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為素戒殺護慧命




馬克吐溫講,亞當是遇見了夏娃之後才開始寫日記,因為他要控訴這個怪物只會不斷的問問題。
怪物歸怪物。夏娃的日記裡面,也是褒貶得兼。
有時候怪物的怪問題,著實令人難以招架。

有些怪物怪得可以。他她才問完有啥禁忌,
我說不可吃生冷菜食,接著他她會追問可以吃甕菜嗎可以吃青蘋果嗎可以吃小辣椒嗎……逐一逐一的問下去。
我讓他她繼續問下去。然後他她會驚醒過來,噫?你都沒有回答我的!

我說,待你回去將你喜歡不喜歡吃的食物列表出來,我會一一詳盡的為你解釋。
諾?亞當的日記,還須等待夏娃的列表出來了,始得以繼續展開。
這個時候,你再問:雞蛋是不是素?小心了!
這個問題跟我要反問你的問題“雞蛋是不是葷?”有甚麼不同?
你先回答我,我才回答你。

吾友全素十餘年,他告訴我牛奶的腥臭,其臭無比。這個公案應該怎樣解?
須知,發問一個問題之前,首要弄清楚一點,這個問題是不是問題?
“不要再問了。去體會一番。”最後我說。
體會雞蛋有多臭。牛奶有多腥。大蒜有多嗆鼻。
去吧,去盡情品嘗人造肉的滋味。人造魚肉是否會比鮮魚還腥?
去體會苦瓜的甘美,素的可愛。

附言:新近看到有人推崇膠原蛋白﹝collagen﹞餐,
此物即是取自動物皮骨的gelatin。也有少部分取自植物膠。
此物以前都用於美容或是藥物製劑上。或者用於製作糕點的鑄模。
新近有人設計成食譜,當然有營養學上的道理。若要界定此物是不是素?頗為難答!
此兩難正如雞蛋是不是素的性質。

然則,若是決心持素的人,他不會在這些黏乎呼的事情上面兜個沒完!
我說,有神則清。無神則濁。
自我審查吃素的效應,關鍵在於有神無神,不是在於香臭或有血氣或無血氣。
甚至有許多人都認為,魚肉不是肉。
我猜這是受到馬來民族語言習慣的影響:ikan與daging 有分別。

素,就是清清白白。原汁原味的本然。性靈之美的清凈,應以此為相應。
不是人人一下子就能吃出原味,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犯殺生戒。
素食瑣談,點到為止。
若是有人反問:照你所講的“原汁原味”,茹毛飲血也應該是素囉?!
我只能感嘆蒼天蒼天蒼天。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一些迷思




請問,燕窩是不是素?
動物的膽,羚羊角,珍珠,蜂產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膠,蜂皇漿等;
鹿茸,甲殼類比如龜板鱉甲,動物骨頭,比如龍骨牛骨、膠囊等等;是不是素?

答言。以前的燕窩,肯定不符合素之理。
因為從採燕開始,要到深山絕嶺,冒著生命的險阨,人命不保,小燕子的賤命更加不必保。
其母哀哀失巢,吃他的貴人聽不到!
但是,我見過吃素人出鉅款,長期吃燕窩,企圖確保自己的貴氣。

答言,取動物的膽,聞之令人傷心欲絕,不人道的取膽陋術,自己去查查看。
中醫認為膽可解急毒攻心,現代中國政府已經法律禁止用膽,可以用三黃散代替。膽有膽腥,一聞便知。

答言,其他中藥,沒有甚麼大問題。因為都是人工飼養,有一套兩全的辦法取藥。
至於龜板鱉甲一般動物骨頭,都是人類食物殘渣,
雖然難逃“為我殺”之咎責,卻也無咎,因為甚少人會用這些作為滿足個人享受的用途。
以前風行龜齡膏,龜板鱉甲的名氣,口碑一時,
有心人放出風聲說是香港中藥市場賣到斷市,賣的人和吃的人,都在同一個肛門口上面出氣。
就是聞不出有甚麼骨氣!

答言,蜂產品的蜂皇漿,我對此物特別有意見。
因為蜂皇漿是蜂皇的生命之源,日本人把它吹噓至滿足人類自愛的最高境界,變成人的生命之源。
又,野生的蜂產品,一概都不符合素的基本原則,除非是閣下親眼見證彼類君子是怎樣採其藥的!
否則最好閣下找一個機會去請教山裡人的土著,保證你見證一場慘不忍睹的殺戮!

其他甚多實例,并非常見,也可舉一反三。
比如蛇蛻、穿山甲鱗片、虎骨豹骨、雞內金等等。都可以憑心而論。

上帝不會告訴你你要相信我的甚麼甚麼,他僅僅說信我者得救,
一再的說這一句話,目的就是要喚醒閣下的自知之明,尤其是對生命的體悟,更加不可以懷疑!
佛陀更加直接了當,一句話若是可以講完就講:信你自己。
講不完﹝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不相信﹞只好又說:常常反省自己;可是還是有人覺得太簡單,
所以演變成三藏十二部經典。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

重症皆由肉食起




人生如戲。
《塞斯》講,我們來到這裡之前,已經選定了此生的腳色。
有些人喜歡演病人,有些人喜歡演醫生。
可是就我所見,無一人演到心甘情愿。
因為他已經忘記了當初的抉擇,忘了初衷,忘了源頭。

我見過許多重症病人,追究他的飲食習慣,必定是無肉不飽的君子。
君子都很懂得享受生命。
這裡所謂重症,就是指頑固、漫長、反覆發作的疑難病症,通常都是毒瘤

七年前,來了一個重症病號,西醫也束手,看他的頸項長一隻大瘤,且硬且痛,
他說:救我,盡你的能力,我不會怪你。
他的聲音語氣,令我心中油然起了一股異樣的感覺,人知將死,其言也“哀”。
說也奇怪,我不假思索,起了一念瞋心,拒絕了他。
他雖然沒有了眼神,一聽我的反應,呈現出他的失望。

為甚麼我會起瞋心,至今或許我可以懂了一些,卻未能全懂。
但是他失望的眼神,令我難忘。
若以眼見為實而言,此君的飲食習慣“十分單純”,一曰酒肉;二曰菸毒。
我心想:活該。我的同道講:你有違天命。

需要特別澄清,我不是反肉食的人,我主張20%肉食。
而且肉食的吃法,還須遵古法,熬到稀巴爛,熬出膠質,
因為以中醫食療的經驗,凡是膠質的食物,都有補腎入骨髓的作用。
這種說法是有臨床上的驗證的,不是黑白講。
於是乎,舉一反三,吃諸如木耳、天山雪蓮、玉竹、麥冬等等,
也是要久熬,一直將膠汁熬出來,方可上桌。
又、前文所謂“天山雪蓮”是指西藏人用乳製品發酵而成的養生食品,
正名叫他Kefir,上網wikipedia可知更多詳情。
正宗的中藥天山雪蓮已經快要絕種,不宜鼓吹。

說話回頭,演戲講究演技。
有些人一生之中,不遇於伯樂,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沒有人點化。
起居飲食都“錯”過了,更遑論其他。
有些人曾遇“異人”,逆異我者,忠言逆耳,也錯過了。
肉食過極的危害,已經是舉世皆聞。
無須在此胥言,佔編幅。不知之人不是不知,而是不想知。
為這一些人苦口婆心,對牛彈琴,反而會有違我的天命。浪費我的生命。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者是指一個不吃動物性食物,而只依靠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五穀等而生活的人。
美國海倫‧科特雷克這樣界定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者也有不同的類型:絕對素食者,即指連雞蛋也不吃的。
乳素食者,即指除了素,還進食奶製品的。
超乳素食者,即是吃蔬果素菜,也吃乳製品、動物卵蛋。
不食肉者,即是不吃紅肉,但也有吃一些家禽類、海鮮、乳製品、卵蛋等。
宗教修練辟穀的人,有一定的禁食規則。

人們成為素食者有五種原因:
1)健康理由。 2)怜憫心。 3)宗教信仰。 4)自我懲罰,志在意志的鍛鍊。 5)幫助飢餓的人。

今天的書局,擺售諸如素食指南之類的書籍,汗牛充棟,足見素食越來越普遍。
潛在的素食者越來越有自我要求。

大凡人世間的思想潮流,一有了主義,同時也暴露了兩級性質,
一者獨占性很強的主義、二者約定俗成的主義。
一如我者,不在主義的刀口上鑽的小人,都為數不少。

我天生喜歡天馬行空,不喜歡抄書。可是我在這裡抄了不少段落,抄到很煩,
目的在於趁此機緣,向跟我有緣的人,傳達一些個人之見。
這些人可能是潛在的素食者、打算要經營素食店者、
對素食的面面觀想要另一層次的認識者,乃至於一班同道好友。

想一想,素料商人“精心”研製的產品,從上游走到下游,
最後流落到素食消費者的肚腹之中,每一個環節都會牽引到每一個人的神經!
我不要講奸商行徑,但是我們的準消費者應當張大耳目,縮起舌頭,細細品嘗真素味。

有歌為證:快來看,有人明知素裡葷,卻是磨刀霍霍向素客,
素客不識乾坤理,贊口不絕妙滋味,
還道……還道那個乾隆有講過“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
矣唉ㄩ──怎麼啦?還沒享盡人天福,中毒了矣,兩目像死魚。
鏗鏘,死魚又怎麼樣啦?素的嘛!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师卦



师卦原文:师,贞大人吉,无咎。
诠新:带领跨出险境,寻求新天地。

初六:师出以律,不臧凶。
初爻:军队标榜纪律来出师,不藏凶。
诠新:变卦临。若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则不会藏有凶险。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汤命。
二爻:在行军中,吉,无害。王三次疑虑号令。
诠新:变卦坤。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表现自己,吉,无咎。不要怀疑自己的判断。

六三:师或舆 ,凶。
三爻:出战或一车尸体,凶。
诠新:变卦升。阵势已摆出来了。要就出师迎战,否则只好让敌人来砍杀了。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四爻:出战在左方驻扎,无害。
诠新:变卦解。目标出现了,准备好,开始出师,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率师,弟子舆 ,贞:凶。
五爻:田里有鸟兽,利于执言,无害。长子率领出师,一车弟子的尸体,正行:凶。
诠新:变卦坎。遇到劲敌,可向上头提出要求了,无咎。不要轻敌,自己不亲自率军迎敌,却让长子代替,死伤就多了,贞凶。

尚六:大人君有命,启国承家,小人勿用。
六爻:大人君有命令,开启国家,承担家业,小人不用。
诠新:变卦蒙。为了长远的行动,要创业,开国承家,不能只求近利,不可用眼界短小的人。

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

本來面目




素,就是講本來面目。老老實實的。核心的元素。
中國字沒有一個字是亂亂蓋的。我也不是亂蓋。

在飲食這方面來探討“本來面目”是我給自己的一項挑戰;尤其是用於探討素食。
人生彷彿是在走鋼索。一切的努力,揭示著一項不可突破的膜,
彷彿一再重複著“想當年”精子與卵子第一次碰面的窘境,出膜與入膜,陰與陽,生與死等等,
都是僵持著一種平衡,這個尚且是正壓與負壓的制約。
這是我常要講,中醫師的人生觀,充其量就是陰陽制約,五行生剋的無奈!

一如持素,持到左右不得安穩,是大有問題的。素的精神特色,將來我會繼續探討。
我的診室附近,來了一檔夜市魚檔,雖然是一周止一次,一次只一夜,我已經受不了了。
由於不知甚麼緣故,我是自幼都不吃魚鮮的。
我終身持“不吃魚素”顯然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本能願望。

我的反應是,週末回去百六里外的鄉下,一路上的奔馳,那魚腥好像陰魂不散,緊隨著我的每一次呼吸!
這種要命的經驗,維持了一連三天三夜。
我按著耐性,自我暗示,魚販也要生活,我也要生活,我為何不能在這兩極之間,找到一箇中和的平衡點?
就是讓我在這一個點上面安身立命。
我好像是找到了,這一次我未曾討厭過那個魚販。
不久,那魚販受到指示,移至比較遠離店口的檔位,可見得有他人投訴過了。
這一次,我在意志層次上的體會,比起平時持素的體會,有更多收穫。

我有一句忠言要向有緣人分享。持素之人貴在於不避俗雜濁氣;
持素之人的大忌在於:一塵不染。
好友言:持素而持到“和光同塵”就差不多了。

這個素人一定是紅光滿面,精神奕奕。
這個“紅光”還須細辨,是一種含蓄隱隱而發之光,不是神露之光。
兩種人我都見過。後者神露之紅光,我不便明言,
我懷疑他是長期吃了漬肉的假素而有的“營養偏額”,中熱毒啦。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素的精神




〈中國素食〉是可以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
因為他所涉及的文化層面十分廣博,絕不會死於素食而已。也不會死在青燈古庵。

周人要祭祀祖先之前,官民一律要齋戒,齋戒的項目包括沐浴、更衣、獨居、素食和戒酒等。
老子所指出的“死的禮儀”不會包括這五項。
沐浴可以去晦氣以顯靈氣﹝aura﹞、更衣不是換新衣、獨居以靜慮心志、素食以戒殺,戒酒以正其神。
做好這種種準備,周人借助於一些儀式的引動,很快便會進入形神合一、天人相應、感應天地浩然正氣。
吸取日月精華的修練。

更衣不是換新衣,不是似模似樣的“莊嚴相”;
更衣正是排空肚腹的宿便,有利於氣脈暢通,俗言“腸胃不空,休想得定”,腸胃乾淨,不會腦熱。

所謂祭,就是“迴向與祝福”給祖先。古人祭與拜有區別。
拜就是對著沒有來頭的“圖騰”亂亂拜。所謂祖,示且。且就是陽具的象徵。
就是說,那個生我者,讓我有一個承傳者,生生不息的源頭啊,我要祝福你,迴向給你。

且,你這樣講我很難接受!
老弟!周人拿且來象徵一種源頭,不能說周人的祖先就是且。Okay?
非也!我指那個“更衣”之解。
好!這表示你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會努力找渣。你所讀的書,都寫在死人的棺材板上去了。
我所講,是指性靈之美;人性本然的體悟。天曉得喔。
哪麼請你告訴我周人是怎樣“吸取日月精華”?

4700以前的例子顯然太遙遠。
我問你,男人凌晨會發生勃起現象,請問那個時候,你是吃素還是吃葷?你身在何處?
佛教禪宗有參公案的修練,你可以參一參“聞雞起舞的時候主人公在哪裡?”
於是乎!《禮記》所講甚麼階級的人該不該吃甚麼肉、等等“無聊的階級”吃食之禮。
應當有更深的內涵。向一般人講吃素,我認為不應給他加上一層又一層的宗教元素。
吃素就是吃素,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向另一些人講吃素,我喜歡跟他講素的精神。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素食菜單




民以食為天。開始學素食,最好是一日所吃肉類不多過四兩。

佛家朋友自然都主張素食。我的道家朋友認為人的吃食每日可以吃四兩的肉食,
更忌一件:有些素食者一時不方便吃全素,只好吃肉邊菜,自然是將盤中的肉擺在一旁,無故糟蹋了天食。
我也做過這種事。雖然大都會的勞人,幾乎都是三餐在外打游擊。
我的見聞是,食店的人都很不習慣專門為閣下弄出一盤全素的食物!到後來我乾脆來甚麼就吃甚麼。

有些人一吃到有葷氣的食物,就會引發相當明顯的身心反應,這一類型的人,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自己煮。
我這一類閒人是有肉吃的時候就信道家。無肉吃的時候就信佛家。
三教九流歡聚一堂的時候,只好喫茶。

脫俗為僧。打從粱武帝“勒令”僧家一定要持素的年代開始,
一直到了今天,佛家的素食,簡單之中卻孕育著創意。
到了清朝乾隆時代,吃飽思文化,搞不到更好的文化,只好弄一些“美其名曰”的事兒。

查乾隆的時代,寺院素菜,為遵五戒之律,避食葷之諱,菜單的稱名都冠以文學色彩的雅名。
比如,酒為般若湯,魚為水梭花,雞為鑽籬菜,素魚稱如意,素香腸稱瑪瑙卷,素醬油稱醬玉板,
黃豆芽稱金絲吊葫蘆,豆腐稱銀鑲白玉板,菠菜稱紅嘴綠鸚哥。多不枚舉。

到了今天,“美其名曰”的風習,還在發揮了中國人的偉大創意。
當今素食菜單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目下所見皆肉形肉色,可是點名的時候,都在顧左右而言,只是名稱上面,欠了一些文學的放肆!
大多數我見到的素食菜單,都維持著雅俗共賞,無他,為方便點菜而已。

閣下開素食店,請我來編菜單,我會觀顏察色。
你老闆很肥很胖,也不忌使用“漬肉素腿”來敬客,
我會建議你,準備葷素二種火腿二種雅名以利區別,
素火腿雅名曰“月伴玉腿”,要強力介紹給真素食的大客,葷火腿雅名曰“巴月圓脯”,就隨便應付好了。

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假素事件



八百年前的象形素食,明講是“假肉”。今日的象形素食,講來講去講不明,皆因有一部分是“假素”。

台灣佛教界曾有人爆出新聞,有無良商人當真作假,
將素肉用真肉汁泡製,有者更直接,將入口的火腿改換標籤變成素火腿,再以高價出售。
這種新聞,我說是久知其事而不喧於口的舊聞。新聞發佈了,在台灣以及本地都未見引起“事件”。
為甚麼?照看其中一個原因是,聰明的正統的佛教徒,不會輕易上館子點素肉來吃。

凡吃素有年的人都有體會,食物中微細的味道的變化,他都能覺察出來。
以前我持全素的半年期間,我不能靠近快餐店,因為我很敏感炸雞的屍氣。我會情不自禁對身旁的同行投訴:
那些人又吃屍體了!口上吃全素,心上卻承受不起清淡的衝擊。
後來回南馬鄉下,靜了半年,有一天突然起念頭,要吃奶油蝦。從此便轉為葷素兩棲。

有求必應不只是菩薩的習慣,他也是市場經濟的慣習。
真正吃素的朋友都知道素食館的主要消費者,通常是初一十五才吃素的肉食者。
伺候這一類型的食家,非用重味的素料,例如“肉漬素腿”之類的材料,不足以“memper搞定kan”彼類的舌頭!

請教素食店老闆的朋友,彼謂有些素料供應商,不大願意讓他的產品安全度與信任度透明化。
我說這是短視的商人。要知大馬的特殊環境,常見有回教徒也上華人經營的素食館子,大快朵頤。
一旦時機成熟,素食店也可能會受到嚴厲的“halal”所監督。

馬來西亞終究為大勢所趨,走向國際。
可是,目前的國內,許多層面的民權民利上,國家機構都採取一貫的態度,不干預。尤其明顯是飲食與傳統醫藥方面。
我們軟飲品廣告可以扯上保健關係。當然我們的素料,只要是沒有人吃了死掉,就不會有問題,可以通行無阻。
其他的“小問題”屬三不管地帶。無可無不可。
老子的“無可無不可”就是說:不管的時候“無不可”;管起來的時候“無可”。
好像用快子,用的時候是快子,無可也!﹝沒有甚麼可以的,只可以用於夾菜﹞
不用的時候是兩支木,無不可也!﹝任你用﹞。意在言外!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素菜並非始於寺院



素菜並非始於寺院,而是始於古周,或者說它是始於人類的本然更恰當些。
無須那麼執著的另外安一個頭說他就是始於甚麼甚麼。

我知最遠古的用以祭祀的“素”,一直都流傳至今,正是福建人祭拜的時候所用的“茶芯鹽米”。
茶子心、白鹽、白米三樣,為甚麼會被遠古的周人用來祭祀呢?為甚麼他會流傳至今呢?我不懂。
有道士告訴我這個要跟天人相應的修練有關。不在話下。

在我的臨床對話之中,往往對肉食者講素食,顯然是對牛彈琴。孔老夫子很喜歡做這一類的事。
可是,對素食者講素食,顯然又是脫下甚麼放出甚麼那麼的褲淺無味。
那麼就講給對素食有探究心的人們聽吧!

據說最早的素食食譜,出於公元六世紀北魏賈思勰(讀音拹)《齊民要術》,此書載有十一種素食,還沒有食譜。
所用的亨調工具也是十分古樸,比如竹刀,骨刀等。

到了宋元時期,已經有了食譜、素食店、素食糕點供應商,而且當時的“象形菜”頗為流行。
當代《夢梁錄》記載著當時的素食店的情況。店裡賣著十分富於變化的素食餐點。
尚且有“假羊事件”、“假驢事件”等等。所謂假,正指象形菜是也。類似今天我們講素肉。
但是具體的配製法不得而知。所幸到了元明之際出了一本書叫《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載素食譜二十九種。
有些至今仍能仿製。當今我們所見以素托葷的素食風氣以及製作技術,都是古已有之。
今人的素食,恐怕過猶不及,玩弄了真假不分的技倆。有假才有真。

至於中國的佛家肯定是吃素的,雖然史載有極少部分出家人有開葷。
佛教界公認僧家吃素的風習,是由南北朝時梁朝的武帝蕭衍的提倡而普及。
僧家的葷素之議,關乎人性的多面化多些,關乎宗教情操少些。有些密意更不足道於外人。
孔子製禮,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探索孔子的天命觀,探索孔子的用心。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素的本色

素的本色可追索到4700年以前的周朝。
那個時代人,舉喪的時候所穿的服裝都是生絹做成的純白色的素服。素的本色是屬於白色的。
後來衍伸為本質的、質樸的、清高的等等義。
據李樂毅著《漢字演變五百例續編》載,素這一字,象形雙手織生帛的樣子。
由於生帛較粗,容易下垂,所以金文跟小篆頗能象其形。
古詩讚美賢慧的女子“十三能織素,十四能裁衣”。

素食一字,首出於《詩經‧魏風》:“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但是這裡的素食是指“白吃”。詩言,他是君子,他以白吃為可恥。

素食之說,最早見於《禮記》。書中載,祭祀先人時要吃素。又說七日戒,三日齋。
齋戒的項目包括:沐浴、更衣、獨居、素食和戒酒等。
孔子所謂的“素食”原來是指“改變平時的飲食習慣”。
素食等等齋戒,當然這是針對當時的高等人肉食者而講的。
又,見於漢,顏師古《匡謬正俗》“案素食謂但食菜果糗餌之屬,無酒肉也。”顏氏已經明確指出素食是不吃肉的。

《禮記》雖然嚴格規定了甚麼“諸侯無故不殺牛。
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其實有些暗地里也在大魚大肉。庶人之齋戒,或可遵守了,據說是要等到“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矣!還未歎完就斷氣了矣。

古代人糧食不足。肉食來源也不多。
農產效率低疲,民間一日僅吃兩餐,或者少吃多餐,甚且通常都是處於半飢餓狀態,平常得很。
若是日日平穩的有“菜果糗餌”已經很幸福了。糗,讀音QIU3,古時人主食五谷雜糧,習慣煮成糊狀來吃,叫他做糗。
古時人的糗事,跟今時人的糗事,大不相同!
今時人的糗事專指那些……越解釋就越模糊的隱事。
順帶一提,吾友笑稱 《禮記》一書是“不平等階級主義”的經典。
但是我相信古賢用心良苦。子曰子曰,不盡然都是不平等階級主義始作俑者。

讼卦



讼卦原文:讼有复,洫宁,克吉,冬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新铨:争执

初六:不永所事,少有言,冬吉。
初爻:有些事不能经常做。少开口,终吉。
诠新:初六变卦履。虽然心笃定要去做,要小心,少开口,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省。
二爻:不能攻克讼事。归来被捕。这国人三百户没有反省。
诠新:九二变卦否。争执失败了,就要沈静下来等机会。

六三:食旧德,贞:厉,或从王事,无成。
三爻:食祖业。正行:厉。或与王做事,不成功。
诠新:六三变卦姤。想回去旧窝,正行:厉。或去找高尚,管理的工作,没有成果。因没准备好。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俞。安贞:吉。
四爻:不能攻克讼事。重复表示承认失败:即可。安全之正行:吉。
诠新:九四变卦涣。没有把握,要重复检讨,贞吉。

九五:讼,元吉。
五爻:讼,元吉。
诠新:九五变卦未济。局事软和,元吉。

尚九:或,锡之般带。终朝三攎之。
六爻:或,所给之大皮带,一日被夺去三次。
诠新:尚九变卦困。,得到的利益,很快会被夺回,要认真考虑得失。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

找一首有愛的歌

他要我幫他找一首有愛的歌曲
我說這個時代有愛的歌還怕少嗎
要當一個真愛的人才更傷透腦筋
他的老婆講總之有愛就行啦
好的好的,有愛就行

甚麼?禪修營今日要攪到愛意濃濃?
不是的不是的!有愛就行
不知他兩小口這一回弄了甚麼冬
有愛就行

找阿找,找阿找
找到一首「我所不瞭解的事」
不要。目前我所不能回答的事還要多

找阿找,找阿找
找到一首

歌詞第一行有一個愛
足夠了
愛太多我會兜不完
兜不完就一起兜

好,就選這一首
羅大佑寫的一首舊歌
一首幽美雋﹝juanˋ﹞秀愛的詩
唱在這一個虔﹝qianˊ﹞誠的我的嘴上
馬上變成
愛的殭屍
去太平間拍了一具屍体的照,掛在床前
愛的不淨觀,由此進入
你不是聽,是看
看……
我死去的時候 親愛 ﹝深愛著的人‘死去活來之後’最容易想到死﹞
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也容易無事悲傷起來﹞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於是就開始替自己安排身後事,回去開始的地方,繼續……﹞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等不及柏樹大了,等到鬼也‘無影’,用閩語念出﹞
讓蓋著我的輕輕的草 ﹝橫屍野地﹞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野草長得快﹞
假如你願意 請記著我 ﹝超度我吧!﹞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悔恨當時沒努力小心地把愛人忘記﹞
在悠久的魂墓中迷惘 ﹝等待超度的日子太迷惘﹞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越來越靠近……﹞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身不由主……﹞
我也許把你忘記 ﹝身不由主……﹞

我再見不到地上的青蔭﹝時間到了,我不懂要去哪里﹞
覺不到雨露的甜蜜 ﹝越來越靠近……﹞
我再聽不到夜鶯的歌喉 ﹝再靠近……﹞
在─黑─夜─裡‧傾吐悲啼 ﹝很靠近……﹞
在悠久的魂墓中迷惘 ﹝已經很靠近……﹞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地獄……﹞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阿……﹞
我也許﹝該早日﹞把你忘記 ﹝我也許該唸多一句佛﹞

用我的法門,如法修行
包你好夢連連
日子過得很接近


他收集了好幾則有愛的歌名
他說他一把年紀把愛收得好辛苦
愛要怎麼說
叫愛太沉重
逝去的愛
愛……
愛是甘露
愛是一種緣
大愛以無私為基
愛要及時否則容易變成逝去的愛。
愛要放在適當的地方。
愛像枯井,不知它底部有甚麼?
愛很廣泛:
無時無刻都在身邊。
持戒的愛是一種確信。
忍辱的愛包容著警惕的批評。防微杜漸。
精進的愛可以提醒不懈怠。
禪定的愛很考耐力。
般若的愛,引領我們走向成佛之道。
愛如念佛,念念相結,憶佛念佛。

找一首有愛的歌
生命如一首歌
讓活著的時候有歌
把它唱出來
讓所愛的都能聽到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念念識於中

──聽周老師講唯識有感

怎樣念?
就念怎樣念
念?怎樣念?

觀─
念身是身
念受是受
念心是心
念法是法

觀─
念身不是身
念受不是受
念心不是心
念法不是法

無地水火風乃至
無無地水火風盡
無身有觸亦
無身無觸亦
無無有身觸
觀身內身外
觀內外身盡
轟──

止於一緣定境
起觀萬法唯識
為無為乃至
一念大千
大千一念

念身身念
法身念
生身念
緣身念
話頭身念
行諸行念盡
念念念不可得故乃至
亦不不可得故
一念即得
轟──
﹝曰:理應如是。無為有別﹞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年年如此是佛心

一、讀《麻衣神相》有感

大道止於默然
靜聽一聲馬嘶
萬法始作龍象
無情無義無相

附言:引《麻衣神相》結偈

鐵船鐵風飛黑海
月明萬里故人來

二、龍象與馬牛

圓道同心,堪作人天龍象
無情無義,堪擔人間馬牛

三、西不來東不去

何謂祖師西來意?
西來無意作祖師。
騎牛西行者是誰?
佛佛同道買馬去。

四、無生不改

何謂一口吸盡西江水?
生死同路。崖岸不移。

五、婆子燒庵死灰復燃

怎麼樣?
一日不見如三秋
三日不見如隔世
昨夜星辰昨夜雨
日日相見不相識

怎麼樣?
莫理阿娘知不知
我們來去…
以心印心
以相印相
天機僅許洩一次
你知我知

怎麼樣?
天下只此這一家
十方三世無分店
人間言語佛不懂
弄眾佛神鬼仙由乎伊

怎麼樣?
此時阿娘闖入來
一棒狠狠打下那個…
問題與答案
不必等到500年
明兒早,醒過來
又是一條真好漢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修行如此…

早一點醒來
別急,躺著
靜思片刻

靜,好像篩子,篩落
心的渣子
斜斜的,水波樣的葉影,
沙沙,篩下
一片粉綠,隨風抖動起來
默默,篩下
一個默認
拾起,好好的用

生活
好像蟈牛
一步一痕跡
每一個念頭
每一個呼吸

默認,安忍,默然
知道,知道,知道
將與此心問日月
日月猶笑我多心
粉綠色的小船,隨風抖動起來
戒如舟
你怎樣伐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襦(需)卦



需卦原文:襦,有复光亨。占:吉,利涉大川。
策划,有重复考虑会光明亨通。占卜:吉,利于做大事。

诠新: 纵有能力,遇到险境,也需提防,小心布置。

初九:襦于茭,利用恒,无咎。
初爻:布置在西茭,要知道用恒长时间。无害。
诠新:初九:变卦井。若是布置长远,缓慢些`,无害。

九二:襦于沙,小有言,冬吉。
二爻:布置在沙地,有些怨言,终吉。
诠新:九二:变卦既济。环境不好,有些怨言,终吉。

九三:襦于泥,致寇至。
三爻:布置在泥上,导致强盗来。
诠新:九三:变卦节。布置不及,反致寇至。因为太疏忽了。

六四:襦于血,出自穴。
四爻:布置在人脉中,从自己的穴洞出。
诠新:六四:变卦夬。有行动了,是来自基层的调整。

九五:襦于酒食。贞:吉。
五爻:布置中有酒食。正行:吉。
诠新:九五:变卦泰。以酒食与人交流,正行:吉。

尚六:入于穴,有不楚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六爻:人在穴洞中,有不识之客三人来。尊敬他们,终吉。
诠新:尚六:变卦小畜。有突发事件,正面迎之,终吉。

中國相術審美觀




我不是研究哲學的人,也不瞭解美學的理論,但是我享受美學,比如我喜歡欣賞美女,是那麼自然而然的事!
以我淺薄的知識來看美,美的範疇很廣。無所不包。
以絕對論來看,美學沒有包括醜學,或者應當這麼說:在絕對論的醜,裡邊也有美的一面。
但是那些人總是絕口不提醜這個意思。中文字比較簡潔,中國人叫他“唯美化”。
甚麼叫絕對論啊?這是本人為了方便表達隨想出來的一個概念,跟哲學主義無關!
待本人有空的時候才去查清楚世人“公認”的相同概念是什麼?好像是唯美派?
相對論的美是可以“同時”包含“醜”。有人說:那石頭有一種奇怪的美感。
其實,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很醜。或者說: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都屬於美學的相對論。
此地所謂相對論,也是本人為了方便表達而借用,跟專家的口頭彈無關!

其實我也曾經看讀數部美學書籍,東方的以及西方的。無須在此抖出那些名堂了。
他們都喜歡在那虛飄渺的時空裡“幻想”一種狀態。有詩為證:
一種狀態,
叫他的名字:美
他涵蓋一切的一切
以及其他,包括
只有美學家才會想到的那一些
只有美人自己才會想到的美
美人自己的美
跟我“即時”看到感到聽到嗅到摸到念到……
的那一群美有何不同?
我相信“不同”。
我也相信“差異”。
美的價值其實在於:
全然的共同。
你我皆天生享有
生命的韻律
就是大美

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

算、數、法、術....



阿力經常留下很多手尾,與其生氣,不如一邊做一邊想入非非!
這一次我要處理800包的酵素膏,逐一的用兩種布來抹……
800包怎樣計無不失?用埃及人還有李淳風的古法,算到9包,第10包另外放。
等下快要裝滿一箱子,才放入這些“十頭”,一包等於十之數,80包就是800之數囉,不會在忙碌中算錯。
這是我的前一世獨門絕藝,無人教自己懂。還沒完咧!

中國道家之數術、法術、算數、算術、算、計等等概念應當給予更細膩的說明!
無一部辭典有給予這些基本概念做過說明,因為那些白吃白做﹝徒勞無功﹞的專家死在“法度”之下!
他們“切頭切尾切睪丸”都要用死洋鬼子的東西。
以前述之例,一小包就是“一算”古書說是“算子”。
現代人說是“籌碼”,十頭當然是比較大的算子,比較大的籌碼。餘此類推。

將這些累積的籌碼算清楚一共有幾多的動作叫作“計”或者“數”,數用在此處充其量是“約定俗成”的方便,其實他有本屬的概念。
觀字明義,計這個字就是言十,十進位,“我跟你講來講去也只是這個十頭的變化而已”一邊講還需一邊比手劃腳。
將算子聯繫起來叫作“數”。
道家不會死於一點,道家的小數點的概念有不同於西洋的。這裡按下不表。道家一定是大而化之。
天地之間任何可以理解的“基本單元”都可以是一個“算子”,又可稱為“數子”,
因為他本身也是與別的算子有聯繫,有聯繫就叫他“數”。

舉一反一切,一片落葉,一石一木都是“算”,將這些現象聯繫起來就是“數”。
也就是說,看到這些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繫的人就是“知數者”。凡夫﹝不學無術﹞只知會算不會數。
聖人﹝講得到做得到﹞時刻都在算數中轉。也有成功跳出此數的人,稱他甚麼人都可以,因為他隨時可以化。
天上一隻星辰顯現,對知數者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可以藉此“算”而“數”當時的“天數”因此推出吉凶!
我們可以這樣來比喻:正當飢餓之時刻,你看到一盤美食,這裡有兩個“算子”飢餓感與美食。
你的佛性自然會讓你將兩者連繫起來,因此你自然自知這個“機餓求飽”之“數”。這個正是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家人的看家本領就是“將沒有關係的扯到有關係”,發生關係了,才知數之妙也!其妙不可言也乎哉。
可是你正當無錢的時候,那一盤美食還止是你掌握不到的“數”。除非你又懂得無中生有變錢之術!這是後話。
現代中文幾乎將數術串通來用,因為彼輩不識道意。辭典上術數與數術是一樣的。
所謂“法”,就是理論。所謂“術”就是運用或者作用。講得有理謂之知法,做得出來謂之用術,講得到做得到謂之法術。
不是玩弄文字遊戲,肯定是“概念中文”的意蘊所在。
古賢之扯是扯有意義有聯繫。今人之扯好像半夜扯尿壺,是扯來方便!意境大差矣!

古代聖人人睡我醒,夜半三更爬到山頂去觀星,所為何事?還不是為著教示天下,流芳百世!
古詩有喻:一人尋求真理的心情即似多情女思念遠別之夫,怎樣講:有詩《茨菇》為證:
茨菇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尚未還;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夫在鳳凰山。

仲春時節茨菇葉子也爛了那個時候我和你在西灣別離!而今九月天蓮子花開了,你還不回來嗎?
這些日子我經常夢見西灣的江上水那是我們的老地方噢!可是路人告訴我你還在鳳凰山。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與眾生和平共處




念念住於平等,這種平等心,是有必要給予深觀了。
尤其是華人的生活圈中。我說華人是最不懂得尊重生命的民族之一,應該不是過份。

剛剛接到一個電話,我的四哥家中潛入一隻大蜥蜴,土話叫四腳蛇,我四哥就叫工廠的員工去看看。
那員工是將四腳蛇趕跑了,但是還意猶未足,還把牠趕盡殺絕了。
不是為了要抓來吃,也不是由於有甚麼人受到傷害。
或是為了一些我並不了解的“殺生的習慣”吧!

前一周我的店,後半座的頂蓋大漏水。請人來做,裝修工人在泥地上挖了坑,正好是蟻窩。
我警覺到事關性命,趨前過去看看。有人已經被紅蟻咬到呱呱叫。有人向我索討蚊油。
我看到慌張四散的螞蟻。口頭上我交代著,是用來噴射自己的腳部,而不是噴向牠們。
兩位外藉勞工,不由分說,充耳不聞,當下先噴射螞蟻,然後才噴自己的腳板。
有些懊悔前半場我有念住,後半場我卻太輕率了。這一類事情,天天都在人世間任何一個角落發生。

適才我的印尼外勞女工,看到《福報》封面人物印順導師的相,
她問我:這人真美麗﹝orang ini canteklah﹞,“她”是女人嗎?
我告訴她,她是男人,不過他的心好像女人那麼柔軟。
她又問:和尚﹝Sami﹞只吃蔬菜而已嗎?之前我曾告訴過她,和尚只吃蔬菜。
看她再問,我只好說:和尚只吃那些沒有血的食物!
她就對我說,她家鄉Minang有些老回教聖者,有修定期閉關的,在閉關時期,這些聖者是禁絕一切“有血”的食物!
我感知到這是一種因緣,所以才隨緣記下這一筆。

這女工,有慧性。 她是Muslim,回教教義已經融入她的血液中,我想告訴她一些佛法。
告訴她抓到老鼠,一定要放到遠遠,不可殺!
告訴她:凡有生命,應許自適。﹝Biarlah hidupan berada diam-hidup diri﹞我講得不準。我知她能懂。
每一次發現有籠中鼠,無須再吩咐,她都靜悄悄給放了。
有人會說我是“拿來講”。如果閣下有緣,有這一種人,要他做好這種事,你須要每一次“明確”交代他才會照辦,閣下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敏感度,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人與人之間的念住,人與萬物之間的通性。
有些名詞講到變成口頭禪了,比如這一個“通性”,我們會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義呢?

古德先賢有遠智,與其說教,不如將一些優良的觀念融入在“口頭禪”中。或甚至於接合了“迷信”的傳說當中。
比如“迷信”的傳說認為有野生小動物突然到訪人的居所,是“帶財來”,所以不可殺。
又如:雞有五德、蟬有五德等等說辭。
○註○1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
○2蟬有五德:頭上有緌﹝音瑞第二聲,rui2﹞,文也;含氣飲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處不巢居,儉也;應侯守常,信也。

我的同道中醫師朋友,她的爸爸有一次看到馬來漁夫捕獲一隻巨龜,就購買下來,然後放生入大海中。
臨別,那巨龜口中吐出一隻珠子,晶瑩透澈,送給牠這救命恩人。
龜游出少時,復又回來,面向著牠的恩人看一看,朋友的爸對那巨龜講話:你去罷,不要再回來。
龜這時才游出大海。我這朋友的爸,生命中有兩次危厄都在最後關頭安然度過。
步入晚年卻得了老年痴呆症,但是沒有給家人帶來很大的困擾。
○註為了再確認,寫這一段當兒,有搖了一個電給朋友,重述一遍。而那“龜之珠”也已遺失。

我爸有兩次經歷,也可以在此一提!
一次也是從漁夫手中買下一隻巨鱉,原本是要帶回家,殺了燉十全,補一補身。
可是,帶到家中之後,不知發生了甚麼事,家父就決定將牠放生了。
當夜,家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大意是那隻老鱉來到我爸面前,向他有所表示云云。

又一次,家中一隻老狗,病到快要死了,當時鄉下人還沒有一種觀念,帶家畜去看獸醫,又不想讓牠死在家中,只好放到一處偏僻的野外,讓牠自生自滅。
據說,那狗臨行時哀號不止,不似平時,狗追主人車尾,牠只是頻頻回頭看我老爸,然後就離開了!
我爸為了此事,很久都不開心。

動物顯靈,動物知恩救主的故事,類似的故事太多了,發生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講不完。
可是我們人類的“通病”正是此一般彼一般──“彼”事無關痛養!
我無聊的時候,會去看一看籠中鼠,有些還兀自兇神惡煞的高姿態,那眼神很像奧沙瑪的眼神,表示牠心中的憤慨和敵氣。
有一些籠中鼠,牠的眼神在告訴天地:人啊!我認啦。頭低低的。

我們是要做一個修行人,不是做一個大慈善家。急急如勒令,速速了生脫死,唯恐不夠時間,何況區區一隻動物?

是啊。如果慈悲沒有注入平等心,這個慈悲就不能以慈悲名之。有辱了佛教名相的莊嚴。

我親眼目睹道場中養的狗,病到要死,可是無人在意。
「與其供養一隻狗,不如供養一個人。與其供養一個人,不如供養一位菩薩。與其供養一位菩薩,不如供養一位持戒圓滿的人。」
所以,區區一條狗,大修行人實在不得空去理牠呢!
但是,“持戒圓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無人能夠講清楚。

我們的家長,對登革熱──一種由黑斑蚊傳染的高熱症,有著莫名的恐懼。
身上偶爾受到黑斑蚊的侵擊,就老是渾身不能自在。見一隻打死一隻。有時我很煩,也會打蚊子。
有時我的念住力提起來,我只是“吹氣”趕牠。常常忍一時,牠就不會再來纏了。

○註這一段開始是朗讀文体。
我們常常是因為對生物的無知和對生物的恐懼而做出殺業。
我們懶得去深思一些真相,儘管是經常在眼底下發生的真相。
比如養蜂的人未曾被蜂咬死。玩蛇的人是怎樣克服蛇毒?
割像膠的工友,天天都被大量的蚊群攻擊,他們中有多少人患登革熱?
這一些各行業的人士,我都曾請教過,答案是“Formated”的:已經適應了。

若是尊貴的你有意知曉:生物有沒有靈性?
我很樂意介紹你簡單的試法,發動你不同的念頭,慈心與瞋心,去碰觸你的生物,細觀牠的眼神。
審聽牠的聲音。要經常測試一直到你找到答案為止。

你是否注意到了,或許早已知道老太婆養的花兒特別鮮豔?老太婆豢養的畜牲是特別可愛的?請告訴你的孩子答案吧。

我本人曾經有向這一些“畜牲”講過話:
花、果、樹、生草藥植物、蚊子、蒼蠅、螞蟻、蟑螂、老鼠、貓、狗、鳥、小錫蜴、乃至八尺長的蟒蛇。
這些都能給我“感觸到”它的反應。
關於植物的性靈,請看一看這本書“The Secret of Plants”。
動物界中,最討厭的一種就是蒼蠅。對它怎樣講它都不懂!莫怪粵諺有此一說:盲頭烏蠅。
或許是我先已討厭它,我討厭蒼蠅還比討厭蟑螂更甚。
魯迅比喻蚊子是吸血了還要吵一番的小人,蒼蠅是放了毒就靜悄悄躲起來的小人。
至於蟑螂在我的生命歷程所曾經客串的角色,恐怕知道的人不會多。也不想在此一“現”。
我真希望能夠跟大獅子講話。看野生動物記錄電影的印像,獅子是可以當擔萬獸之王的美譽,因為牠有一股凜然的豪氣。
這一切預先的說詞和印像,都會影響我們對生物態的心量,是不知覺的影響。
比如:蛇的瞋毒很重,象是慈和的,鴿子是合平的,實情是這樣子的嗎?
絕不盡然!答案是完全相反。象有兇善,蛇,通常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
鴿子的攻擊傾向十分明顯,鴛鴦這鳥是無情無義的!
貓跟房子狗跟人,狗還會撒驕,爭風吃醋。鼠輩是得寸近尺,而且梁上君子有仇必報!
螞蟻對人類的慈心量和嗔心量十分敏感,當牠伺候你,有“提醒”和“報復”的不同待遇。
猴子喜歡使用小聰明、貪淫、好模彷﹝敦煌天女壁畫有一幅是猴子自瀆圖﹞。狗性耿直。
曾經吃過人的老虎眼神比較特異。不管黑貓白貓,還是老江的貓還是老鄧的貓,已經吃飽的貓,才有耐性抓老鼠!
但是我的好朋友養一家貓,飽不飽,都不想抓老鼠。主人替貓抓了一隻鼠放在貓跟前,貓會掉頭就跑!

好像林子祥的non-stop songs,您可以使用完全是你獨特的方式朗讀此文。
我不想開一場動物展示會。但是,我樂意讓你知道可愛的動物世界,要有人類的疼愛才會有意義。
有一隻麻雀,一頭撞來我的玻璃大門上。Pop的一聲,昏倒在五腳基地上,我去抓牠,牠盤旋了數圈,使盡了氣力,眼睛不開。
我大聲喊:是救你的!牠就靜止,任我喂水。我感受到小小心搏,逐漸緩下。
以前家後面的小叢林,有一隻我不認識的black & tan coonhound受困了,哀號了三日夜。
最後是我們眼神的交流中取得信任,任由我在牠的頸環上開鎖。牠緊依我的身遶了三圈才去。

小孩子對動物的態度,是大人們的翻版貨。無知令我們心生恐懼。恐懼使我們起了殺心。
野林中有一隻母猴已經嚴重創傷,牠緊抱著懷中的孩子,十分艱辛的援著樹幹下到地上,
爬走到那五位獵戶跟前,接著母猴死,小猴給其中一獵戶“領養”去!
他,從此洗手不幹。貪心使我們不滿足。瞋心使我們麻木!不知進退的好奇令我們瘋狂。

畜牲也會顫抖,當牠面臨生命的危險的時候。牠一如你這人類,也有七情六欲喜怒憂思悲恐驚。
逛夜市場,有一童子,右手操大剪,左手抓活蛙。先剪下前足,再剪下後足。犀厲的刀法,去掉整個頭──切──孩子,是誰教你最後才去剪頭呢?
至少,至少你應當最先剪去頭啊,不為著甚麼,只為著讓牠來得及閉目啊。

有一個漫畫家畫了一則警世的漫畫;
華人過大節的時候,畫面呈現一隻大手抓住一隻鴨子的頸項,鴨子不能出聲,但還是在呼救,畫面上鴨子的屁股放出了三個「不!不!不!」;
顯然作者要表達的信號就是:生命被刻意終止了,凡有生全身皆能呼救。
凡能出聲,都在吶喊不不不。屁,豈是可以隨便響響而已。
興奮、手術之後、驚恐、臨終前、都可能一屁醒轉來。

命運!經常讓人們懸掛起來,待價而沽。無止境的欲望,要隱藏起來了,因為它要伺候主人,而後審判命運。
去!去愛小動物,你便能夠愛你的敵人。愛你的敵人,你才是自由的人。
自由的人,無須找尋甚麼。因為他已經無須找尋,他再也無須找尋。他是自由的。

尾聲──慈悲,經典的說辭是:「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眾生同一悲養」;這一上一下之間,須要維持著一種平等。
是以堪稱“同一”。佛家講的東西,都是很深刻的經驗和驗証。

寫到有點悶了,放輕鬆一下,記起查典偶得一文;曰:
呼雞作朱朱;呼犬作盧盧。
文官稱學士;武官稱大夫。
○註程大昌‧《演繁露》卷八﹝引自辭海1979,p409﹞

杜子百無聊賴,想起一茶妹所養隻貓,於是改文如下
﹝請一定用閩音念出﹞:─

題目:我愛大地的寵兒
呼雞叫朱朱;呼狗叫LULU。
文官稱學士;武官稱大夫。
當今大城人;
沒閒嗣子,有閒飼貓。
伊某叫查某;
伊尪叫大甫;○註古稱男人曰:甫。○註尪,音汪(Wang-),閩音丈夫。
伊有一隻貓;
人叫伊頹頹。

我愛大地的寵兒
牛哞羊咩,雞啼犬吠
鴉鳴雀噪,春鼠秋蟬

我愛大地的寵兒
鳥鳴獸吼,鷹鳧翱飛
燕歸來去,鳩占雀巢

我愛大地的寵兒
鳥有啄羽,魚龍俱鱗
走獸卯穴,飛禽棲枝

我愛大地的寵兒
業隨業轉,法依法傳
有影有隻,童臾無欺

我愛大地的寵兒
百獸相爭,萬法相隨
大地說法,法象崔巍○註雄偉

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觀外身,感恩的境遇




科學的昌明以及研究方法的先進,許多以前不了解的事情,現在已經逐步有了答案,其中牽涉到人類起居飲食的種種新科學的認識,都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了。
本文不想研究起居飲食的養生,但是進入正題之前,作者十分樂意舉數例古代中國人對生活環境的深刻体悟和配合。
○註資料取自楊愛國等‧《起居養生》國際瓊汶圖案出版社。

有關睡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內經﹞」;「服藥百裹,不如獨臥﹝俗諺﹞」;「久臥傷氣﹝內經﹞」;「多睡神昏﹝清‧梁章鉅﹞」;「寢不屍﹝禮記﹞」;「安其寢處﹝禮記﹞」;「側龍臥虎仰攤屍﹝ 古諺﹞」;等等。又,

有關室內光線設計各方面:「早光不降臨,醫生便臨門﹝俗諺﹞」;「暗多則傷魂﹝俗諺﹞」;「遇風即闔,風息即開﹝唐‧天隱子﹞」;「居處不得綺靡華麗,令人貪婪無厭,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淨潔,無風雨濕為佳﹝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又,

其它還有關於旅行養生,森林浴,冬泳,海泳,服飾,飲食,個人衛生,生物時鐘等等。
作者最推崇《內經》講“天人相應”──人須與環境的變化配合的寶貴体驗,
比如:「故四時養生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書中還詳論怎樣順應四季而過著冶情調適的日子。

念念住於生活系列篇,我要表達的意思是一點而已:怎樣把念住用在生活日用。
佛教認為佛教的念住法門與外道其它種文化的念住法門的唯一不同點是:
佛教有觀無我。但是我的見解是:觀無我的行門,落在生活日用,不是人人能為易為。
反而其它三項則可行於日用。觀無我的生活,是須要一段頗長的日子。
佛時代的那一種諦聽四聖諦便立即証入羅漢境界的實例,已經不復聽聞。

我總覺得中國文化皓翰深廣,在它文明最盛時期的唐朝前後,周邊國家無一能與之匹敵,僅印度文明可以相提並論,但卻被高山阻檔。所以中國文明是自立更生的文明。
就以四念住言,中國聖者或有人有此明鑑,只是因緣未成熟,歷史的巨人足不能在這裡印上一腳!
好比中國人在米上刻唐詩,將一隻核桃殼上雕刻瓊樓玉宇,內裡還有像樣的人物。
這種技術的掌控,要嘛“很忘我”,要嘛就是“無我”。否則做不出來。肯定是要十分念住的。

佛教的四念住,傳入中國就立不足腳,因為中國人的根器不適於這種念法。
中國人的心須要用《金剛經》的無安住法來開發。
達摩是很清楚這一個。傳說達摩已將四念住的精義注入少林武學之中,讓“天下人”日用而不知。
比如武學中,對痛的念住,念到不痛為止,便是最佳典例。軍操中也常用此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是說明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淵源於道家。
道家有為無為法,亦有世出世法。我的朋友說,那些講道家沒有入世法的人,是儒家人。
台灣的李亨利教授講道家更能適應當今的社會。
道家的念住,也是早已完全融入生活當中,舉凡琴棋詩畫、神變伎藝、等等都是僧道中人所熟悉的,都有念住的內涵。

歷史,可以溫故知新,可以飲水思源,又可格物致知。
這一篇有一個使命,就是要感恩自己的境遇,要感恩本族文化的內涵,要感恩歷史文明。
要感恩古德先賢的慈悲!深觀一事一物,可以知道更多知識。
透過對歷史的感恩,對“外身”的所有境遇的体認和感恩,更容易切入華嚴精神的廣大心量。自然而然就會感恩。

冷目旁觀當今世道人心,宗教與種族出現兩極化的趨勢,中國文字在某一些國度,很有可能也會遭受到“最後一課”的命運,但是向大環境中看,這個文明古國的一切,更是日漸顯出它的魅力。

我是很感恩我能夠用中文思考,用中文溫習佛法法義,用中文字傳達我的思想。
經常都能享用到中國文化給予我的恩澤。我更要感恩,
我們的民族中有出現一些智者,他們都能夠將中國文化的核心部份,用很善巧的生花妙筆為世人開展出來,
並能讓我適其時,適其緣熟而能吸納、親近、並理解它。
這一切實相,都是慈悲感懷。
慈悲效應。那一群先輩們,千山萬水跋涉,將印度文明最精華的部份引進去中土的先賢們,他們的華嚴心境,更是令我瞻仰。

我之寫這系列﹝一共十篇﹞的動機正是:有感於從原始佛教的精神特色切入界說四念住的書籍,很容易得到。
然而,透過中國大乘的心量切入界說念住法門的資料卻乏善可陳。

我干脆是從“中國人心”的傳統切入,嘗試著將念住法門,將一個“中國人心”的生活哲學貫通起來。
比如我也要感恩一些我不認識的蚊子!
以前學針灸術有年,老是苦惱著不能攻克下針透皮無痛法這一個技術上的關節眼。
有一日福至心靈,慧從心起,決定念住於蚊子,看看牠們是怎樣“下針無痛”的?
那一個晚上,我全身能落腳的皮膚,幾乎都讓膠樹林區的蚊子霸占了。
我跟牠們對耗了有兩個時辰,終於給我觀到一點訣竅。此後下針就很有信心了。
被蚊子叮也是須要十分念住的,才能學到“蚊叮之道”。

蚊子也是很通道德的!道也者,天地宇宙萬物本然的規律和法則。
德也者,老實遵循這個法則。蚊子找吃的時候,都有做到這兩點。
其實,凡有無生命,都在這個規律之下運行。
易曰:太極。反觀人心向背,動轍扭轉這個,動轍改造那個。無道可言。

前面所舉古人的養生哲學,到了今日,大多都已經被科學所理解。比如負離子的利用,古人早已經充份地用上了。
古人對環境的感恩,都不是表現在“字裡行間”,而是包容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常當中。
這一點懷德,在日人宮崎峻的經典卡通片中,無時無刻都在關照著。

對環境有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因為環境的內涵,可以給我們無限量的啟發。
對於自身的遭遇和境遇,也須懷著一份深深的感恩的心,因為萬事萬物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將所有的偶然聯繫在一起,就會產生一個必然的結果。冷目透過佛家觀因緣的哲思,可以由此而入,
看到許多實相。令我人心比較踏實。安穩。能安忍。

以前我有多次很好的因緣,可以常住在很有道風的道場裡,就因為度不過對熱天氣和吵雜的反感,而讓自己這一個慧命落了單。
實際上,在我能安忍的時候,我是可以在惡劣的天氣時觀到涼風習習,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再細觀它,我之惡熱惡吵,都要歸因於心中有魔﹝guilty thinking﹞:
認為這一切“苦厄”都是人為的!我放不下這“人為的”心魔。所以才起了嗔心。

你是不是還要問我觀外身的實際上的方法?
其實我要講出真心話,許多人以為修靜、靜坐、不受干擾,起靜之後動起來,才比較可以無礙。錯!

原來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無礙法,比如一行禪師所提倡的“現法樂住”的行門,禪靜中才能用上功夫。
生活壓力越大的人,越難以趣入法喜。詭異的是:恰恰正是這一類人最需要法喜的潤澤。

以前親近修靜法師的三周生活當中,法師已盲,告訴我一個後來我才感知其寶貴的法寶:
喜歡靜坐的人,應當時常懺悔。唯是這樣,功夫始用得上。
他強調他數十年修為功夫用不上,後來懂了懺悔的四無量心,日日修,功夫才用上了。
佛教的懺悔行門有甚為深刻的內涵,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為它辯解一番!

想起一事,我長期對我的爸爸有一個心結,認為他從來就沒有陪育我,以致讓我在前半生的路途走得十分冤枉,『一如我這麼聰明的人』冤枉走了許多彎路。
我甚至希望換血統,不要他的血統!
一直到他往生前四個月,我回鄉,父子久久見了這一次面,竟然會為著別人無關痛癢的事而口角。
我對他說:我不供養你,你又能怎樣!父子倆就這樣不歡而別。永別。

爸爸火化是以佛教儀式進行,我不哭。
在收拾老人家的餘物的時候,我發現間中有二套醫書,是一模一樣的書,
其中二本是他曾經寄給我介紹我看,而我卻原封寄退回去,還不忘附上字條:你買的書是翻版的!

到了四個月以後,我一個人在首都,臨睡前,一如往常習慣性地看幾頁書,突然十分十分的想念老爸。
往日的父子情懷,一幕一幕的展開,映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記起來那兩套同樣的醫書,憑直覺,其中一套一定是預先買齊了,準備寄給我的。
沒料到我這乖兒子會有那種反應,所以老人的心緒就這樣隱藏起來了。
念到有一次他大清早為我準備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鄉土人做的早點,我喜歡加蛋的那一種,等我起身的時候吃。
我的眼淚……如海堤崩瀉一樣,不能禁止。久久都不能制止。

我知道,那一次之後,我對老爸的心結都一掃而空了。
我迴向給他,希望他往生的日子會更好。
我也常常為我的病客勸說,要重視家中二老的pocket money,要經常搖個電話回家視探老者。
我知道,這就是懺悔。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觀內身,恭敬自覺篇




佛家講“觀內外身”。內身是指人体的生理與心理的內環境。
比如有些人修到一定程度,在深觀中可以聽到自己血脈中血流的聲音。
又比如有人預先体驗內身,去到尼泊爾參了一群嬉皮士,抽大麻,吸毒,據說迷醉之後,人可以自覺到吞口水的“過程”,清清楚楚的。
或可以“覺察”到講每一句話的神經操作!當然,這一種方法,不可輕試。佛家頗不屑於“造作”“新異”的事。佛家鼓吹“自然天成”。

一般人的心都沒有這麼敏感。敏銳。
因為不敏銳、亦不能敏銳﹝太敏銳會轉成障道因緣﹞,修行人常常會死在“修行”的字面上。以為只是在念佛的時候念佛。念住的時候念住。
至於佛是甚麼?住於何處,都沒弄清楚。就算已弄清楚,還是離開悟太遠。這是常態,沒有甚麼過錯。

念佛的時候念佛,念不到佛怎麼辦?
太過於念住,也有它本身的滯礙。跟他相處的人經常會覺察到一種壓迫感。予人一種“此君十分注重小節”之感。
或許他自己很自在,而別人不見得會自在。真自在的人,人人見他就自在起來了。有一種莫名的宣染效應。這還在“見山是山”的階段。

“見山不是山”是一種混沌態。乃至“見山還是山”則已臻入另一層次的平衡態了。
這個階段的念住,其實是無安住。大開大闔的心量,使他發起平常心的禪悅。
跟這種人在一起,就沒有壓迫感了。他或許就在我們的身邊週遭。而我們沒有識相。

念住有心得的人,他是可以“親証”許許多多的“實相”,比如無常相,慈悲的“心”,三毒的實相,等等。他可以親証自身体內細胞剎那生死的實相。
有一些人可以預知他人的無常,比如家中有哭泣事,從那人身上一些變化可以看出來。因此始能契入眾生根性而說法……。

許許多多的佛學“名相”,名之曰相,其實都可以親証。
佛陀是實語者,他說他是親証“一切法”的人,一切法即便都可以親証。比如:涅槃,如來,中道,過去,未來……。都是可以親証的“名”或“相”。

一旦有任何一種“名”或“相”是親証了的,這種体驗已經不是名相了。這是“印相”﹝有關印相的專題,將來還會討論﹞。
明明桃紅柳綠是存在的,為甚麼你說它是空無自性?明明“法”的實体是不存在的,為甚麼你說它是真實的!
這之間的差別,恰恰是有体驗和沒有体驗的差別。我不說“驗証”或“修証”;而說体驗,是有因有緣的。
修行人固然要有勇氣當下確認“它”的境界。要有信心。但是修証是很深刻的。体驗只是泛詞。

有体驗的人,萬法皆可融通。沒有体驗的人,背著一部名相辭典,這樣講也不了義,那樣講也不了義。
不了義還是要講,因為這是喚醒的工作。沒有過錯,不會得罪佛祖!

我的意思是:無須証入大定,便可体驗法的實相。有一絲的驗証,便有一絲的法喜。
這是大家都能知道的事。知道概念而已。不見得已經打入觀念之中。讓佛法恢復它“容易學”的面貌。
在南傳的道場,bante有一次在對話中,很驚奇我們這一些“都會人”卻不會“觀念呼吸”!
你不覺得這間中十分詭異嗎?大都會人卻不會觀念呼吸!

生孩子的時候,個個接生護士都會教你要配合呼吸出力的生!
倘若你是“男生”,我們還有說辭──連吃奶的力氣也使出來了──老兄!男生當然無生產之厄,但是在人吃人的世界裡頭,你抽我吸當中,能夠保留一點吃奶的力氣已經很幸福了。
吃奶更加要注意配合呼吸的,否則進退唯谷,會嗆死人。

在呼吸生死之間,佛法可以思考嗎?
“我思故我在”,抑或“我觀故我”,依然故我!?若是純然的我思,就無法觀自在了。
觀的根本意趣還須落實在“一再確認”的功夫上去。觀內身即指:向自己的內在學習。這便是宗教與哲學的分水嶺。
哲學須借助於推理。宗教的推理僅僅是方便而已。佛教沒有宗教上的終極目標!
因為是親証真理,而真理是遍一切處的,你閣下所站立的點,便是萬法的原點。
宇宙的中心。就“眾生皆有佛性”這大前題言,真理是必須由乎觀內身而親証的。
將此身心奉塵剎,觀此內身不斷地擴大擴展,擴展到無限。可見是:觀內身是一種自覺的手段,亦是方法。
它或許是短暫的驛站,因為到最後,必然是觀身不淨無常無我苦空!。﹝佛陀沒有講過觀身“一定是”不淨的!﹞。
其實是:觀身清淨空中妙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佛:別認!

本文的題意是“恭敬自覺”。“自覺”如前所述。為甚麼加了恭敬呢?
“法從恭敬中求”,轉過來說就是“恭敬法中求”。恭敬的對像是人?但是所求的對像是法!
因為法不能自傳,還須人為傳承,要是犧牲了一隻臂膀可以得受正法,也是當下承擔使然。
當下是不容許一絲疑慮的!這便是大迦葉將自身舍利隱沒於大石中的因緣,他等待一億五千年之後,正法再度傳承。

念住有心得的人,一定能夠体驗到恭敬的內涵。我寫下這一系列並不能說明甚麼。
我是處在哲學的階段,不是處在正法的境界中。

恭敬是謙虛的異体。一個人做了九次的“謙的演出”,但是在第十次“不謙”了,我們會指責他失謙了嗎?
以前我會說不會,今日我很難表白自己的立場了。這個時代,防備的成份恐怕要佔其多。
因為防備而謙。因為防備而恭敬。莫怪古人要切下臂膀求法。現代人是在神明前砍雞頭,証明自己“不”犯法。

讓謙虛落實在修行項目當中,必然的發展一定是要與恭敬一体的。否則不是修行。
因恭敬而謙,或因謙而恭敬,都會產生一種效應:心量變得寬廣了。

常常,我觀到自己對某人有些意見,而我已受到它的糾纏,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去跟那人談天。
喝茶。自由談。有讚有彈。常常,這樣子“處理”過後,心中的魔就消失到無影無蹤了。但是在另一些情況則無效。

親近你的敵人,但是切勿讓你的敵人知情太多。我知真相,但是目下的因緣還不宜講。
隱瞞不是說謊。不會犯戒。若沒弄清楚說謊的涵義而害怕說謊,才真的犯了戒──犯了阿賴耶識種戒。
以前,釋迦族被滅族的時代,有少數釋姓種成功隱姓埋名。傳承釋族香火。
好久以後,敵人尚不放心,要在關口登記人名。問到一些釋姓人,「把姓名報上!」釋姓人手上抓了一把草,說道:「我姓這個!」
後來便有了“姓草的”釋迦後代。這便是因為釋姓人有一個傳統:絕不可說謊。面臨生死關頭,只能隱瞞。

自覺,正是親証“自我隱瞞”的過程。大自然﹝外身﹞有許許多多“偽飾”的求生本能。
人的內身也有許許多多的偽飾效應。不知其理,只知是業障的一種表現。
障,有時候也是生命中的一種必須。但是看透這一層障,也是生命中一種必須。
所以心理學界為此而忙到不亦樂乎;忙到誠惶誠恐。因為心理學一邊說明了人心,同時也被迫面臨了自己的心──偽飾的生物。

我寫東西亦為一種“觀內身”的方式。每一個字都是我念住的對象,每一個字亦都不是我念住的對象!
寫之前,我會默念佛號三聲,觀呼吸數秒,然後才將一個字一個字彈進去。
任其心海的消息流露。盡可能不加修飾,因為我珍惜著第一念的語言。
有一種奇特的感覺,彷彿是一個畫師站立在鏡子前,將自己的相勾畫於鏡上。
畫在鏡上的“我相”與映在鏡上的“我相”到底有甚麼不同呢?
畫在鏡上的我相便是“我的”念住、“我的”無住、“我的”識與境。
映在鏡上的我相,卻是我相的法爾如是。是阿賴耶識的映相。這是一種比喻。
佛口喧說的法爾如是,是他親証的法相。本來無相所以假名法相。凡夫口中的如是,往往只是名相而已。
有些佛教徒很討厭名相,這一種心理也頗值得玩味。比方慈母口中喧稱的兒子的名字,經常不只是名相而已!而是一種心的印相。
有人問我:阿彌陀佛降世,我們怎會知道?
我反問他:你的兒子尚沒見到你的人,只聽到你的機車的聲音遠遠傳來,便跑出家門來迎接你的,這話怎麼解?

觀內身,念住有我,有罪過嗎?我說:沒有罪過。沒有我的,哪有你的。沒有你我,哪有世界?
沒有世界,我的日子該怎麼過呢?

你說你還不是很清楚甚麼是觀內身?
其實我也是一邊在觀著,一邊寫著,我是一個很老實的人,信不信由你。
你是一個老實不客氣的人,你不無……不無揶揄的神態,豪無掩飾地這樣對我說。
我知道你已知道,跟一個醫藥界的人講東西,無須使用太多的代名詞。有病就直講,否則診斷錯誤,延醫害命。

如前述,內身是指人体的生理與心理的內環境。所有內在的經驗都是觀的對像。
經典的說法是:由体驗呼吸進入体內的感覺開始修習。你會常常看到許多書都要你遇到任何事都將此心歸到呼吸這一處。這個方法是十分管用的。內觀禪的書籍都能講得十分清楚。

也有要你觀業障現起的那一點上。比如你肚子痛,除了治療之外,你還可以觀肚子痛的感覺。觀到它不痛為止。
行住坐臥的行持當中,都可以把這方法用上。
比如我初學盤腿的時候,每一次盤腿不久,必定是被腿痛腿痺所苦惱。我就是用這方法克服了。

生活上,許許多多的內在的經驗,你都可以去觀它,去玩它。找出適合你的方法。
大多數時候很難區分是內身或是外身,比如身癢啦、腿麻啦等等,都是比較難以區分的。
這些都無關緊要,緊要的是,你能提起覺察的心,去觀它。這些經驗,我可小小舉例出來,
比如:語言與說話的內容﹝希望有機會再做詳論﹞,遇急事時候的呼吸,遇逆境時候的情緒,男人看到美女的時候,美女看到酷男的時候﹝這一些都是罄竹難書的東西﹞,熱天難耐的時候,半夜腳抽筋的時候﹝腓腸肌痙臠﹞,身上出血的時候,做夢的時候,男人凌晨陽具生理性勃起的時候,女人每個月生理期前後內身的轉變,諸如此類。不要錯過透過這些經歷去認識自己的另一面。

在過去,我所遇見的修行有得的善知識,他們都有一項共同點:他們都懂得生活,他們對生活都有很好的体驗。
不會恐懼病痛也不會恐懼年老体衰,更無懼於孤寂。他們都是熱愛生活的人。
我的職業讓我有機會遇見許多樣貌“恐懼生病”的人。我很感歎恐懼生病是一種很頑固的業障,是人世間最叫人無可奈何的痴相。

你要恭敬的去看你自己,熟悉你自己。每一次禮佛打坐之後,也不忘給自己迴向。
自己好過,別人也會好過。或者,更顛覆的說詞是每一次夫妻敦倫之後,也不忘迴向給你所愛的人們,因為他們的生、養、育、教和關愛,你才會有這一些“樂受”。
樂受無罪,罪在沒有覺察!罪在痴迷地把它種下來!有多少人因為不能生育而憂煩?有多少人因為不能人事而要自殺!

然後……你問你自己……
當你立在鏡前看你自己,你是否依然虛幻?
當你還在緊擁著愛人,你是否依然真實?
當你蹲在廁所內,依依不捨之情狀,擠眉弄眼,大大不出,青筋暴怒,你是否依然存在?
睡夢中,將醒未醒之際,你是誰?我是誰?
那孩子的哭叫聲跟我有甚麼關係?
一日中,甚麼時候你能自主?
財色名食睡,你的內身怎樣看待它們?
喜怒憂思悲恐驚,哪一項是你的主人?

在這樣的日子裡
生命中的雷雨
熟悉我
自己找出
假佛的真實名字
真佛的假名

2010年3月5日星期五

山邊情景




小時候,我常常喜歡對著天空講話,有一次我說將來長大了要住在靠山邊的鄉下,且不會太遠離人群,這樣一來我的好朋友比較容易找到我……
光陰如梭,編織出這麼許多美麗的網,而我依然嚮往著這麼一塊地方!
一直走到了“目前”,感受到越來越多人家的女兒呼叫“uncle”,好像米已成粥、粥已成飯、非情願的老,百般滋味在心頭,臭焦的情懷令我幾乎忘記了山邊的靈氣。可是我永遠的山邊尚未出現。
心理頭這個祈求頗有份量,於是經常藉故潛入山中虛耗日子。很羨慕梭羅有那一份遁世的勇氣。
近日,午後總是大雨。翠日清晨,長年渾濁的吉隆坡我現在暫居的地方,難得散發一片山邊的靈氣。冷冷的沁透了眼前的生趣。
我不會錯過天降甘露的賜予。上天給我這個暇滿之身,身心悠閒而少病痛,此情此景,我唯一可以回報天地的方式就是好好的過完這靜靜的早上。
店門口有一排鳳陽花樹十二株。鳥兒的啁啾,對面黑狗無聊的叫著,甚至,我也會學著他叫。
後來狗主人又養了對鵝,牠們也很會叫雖然不比後面家印尼婦所養那隻準時報曉的公雞!
我聞雞起舞的時刻就不聽鵝聲、懶床太久就會給鵝噪叫醒,
啊!主人在養鵝了,這些聲音心裡聽到的耳裡聽到的皮裡聽到的肉裡聽到的都襯托出宓靜所壓抑不住的喧嘩的我和你的合唱吧?

*****

店舖裡頭只那人胡亂的坐在地上沏茶。陪伴著他的除了茶香,還有走廊地上稀稀落落昨夜的蟲屍,大部分都被太陽的影子覆蓋著,一些螞蟻正在搬運著她們的美食,偶爾見到閃閃發亮薄翼的折光。
有些螞蟻竟然迷路了,哦不,是我的腳擋住了他的道路。看他舉著碩大的蟲屍,急急爬上了我的腳板,發現不對路又折回去,他頭上的蟲屍東倒西歪的薄翼,折射出七彩光輝,正好是一片大漠荒莽戰場上方的旌旗飄迤。
鳥聲、狗叫聲、沸水的波波聲,還有甚麼聲?
還有遠處外勞飼養的雞叫聲、隱隱約約摩多機車駛過的噪音……
還有昨夜殘餘的雨水,沿著屋簷往下流,打在拉圾桶上發出來的滴答聲。
地上太陽的影子刷新了幾番圖案,似乎也能感覺到一些音聲,光陰流逝的音聲,管不著他有沒有痕跡?!
懶!就算微微蠕動一下也不。想山!我就在這裡。

*****

哦?你說這裡還缺少一塊大石頭、無心漢還養著一排舖滿青色苔蘚的磚頭、散發一股韻味兒的那個樣子……
好吧,讓我成為一塊好大好大的石頭,傾聽這些聲音、擁抱這些聲音、默默地回應她們的讚頌。Uncle, 早!

落花無意
綠莖無情
山邊情景
靜若谷音

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蒙卦



蒙卦原文: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参摈,摈即不吉。利贞。
诠新:要靠自己努力了。

初六:废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已往,閵。
初爻:废除蒙昧,要利用刑人,以说桎梏等刑具已去,艰。
诠新:变爻损。为了达到目的,做不适当的事,艰。

九二:枹蒙,吉﹔入妇,吉﹔子克家。
二爻:持守蒙昧,吉。娶妻,吉。子能治家。
诠新:变卦剥。能包容他,吉。娶妻,吉。有好的管理。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穷,无所利。
三爻:不要娶女,像武人没有武器,无所利。
诠新:变卦蛊。不要娶女,不能配合。无所利。

六四:困蒙,閵。
四爻:困住蒙昧,艰。
诠新:变卦未济。被蒙蔽,以为有利可趁,艰。

六五:童蒙,吉。
五爻:童子面对蒙境,吉。
诠新:变卦涣。要像童子有赤子之心去面对蒙境,吉。

尚九:击蒙,不利为寇,利所寇。
六爻:打击蒙昧,没有利益的成为寇盗,有利益的会被人寇。
诠新:变卦师。弄清真相,多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這一刻決定生死

丁男:有時我會很疑惑,臨終那一刻,一心念佛就能決定往生了嗎?
戊男:南傳認為人的一生中所造下的因緣,等到臨終時刻,甚麼緣成熟,便往哪邊投生去了!
乙女:我看,兩個都兼顧,比較有保障!
丁男: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火燒到!
乙女:戊男,你還會怕被火燒到嗎?
戊男:嘿嘿嘿!
丁男:嘿嘿!嘿嘿嘿!
甲男:嘿!
丁男:你那個女學生,最近……
乙女:你們是對唱山歌嗎?!
丙女:我最近聽到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丁男:唔──我喜歡聽故事,快講!
丙女:以前有一個人,他前世是二果羅漢,那一生,他是投胎到人世間作最後一次的潤生。豈知,二果羅漢也有“隔陰之迷”投生到這一世,他只會夜夜愛著他的妻,別的事,都不想做了。他的妻子,不堪夜夜勞傷。有一日,朋友到訪,見到這女子形容憔悴,就關心的問候一聲,那女子就原原本本的告訴這名朋友。朋友聽了連忙說:「我有一法!可以助你。下一次對你丈夫說:斯陀含人不可這樣!」。○註斯陀含即二果羅漢的名稱。
甲男:哈哈!這故事我聽過。後來夫妻倆的生活都納入修行的軌道中。
乙女:這故事也告訴我們,要結善緣。如果不是那朋友的點化,這對夫妻就會被掩沒了!
丁男:唔──我對這個故事深有体會!
丙女:我知你体會個甚麼。
丁男:甚麼?快講。
丙女:畫蛇添足不似龍,畫虎連骨像隻狗。哼!
甲男:ㄟ!你們倆都須要大大善知識的點化才能行。

乙女:我總覺得……我總覺得,不論是南傳或北傳,守護著每一個當下,是一個修行人的日課。
戊男:能不能守護到,又是另一層問題。
丁男:要結有修慧的善緣,這一點很緊要。
丙女:有了慧因,遇上慧緣,慧力才能發起來。
乙女:前一陣子,我的一個客戶告訴我他的媽媽預知時日的事情。在三年前,我這客戶教給他的媽媽念佛法門,就是這麼念了出來,自己要聽到很清楚的念。他的媽媽就照念。念了一年,就開始不時看到有彌勒佛由小身變到大身停在她的前面,聽她念佛。朋友的媽也不理會。後來不是彌勒,而是觀世音。再後來又換作阿彌陀佛。……
戊男: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
乙女:後來,她對家人講:我要走了。不久更因為盲腸炎入院。老太婆原本是有糖尿病,但是這一次手術之後,三天就康復了。後來,又生病入院,人在半昏迷狀態。有一次她的行舉嚇到醫院的護士。護士就緊急呼叫家人。她的女兒先到,看到媽媽正在喘氣,大氣出小氣進,還合掌著。便大聲叫她。這一叫,把老太婆叫醒了。沒想到老太婆一醒過來,就罵了她的女兒,說我就要去了,是給你打岔了。老太婆說她看到自己走進一間很莊嚴很美的大寺中,有人請她吃齋飯。她自知要死,所以在大殿佛前拼命的拜。此事之後,家人開始為老太婆24小時助念。老太婆鬧著要回,到家以後,家人繼續助念。甚至家中有些基督徒也很歡喜的助念。家人以為老太婆就快去了,可是,一日復一日,不去!家人請來某師父看一看老太婆,師父說:老太婆要你們家中老小足足參了兩個七!才行。
戊男:結果?
乙女:結果是,兩個七的期限一到,老太婆就去了。之前家人還去問了兩處的神。神說老太婆自己知道甚麼時候要去。她是選時間。第一個時間已經過去,還有一個在等著。
丙女:這事發生在甚麼地方?
乙女:柔佛。麻坡。
戊男:隔陰之迷,真是一種很大的障礙。但是只要及時修,還算未遲。
丁男:是囉!那個老太婆晚年的時候,給他的兒子點一下就入了。
丙女:我有病人是老太婆,教她念四句聖號,她怎樣也念不進去。但是,當她罵起來她的子孫不孝,卻很有氣力。
甲男:這個已經不是隔陰之迷了,嘿嘿!
丁男:你們不覺得嗎?我們的善知識往往就在六親以內。
乙女:我有同感!所以關係越緊就要越慎重處理才是。
甲男:是啦!我是很肯定我們是前一世約著來的!
丁男:照看,我們這一對是惹來的。
丙女:誰跟你惹啦,哼!“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海南話﹞
丁男:再照照看,這一定是沖著來的。
丙女:這“隔陰之迷”之說,我還沒弄懂它是所出何典?﹝目向戊男,詢問的眼神。﹞
戊男:這些我都不懂。若是懂,我一定會講。君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甲男:好吧,這個一言難盡的事,放以後講
丁男:菩薩思惟良久……良久……。
丙女:要時時刻刻維持專念的習慣,確實不容易。
丁男:“經典”的經驗是:從七日到七年之間,可以修練成功。我或許是那個七年內只有平均七天念住的人。
甲男:我看是黏住化不開的那一種。

# # # # # #

戊男:那一次,老法師的答案,我不甚接受!
甲男:甚麼事?
乙女:哎呀!那一次囉,我們幾個人去參訪長老,戊男要請示火化會不會引起死者的瞋心?
丁男:我印像深刻的一幕就是:老法師被問到沒門的時後…看他叉起手在腰,頭歪一邊說:你去問一百個人,有九十九人會跟你講對對對!﹝老師父講到“對對對”的一句,轉用福州話大聲講出來。﹞
丙女:照我看,老法師是認為死者本身的愿力才是往生的關鍵。
戊男:老法師的語言,一半福州一半白話,聽到我八隻耳朵只剩下一隻!
甲男:剩下的那一隻將來火化了,可以是耳朵舍利!
丁男:平時有在火裡修煉,那一刻到來,就不怕被燙到!
乙女:哎呀!你們不要東打西敲啦!
丁男:老法師聽出你的愿力還不夠,所以沒有直接回答你的問題。
乙女:你又是了,那你的愿力有幾斤?
丙女:對!你的愿力有幾多?
丁男:……。
戊男:我不是怕火燒到。我只怕自己的念力不夠火侯,還誤解了自己很夠力!
丁男:天助人愿,心誠則靈。我深深確認這一點。
乙女:那麼你是念佛人囉?
丁男:不完全是!我遇到險逆境的時候,才念佛。平時我修南傳法門:念住而已。
丙女:他只是在睡夢中才會念佛。
丁男:正好証明了我的境界高超!
丙女:哼!一百年後才……說不定。
甲男:有人口中念佛,手上卻忙著去干涉人家的圃團放得亂,干涉身旁小孩不守規則……忙到不亦樂乎。
乙女:這個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丁男:這個有危機。覺察比念佛還重要!
眾聲:對!不能覺察,雖念百萬聲,不如不念。
丙女:二六時中都在念佛三昧,有沒有覺察?
戊男:我想那是無安住法。一住即滅。或者未住已滅。
丁男:唔──好境界!好境界!
戊男:理論上,整個心都“投入”三昧佛中,決定往生西天。這是果地法門。
丁男:我是因地果地兼修的那一種。
乙女:你是,我們不是。不是嗎?
丙女:這個東西不能講講而已。
乙女:現在的問題是:一個人怎樣判決自己是處在念佛三昧中呢?
甲男:肯定會自己知道,書上講的!
乙女:好!我們暫時就依“書上講的”。但是如果有誰有体驗,也好給大家分享。
眾聲:唔──?!
乙女:不敢說,還是不敢認了?
甲男:都有吧,嘿嘿!
丙女:淨土宗的人最害怕的一點就是到了臨終時刻,不是念阿彌陀佛聖號!
丁男:唔──這是一個很策略性的問題。
甲男:無怪呼阿姜查常說:克服恐懼是修行的第一關。
乙女:怎樣確保臨終那一刻,一定是念念聖號呢?
甲男:我沒死過,無可奉告!
丙女:自己未必會知道吧?!
戊男:這是一種境界,不可思議。
丁男:這種語氣還是未能確定,是一種危險的“境界”!
戊男:你的業障還有你的慧根到時候必能給你一個令你滿意的答案!
丁男:噯!打禪機!一時小佛伸出右手,觸碰大地,說:讓大地之母給你做証吧!噢──為甚會那麼害怕投胎轉世呢?
戊男:廣欽老和尚講:你們別以為沒有地獄,地獄好苦啊!

# # # # # #

乙女:一行禪師所提倡的“現法樂住”很適應這個時代的人。
丁男:我頗認同。這法門必然會流通好一段時日。它無須大地之母來印証,也無須甚麼母來降訓。
甲男:自己印証自己。
戊男:不!自己修改自己。修行就是改行。
甲男:你沒有打工的經驗,你很難理解改行之苦。
乙女:別扯!戊男,聽你說一說怎樣改?
戊男:依據生活上的戒律來改!
丙女:甚麼是“生活上的戒律”?
丁男:我加註,這就是指中道的自我規範。
戊男:唔!有時候修一修苦行,比較容易看到自己。
丁男:確實!確實!
丙女:你修過苦行麼?
丁男:不才小男子正是……理論上如此這般:臨床效果尚待觀察。
甲男:三句離不了本行!
乙女:你還苦不夠!﹝目向丁男,而後轉向戊男﹞你的意思是不是:從錯誤當中或者痛苦當中修行?
戊男:從獨處當中認識自己。
丁男:我是從孤寂當中確保自我!
丙女:不多久之後,就要從熱鬧當中忘我忘形!
丁男:噯!結個善緣,說不準有一時你須要我的印可才能開悟。
甲男:你倆都須要第三者的印証才能開悟,嘿嘿!
戊男:哈哈!這樣也有得講。哈哈。
乙女:你怎樣獨處?
戊男:有時一個人在荒山上住。有時一個人到海邊住。
丁男:嘿嘿──我是天空上的一片雲──嘿嘿……﹝被人打岔﹞。
乙女:說一說你的体驗好嗎?
戊男:這是自由心証的事,哪裡有得講的!
丁男:退一步海闊天空,那麼就講一講你的經驗吧!後來你是怎樣下山的?
戊男:個人業障事,談多何益?
乙女:人家正在講上山的事,你一個人要講下山,嗚乎!
戊男:我知道他要甚麼。﹝目向丁男﹞
丁男:甚麼?
戊男:已給了你,知嗎?
丁男:……。
眾:……。
甲男、丙女:﹝異口同聲﹞來,我們繼續。

# # # # # #

戊男:剛才那個“現法樂住”,我可以知道多一點嗎?
乙女:現法就是當下此刻現起的法相。樂住就是包括了: 一,知道有好的感受,接納它、享用它。二、不好的感受來了,就接受它。三、不好不壞的感受來了就覺察它。
丁男:這是方便講。實則三種類的感受都有覺察,只有心量要廣闊,才能做到隨緣變現!
乙女:這個無量心,正是一行禪師十分強調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尤其重視慈悲心。
戊男:即言萬法無常苦空無我,為何還提倡“樂住”呢?
丙女:或許是禪師有感於這人世間苦多樂少,所以提倡樂住世法。
乙女:禪師提倡 The Pure Land is here and now. 當下即淨土,心淨則國土淨。
戊男: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甲男:無樂住即不起禪悅。
戊男:你知禪悅是甚麼?
甲男:不知!
乙女:你知嗎?
戊男:不是十分確定。或許苦頭吃盡了始知樂在何處!我苦頭還沒吃完,所以還很難理解“樂住”。
乙女:剛才講到禪悅是在樂住的資糧上發起來的。你贊同嗎?
戊男:贊同!贊同!
丁男:習慣於樂住,才能以禪悅為食。這也是修行的信心、堅心、道心之所繫。
戊男:但是!不知苦即無所謂樂住。
乙女:知苦苦盡,禪悅來到。
甲女:茶人講茶話。
丁男:這個樂住是一種對法的覺察之樂。好比某人不小心將一件寶物藏在他自己也忘記的角落,有一時因緣成熟,給他找到了,就是覺察的樂住。
戊男:那麼現法樂住怎樣詮釋苦行?
丙女:心甘情愿地受苦!
丁男:wow!好像吃苦很有經驗。
乙女:此由乎汝耶?
丁男:有彼故有此。我的──爺!
戊男:你的爺還遠著呢!爺爺打孫,爸爸要怎樣報復?
甲男:自己打自己!你打我兒,我就打你子!
﹝眾笑。﹞

# # # # # #

丙女:講回怎樣確保臨終那一刻,一定是念念聖號呢?
丁男:不要死在聖號之下!
乙女:又來了?!
甲男:所說聖號,即非聖號,假名聖號。
戊男:這個聖號可以代入許多“現法”以便“樂住”。樂樂相應,便能立登極樂!
乙女:對!對!對!
丙女:同氣相求,這樣講是沒錯啦。但是這樣講也可以考慮:比如修行是一種習慣,平時已習慣於樂住,到時亦能樂住。不論是遇到甚麼因緣!
甲男:對!對!對!這個方便門或許是一條兩全其美的出路:南北傳都能貫通起來。
戊男:南傳法門與中國禪,有許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臨終魔來魔斬,佛來佛斬,兩路是相通的。一念寂靜於中,一念不起,便是涅槃。
甲男:喊打喊殺的,已經落入了巢臼。只有喜悅與無恐懼的人,才能佛佛相應。
丁男:與其等到臨終才佛佛相應,不如平時就佛佛相應。
乙女:希望你的眼中個個都是佛!
丁男:我是看心情。有時候我會死在菩堤樹下。有時候我會死在兩棵樹下。
丙女:唯識教懂了我,你死在哪裡都與“我”無關!
丁男:伙記,結賬。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無安住的生活

○註 本文雖然是仿我與某Bante的師徒對話,但是文中僅三份一內容屬實錄,其餘三份二內容卻屬“杜子曰”。讀者明鑑!

徒:六祖甚麼時候見一切法?
師:無安住的時候。
徒:“應無安住而生其心”是金剛名句,我很耳熟,但是尚未能知其詳,請bante開示。
師:無安住就是無安住,還要講!
徒:那麼五祖深更傳法,六祖得個甚麼?
師:Confirm了才有心。
徒:生其心而後再確定。
﹝篤──敲頭的聲音﹞
師:修行好像射火箭,前面那一個完了,才可以打破大氣層。這時候你不要家了。﹝徒:也不一定是要出家。﹞唔──然後才進入Orbit上,是開悟以後的事。
徒:開悟以後,一定要在軌道上跑嗎?
師:那是對你講。對別人不是這樣講。
徒:開悟以後不要軌道可以嗎?
﹝篤──敲頭的聲音﹞
師:痛嗎?
徒:痛!
師:剛剛好!
徒:甚麼?
師:安份的生活。知道在過日子。
徒:不會出軌。
師:講給你聽的才這樣。別人不是。不講的要等到別人才講。
徒:師已出軌。
師:no way!是怕你出軌。
徒:在軌道上不能維持速度怎辦?
師:別拈花惹草,掉下來會沒有骨頭。
徒:那個四念住,怎樣套入無安住?
師:開始觀念住。觀到了就可無安住。
徒:請Bante詳解!
師:四念住,是講給你聽的。無安住是講給別人的。佛的子孫不可以套來套去。
徒:別人聽的和我聽的有甚麼不同?
師:你自己真的有一個大大不同,那一個才是別人的不同。
徒:好,難掌握!
師:你看過我破木嗎?
徒:看過。
師:怎麼樣?
徒:好像不用出力。
師:不用出力就不會辛苦。都是假的。辛苦才是真的。我為了這個道場,這個肉身好辛苦啊!人生真苦。
徒:……。
師:我們講隨緣,你看,哪一樣是隨緣?不吃可以嗎?給虫咬要罵。給那個leech咬要癢。你的nangga不包可以嗎?哈哈,亂講!○註勞作時大汗淋漓,全身濕透,包起來好像nangga果﹝木波羅密果﹞。
徒:……。
師:剛才講到哪裡,唔──?
徒:講到,不隨緣即隨緣。
師:好!念住即無安住。
徒:不懂。
師:你怎樣破木?
徒:很辛苦。
師:為甚麼會辛苦?
徒:bante講是因為沒有觀念。
師:我要你講的。我講的沒有用。
徒:我每一次都看準準砍下去,結果通常都是斜了一邊。
師:你的定力還不夠。定力就是能安住。
徒:應如何安住而生其心?
師:放下。
徒:休息!
師:休想,放下你的氣力。
徒:照做了,都無效。
師:那個斧頭拿到高高的時候,很利的啊,要念。知道,知道。當你要破木的時候,念要破,要破,就將你的氣力放下去,柴就破了。
徒:照做了,可是偶爾有一小片木噴出來。
師:觀念不夠。要常常 practice。
徒:bante,會不會是斧頭不夠利呢?
師:唔──?是你的傢私頭很鈍。
﹝師手指心﹞
徒:哦?這我懂。
師:……。
﹝等人問﹞
徒:六祖懂道家的東西,不是嗎?
師:他前世有學。他有發愿要度中國人。那個時代的人就要懂中國人的心。中國人的核心。一切心都是愿。
徒:bante對老子有甚麼見解嗎?
師:為無為法囉!他懂這個。
徒:佛也會這個。
師:唔──以前皇帝要選他的宗教的時候啊,就給……就給兩個人坐在很高很高的上面,作法,不怕他們跌下來,看誰贏。哈哈!後來那個老子的徒弟做了法術,把佛教弄下來了。
徒:如果是老子親自上去,結果一定會不同。
師:這還要看是哪一世的老子。如果是第一世的老子,照看啊,他也會為無為。
徒:河水不犯井水。
師:唔──後來就是這樣子囉!哈哈。我去中國那個…鵝……峨嵋山上去看,山上有一間廟是佛一半道一半,公司建起來的。唔──那邊很美,我有到。
徒:外道的念住和佛家的念住有何不同?
師:佛家的念住有觀到無我。別人沒有這個。
徒:我認為中國古人的念住是默默地用在生活上,比如琴棋書畫!
師:唔!他們也有觀到無我。不過是暫時的。短暫的。常常都是忘我,無記。
徒:慈悲喜捨,最後才能捨。念住觀得好也要捨嗎?
師:捨!不捨就要帶進棺材囉!捨掉了,就能無安住。

* * * *

徒: bante!木破了,可是還很辛苦。
師:觀念不夠,念到“它”不會辛苦為止。
徒:念到“我”不覺得辛苦為止。
師:就是講囉!人家來到這裡是修無我,你來到這裡只會修我我我。哈哈!
徒:怎樣念到不辛苦。
師:觀念苦空無我。
徒:bante!我很辛苦。坐的時候我痛。經行的時候我也痛。
師:你能夠從那麼遠來幫忙,很好。修波羅密。對你以後很好。修行是修行住坐臥。少一樣都不好。我們講簡單叫修行,因為佛教重視實踐体驗,所以以“行”帶頭。
徒:怎樣減輕痛苦?
師:休息過後,再觀念。念苦無安住而生其心,心才會活起來。我們的心,是rechargeable bettery。要常常喚醒它做工,叫醒它。觀念可以叫醒心…讓它知道……
徒:無安住的心,怎樣活起來?
師:你在kampong﹝鄉村﹞路上跑的時候,你只用四號“牙”,那個就是四念住。你在highway上飛快快的時候,你用五號gear,那個就是無安住。知道冇﹝粵語﹞?
徒:下山的時候,我用free gear,讓它無安住……
師:﹝大聲打斷﹞死了!撞死人還不知道。
徒:死了過後才知道。
師:別人肯定知道,你不知道。
徒:六祖那個時候看到甚麼心?
師:甚麼時候?
徒:他砍柴途中聽到……
師:﹝打斷﹞當時他只看到法的心。還沒看到佛的心。
徒:法的實相印。
師:唔──你很喜歡看書上講的。
徒:書上講的不好嗎?
師:修行是親証的。
徒:理論上也該知道一些。
師:你定力還不夠。波羅密還不夠。它會干擾你。
徒:怎麼辦?
師:要多practice。Experience is side of knowledge, knowledge is besides of experience.
徒:沒聽說!
師:我發明的。
徒:Shut no eye wide. ○註粵語“冇眼睇”──杜子創作小說〈葉嘉演義〉的英文名稱。
師:是──一部電影的名稱?
徒: 不是,那是Eyes wide shut. ○註大開眼戒。
師: inexperienced eying!○註未曾經歷的眼戒──非禮勿視!
徒:bente都會了。
師:唔?──講到哪里──唔?
徒:講到六祖的心。
師:六祖的佛心是五祖傳給他的。
徒:應無安住而生其心,在這個時代還管用嗎?
師:凡有心,都有用。
徒:在highway 上跑快車,常常不知不覺。
師:那是失心。
徒:怎樣無安住的跑快車?
師:你只想快!諾!你的心是安住了,但是你不被安住的心所牽去,你只是照著它,不是守著它。所以才叫無住。
徒:安住在甚麼地方?
師:在你的速度上。

* * * *

徒:有人在快車道上跑慢慢,阻擋我的時間!
師:你的時間是指甚麼?
徒:趕路。
師:你或許是累了,沒有覺察。
徒:累了的時候,更難覺察。
師:慈悲。体諒人。想到自己的安全。都有助於覺察。
徒:我懂了。Bante!有人在後面逼我,我怎麼辦?
師:馬上讓路給他!
徒:那不是更加慫恿他了嗎?
師:你不向他攀一絲絲的緣,他的快慢都不會與你有關係!
徒:但是,他可能會害了別人。
師:念住在你的速度上。
徒:我懂了,Bante。
師:希望你是真懂了。
徒:有沒有在慢車道上的無安住法?
師:你已經懂了,還問!
徒:我真的不懂。
師:品嘗慢車速的樂趣,而不是跟它鬥氣。照著你的速度和環境,不要惱害他人。
徒:……。
師:或者去欣賞一路上的風景。不是人人可以如意的控制車速的,要常practice。
徒:請Bante再講無安住而生其心的生活!
師:要合掌。你真懶惰!你開始用電腦的時候,你一定是十分念住的!因為你要弄明白每一個pop-up menu上的說明。到有一時,你熟悉了它,不必詳細看說明,你就會知道它要的答案一定是“yes”or“cancel”。之前你是念住。之後你是無安住。
徒:怎樣帶入修行?
師:熟悉你自己!有一天它再跳出來的時候,你必須知道答案!
徒:Sadu! Sa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