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望而知之


『望而知之謂之神』這是中醫的格言。
其實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不論他是西醫的、還是中醫的,
都懂得“看病人的臉色”而知所進退。

望,即指病人到來,首先是以直觀的“一望”他的眼神、臉色、五官、形態等等。
神,就是指具有彈性的直覺和直觀。
怎樣說“有彈性”?這個要配合人生閱歷。就是有性靈之美的人間情義。

畢竟,醫藥作業不能將“人與人”割裂開來。勉強割裂了,就會變得很無神。
比如有一號人物,你平時給足他面子,協助他成就一些事情,
可是有一天他看到了你犯下一項錯誤的行為,就咬著不放、
或者說他刻意在你的背後將你家中親人的惡行惡事向人宣揚,
這一類型的是非善惡,很難評斷。
感情上說,人人均不喜這樣的惡評會落在自己頭上來。
理性上說,是非曲直,都是可以評一評的。
如果閣下懂得道家的相理,事情會顯得容易辦一些。
看看此君到底是君子的理性,無情有義,抑或小人的無信,無情無義,
或者是愚人的胡鬧,一廂情願。

古德云“人無廋哉”。
廋讀音搜,隱匿之義。古人的重複句,有十分的震撼力。
你按奈不下了,急急問道:究竟現在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了?
老實話,若以道家的角度、甚至於以佛家的角度,
犯事的人以及控訴的人,各造都沒有絕對的。
若是以韓非子的角度來說,所謂『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
到了最後一個關頭,還能夠喊出一句話來,那個人就是贏家啦!

偏偏有一種人,明知古賢留下了這麼好用的方便法門,卻不會輕易拿來運用,
聞謗不辯,聞譽不喜,再等數年,回去看看他。

當前的世情,舉目所見,處處驚心,為小事而採用“極刑”報復的手段,
望而知之,這一群充滿戾氣的人,要不然是約著來的、要不然就是惹來的,
要不然就是衝著來的,沒見過修來的。

那麼,論語為政篇:“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道意在哪裡?
這個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心中想的,做出行為的,
都可以由他的語默動靜看出那人的心事性情。
中國相理經常會講“心行相應”、“性行相應”、“相由心生、相由心滅”等等相應法。
我經常告訴人們:那個人表面的行為已經呈現出他心中的答案!
審察那人的行為上的“所以”﹝事件本身﹞;行為上的“所由”﹝動機﹞;行為上的“所安”﹝喜惡與對像﹞;
便可以推理出那人的心性思想,所以一個人心曲,這是不能隱藏得住的!

可是現代人,不論男女都心性多疑而敏感,
經常也寧願讓自己“隱匿”在自我保護的自我之中!
因此性情多變而壓抑,處世機敏而不深涉。
要看見一人的真正的內心,著實不容易!當然有很多補助的方法,將來再論。

由於今午與友論“養”,我說那人喜歡“養”,
比如他喜歡收藏東西,見到甚麼喜歡的就收藏,有時他予人一種印象即是:貪婪。
但是我們尚未能宣判他是貪婪的,除非將來他死守不放,不肯將收藏的東西放出去。
人性通常都在走鋼索,那人“養”之好亦是“貪”之所以!
但是,為了人類靈魂的公正,不宜妄下定論。
我的意思是說,就算閣下有神通,有他心通,也不可以妄下定論,因為這是屬於無常法。
此即便是古諺“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的精神特色!
現代人少學多思也多私,防人的心已經失準,
沒有憑據的所以、所由、所安,人際溝通因此有阻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