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觀外身,感恩的境遇




科學的昌明以及研究方法的先進,許多以前不了解的事情,現在已經逐步有了答案,其中牽涉到人類起居飲食的種種新科學的認識,都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了。
本文不想研究起居飲食的養生,但是進入正題之前,作者十分樂意舉數例古代中國人對生活環境的深刻体悟和配合。
○註資料取自楊愛國等‧《起居養生》國際瓊汶圖案出版社。

有關睡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內經﹞」;「服藥百裹,不如獨臥﹝俗諺﹞」;「久臥傷氣﹝內經﹞」;「多睡神昏﹝清‧梁章鉅﹞」;「寢不屍﹝禮記﹞」;「安其寢處﹝禮記﹞」;「側龍臥虎仰攤屍﹝ 古諺﹞」;等等。又,

有關室內光線設計各方面:「早光不降臨,醫生便臨門﹝俗諺﹞」;「暗多則傷魂﹝俗諺﹞」;「遇風即闔,風息即開﹝唐‧天隱子﹞」;「居處不得綺靡華麗,令人貪婪無厭,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淨潔,無風雨濕為佳﹝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又,

其它還有關於旅行養生,森林浴,冬泳,海泳,服飾,飲食,個人衛生,生物時鐘等等。
作者最推崇《內經》講“天人相應”──人須與環境的變化配合的寶貴体驗,
比如:「故四時養生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書中還詳論怎樣順應四季而過著冶情調適的日子。

念念住於生活系列篇,我要表達的意思是一點而已:怎樣把念住用在生活日用。
佛教認為佛教的念住法門與外道其它種文化的念住法門的唯一不同點是:
佛教有觀無我。但是我的見解是:觀無我的行門,落在生活日用,不是人人能為易為。
反而其它三項則可行於日用。觀無我的生活,是須要一段頗長的日子。
佛時代的那一種諦聽四聖諦便立即証入羅漢境界的實例,已經不復聽聞。

我總覺得中國文化皓翰深廣,在它文明最盛時期的唐朝前後,周邊國家無一能與之匹敵,僅印度文明可以相提並論,但卻被高山阻檔。所以中國文明是自立更生的文明。
就以四念住言,中國聖者或有人有此明鑑,只是因緣未成熟,歷史的巨人足不能在這裡印上一腳!
好比中國人在米上刻唐詩,將一隻核桃殼上雕刻瓊樓玉宇,內裡還有像樣的人物。
這種技術的掌控,要嘛“很忘我”,要嘛就是“無我”。否則做不出來。肯定是要十分念住的。

佛教的四念住,傳入中國就立不足腳,因為中國人的根器不適於這種念法。
中國人的心須要用《金剛經》的無安住法來開發。
達摩是很清楚這一個。傳說達摩已將四念住的精義注入少林武學之中,讓“天下人”日用而不知。
比如武學中,對痛的念住,念到不痛為止,便是最佳典例。軍操中也常用此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是說明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淵源於道家。
道家有為無為法,亦有世出世法。我的朋友說,那些講道家沒有入世法的人,是儒家人。
台灣的李亨利教授講道家更能適應當今的社會。
道家的念住,也是早已完全融入生活當中,舉凡琴棋詩畫、神變伎藝、等等都是僧道中人所熟悉的,都有念住的內涵。

歷史,可以溫故知新,可以飲水思源,又可格物致知。
這一篇有一個使命,就是要感恩自己的境遇,要感恩本族文化的內涵,要感恩歷史文明。
要感恩古德先賢的慈悲!深觀一事一物,可以知道更多知識。
透過對歷史的感恩,對“外身”的所有境遇的体認和感恩,更容易切入華嚴精神的廣大心量。自然而然就會感恩。

冷目旁觀當今世道人心,宗教與種族出現兩極化的趨勢,中國文字在某一些國度,很有可能也會遭受到“最後一課”的命運,但是向大環境中看,這個文明古國的一切,更是日漸顯出它的魅力。

我是很感恩我能夠用中文思考,用中文溫習佛法法義,用中文字傳達我的思想。
經常都能享用到中國文化給予我的恩澤。我更要感恩,
我們的民族中有出現一些智者,他們都能夠將中國文化的核心部份,用很善巧的生花妙筆為世人開展出來,
並能讓我適其時,適其緣熟而能吸納、親近、並理解它。
這一切實相,都是慈悲感懷。
慈悲效應。那一群先輩們,千山萬水跋涉,將印度文明最精華的部份引進去中土的先賢們,他們的華嚴心境,更是令我瞻仰。

我之寫這系列﹝一共十篇﹞的動機正是:有感於從原始佛教的精神特色切入界說四念住的書籍,很容易得到。
然而,透過中國大乘的心量切入界說念住法門的資料卻乏善可陳。

我干脆是從“中國人心”的傳統切入,嘗試著將念住法門,將一個“中國人心”的生活哲學貫通起來。
比如我也要感恩一些我不認識的蚊子!
以前學針灸術有年,老是苦惱著不能攻克下針透皮無痛法這一個技術上的關節眼。
有一日福至心靈,慧從心起,決定念住於蚊子,看看牠們是怎樣“下針無痛”的?
那一個晚上,我全身能落腳的皮膚,幾乎都讓膠樹林區的蚊子霸占了。
我跟牠們對耗了有兩個時辰,終於給我觀到一點訣竅。此後下針就很有信心了。
被蚊子叮也是須要十分念住的,才能學到“蚊叮之道”。

蚊子也是很通道德的!道也者,天地宇宙萬物本然的規律和法則。
德也者,老實遵循這個法則。蚊子找吃的時候,都有做到這兩點。
其實,凡有無生命,都在這個規律之下運行。
易曰:太極。反觀人心向背,動轍扭轉這個,動轍改造那個。無道可言。

前面所舉古人的養生哲學,到了今日,大多都已經被科學所理解。比如負離子的利用,古人早已經充份地用上了。
古人對環境的感恩,都不是表現在“字裡行間”,而是包容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常當中。
這一點懷德,在日人宮崎峻的經典卡通片中,無時無刻都在關照著。

對環境有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因為環境的內涵,可以給我們無限量的啟發。
對於自身的遭遇和境遇,也須懷著一份深深的感恩的心,因為萬事萬物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將所有的偶然聯繫在一起,就會產生一個必然的結果。冷目透過佛家觀因緣的哲思,可以由此而入,
看到許多實相。令我人心比較踏實。安穩。能安忍。

以前我有多次很好的因緣,可以常住在很有道風的道場裡,就因為度不過對熱天氣和吵雜的反感,而讓自己這一個慧命落了單。
實際上,在我能安忍的時候,我是可以在惡劣的天氣時觀到涼風習習,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再細觀它,我之惡熱惡吵,都要歸因於心中有魔﹝guilty thinking﹞:
認為這一切“苦厄”都是人為的!我放不下這“人為的”心魔。所以才起了嗔心。

你是不是還要問我觀外身的實際上的方法?
其實我要講出真心話,許多人以為修靜、靜坐、不受干擾,起靜之後動起來,才比較可以無礙。錯!

原來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無礙法,比如一行禪師所提倡的“現法樂住”的行門,禪靜中才能用上功夫。
生活壓力越大的人,越難以趣入法喜。詭異的是:恰恰正是這一類人最需要法喜的潤澤。

以前親近修靜法師的三周生活當中,法師已盲,告訴我一個後來我才感知其寶貴的法寶:
喜歡靜坐的人,應當時常懺悔。唯是這樣,功夫始用得上。
他強調他數十年修為功夫用不上,後來懂了懺悔的四無量心,日日修,功夫才用上了。
佛教的懺悔行門有甚為深刻的內涵,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為它辯解一番!

想起一事,我長期對我的爸爸有一個心結,認為他從來就沒有陪育我,以致讓我在前半生的路途走得十分冤枉,『一如我這麼聰明的人』冤枉走了許多彎路。
我甚至希望換血統,不要他的血統!
一直到他往生前四個月,我回鄉,父子久久見了這一次面,竟然會為著別人無關痛癢的事而口角。
我對他說:我不供養你,你又能怎樣!父子倆就這樣不歡而別。永別。

爸爸火化是以佛教儀式進行,我不哭。
在收拾老人家的餘物的時候,我發現間中有二套醫書,是一模一樣的書,
其中二本是他曾經寄給我介紹我看,而我卻原封寄退回去,還不忘附上字條:你買的書是翻版的!

到了四個月以後,我一個人在首都,臨睡前,一如往常習慣性地看幾頁書,突然十分十分的想念老爸。
往日的父子情懷,一幕一幕的展開,映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記起來那兩套同樣的醫書,憑直覺,其中一套一定是預先買齊了,準備寄給我的。
沒料到我這乖兒子會有那種反應,所以老人的心緒就這樣隱藏起來了。
念到有一次他大清早為我準備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鄉土人做的早點,我喜歡加蛋的那一種,等我起身的時候吃。
我的眼淚……如海堤崩瀉一樣,不能禁止。久久都不能制止。

我知道,那一次之後,我對老爸的心結都一掃而空了。
我迴向給他,希望他往生的日子會更好。
我也常常為我的病客勸說,要重視家中二老的pocket money,要經常搖個電話回家視探老者。
我知道,這就是懺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