子以及他的忠實信徒們在當時尚是優勢力量對著幹。
老子十九章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這個是什麼態度嘛?公然向權威唱反調?

 黃人,統歸講就是修行人。
以黃代表出家人,道家最先,傳入中原的佛家是借用。
隋末李淳風的父親棄官修道,就是自號「黃冠子」。
後來演變成黃冠就是道士的代名詞。
 用現代的話來表達這個就是:
向專業的同道講述「無極之義」應當注意這些方面:

 1) 沒有絕對的無。

 2) 要領悟很微細深刻的道情道義道德,
首先須知掌握他的精神特色。

 3) 明白了這一層道理,傳法者與大法一起出生。
錯解了這個道理,傳法者與大法一起消亡。

 4) 修行人須知時時觀照自己,內在的心理情緒變化莫測!
同時也要哀憫眾生之頑冥不悟。

 5) 維持元氣不散是需要累積功德﹝彼行﹞的力量來促長。

 6) 身心性靈的潰解,需要「太陰」的力量來滋養,
好像泉源那樣滋養這個肉身。

 7) 太陰所指,我認為他是現代人
常常在提起的「大地之母」。
太陰之泉,就是來自大地的天然能量。

 8) 依照我所說的這一個教示去修行,一定會得道。
其實,黃人也暗指佛教的出家人,
在當時的佛教聲光已經被明以後的儒家格式化,
走入另一個死胡同裡去。
冷目旁觀字裡行間,言外之意,
當時的「大修行人」好像我的時代一樣,光只是清談,辯論。辯才無礙的神仙菩薩滿街跑。

2016年1月26日星期二

卷十三‧三洞經教部•經四(1)

[卷十三的內容提要] 
《太清中黃真經》,
有跡象顯示這是對應佛家中道論而發!
但是他以一貫樸實的道家精神去開展修行中的中黃﹝即中道﹞。提出僻穀的修行法。強調走入民間奉獻。

 太清中黃真經並釋題 
《中黃真經》者,中黃者,中天之君也。
真者,得無為之身也。經者,為大道之徑也。
九仙君譔。 九仙者,天之真也。
其位最崇,下管八天,上極真位,顯兩儀之成形。
然大道之人,苞裹萬景,含養天地,
以慈愛為百行之源,以眾善為資身之本;
廓然洞達,存不捨之根;總察萬行,無棄絕之智。
是以出五明殿,入中和宮,放無極光,洞無極景。
及與黃人論無極之義,顯分聖教,
須知無中不無,欲悟玄元,先了義趣。
得之者同其生,失之者共其死。
哀體內之莫測,病生靈之不悟。
元氣分散,隨彼行之所生;
體節分離,掩太陰之泉戶。依余大教,必歸雲路。

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

养生日志7-26

七月二十六日 
〈應知生死〉

 嚴格說來古代大宗師都是強調要求為醫者的診斷術,
一應包括有能力決斷病人生死。
有人受到西醫的誤導,批評中醫沒有「預後」,
實際上,中華文化最深奧的精華,
都在道家典籍裡頭,首先攻克古文學才談!

中醫是有預後的,而且十分豐富,精彩。
反觀西醫,這一眾裡邊的大眾人數,
喜歡扮演上帝,動輒宣判人家尚剩下多少天可以活,
可是越來越多事實,證明不如所願,
大概也是預著無後而已!
請問你心中的上帝,跟別人家心中的上帝,是否一樣?

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养生日志7-25

七月二十五日 
〈與病為友〉

 現代功利社會,加上人性使然,
以為全部病證都要給他「斷根」。
我則不以為然!

我是要讓病人自己去治療30%的。
我是這樣告訴他:
「接下來你的生活要改變如此這般,你的XX病才會慢慢好,好到你不知不覺」。

 我始終認為,所患疾病才是最親近的朋友!
他是很真切的反映出我的所缺所長。
一個人不應該將自己的「自應知」的權力交給別人,
疾病正好是最貼身的信使。
 這樣的心態一轉,就大大不同了。
時間一到,你必會含笑送走這個親切的賊。
與病為友的對聯,「不是」認賊作父!
這一個沒有對聯,這個是超獨貢。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养生日志7-24

七月二十四日 
〈膚癢〉

 很多人有這個症狀!暫時不去探討原因。
人們在描述膚癢的時候都會很囉唆,
因為他一直以為無法表達出「那種感覺」。
一般的被蟲咬而膚癢不算在內。
這種膚癢是屬於五勞七傷引起的膚癢。
確實很難表達與形容。

糖尿病人的膚癢怎樣去形容他呢? 
中醫常用形容詞有:
灼熱癢、蟻行癢、躥癢、循行經絡而癢、
癢的伴隨證狀,很多很多。

 我個人遭受膚癢的騷擾已經維持了三十餘年。
自己醫自己,調理到只要可以防避致敏原,
就可以減少甚至是安靜一段頗長的日子。
我在跟他交涉的這段不算短的日子,
借他反映出來本人不容易自知的「內在」,獲益甚大,
被他騷擾了已是值得!
正是他告訴我生活上的宜忌,是量身度造的喔!

2016年1月17日星期日

养生日志7-23

七月二十三日 
〈諄諄善誘〉

 這四個字,正是中國人流傳著古老的教育觀。
諄諄就是說一再地以一個誠意來教導。
誘,這個字很神。字面上看是「秀言」,即美言相勸,
可是中國人家長式的教育手段有多少「美言諄勸」呢。
我的老師朋友尚且反對父母過於抱孩子。
中國的家教是給父母抱壞了,他說。
西洋人才會抱抱!
他主張讓孩子獨立、很獨立、非常獨立。

 教育有三重。
一為教導﹝當然也包括指導、引導﹞、
二為誘導、三為誤導。
適時的誤導教育手段,可以取得更有效率的成就。

其實諄諄善誘的「誘」的精神是:反復示範。
做父母的需要以身作則,反覆示範一個樣榜給孩子看。
有人強調孩子的教育僅給於少少的引導,
通常情況之下是放任。
 隨著新時代對待人的方式走向性理化,
醫生的職務已經不再是傳統的「next」。
而是包括輔導在內。
輔導,肯定是屬於教育的一個方面。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

养生日志7-22

七月二十二日 
〈病人的自我要求〉

 在我看診的日子裡,
病人自己肯努力尋求認識自己的症狀與病證的人,
幾乎沒遇過。
通常是:我給錢你醫好他就是!
到了重證的時候才抓狂。

媒體也在宣傳,有病詢醫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則經常告訴病號:要為自己的病負責。
怎樣表示負責?
除了平時關照自己的生活,
再來就是學習了解本人經常發生的症狀。
比如:頑固性頭痛。
一個人長期頭痛,
本人不可能不會不知﹝可疑的﹞發病原因吧?
不知?只好請專家來猜測你自己的事囉。
美其名曰推理。

2016年1月11日星期一

养生日志7-21

七月二十一日 
〈痛的機理〉 

中醫認識疼痛的機理就是: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什麼通?什麼不通?
20年來,我試探性的向病人交流這一層,
真正表示關心想學多一點的人,沒有!
人們喜歡你告訴我a我就做a,不想學什麼機理。
可是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
則可以選擇過一個「通暢無阻」的養生生活!

 很明顯中醫認識到瘀阻是引致疼痛的機理。
這是指實證的疼痛。 
另一個虛性的疼痛正是「不榮則痛」。
不榮的意思是:
人體該組織接受不到氣血營養的滋榮,所以引發疼痛!
於是中醫治痛,有補法,有瀉法。
補其榮,瀉其淤。
 中醫對待疼痛的認識很深也很古老,按下不表了!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养生日志7-20

七月二十日 
〈痛〉

 痛是病人求醫最主要的原因。
在中醫言,痛的內涵十分細膩。
除了前面講過按下更痛表示實證,重按痛減表示虛證。
尚有反跳痛,就是按下去不痛?手一放則大痛,
這是盲腸炎的特徵之一,痛點正是盲腸區上。
這是納入了西醫的直觀診斷法。

還有其他很多種不同的痛。
什麼誘發痛比如遇冷則痛發?什麼伴隨痛?
比如月經痛伴隨嘔吐,等等。
若是遇到了,你可以直接描述自己的感覺即可。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养生日志7-19

七月十九日 
〈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
是古代希臘哲學家所提出來的生命公案,
但是一個現代人怎樣自知他是處在「未病」的階段?
有人說:好吃、好睡、好屙屎!講話暢利。
沒有錯,但是尚未達到「自知之明」的層次!

 自知之明這個概念是源自《大學》。
人一生的修行就是這四個字:自知之明。
有人說「不執著」就不會永不超生,
可是有幾個人能自知「不執著」?
所以古人明乎此,再加一個條件就是:日有三省。
至少,事發之後能反省人世間諸法實像,也不算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