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卷九十三(27)

 [正文,原文照搬]

三相論

《海空智藏經》云:三相者,所謂有相,非有相,非無相。若照此相,則得入於智慧之源。夫觀三相,舛越不同。自有眾生,從有相觀,入至無相;自有眾生,從無相觀,入至有相;自有眾生,神意定然,非彼二相,而得觀見有無之相。善男子,若有眾生,作人學人,常運其心,從有觀無,而樹意,言:我見萬物,今雖現有,必歸於無。當知一切,盡是虛無,非有實事。﹝這善男子其實並無這三種慧:﹞無湛然慧,無觀空慧,無應用慧。當知此人,是為斷見,雖似智慧,而乖其宗。

善男子,若復有人,常運其心,從無觀有而樹意,言:即此世中,皆從無生,向本無此,而今有之,有何緣生,必因於無。是知無中,皆悉有有。以有有故,一切無無。當知此人,是為狹見。雖以智慧,而失其宗。

善男子,若復有人,常運其心,從非有非無中觀於有無而樹意,言:即世眾生,悉皆非有,亦復非無。所以爾者,若言有者,則終歸無;若言無者,今見則有;若必爾者,則為不定。不定業故,不得出生。人天果報,當知六道,形有則有,形滅則無。若作此觀,是謂成見,非謂智慧。

如此三見,失智慧本。善男子,若復有人,觀於三者,作如此心曰:“我觀一切無,即是寂寞,不能生物。豁然不動,不能感應。善男子,譬如大山,善能興雲生雨,如此等從有出有,決定當知無無不出。又復觀於即有形質。即此形質,是有象有;離此形質,無處名有。又復觀於非有非無。善男子,譬如風聲,聲響遍徹。如此等例,風質非無,質不可得。若言實有,又非礙著。響亦如是。應知此例,非有非無。若有學人作此觀者,亦皆失於智慧之本。(C093-24

[浤瑆詮釋]

這一段我不作釋!這一類的文字,最好是親自體驗諸法實像,之後才回來借助古人的說法加以印證。

1-舛chuan,錯誤,違背。越,過度詮釋。

2-三相落入三見。以道家視角照看佛家的楞嚴。(C093-2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