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起居養生之五-新常態東方預防醫學實踐(17)


◆陰陽衛氣營血

中醫臨床不離八剛:氣血陰陽虛實表裡。給不識中醫又想要過著中醫知識的人們,掌握寒、熱、虛、實,就可以應付生活上的養生了。

目前講中醫常識的傳播度與普遍度,空前絕後的盛,因此不必在這裡搬字!我要按臨床實用度作個簡筆如次!

陽虛的人怕冷。經常四末不溫。

陽盛的人不怕熱、耐得住熱。更不會怕冷。這個必須區別於火炎氣躁。這種鑑別已經是屬於臨床手段了。

陰虛的人怕熱、厭惡熱。但也受不了冷。由於其惡熱,一旦熱天他也會急於消涼。內有吃寒冷的食物,比如冰飲、涼茶、寒性水果等等,是有個十分良好的籍口放縱自己。一般上我們這一次的人生,有知識的人就必須善用知識來幫助生活式的抉擇,沒有籍口放縱自己。沒知識的人則必須不忘自己的人生經驗。照看,反而是沒知識的人都比較可以記得經驗教訓因而久之累積一套比較自然的生活模式。有知識的人往往傲慢自恃,不知明日。

陰盛比較嚴重的人,冷熱均惡之,喜歡陰暗。其人面色也陰暗。

沒必要另立陽實或者陰實。

通常所謂"過敏"都具有虛的本質,只是必須看具體情況屬於哪一類的虛。比如、

有一種疑神疑鬼的過敏行為,首先須知從陽虛著手切入。如果其人陰暗,所謂沒有正能量,多數是陰盛。

臨床上,並非陽虛即相等於是陰盛!兩者各自有自己讓它發生的條件。

一般人情世故,很難繞過那人的病容而能見那人的真本色!通常都會受到那人的病容遮蔽了性情真本色。我的意思指,那人的本色充滿正能量,可是由於處在病容之中,因此干擾了判斷,審察的旁人很容易趨向於認定了他是負能量。﹝有病就是負能量?﹞

至於自省自知的能力,更加是罄竹難書!人在病中很容易氣瀉洩!邏輯上已知"總有一日病會好起來"。可是一旦受了病苦,也會不知所措!再怎樣的強人也會在此時洩漏了他脆弱的一面。一個病人若是處在病苦中,能自知自省,即使他沒有宗教信仰,其實他已經是在修行當中。

我十分厭惡一種行為即、趁那人重病中強灌那人信仰一種宗教!

所謂醫者父母心這個"父母心",也正是要建立在這一個環節的理解上。父母心的本質不是慈悲!而是知其情,俗話所謂同理心。一個沒有同理心的醫者,他的醫術很難更上一層樓。須知對待一個病人,同理心顯然要比慈悲心更加務實。現實的知識在生命前面,不值一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