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星期四

山居札記@起居養生三(13)

 

專注

關於專注的訓練,我特別推崇佛教人四念住的方法。四念住有三個階段,在一般人的情況下,兩種已綽綽有餘,如下、

觀身是身、觀受是受、觀心是心、觀法是法。

觀身常安、觀受是樂、觀心有我、觀法清淨。

方法沒有高大上,就是十分直接簡單的,

觀想這個身的原生態,真正的知識+內感的肉身。有很多人對待這個肉體的概念僅僅止於「知識」。沒有人告訴他自己的內感才是最重要的參考點。

觀想這個身體的感受,僅僅是感受,不要加入情緒。痛就是痛,癢就是癢。就以我親身經歷的那一次來說,好不容易已經體悟到痛和情緒是分開的,那知道生活上發生一件事,立馬痛和煩一起爆發,令到我控制不住而發飆。當時那個「煩痛」由無生有的整個過程,感觸十分清晰的。請問這樣的內感知,又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呢?參考過來人的經驗,病人做到這一點,他的病可以控制,進一步受到癒療。但是這一層必須有經驗的人一對一指導。否則自己亂亂來,自以為是,可能會延醫誤治。

觀心是心、這個「心」簡單講就是「想」。我在這裡不想扯宗教的層次。專注於自己在想著的那一點,就可以了。這個「想」是第一個念頭。現在的年輕人的理解力,不再是舊時代那個樣子。告訴他「心」為何物?講半天都無法聽懂。改一改表法,告訴他「善用你的第一個念頭」,比較容易懂了。

專注可以發生能量,這個能量可以加強心的力量,比喻如手機充電一樣。手機是﹝物質合併功能﹞比喻作心,專注則是充電的過程。誰在充電?答案是:神。因此道家索性說:心神。這個心神通達天人地。區區小恙,更加是小菜一碟。想知道完整的內容請看[浤瑆七籤詮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