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

卷六十一(33)

 

[譯文]

夫服氣,須安神定志,徐徐咽之,急即心中氣不散結痛。每咽五十服,漸加至一百服、二百服、三百服,有他故,即二十、三十服。行住服之並得,臨時自消息也。所貴常行,不欲關日,如初服,有噫氣上,即鼓而咽,無使出氣 (桑榆子曰:元氣融和,不為厲,必若噫上,豈元和之氣耶?然初服之時,特以氣道未得全暢,事須仰就,且以元氣待之也。若至再至,氣海不受,必若著五之中,舊有濁氣如此,故亦不宜愛惜)忽下部有,即泄之不妨每鼓咽氣須調和徐緩,不欲天關中有聲。若咽急,恐下部氣秘,令人脫肛,慎之。如服內氣,久而自通,通即服無時矣。但饑即服之,飽即止。每鼓咽之際,常存思氣入五流行,即從手足心及項三關九竅支節而出;忽有疾,即思以氣攻其病處,何疾不愈。如要服氣休糧,即不論咽鼓努多少,常令腹滿為度,勿令腸;若饑即時服三五咽,以意自調息,勿須仰臥,仰臥;即氣難下,損人心胸。凡氣相應,即腹中有聲,愚者謂之腸空即有聲,有聲即損人,其不然矣。此由雷鳴電激,陶陰氣,百關流潤,真要深門也。(C061-23)

[浤瑆詮釋]

這一段誠屬心得筆記,十分珍貴!

不欲關日,關日,與開日相對。指時有時無,一曝十寒。

「忽下部有」,這是十分典型古人的含蓄!其實就是指「忽下部有」。可以釋作「忽下部有」麼?可以的。泄之不妨。但自己須知分清濁。清者卸掉則有損,須很久時間才會補回。這是兩難啊!怎麼辦?原文已經點出來,曰「元氣融和,不為厲」。自己參詳。

[難字]

腸掣,一字是我加上去,腸痙攣。原文使用異體字[/],但是網上查不到這個異體字。(C061-23)(net譯文5/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