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卷十四(14)

歧伯說:
「人是稟受天地的元氣而出生。真氣來也謂之精,
兩精相媾也謂之靈,靈變成神,神化成魂,
隨魂往來謂之識,並精出入謂之魄,心主管精魄,
心有所從謂之情,情有所屬謂之意,
意有所指謂之志,志有所憶謂之思,
思而遠慕謂之慮,慮而用事謂之智。
智,就是見識,
這是精神、魂魄、意志、思慮、情智、見識所運用的。 

《抱朴子》說:
人身具天地的映像。胸胁為宮室,四肢為郊境,
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左目為日,右目為月。
髮為星辰,齒為金玉。大腸為江河,小腸為川瀆。
兩乳、臍、膝為五嶽,肝、腎、脾、肺、心為五行。
於是修道的人經常調理這個身體,
若不修緝,必致毀敗。
營衛不通,血氣不流,齒髮不堅,五藏不調,
則隨時身體敗傾。
至人修於未毀之前,在身體尚無疾證的時候就開始治理。

 ----- 末兩段都是後世人經常引用「一錘定音」之詞,
但是也止於「引用」而已,
至今尚未見有人「發遑古義,融會新知」。
這一卷的文氣,似是讀書筆記,沒有文采的章法,
但是都擠滿了要點。
我看了九遍……最後一段竟是本卷的總論!
 我們的宇宙總是有兩種力量在起作用:
聲音的力量和光的力量。
道家語言過於簡,可是神仙名姓又太繁,都有來由!
形聲相應,形色相應,形聲色相應。
都有很深刻的科學至理蘊藏其中。
如前述觀想「龜蛇一體」虛構的動物,
就可以「食龜蛇之味」。
龜蛇之味若以中醫言,就是滋陰補腎,因以此鬱陰養陽。
你可以信麼?
我信了。也算是本卷的一次總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