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9日星期六

卷十三‧三洞經教部•經四(36)

鹹美辛酸章第七。此章十句,七十言。
 鹹美辛酸五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但是五味入牙,皆通於兩眼之穴,散霑於百脈之內,
使穀氣堅實,藏腹停留。若求速達,請卓然斷絕也。

 致令六腑神氣衰,百骸九竅不靈聖。
 為神氣不凝於丹田之中,靈光不照於藏府之內。

 子能慎守十旬終,諸脈洞然若明鏡。
 使功滿十旬,神氣自當凝實,靈光煥耀如燭,無不洞達。

 六府明神不隱藏,與子言語說心境。 
五藏神自見也。

 滯子神功去路難,大都穀實偏為病。
 若穀氣不除,即不見幽玄至理也。

 穀實精華章第八。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穀實精華與靈隔,纏羅六府昏諸脈。
 穀氣精華化為涎膜,纏羅五藏六府、關節筋脈,故不可知。但是服氣人經五六十日後,見腸胃中滓盡,
將謂更無別物,不知穀氣精華殊未出也。
所以有思食慮散之意,反使情切心懸,
不可堪忍,亦為尸鬼所禍也。
自後但有物如膿如血,或若壞脂,或若雞鴨糞,
此乃穀氣欲出,有此狀也。
後更三二十日,又有異物如涎如膜,此則穀實精華之狀也。
若先曾兼食服氣,或斷或絕,經歷歲餘,
一旦頓絕,還校便成。若無此物,亦不恠也。
但無穀氣,則諸脈洞達,反照如燭。
《大洞經》云:初服氣,人亦覺腸中滓盡,又見所食湯水,
旋於腸中出,謂腹內更無別物,不知穀氣未出也。
穀氣若盡,想更有何所思?
形神如歸,豁然安泰,情無慮思,寂寞瘦弱等患疾亦何懼?
退敗不進之憂必審而思之,無得退也。
若能頓絕湯水,得三十日已來,卻退不能堅持,
即若穿井及埿﹝panˋ﹞,見水而不取也。一何痛也!

 元神不返欲何依?子心未達焉能測。
 穀氣未除於藏府之間,神氣不守於丹田之內,
故道者昧然無知神功在近也?

 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返作三蟲宅。
 若不修鍊形神,身上宮室皆為三蟲之窟宅。

 ----- 浤瑆詮釋 – 
顯然此卷內容很重要的關鍵詞就是「穀氣」。
須識弄明白穀氣的含義。
 再來,這一段有一個十分搶眼的字眼「返照」,
寫成反照也沒錯。
前段「返照如燭」乃指觀印堂三光,
裡邊那個神眼反轉過來「照」住腦下垂體,
因此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內看。
本文暗示如果陽氣不足,很難返照。
另一個反照的意思就是「迴光返照」,
即是看東西,比如遠遠看人,很近的距離賞花,
都須知以迴光返照的方式去看,
就是讓那物景自己回來給我們看,而不是我去看他。
培養這個習慣可以養護陽氣,減少真氣外洩。 

埿,塗飾粉刷讀作niˊ泥。井底深泥讀作panˋ判。
此處應讀作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