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星期五

卷二十三(3)

----- 浤瑆詮釋
《老子歷藏中經》全文見於七籤卷十八、十九。
「歷藏」是術語。

這一篇主題是:採日月光華,
文意不難理解,但是往往受困於月中有人、
日中有人諸如此類的“迷信想像”,
但是我不知道是誰在想像?!
在科學尚未能斷定月中無人居、或者日中無人居,
我們在這裡兜圈子就沒有意思!
於是我每遇這一類的內容都是存而不論!

我將“人”釋為“陰陽”即言月中有陰陽,日中有陰陽。務實一點,我們應當首重於由此切入去理解神仙的深意!
本文的宗旨就是在告訴我們
怎樣採聚月中陰陽還有日中陰陽。
避免落入一般的見解月只有陰,日只有陽。
錯!甚至有人修行有年一味排斥陰,貴陽賤陰,大錯!

對於打坐內視中見過太陽之人,
太陽是很親切的,他伸手可及。月精也是一樣!
太陽的力量是“煖”的;月亮的能量是“和”的。
陰陽失調之人不煖不和。
人們或許比較容易理解煖
﹝穀氣之暖才叫作暖;精氣之暖叫作煖﹞的意思;
但是怎樣理解“月之和”呢?
你看和這個字,禾口;尚未到口之禾,就是和。
大清早去稻田逛一圈,就知道和的意象了!
再不然中秋“月滿西樓”的時候
去領會一下那一股大和之氣。

中文字“黃”有正中的意思。
五行運氣,僅僅中土黃氣可以同時具備其他四氣。
我說土包四氣。所以黃氣釋為“正中之氣”。
三道指,日道、月道、辰道。
這三道順行不駁才叫做經,否則叫做亂。
以本文精神看,釋題之“黃氣”指月華本身。

「陽精之德方圍二千三十里」。
中國古人,包括民間農民都不會將太陽光視為普通的光。太陽光裡面有礦物以及礦物的蒸氣﹝金物、水精﹞
暈燻著併發出光彩。
其中有人居……此句「德」之義指作用,
二千三十里止是約詞。
「其花同衰同盛」句,不是抽像描述,而是啟示。
現代人已經對「生物鐘」略有所聞。
太陽國裡的花植,都是同衰同盛,
它的生物季節性十分富有節奏感,
表示那裡的大磁場的「德」尚未受到破壞!
40年前,我小時候還可以吃到季節性很清楚的水果,
現在幾乎都沒能吃到了!
現在我們地球人的花植
已經走到「異時盛衰,曲委人欲」的狀態。
「天人」指很純淨的人。

太陽有五種推動力﹝五風﹞,他也在影響日月星宿遊行,這五種力量形成了“風梵其綱”
即是我們現代人所謂能量場。梵,是清淨的意思。
這個梵不是梵,這個梵是樊,交錯如藩籬的意思。
太陽有一個“金門”,位於靠西靠左這一邊。
立春的時候太陽的西面對著地球,
所以在立春的時候應當進行這種練功:

“更鍊魂于金門之內,耀其光于金門之外,
四十五日乃止。”
此處“金門”是人體的一個部分,印堂?鼻孔?
這個不重要!要緊的是自己有去鍊,到時就會知。
道家的一些名詞術語,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功課」。
有些真理預先指明出來,在心靈的提升上,並無益處!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
太陽上面的這些地方比如“金門”,
在人天同炁的大流之下,人體也有同樣的相應部位。
「到時」就會互相感應。
我省察了大乘佛法的唯識學,再省察原始佛法唯識學,
後者是學修的時候走到那個地步,
才去看書或請教師父印證。

關於鍊魂鍊魄,道典中的鍊魄往往是指「飛魂」,
即言借魄鍊魂,反過來借魂鍊魄。
魄就是氣魄,指鍊氣息?應是指氣息與念住力的關係。
道家的魂魄,有必要簡述他的基本概念!
魄是有物質基礎的。
比如五臟的魄,
就可以分成肝魄、心魄、脾魄、肺魄、腎魄。
不僅僅限於後代傳統中醫所謂的肺主魄,肝主魂而已。
那是支離破碎的概念。
魂有時也是魄的倒影,魄也是魂的倒影!

一如經文言,我們練三光三氣,都是在鍊其「魂」。
有日魂、月魂、星辰之魂!這個魂又所指者何?
「魂」這個概念,比較「魄」,他比較虛,
比較屬於能量「場」化。
簡單講他就是一種能量場,有物質基礎嗎?
肯定有,只是目前的科技尚未能偵察得出來。
據說有人已經可以偵察得出來,
但是需要研究一下怎樣利用它來賺錢,
所以不急著曝光呢!

總而言之,我囉嗦了一大陣,意在表明一個認識:
古代道典所用名詞,不是文學想像,而是必有所指!
順時方向推進就是“洞陽宮”,
立夏當天這個“洞陽宮”正對著地球。
這一天大清早,人沐浴晨暉之下,觀想太陽吐金冶之精,以灌于東井之中。吸納八方正氣進入體內。
「洞陽」可以內證,一旦發起自己會知。
同理,東井位於人體何部?這個也不急著知曉。
在外世界,東井的方位大約等於上海與日本的中間。
古人的方位是把座標安在天上,
想像有一天人在天上飛由北來至,俯瞰神州大地,
他的南方正是額頭,北方正是下巴,
東方正是左耳,西方正是右耳。

廣寒宮就是月宮。月暉方圍有縱廣二千九百里,
月裡有人居……
初一至十六,適宜採聚月華。
採月華須知在他的光色最亮最完滿的時候採聚,
以使月華之白銀琉璃水晶灌入體內。
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月華漸衰,不適宜採月華了!
原文中的“水精”就是水晶之光。

上述兩段的意思十分簡單,就是這個意思而已:
立春:大清早,想像日光的能量很純淨、
「無垢清淨光」很亮很煖,進入體內,灌溉金門。
這種練功始於立春,續續45日。
當你感受到身體那個部位比較能感受到太陽之魂的能量,這個地方就是金門!
後文有一段道言道語說:
「《經》雖無存修之法,而云知者不死。
當宜行事之始,心存以知,不得輒呼。月法亦然。」
這叫他此地無銀三百兩。
「知者不死」的意思是說「不死之人則會之」。
但是不知之人不可以亂亂講。
不死,即指不執著,不迷信。
一切應以體驗為實。若是陰天也可以室內觀念太陽。

立夏:大清早,洞陽,
就是陽氣充滿整個洞府﹝體內空腔﹞,
這一日開始就是要這樣觀
想吸納來自太陽噴發出來的“金冶之精”進入體內。
灌溉入于東井之中。
平時,初一至十六,晚上觀想月華灌溉體內。
觀想月華好像白銀琉璃水晶,發出能量,
很純淨的一個七寶浴池,人沐浴其中。
騫林,長得高而密的樹林。
在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期間採聚月華,
好比在長得高而密的樹林中,將日月之光遮蓋了!
這個意思是說,在這段日期裡,不宜採月之華,
否則會導致體內原本有的光華也會消耗掉!

秋分、月宿東井之地,
這個時候觀想自己沐浴於東井之池,採日光華。
借助中秋八朗之芒,以「廣靈」之情志吸納陽精日暉,
吐黃氣于玉池,登入廣靈之堂。
這個意思是說,在秋分這一日,
日月同暉的能量可以在夜間採聚,借月採日,
黃氣,正中之氣,日華與月華會合之氣,玉池所指?
我也不知!玉樹所指?我又不知。有小說家說成是扶桑。
神仙都會熟習於採玉樹玉池之華,以拂越日月之光。
月以黃氣灌天人之容,故秋分是天人會月之日。
「天人」這個概念也是頗為難說!
他可能是真的天人,古人親目所睹!他也可能是外星人!或者僅僅是一個意象,天就是指宇宙蘊藏著這個大氣流。秋分是這個宇宙大氣流下降與人之精氣相交接的時候。
天與人交接的好,就是天人。
他的精神特色一定是「純淨」。
本章出現兩次的“拂日月之光”,
又見於《卷八》,這個概念僅出現於這兩卷。
相書中比喻耳高過眉,也採用「拂耳」。
我釋作「提」義。前一句的本意是這樣的:
在十七日至二十九日,雖然也是日月同暉的日子,
此時採三氣之華,好比人在月宮騫林樹下,
「拂日月之光於……」可以提高採集日月之光的能量,
因此「拂」有貼近接觸的意思,
亦可理解成採氣的動作即:
張開雙臂吸取日月光華往自己身上撥。
中文字經常會發生一字二義而且是兩極的意思。
比如這個拂(fuˊ)有掠過拂拭的意思,
衍義成振奮比如拂袖、茀然之意。茀通拂。
有些時候他是「遮蓋」的意思。

在秋分之日可以振奮日月同暉之華光;
在平時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這期間理論上他也是日月同暉,
可是他是拂()日月之暉而已。
為什麼我一反常態囉嗦一堆,
因為這正是本人的體驗,撞板得多就自然會懂!
這個時期的日月同暉且是在吸取大地的能量,
你有本事就讓他吸多一些去吧!
這個「比」,又有近來﹝這些日子﹞,
又有靠近,比鄰之義。「八騫之林」指月象。
日月的擬人化,一時沒空理他……
關鍵在文末這一句“媽媽有講”:

“欲存日月氣者,當知日月景象:
日圓形而方景,月方晶而圓象;
景藏形內,晶隱象中;景赤象黃,是為日月之魂。
若知其道,乃可以吐納流霞耳。”。

欲知其道,可以結大日手印看看!晶光,冷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