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
斷緣
斷緣,就是說斷掉俗世之緣。放棄俗事則不會勞形,無為則自然心安。恬簡日日達就,塵累日日淡薄,行跡更加遠俗,心跡更加能靠近道,至神至聖,誰不是由此達就?所以經典裡頭有講:「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閉嘴,淡化感官觸受,終身學習!﹞在人情世故上,來人或者顯露他的德與能,以高姿態保證自己;或者登門遺問病苦慶弔喪家,都是以俗事往還應酬;或者也有門面上假修隱逸,骨子裡在圖希高名,情希昇進;或者邀約設宴酒食,以望後恩。這是人性上的巧蘊機心,希望可以趁機撈一把,既不是順著正道而行,更是深深妨礙修行的正業。這一類皆應該謝絕。所以經典又說:「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我若是不開唱,彼方自然不會相和;彼方雖然也有起唱,我卻裝作不和道。舊緣漸漸斷了,則莫再結新緣。敬醴交杯也必須起勢迎合啊!如此忙碌,勢必引致自我實踐的日子越來越疏遠囉!無事安閑,方可修道。所以莊子說:不惹他也不迎接。可以為「無交陪」的俗情。又說:無為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尸」,即已成尸就不必再為世情負累。無為,也不是權謀的府宅,別讓他成為權謀逐利的辦公室。但是一個人應當履行的人生義務,也必當去完成,須知認主!認清情緒的主人。男女、飲食都必須分清楚。若是遇到不可迴避的事情,不得已而行之,也不要產生愛戀,應當繫心在修為的道業上。(C094-04
[浤瑆詮釋]
修行人最難行不是斷欲,而是斷離俗緣。此事太難!古賢說六親就是六害,就是指這個。能夠斷離六親的修行人,也是一種福報。可是斷得了親,則斷不了因果業緣,這個力量也是很大,況且解了因果自有其法,不是當今人人口嘴上念念有詞的那一種!因果不能善解善了,只會在概念上,自我感覺良好,撞牆還不能自知。更遑論一個鳥悟?這種窘境,看得多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是修行道上的大天機,但是塞、閉、勤也有其法。其他說詞已經是淺之又淺、搆不上入門。自己說為言,應答人為語。可以閉塞這個麼?難!我曾經一個人十日沒有訪客,也沒有電子信息來入,結果是不知不覺自言自語。要害關鍵在於「不知不覺」,若是能自知自覺,無咎。但是更深層的靜慮,也是要禁止內言語的。不禁止,則必造業,造下更深的識業。再來就是白日塞兌可是入夜在夢中卻喋喋不休!所謂狂心竭處必有禪,無奈消息太惆悵。後文提到:「既有動病,難入定門。是故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不得定。」病,這個概念在本文之中,一表示因果業緣,二表示一個人的習氣。習氣也有多種類,佛家歸納成:財色名食睡。(C094-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