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星期三

卷五十八(4)

 

「桑榆子曰﹕傳說鳥鶡而至乎天地,是不知量彼五牙、八方、四時、日月、星辰等,教不為初地者,設無成也,當俟其稍近之時可也。」

釋作:

桑榆子說﹕鳥鶡可以在天涯海角之間飛翔,但是不知度量天地之間的五牙真氣、八方的真氣、四時的真氣、日月的真氣、星辰的真氣,等等教化,﹝學道若是如此高攀物遠而﹞不學這個初地基礎的人,就是沒有成就,待當他的心志稍微接近「道」的時刻方可以知教化。

凡是修練胎息服氣,應從夜半後開始服內氣,分七次嚥下,每一嚥既,調氣六、七息,這才繼續下一嚥。每次嚥下都可以自己聽到如水流過坎的聲音,這是氣通的徵兆。下嚥的氣流,直下氣海中凝結,腹中充滿,自感如胎的情形。

氣都從有結胎的基礎上來返息,這是由於氣海中有氣充,然後成為胎息的道路,練氣已成即清氣凝為胎,濁氣從手足及鬚髮中排出,胎成即萬疾自遣,漸通仙靈。今時學服氣的人,或得古方,或授自非道,皆是閉口縮鼻,但只會偏執於強調息長長。而不知此法引致藏擁閉畜的副作用,必也正氣,真不是自然的練息方式,但煩勞形神,無所裨益。

凡是在服氣時,即須引氣關節通、胃脘穀海都開了,就會自然納元氣固。納畢,即關節﹝自然﹞還閉,徐徐引腹中氣從鼻出,轉向納外氣,如此做法自然內外不離,胎中真氣也不會洩出。但默默屈指數息,從十至百數,從一百至二百、三百,﹝可以耐得此數則﹞稱為小通,即耳目聰明,百病皆愈。﹝若如別家所練法式,﹞抑塞口鼻,擬習胎息,殊無此理!口鼻氣既不通,即畜臟腑,有何益哉!

凡是服餌內氣的人,用力寡而見功多。要妙惟在安神靜慮,不煩不擾,則氣道舒暢,關節開通,內含元和,終日不散,膚體潤澤,手足汗出,長生之道,秘訣都在這裡了。

從夜半後起身服氣,分七次嚥下,即閉氣,但內氣不出,鼻口常徐徐出納外氣,內氣都不相雜,至五更又服氣,分七次嚥下,平旦又服氣,分七次嚥下,一共二十一嚥止。

若是休糧辟穀的人,即不限此數,只要是當肚空時候即嚥內氣,嚥內氣常滿,自無渴。初似小難,久久習慣,自然內外之氣不相混雜了。漸漸關節開通了,毛髮暢,氣自來往,也不再需要依靠鼻中徐徐通外氣了。胎息之妙理都已說盡了。(C058-02)

[浤瑆詮釋]

「濁氣從手足及髮中出,」原為「濁氣而出(散從手足及髮而出也)」,刪改。

「今之學服氣者,」原為「今之學其氣長也,」刪改。

「不知藏擁閉畜,正氣,」原為「不知藏擁閉畜,正氣,」補一字「傷」,

「但內氣不出,」補一字「令」。(C058-02)(net譯文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