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七籤格言(13)

[GeYan-002][我喜歡!]
一、[混元]

在卷二,第一個概念出現就是「混元」。
混元指甚麼?引《卷五十六》:
「五氣未形,三才未分,二儀未立,謂之混沌,亦謂混元,亦謂元塊如卵。」

首先看看七籤使用過的混元,隨意取數例如下:
· 「洪元既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萬劫至於百成。」出於本卷《卷二》。

·「混元既分,天地得位。人與萬物,各分一氣而成形。動者禀乎天,静者法乎地。天地之間,最靈者人。
能養人之形者,唯氣與神。」出自《卷三十四》。

這兩條清楚說明了「混元」
就是宇宙混沌鴻濛一切尚未開始的狀態。
混沌、混元、洪元﹝又名洪源﹞、鴻濛,
都是同一個意思,可作為同義詞。
尚有另一個概念「元判」和「太易」,
都可以歸入成為混元的同義詞,舉例如:

·()能鑿混元徵選化之端,
(boˋ)鴻濛結陰陽之表歟?
豈將睫目之附近,度量寥廓之幽端乎?
且乾坤之氣,而生成萬物,諸途而出,始因元判,
受析陰陽,有萬法焉,有萬形焉,得泉石焉。」
《卷七十》。

再者「元判」這個概念的使用,有些「設計」的味道!
在《七籤》裡頭,這是唯一一次的使用。
《七籤》一共122卷,原作者都不一樣,
因此用詞也不一樣。

幾乎,道家提出來的概念,都可以擬人化,具象化,
其他混元的「化人」如:

「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於無始,起於無因,
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七籤一百零二卷》,
以道家思維模式來說,太上老君,
混元皇帝正是混元的化人,有時會簡稱作「太上」,
此處指廣義的具像化的太上老君,
不是指歷史那個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再如、

「夫一含五氣,軟氣為水,水數一也;
温氣為火,火數二也;柔氣為木,木數三也;
剛氣為金,金數四也;風氣為土,土數五也。
五氣未形,三才未分,二儀未立,謂之混沌,亦謂混元,亦謂元塊如卵。
五氣混一,一既分元,列為五氣,氣出有象,
故曰氣象。」《卷五十六》,
「一含五氣」,這是一個術語,也是混元的化人。

再如、
「夫氣者,道之几微也。几而動之,微而用之,
乃生一焉,故混元全乎太易。」《卷五十七》,
這個「太易」也是混元的化人。

混元無形無像,如何徵證而知之?
關於「混元」這一點哲學概念,
我引用《卷七十二》有此一說:
《胞胎證混元圖第九》:「在胎成人證,在藥成神證。」原文內容相當複雜,到時講解到這裡的時候才慢慢分析,這裡只是簡約地表一下:
混元一氣化成人形,是以成胎的全程來「徵證」出來!
若是表於內修的「得藥」則以得藥的種種內證
來「徵證」混元一氣化成神的全過程。
這一點正是道家獨特的思維模式,一定必須弄清楚了。
由於混元一氣是一個全形而全然的元判,不能分割,
最好也不去理論思考他的存在!
如我特別引用《卷七十》這個說法:
()能鑿混元徵選化之端,擘鴻濛結陰陽之表歟?」
我們人類的小腦袋不會鑿開「混元」
以了解萬物運化的底細,
又不能擘開「鴻濛」以此了解陰陽是怎樣分化的?

我喜歡用這四個字形容道家的表法即、拱雲托月法。
好比新近天文界發布第一張黑洞圖,
黑洞的實體無法窺見,但是黑洞的存在必有效應,
人類乃以黑洞所引致的效應而推知黑洞的存在!
於是人類發見第一張黑洞圖就是這樣產生了。

混元這個詞,在道典中使用率頗高,
以下是普通名詞的混元:
「大腸為胃之子,混元而受納之。」《卷十一》
大腸的功能是承接胃消化一半的食物乳靡,
並將食物乳靡的「元」素都「混、離」了……

《一百一十八卷》講故事:
「代宗皇帝,常夢為二青童所召,混元聖祖……」。
這個「混元聖祖」即是指太上老君的化人。
尚有很多以含有「混元」的經典名稱
來比喻每個意思和主題。

又如、《卷八十七》:
「是以聖人之垂道,清净以潔精神,除煩以混元一。
故能囊括玄和,照明無障。」
說明道的本質是清淨可以滌盪世俗精神的塵染,
除掉精氣神三煩以將天地「元」,混離作「一」。
如此一來智慧開顯,照明無障!

《卷二》、

嘗試比較「混元」,和「混沌」概念上的異同。
我倒以為,不比較還好,一比之則越發模糊!
尤其落到我的時代,很不好說!
混沌,文字上是這樣講:「厥中惟虛,厥外惟無」。
這裡暗示混元是人的意識尚未「知之」的那個狀態,
「混沌」則是已知覺了可是這才發現他是
「厥中惟虛,厥外惟無」不可掌握!
當然是很混很沌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