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星期五

卷四十三(13)

[正文]
凡存思之時,皆閉目內視,人體多神,必以五藏為主。
主各料其事,事各得其成,成正則一而不二,
不二則隱顯無邪,無邪則眾如可見,見則與聖符同,
同聖即可弘積學,自然感會,是以朝夕存思,不可懈怠。存者何也?敦也、輪也。思者何也?司也、嗣也。
勿以輕躁失本,學以重厚得宗,得宗則輪轉無滯,
輪轉無滯則存而不亡。
不亡由於司察善惡,善惡在乎嗜慾偏頗。
嗜慾偏頗者,愛憎廻遑,往返生死,勞苦未停。
未停之停,停善不著善之善,歸宗未能至至宗。
無者,資於念念相續繼,念嗣,存無有入於無間,
無為而無不為,號曰微妙玄通。
和光挫銳,濟度無窮,是故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
存思之功,以五藏為盛。藏者何也?藏也。
潛神隱智,不炫耀也。
智顯慾動,動慾日耀,耀之則敗,隱之則成。
光而不耀,智靜神凝,除慾中淨如玉山內明,得斯時理,久視長生也。
----- 14

[14段白話試譯]
存思的時候,都要閉目、內視。
人體駐著很多神,必以五藏為主。
五臟神主各司其職,事情分別取得成功,
成功平正就一而不二,
就會使原來隱藏的顯示出無邪的姿態,
無邪就所有東西仿佛都可以看見。
看見了就和聖符一樣,和聖符一樣就可弘揚積學,
自然感知領悟。於是強調朝夕存思,不可懈怠。

「存」的意思所指?就是指「敦」、指「輪」。
「思」這個字就是指「司」、指「嗣」。
別以為存思法無形無式很簡單而輕勿了它的道本,
向來修學者皆以重厚道宗,
得道宗則面對人世間的輪轉無常的現象而能做到無滯,
輪轉無滯則心存而不亡其志。
不亡由於能應觸司察善惡,
﹝一不小心則促成了﹞善惡在乎嗜慾偏頗。
嗜慾偏頗的人,表現出愛憎反覆廻遑,患得患失,
往返生死,勞苦未停。

待終於能看透這個偏頗,也須知做到「未停之停」,
止於善而不執著於善之善,﹝即使貌似已能達致﹞歸宗,﹝而理趣上尚﹞未能臻至真正的宗旨。
不執著的人則相資於念,念念相隨續,念念不能斷,
也須知存思他的無相像的本質,存無有入於無間,
無為而無不為,叫他「微妙玄通」。

(平時存思,)和光挫銳,濟度內心無窮的閒氣,
以是故為學的基礎,以存思為首。
存思的功用,以長養五藏真炁為盛尚。
(zangˋ)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藏(cangˊ)的意思,
就是指潛神隱智而不炫耀這個意思。
須知一但顯露了自以為的才智,必定引起虛慾動搖,
虛慾起則日日炫耀,越想越愛,耀之過則敗,
隱之善則成。
光而不耀,智靜神凝,
讓已清除虛慾之「黃中」乾淨如玉山而內明,
得斯時理,可以久視長生。
----- 14

[浤瑆詮釋]
文采何其雋美!不捨得改一字呀。
現代佛家經常提起說:「不二法門」。
這裡給「不二」下了一個註腳曰,
「不二則隱顯無邪,無邪則眾如可見,」唔!
眾「如」可見。這是真正做到不二的特徵。
可是,何之謂「如」。
如,就是道的本然,這個時候讓修持不二之人行持顯出,因此而知「如」的真面貌。
「見則與聖符同,」看道典經常出現「符」這個字眼,
看到這裡,加上我前面的解釋,
若是還不能領悟「符」這個概念,我也是無法度了,
我也已經黔(qianˊ)驢技窮了。
不四不二,不二不可,一路來我扛了一大包上黃山,
我也已快要累垮了。﹝不食不餓,不喝不渴!﹞
照看道典所謂「存思」,不是單純打坐,
他甚至不強調打坐。可是佛典十分強調打坐。
切入點相映成趣,沒有誰對誰錯。
是故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
存思的概念範疇包括了全部「照看心田」的事!
包括了反省,包括了子曰日有三省,
包括心念動靜的內感事。
也包括了佛典所說「相應觸」的那些事。
「同聖即可弘,」此處「弘」我不釋作「弘揚」,
而是釋作「光大」,即指將好處最大化。
知曉了如的真像,即可以最大化「不二」的力量。
﹝心有力,行與形才有力量!否則不可以四處亂講!﹞

又「存」些什麼呢?這裡說是「存敦輪。」敦,至誠。輪,間替無常。佛的無常,這裡說成「輪」。
佛的菩提,這裡說成「敦」。「司」、「嗣」又暗示了,思有養的意味。
道家從來不會排斥無常,也不會排斥五濁惡世。
修無常,必須修到「輪轉無滯,輪轉無滯則存而不亡。」
司察善惡在乎嗜慾偏頗。
這是指存思自省自察的時刻,自己看,自己想,
自己的善惡「偏頗」行情怎樣?後勢看起否?

﹝待勞苦輪轉未停…﹞「未停之停,停善不著善之善,
歸宗未能至至宗。」這種文法當今已經絕種,無人會用!白話文都用不上。我的解釋見於白話翻譯。
翻譯本身就是解釋,是哪一頭大尾師教你很潔癖的翻譯?
權威說法是「和光同塵」,總是聽人向外指,
塵就是人們所謂五濁惡世。
這裡強調自存思,改用「和光挫銳」。挫掉多餘的閒氣。

「濟度無窮,」不是濟度全世界人,度人別那麼急。
此處無窮,乃指內指事,內心的無窮萬劫的閒氣。
是故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以養為首。
因此存思又有自我檢討,又有改的意思。
我朋友說,修行就是一個字:改。

「存思之功,以五藏為盛。藏者何也?藏也。」藏(zangˋ)者藏(cangˊ)也。
道家功法的存思,比較關照到物質基礎!
尤其強調以五臟為基礎,這個也是久視長生的基礎。
此處轉個概念,將五臟(zangˋ)之藏(cangˊ)像,
衍伸作不炫耀!是的,即使撇開無形無式的心法,
回頭來說有物質基礎的五臟,
即是可以和現代醫學生理的五臟對接這個「不炫耀」,
也是同理,臟氣向來都不喜歡虛耗,
可是現代人虛耗臟氣的方式,無奇不有,按下不表。
此處提出一個說理就是:
「智顯慾動,動慾日耀,耀之則敗,隱之則成。」炫耀智慧能耐的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已驚動了他的「深層可欲」。隱則成。成些啥?咋成法?
﹝新學到中國人的口語,學以致用哈!﹞
有在修著的人就自然能領會!
修行人越高層次就是越敏感,這種敏感不是鬧著玩的!
一般大師兄的修行法,尚不會,也不配「走火入魔」。
答案在封二尋找!
隱之則成「光」成「智」。
這兩項一但形成了,他自然會消除「深層可欲」。
這一項因果練,十分微妙。

「除慾中淨如玉山內明」,這是內景,
不是空泛概念化的東西。
久視,指目力可以維持到老、乃至死前。
老來臨死尚可以看得見美人臉上的痣。
長生,未必指以「人體人形」長生,
請問至今一千歲人的樣子?
可是道典頻頻提出「長生」,難道是在撒大謊?
不是,肯定不是。而是詮釋古意這方面,
我們沒有做好來。


按、原文「人體多神,必以五藏為主。
主各料其事,事各得其成,成…」
據網絡資源,都勘正為:
「人體多神,必以五藏為主。
各料其事,各得其成,正則一而不二……」不大恰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