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星期一

卷五十六(26)

 

[譯文]

《老子節解》說:唾者,溢滿的時候稱為醴泉來聚,流出則稱為華池府,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漱口嚥下,可以溉藏潤身,通宣百脈,化養萬神,肢節毛髮,堅固長春,此所謂「內」金漿,可以養神明,補元氣。如果是守清玉為戒而獲醴,這是鍊金﹝肺中清氣﹞為漿,化其本體,使其人性情柔而不剛,肌膚色瑩冰雪,氣奪馨香,飲之一杯,壽與天長,這是指外金漿。外金槳可以固形體,堅藏腑。

又、常使身不妄出汗,汗是神之信,元調而運動微汗,避免衝著冷風,適好達致。若極勞形而盜汗,霂不止,大困神形,固當放鬆身體,緩慢地步行,勞而不極,坐臥都不讓自己感到過度疲倦。行立坐臥,常能消息從容,導引按摩消息,久練令人起坐輕健,意思暢逸。

又、常伺候大小二事,無使強關抑忍,又勿使失度,或或寒或滑多,皆傷氣害生,為禍甚速。這個正是指知進退存亡,聖人之道。

[浤瑆詮釋]

「盜失精汗者,霢霂不止,」大文學書都釋此字作小雨霢霢不斷地下著。霢霂:汗流滲滲不止之貌。

「固當緩形徐行,」「固當」有作「須當」。「固當」的意思有:原本就應當知曉…

「或或寒或滑多,」「滑」有版本作「骨」。骨是方言讀音[guetˊ]。又有作「猾」則是如假不能包換的錯字!古代的滑,又發音作「骨」,因此道經索性直接點出「骨」,道經的「文學」經常見到這一類情況,因此我認定了他同時也是註腳,並不是錯舛。這一塊頗值得考證!

這個是給在家修行的行者所說:「又常伺候大小二事,無使強關抑忍,又勿使失度,…」這是指大解與小解,不能強忍。繼之話鋒一轉說:「或或寒或滑多,皆傷氣害生,為禍甚速。」這不是指大小的症狀反應而是指起居飲食的全像,澀寒容易理解,滑又怎樣理解?不吃滑膩之物麼?照看「為禍甚速」這四個字此滑指滑精,又指滑瀉。「此所謂知進退存亡,聖人之道也。」問題又在於「如何知進退存亡」?這正是道家一貫的獨特表法。有一種體質修功到了一個階段,會流出呎長涎很稠黏的,這個不是滑。佛家功四念住,會感到產生皮膚「滑觸」,無害,與此處滑的概念又不一樣。

《老子節解》首見於《隋書》,內文未詳。(C056-25)(譯,25/4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