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星期一

起居養生‧第一單元(4)

 我們的社會風氣並不是很讚許自由思想

據知,即使堂堂美國,也不會有。這是人性使然。綜觀古往今來,履行自由思想的人,都會裝瘋作癲。但是裝瘋作癲的人,其表現也有顯有隱。大隱之人看不出其偏正。這個是需要心力很強的。審看的人需要心力很強,被人看的人也是需要心力很強。此處無有英雄。

英需要芝來滋潤,雄勇則需要儉來支撐。這個儉就是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於是我說,英之德為芝。勇之德為儉。這是古人給人子人孫賦名的智慧

 

心力在,才有靈。靈,就是心想事成。「遠觀天象,近取諸身,反求諸己。」古人已經把個人修養的要旨講盡了。在古代農夫都懂天象,他們編成歌隨心隨意吟唱,比如詩經!這個天象宏則影響國運,狹則影響健康,更直接影響農事。現代人我們開始鼓吹二十四節氣養生。天象的異動可以反映在人體上,至今為止,網上瀰漫著大量24節氣的文字,不知誰家好,我深思此事久矣,人們都在文字上神抄,秒抄,秒貼。

區區本人住熱帶,我沒曾經歷過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但是在同一個天空底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雖然住亞熱帶,也是有機會體驗到一些節氣,比如盛夏,初秋皆是。我經常住山區,照看我多年住山區氣候,也是頗似江南的氣候,然則我住這裡的節氣比較不典型,偶爾也會十分典型比如深秋。比如我曾經歷過好比「白露」的節氣,正是和我在江南的內觸一模一樣!即言我可以感受到一日內氣「候」的轉變,比如人家說一過白露,一日比一日涼,以我初來之賓的新鮮體驗,那是一辰比一辰涼呢。讓我順道帶一段文縐縐的分享,

 

秋雨起,

凝露枝頭稍寒意,

風動葉搖兩相惜,

冷落飄零,

化作香泥,

無聲亦悽切。

這是我在安吉山區認識的朋友,倪林其兄所作。201885日很遲的夜晚,當時我一讀此詩就立馬有了感情,憶起那一年,201110月下旬,住在寧波九龍山,經歷了多日的秋雨,突然來一日放晴,頓然感受到日光的可愛。那一段秋雨的感情,正好給倪兄點到死穴了。當下我給他譜一隻曲,放在心中沉吟著,他並不知。待我回房反覆斟酌,次日才放他出來飛到人家的手機上。初初我給他定名為〈祭墳〉,這又有點太過,後諮詢原創者倪林其先生,他最後決定名為〈思秋〉。

 

逗了半天我要說,關於二十四節氣,一定是和那人的內感起著緊密的聯繫才是正道。我的意思是說,需要與天地共鳴,就是二十四節氣。比如我在彈入這個「二十四節氣」,末兩個字我會自然而然彈入「氣節」,即使改了百次以上,依然是。為何會如此呢?由於我的內感就是要這樣來寫才正確,「氣之節」,不是「節之氣」。

 

天地大流,所謂氣,乃以二十四個分節,尤其是地像物征來呈現,氣在節先。節即指天星運轉的分度,乃以天地有七十二候,所以稱為節候。

 

氣節不止指人的志氣和操節,也指天地的志氣和操節。這樣一來,勢必引出「大自然有意志嗎?」這樣的哲學問題,按下。落在人世間,我們須知約定俗成才不會到處碰壁而惹人嫌惡。我沒曾經歷過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因此也不宜在此過度置啄。

 

道典中,全年幾乎每一天都是「氣節」,除了二十四節氣,初一十五又稱晦嗍日,還有庚申日,八節日,等等,都是反求諸己的日子。這一塊,我都已在「雲笈七籤二十五主題」中探討了。禪師就是有本事將這些氣節轉為日日是好日,按下!

反求諸己的對聯就是自求多福。比如大熱天貪涼,而漸漸感覺到痰多了,應由這一類切身的體驗去要求自己擔當起這個症狀。反之我亦曾見,過度過敏的人,比如地板尚有溫度,大氣候三十幾度,那個人來給我指指點點指我沒有穿襪子?!請問哪一尊菩薩像是有穿襪子的

更惡化一點就是被害妄想症。一個人的過敏,尤其是對待本身機體觸受的過敏,若是只是過敏而不追究也不想改變生活更不想改變心態,日久即有可能會演變成被害妄想症。現代大都會人,這種「有點異化的」意識形態的人格行為很常見,其症情又不至於嚴重到必須尋求心理輔導,但又不屬於平常一類。即使近親和他相處日久,都會感到麻木而全然忽略他的那一堆特別的觸受。再如兩夫妻好不容易放下煩物來一起滾床,女方堅決要求不可以開冷氣也不可以開窗又不準開風扇,後面還有點點點,由於擔憂「進風」?!結果是,噯!沒滾到,全身已經熱到黏汗刮也不走!噯,揮手不走的是一絲心液,扛著不動的是這許多怨。外面的室溫是33度挖。諸如此類難念的經,都不在這裡探討,由於這是「異化之表」。這一類人的「知識」都是在他的人生閱歷中某個時候聽到讓他耳順的一句話就緊緊抓住不放,從此一錘定音,我鎚你聽。苦死旁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