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星期日

卷十九(28)

第五十一神仙 
經曰:心為虛,腎為元。
虛氣以青上為天,元氣以寧下為地,入於太淵。
故虛氣生為呼,元氣生為噏。心為日,腎為月,脾為斗。
心氣下,腎氣上,合即為一,布行四友不休息。
故心為血,腎為氣,合即流行,名曰脈。
脈者,魂魄,人之容也。
魂魄以去,主人寂寂,故伯脈盡即氣絕,氣絕即死矣。
是以為道者不可不存其神,養其根,益其氣。
兆汝弩力弩力,將去矣。
真人得道,萬八千歲一會;
道士得道,千歲一會,故作《中經》,以遺後世。
本上皇藏之金匱,道人得,千金勿傳出也。

 ----- 浤瑆白話譯釋 -- 
《神仙》多章,文氣不似出自一人之手,
我頗喜歡這一章的文氣,流暢而押韻又不失圭旨!
 格言「虛氣以”清”上為天,元氣以寧下為地」可以釋為:
心的清虛之氣乃以清虛為青天;
氣靜以腎水為地,入於太淵臍中。
或者更深的功夫是,氣靜入九地,
九地就是太淵,比喻很深的定。 

虛氣以「呼」為養;元氣以「噏(xi)」為生。
「呼」的動作是嘴上做出呼的形狀但是不呼出聲,
徐徐將體內濁氣呼出去。
「噏」的動作跟一隻才離水不久的魚張口吸氣的情況一樣,
不可以好像離水已經很久的魚那樣噏氣,
有些人就是這樣來教你的,如少水魚那來的生?
詳情又見我對六字訣的說明資料輯集。

 觀想日月星斗來入體內,不須執泥於一法一位一星。
待能連成一片,叫他「脈」。
「脈者,魂魄,人之容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你:
我們經常習慣說那人氣脈不好,魂飛魄散的樣子。
就是一人的氣脈反映出來在臉上以及全身氣色的「容」,
表現出「寂寂」貌,我說要死不死的樣子。
上面講廣義的祖炁,這裡來一個「伯脈」即指大脈,
最主要的大脈就是任督二脈。此處的伯脈應指中脈。
都不重要,只是一種名稱而已。
此處所謂之「神、根、氣」
都要比中醫概念的「神、根、氣」深刻一些,
那是指生命現象,超越了臟腑生理現象。
顯然古道已經看見人體經脈的狀態好像絲瓜絡,紋若總繫。 

有本根的人他對待生命有一種篤定感。
有神之人他有「知而明」,在於明白這個「明德」。
不能只會玩弄統計數字唯物辯證記憶力超強資料堆擠……
都是入世間爭氣法。氣定神閒,氣急敗壞。
有氣的人他頗識「維穩」,有生氣而不生氣是也,
更上一層樓又名之「唯識」,是知而不知。

「將去矣」表示這位不具人體的靈體透過肉身兆形
(乩童或者修練的人)表示祂自己即將離開這個兆形,
祂講畢《中經》丟下最後末一句交代:
「真人得道,萬八千歲一會;道士得道,千歲一會,
故作《中經》,以遺後世。
本上皇藏之金匱,道人得,千金勿傳出也。」
上皇,天上的官方,十分貴重的東西始藏於金庫。

「千金勿傳」應這樣來解:
遇到知會之人始傳,否則即使他出千金以利誘之,
也不可以傳!很多人誤解了這個天機不可泄。
其實天地之間沒有天機,果真有天機,其人不能識知之!
即已知之就不是天機。
若知之而不能公開講,不能對非人而講,其應也必有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