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起居養生之二(3)

 

修行就是一個字,改。

好了,知錯而能改,這個「知」是什麼?

現實的生活經歷中,即使那人很靠近花甲,他也有不知﹝錯﹞的時候,因此這個  彌足珍貴。

這個知,有三來,

一、從智慧中來,因此這個知就是智。

二、從學習中來。通常是從教訓中來。因此這個知指,一個塹(qianˋ),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三、從懺悔中來。這裡有宗教意識與儀式,必須自己體會。

通常的情況是,這個「知」須要別人來告知,這個過程通常都頗為痛苦,幾乎都沒有美好的記憶,這個過程必須歷萬劫才有功。

最美好的知就是自知自悟。別人都拿你沒辦法。

我勸有志於修行的人,在他遇見真正的明師,或者嚴師之前,最好早日學會自知自悟。不是坐等師父。在我的時代,坐等師父是一件不值得投資的行業。

人心不古,各如其面。新時代所謂師徒關係,已經不適宜同日而語。我特別認定了新時代的師徒關係,最好的模式就是亦師亦友。尚在堅持著師徒秘授的人,都是自討苦吃。這是由於我們所處在這個時代的人性,空前的複雜而多面而多元。

所謂複雜的人性指環境因素已經令到人性回不到當初,我們處在一個十分複雜多變數的時代,幾乎是管好今日事,別理會明天。科學已經知道環境影響一個人十分深刻,深刻到至於影響到基因的層次上。

所謂多面的人性指,一個人的人性呈現,不只是他一個人,舊時代正是那人自己的人性為表率,今日已經不是了。今日的人性包括了他本人累世因果的人性,佛家人說「習氣」「宿業」「宿世因果」。前世對今世的影響,從來沒有比這個時代來得那麼深刻。

所謂多元的人性指,人性由於受到前面所提及因素的影響,基因因素、環境因素、宿世因素以及因果宿業因素。現代人的人性﹝在此可以稱作為人格系統﹞,這是空前的多元人性。傳統有關於人格的研究已經不敷應用。多元人性的一個表徵 就是,那人的行為都在暗示著不是他一個人的表現,還有其他人格特徵,我稱為「附靈的人性」。經常有人藉他的口說話,是「那個人」正在說話,可不是「他」在說人話,有意義麼?有,意義很深,必須新一代人才會學習去如何理解、如何詮釋、甚至我朋友說,直指人心,不顧左右。

任何一個說法都有反對的聲音,我都不管。這些反對的聲音十分耗費能量,避之則吉。我採取三不原則,不辯論,不解釋,不證明。人在做,天在看。有心靈,自有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