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卷六十一(19)

 

[譯文]

中央諸食氣結氣

(夫一氣凝結,以和泰和,和一皆泰,則慧照常湛。今口納滋味,以充五,身聚泡沫,以載其形。生者,受骸於地,凝濕於水,稟熱於火,持息於風,四緣結漏,皆非妙質。故淄涅一氣,昏汩泰和,令生想受,識動之弊穢矣。)

非諸久定結

(言人當令泰和一,無所想受,守真湛常,則與泰和合體。今以諸食結氣,故非久定結也)

氣歸諸本氣

(四緣受識,六染生弊,地水火風,散而歸本,根識既識,則從所受業矣)

隨取當隨

(取者,受納也;者,發用也。夫想有二受,業有二應,隨所受納,法用其微。若泰和和一,則一氣全和,致彼虛極,謂之復命,復命得常,是名正受。正受淨業,能生慧照,慧照湛常,一無所有,則出入無間矣。不者,則食氣歸諸四緣,業成淪於六趣。[C061-電子原文見於CTEXT](C061-11)

[浤瑆詮釋]

中黃,有「本我」,本根之神!本文竟以「食氣」歸納之,創!這裡暗示了,五廚以「研味滋久」作為修持的著落點。宇宙人生凡物皆有滋味,不止於食物與茶。一旦受納即時發用,這是修不二受的原理。也是中道的至理。於是中央真神,即是中觀真神。

[難字]

這個古文印刷的「含」與「舍」也是頗為令人頭疼的事。本段我主張「含」。原文以放大鏡看似「舍」。直接改了!「泰和一」比「泰和一」怎樣?一舍於泰和,我主張一含入泰和。一舍於泰和,則是二元論。

四緣、地水火風。

六染、指眼、耳、鼻、舌、身、意。

六趣、即天、人、魔、鬼、獄、畜。(C061-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