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卷五十八(18)

 

用意初時,須平臥去枕,小努氣海,便得滿腹,作意勿令至心肺,至即心悶妨塞,即不能下照,下照是心守海。良久,元氣遍身,無處不暖。每每遇到關節難通,若至腰關,氣脈尤其難過,當稍以氣閉,努三兩間,突然便過,過後即氣常至腰踵。這個就是莊子所說:息之以踵了。以後筋骨常欲動用,每動有聲,是氣到無擁,常能如此,就是長生道。私下修練這道法,而不授受真口訣,反而會受到病害。

 

不要正當入氣的時刻鼓腹,這是要訣。欲過腰關,當側臥縮兩腳,兼拳兩手,偃腰極努,如此做,即會不覺之間而通關。不然,終成閉塞。若能常用不絕,須知雖然人在群眾之中也可以私密進行,用心意做致純熟,若能不受外事干擾,更好。若膈上并頭面間有疾處,即引上攻之,尋常即下至踵及氣海中,微微用之,息自消。久候液當滿口,仿如逆向喫著食物,排泄的時候僅用微微氣即可隨盡。

 

每用氣後,必須微調息使散,若不散,他日為瘡腫,都不好的。須先以意引氣在疾處攻擊,徐徐再用意攻擊令散,疾差以後,即不得注令,以免留滯。

﹝觀胎息…﹞應當以意引氣遣通遍身,微微如霧露是他的常徵。收散俱歸海中。閉目為想,開目為存,存想的時刻心不專注則會引致「著」,著則氣滯﹝浤按、這個過程稱為「應」﹞。若能覺察「應」,則宜及時專注,謂之常覺,覺知了之後,又去尋味,這個過程稱之謂「滯」,守候著「應」而心能專靜,叫做「守」,流液滿口稱為「報」,報與應一也。朝飲少酒,暮食少,食不可多。(C058-15)


[浤瑆詮釋]

「鼻中喘息都無出入,只覺氣海中時動用耳。」原文作「喉覺」,據其他版本改「只覺」,但是若審觀這一系列「氣法」的文法,這個「喉覺」也是其來有自!觀胎息的人都知,觀息中,咽喉與懸垂鐘是十分十分敏感的。咽喉氣動可以反映臍下氣海的氣動,也是不足為怪,但是不應是這樣來表法?這也因此暗示了為何道家胎息行門,都不叫你盤腿的時候修練,而是平臥,況且平臥也有很多講究。(C058-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