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星期二

起居養生之二(18)

 

《養性延命錄》的心得摘要

主張形神合靈,不可以大耗大竭。若能遊心虛靜,息慮無為,候元氣於子時之後,才開始導引以攝養、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

提出谷神就是谷養的觀點,穀(有禾之穀)養亦可,谷(山谷之谷)養亦宜。依我住山谷五年的觀察,山谷確也是“能養”。至於“谷神”第一次提出這概念正是《老子》,這個概念眾說紛紜。與其理論,不如直接去體驗這個谷之神。道典中多數情況之下已經將“神”的概念狹義化,比如谷神之神被認定為五藏之神,我十分不苟同。這一塊待將來有緣再議!將“玄牝”的概念狹義化,變成了鼻口。

於是說呼吸是第一段的主旨。強調形神兩全。呼出息令到人的意識裡安定。氣息吸入則使人不安。可是由於有五蘊之身而必須呼吸。

提出“九竅四關”的說法。四關指,耳目心口。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如此則不會虛耗真能量。作者說人類的行為有“十三死地”,即言十種人性的行為之中有三處會將他推到死地。這個死地就是人性的罩門。因此須知“自慎憂畏”。

重視生活上要有閒情!吾生也有涯,而智也無涯;從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常在於智用。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長而滋味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已知形生於精、精生於神。所以由此可知,若是不消耗這個精,以是故能與天合德!此精是廣義的精。

這個德,就是大道的載體。打個比方說:媽媽的意象就是母愛。那麼,母愛就是道的載體,媽媽就是德的載體。沒有母親,就傳達不出母愛。

這個“道與生相守相保”的解釋是:沒有了這個人世間生生之德,簡稱合德,就傳達不出道的相守相保的作用。不死而神”曰:直任喘息而無思慮。

“夫養生之道……但思每與俗反,則闇踐勝轍,獲過半之功矣。”告誡修形不要張揚。流言蜚語門戶之見會拖累你!影響你的信心。

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十二多:多思則神怠,多念則忘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haoˋ)則專迷不治,多惡(wuˋ)則燋煎無歡。

胡昭曰﹕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醜穢之言,鼻不欲向羶腥之氣,口不欲嘗毒辣之味,心不欲謀欺詐之事,此辱神損壽。

古代之“神”的概念比較模糊,不像今人如此強制區別。精神與(不具形體)的神,沒有很大的差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辱本神與辱體外神,所得剋應是一樣的,沒大差別。有一類門戶之見者,認定了沒有體外之神,這一類見解已經說明了他對這一塊沒有體驗。有耳不能聽,有眼不能見,聖經說是無福之人。

《小有經》這一句也是醒句:“夫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此則嗇神之一術也。”

之後七千餘字,都在講重複的內容,但往更深裡進,已經不屬於起居了。古代生活上的小禁忌未必適宜今時代人,不再搬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