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卷九十三(25)

 [正文,原文照搬]

道性論

天尊告訴善才說:善男子,我要自「海空」之中修習「因」,這即是道性﹝之所由來﹞。道性無生無滅。無生滅故,即是海空。海空之空,無因無果。無因果所以破煩惱。以這個因緣法修習,才是名為修習。善才又說:如你所說,道性的「性」,是無生無滅。眾生的道性,也都是共有的,各各有之。若是共有,一人得入「海空藏」時,一切眾生也應都能得入海空藏才對。譬如怨仇,或千怨或百仇。若一人可以和解千百,則千百亦可以和一人互相結怨結仇啊,道性也是如此!一人伺和,一切眾生道性,亦都能伺和,不一不二,究竟平等。猶如虛空,一切眾生共同有之。天尊又說:善男子,深山有寶,名稱叫做上勝,人若是得到他,則可成為富有。眾生道性,也是這樣的。善才又說:如天尊所說上勝寶,是一個還是多個呢?若僅僅是一個而已,讓一人得了,應則有限。山空寶盡,為何又說一切眾生修持淨戒得入一乘海空智藏?若是多數的,又為何說是「海空」呢,不是說一切法,眾生道性都是一樣的?天尊答言:善男子,譬如有一條道路,或大或小,一切眾生,都在路中行而無障礙。道性眾生,也是這樣的。善男子,譬如寶珠,唯有一門可以讓人進入獲取,雖有多人經遊出入,為何又在未曾有逼迫的情況下,而無人能破壞寶珠的門而賫持去。道性眾生,也是如此。善男子,譬如橋梁,任隨這多行人,或重或輕經過橋上,對這橋梁而言,並無增也並無減。眾生道性,也是如此。又譬如鹽味,加入於諸食物中,乃至水中,皆悉轉成鹹物。物不名鹽,鹽不名物,乃至水中,也是如此。名字雖變,性不失偏。五味之中皆是鹹味。若有飲水,鹽味甚逼,其實並不能看見有鹽在於水中。眾生道性,也是如此。維遍五道,長短異身,而道性常一不異。(C093-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