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星期四

中醫導論第一講


我們中醫開始的時候是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農夫。對中醫有興趣的人,他一定要體驗生活。他一定要了解農夫的生活方式。這個是很重要的。此外還需要接觸大自然以了解大自然。比如說我們講西方,東西南北的西方,西方主肅殺。我們這邊想要了解肅殺,我住這一帶就很難獲得體驗。必須去到溫帶的西邊,比如中國的西部,到了秋冬時期就可以體驗到肅殺之氣。

在中醫裏面我們的前輩對環境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們十分重視環境的影響。因此對環境的各種作用。都有很深刻的認識,慢慢我會告訴大家與大家分享。我的中醫是道家中醫,是已經擺脫了傳統的那一套中醫。所以我要以道家的角度來講述這個主題。這個主題不容易講,但是我會盡可能跟大自然結合一起來詮釋他,首先講近取諸身。

近取諸身,我比較側重於讓一個人如何體驗本身的症狀。所謂的癥狀就是那個人的主觀的感受,還有一些西醫來講就是客觀的感受。客觀的癥狀方面,我特別會強調那些內在主觀的感受,比如說疼痛啊,等等不同感受,現代的年輕人,甚至不懂怎麼描述她自己的癥狀?有沒有人告訴他?

好了,我們學中醫,首先除了重視環境,了解環境,以農夫的角度去認識環境。認識大自然,我們更加要從生活中學習!從自己的內在的變化中學習。這個是中醫的根本,從自己,跟自己的經驗學習,這是我經常要強調的,但是。就是有一種人,他甚至不懂得怎樣去認識自己的經歷。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他能夠在生活上去看透自己的身體並體驗下來,他的內在會慢慢的轉化,他對生活的體驗會比一般人來得深刻,然後再擴大,他對生命的體驗也跟別人不一樣。下來就是對飲食的體驗,對味道的體驗,氣味、等等。我們所謂衣、食、住、行已經把整個生活。包括在裏邊了。

我們不是要一個人很敏感,但是我要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有一個最基本的覺知的能力。不是在表層上描述。這個覺知本身。可以讓他受用一生一世,比如說一個小小的癥狀。如果被忽略了慢慢嚴重惡化,有些人甚至到了很明顯惡化的時候,他都不會警覺,所以他就病到很深的時候才會去找醫生治療。這個是因為通常是長期對待自己的症狀麻木的結果。

所以一個人生病,要為自己的癥狀自己的病負責,這是越來越多證據證明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西洋人也已研究到,一個人的病,和他的個性,和他的生活習慣,都有直接的關系。

我們中醫早已經說過了,五臟會受到情志的影響,五臟也會影響情志,就是五種情志的作用。這個是中醫在很早很早以前說過的,我認為一個學中醫的人,一開始可以寫日記則會更好。

就是所謂的養生日記。如何寫一則日記,將來我會慢慢介紹。因為我在這方面已經寫了十多年。即使是我已經無數次告訴朋友要寫養生的日誌。但是我發覺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是很奇怪的事情。在我行醫這麼多年,我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很少病人會付出他的時間和他的知識去認識他自己的病。他認為生病是醫生的事,不是他自己的事。

這個是錯誤的。自己的病的那個人就是為了自己不是醫生。醫生就是利用他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盡可能引導病人將他的病史、情志史、飲食史,全部都講出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差不多,好像是一個偵探家。去把病人的甚至是他自己忽略的,很多的一塊一塊的東西。全部挖出來!有古代的中醫甚至會去病人的家裏看。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這些我都經歷了。

我這個中醫導論還有另外一個內容就是啊!把道家中醫的思想啊!以最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嗯,這個我把它叫做道思維。道思維第一條就是以中醫的方式,研究中醫!不依賴西醫或者依賴其他的做法。那中醫的方式就是什麼?剛才說過了,他是來自大自然。取自大自然來自本身的內在的體驗,所以也取自本身的內在的體驗!從這裏開演出來,這個中醫本身其實是修行的醫學。

我們現在把這種醫術看成養生醫學,嚴格說來這樣的說法不是很恰當,我認為中醫是修行的醫學。如果以修行的方式和角度來對待《內經》,你會有很多很多的體驗。

一個好的中醫師,他首先對生活有很深的體驗。如果一個中醫師對待生活沒有體驗,就不是一個好中醫。他要對待生命科學要比一般人保持好奇,保持興趣。

有一種人,他的天資表現在這方面比較緩慢比較遲鈍,那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既然一個人有機會接觸中醫。就說明他的天命裏面有這個東西就叫做同氣相求。一定是有一個共同點他才會靠近中醫這邊。這個是說一個人想學那些中醫又感覺到很困難的時候。我要給他鼓勵的唯一的一個原因。

我從十八歲開始學中醫到了今天。然後我要吃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開始以比較理性的方式對待中醫。不久我才深入去了解道家的經典。之前我看來看去都是唯物辯證的那一堆書。看的很多很多,也看得好膩好膩。

這些書。缺少了一些東西,可是又摸不到邊際到底缺少什麼?後來看了道家書,這才明白過來,我這就介紹了一個所謂的「道」。我們一般人都會以為。一碰到「道」,那就是大學問,其實不是,恰恰相反。所謂的大道不煩。即使我們在高速大道中飛,他也是很簡單很直接,這個就是大道。那我在日常生活中,一開始就要強調,那人想要學習中醫,他一定要在衣食住行方面著手。

概念上的描述。將來我會聊側重於描述一些常見的癥狀,怎樣在生活上的體驗,每個人都曾經歷過了。所謂的痛啊!癢啊!等等這些來。我的這個內容也包括解釋自己的夢。問中醫書裡釋夢方面的內容都很深刻。長期以來都被忽略!那些我曾經見過的解夢的資料,質量上我都不感到滿意。

嗯,我在透過夢境以了解癥狀,或者透過病人的夢境了解病人的症狀,已經有超過五年的經驗。這方面的內容,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啊!這都是我鼓勵人們要做好養生日誌,是給自己一個很重要的交代。一個人如果做養生日誌,他們常常問了一個問題就是要怎麼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哪些是養生日記的內容?其實養生日誌包括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我剛才說過的近取諸身。遠觀諸象。把我們有興趣的全部內容都寫進去就是養生日誌。然後慢慢理解,慢慢擴大慢慢改良表達的方式,慢慢精簡化。

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不要忽略這個功課很重要。


養生日誌範例
例一、
三月一日
〈舉例一‧頭痛〉
21日那天的晚餐是吃完午餐自己煮的Mee Jawa.加上每日都喝一大杯越南咖啡,由於之後一直很不舒服,頭重腳輕午後昏沉舌苔厚膩化燥,23日晚上自己服下一劑平胃散以為可以除濕整腸,24日症狀惡化幾乎一整日都在頭脹悶倆目不張,於是241213-1626回顧舊日誌查到、煮爪哇面的時候,曾加一小盅的福州紅糟酒可是當時竟被我忽略了沒記下!這個東西是弄到我舌苔厚膩化燥的真正主兇!都被我忽略掉了。﹝詳載濃羹調製法﹞……這個濃羹要到22日晚餐才給我全部吃完。即言幾乎全部酒的成分都是我一人吃掉了。這四日尚有這些症狀如:夜半飢甚引發覓食的夢﹝內臟氣機亢奮﹞,排泄時間大亂,排出穢物;白日昏沉入夜則清醒﹝清陽受遏﹞,每晚都排出汗氣十分酸濁﹝這個已經在反覆提醒有酒氣可是一直被我忽略掉﹞。24日、25日與26日臨睡前吃下一劑通導散排掉熱淤,排出十分穢濁之物,不適的症狀逐時消減。厚膩苔也消退。

按一、由於16日之前有半個月我都住在山上,以為是山上、山下兩地「水土不服」的適應期,所以一直忽略掉眼前近因。這一類近期紛亂的生活經歷經常會擾亂人們的思維因此都在這種青黃不接的空隙來發病。
按二、水土不服的時期也會比平時敏感。原始的養生日誌很長篇而且是屬於中醫醫案的分析,按下不表。我這裡僅僅列出一個示範,基本的醫學概念必須懂,尤其是中醫的醫學概念,一本《中醫基礎學》則已足以應付你的問題,學中醫養生有很多好處,將來隨緣再慢慢介紹。


你知否?這一單在別家一定是要尋醫看診,要錢小事,可惜隔絕了一次借病來認識自己的機會。我寫這種日誌已經七年,而且本人是中醫師尚會忽略掉這麼多細節,但是我可以很容易排除不相干的那一部分,提綱挈領,很快可以得出結論。平常人也可以做到,需要恆心。比如說當你反複審查自己的「舌苔厚膩化燥」,保你看三次就會懂,一看就懂就是這個,因為那是你的體質反映出來的外徵。古人日有三省﹝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應包括這一層。

例二、
三月二日
〈舉例二‧耳痛〉

XX日:已經有兩日早上醒來的時候耳痛,如撕裂。查日誌前晚挖耳朵左右都可以挖出很大塊的耳屎。當時又犯一個粗心之過,我專用的竹製耳挖已經刷過酒精棉塊,反覆三次。然後才開始挖耳屎,並將耳屎搽在乾棉球……這裡出錯,乾棉球是已嚴重汙染的,我的耳挖也受汙染了。
剛才我以一種新產品噴劑噴入耳道,新產品名稱叫「Trumer(Nano Colloidal Hyrosol),上個月某人介紹這個給我,當時沒把他記錄下來。發明人是一位牧師,據說這是牧師的祖傳秘方。他以奈米銀製成,幾乎是萬用的消毒劑,牧師以不謀利的方式介紹給人,所以售價相當普通。
﹝兩日後﹞0735-已經是第二個早上耳痛。就是左耳靠耳背的地方有撕裂痛。就是三點的區域痛。那天下午挖耳屎,顯然是感染了。用奈米銀水好像有少效,而且他都發痛在睡醒的時候。我的推測是;在山上我住的地方周遭都是有機肥料,空氣中濔漫著活菌,即使是一隻完整的橙靜置三日也會長出青黴,因此聯想到耳道發癢與此有關!CH山上的活菌大量藏在耳道,下山我開始感到耳癢,所以才會挖耳屎,一刮又重複感染。再噴一劑Trumer
﹝第三日﹞加噴一劑橙皮酸[Citrus Fruits Extract]就完全好了。好多年前有耳痛已多年專科也治不好,後來去椰城旅行15日,把自己當作當地人一樣去擠公巴吃當地路邊攤食物,回來就好了!因此悟到大環境與耳疾關聯甚密。當時椰城是乾旱天。吃的食物皆天然農耕的食物。乾旱天至少有一好,她讓我中耳道裡的霉菌(fungas)都乾死了。

----- 例二‧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