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星期日

起居養生之二(19)

 

七籤卷三十三攝養枕中方》!太白山處士孫思邈著。

提出“憂畏”這個警戒,如:“養性者,失其憂畏,則心亂而不治,形躁而不寧,神散而氣越,志蕩而意昏,應生者死,應死者亡,應成者敗,應吉者凶。其憂畏者,其猶水火不可暫忘也。”唐代孫思邈所謂憂畏,正是我的時代“敬畏+禮敬”的全部意思。這個是過來人才會的心識。越是有志於修心養性的人越是能夠體會到箇中三昧。這是起居養生的核心部分,起居並不是講在皮表,一如網絡上那一堆排山倒海碎片化的東西。接著孫處士又寫道:“故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已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遠。”這是給三字經故事“守信篤敬”作一次註腳。

情不自禁我要說句題外話,我以為三字經適合古人的起居指南,但是用於我的時代則需權宜斟酌。中華文化一定是首先修好自己,再感化旁人,這個稱之為教化。但是我舉目所見就是,學了弟子規,父母要孩子成為聖人,自己也成為“剩人”了!這個稱作多餘的父母。不止多餘還是拖累呢。扯後腿哪。

提出十分務實的起居原則,“夫萬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之患。飲食之患,過於聲色。”飲食對修士的影響過於聲色。修士可以拒絕聲色,不可以拒絕飲食,一旦飲食出了狀況,比如我目前夜半起身對屏飛指,同時我也正在承受著腹脹咽癢之煩,啥正氣都提不起來了!我在別地方寫了頗多“養生日誌”內容乃以吃食日誌為主,也曾嘗試分享,竟有人反映“聽不懂,做不到”,那就,再等些年看看吧。

人有病“或當時不覺即病,入秋節變生多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為得病之初,不知其所由來者漸矣。欲知自慎者,當去之於微也。”這個知微妨微,也是一門功夫,又很難說得明白的功夫。修士對待生活“真的”需要憂畏才有條出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