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

第七章‧九事(6)

關心 ___
關心即是…靈魂與靈魂感應。 

關心可以提高感應力,要有犧牲小我的精神。
 相人術,並不是“死死”的看著那個人的像,就要知道一切!
像人術是“仁心之術”,所謂仁,就是“和兩個人”。
感應兩個人之間的一些事,就是像。感應,
也可理解為“看見”。
誠然,我們常常會於死兩目所看的事物,
其實,以道的靈修上看,那是一種“預視”效應。

當我們碰到一事一物,我們會感覺到一些特殊信息,
就如媽媽在家突然會感知到還在學校上著課的孩子
發生了不妥的事情。
預視,是人人天生本有的能力。他絕對不是怪力亂神!
我們的社會規範、文化制約,常常是埋沒一個人性靈的禍首。但是沒有社會規範也不行,
去看看交通燈損壞的亂象就馬上會明白。
有預視能力的人,他自然而然知道怎樣選擇道路。 
規範照跑,我老子依然背道而馳。但是,關心人是在所不免。

大隱隱於市,道家不鼓勵棄世離世。
 因為,“人和人”會形成一種力量,陰陽制約,
五行生剋都要著落在“人和人”才顯示它的作用。
中文字的“禮”,就是“豆曲之示”。
示就是傳承。豆曲就是酵母。酵母的作用就是“和”。
讓那個“和成天地人之氣”的酵母,繼續傳承的“狀態”就是禮。 

我聽說有一人寫道:離鄉別井,
總是眷念著家鄉老家族的大鍋滷湯。
這個大鍋滷湯是這樣做法:,
將每一天所滷的羹湯,留下一些底,在第二天和入新的羹料,繼續滷給全家人吃,每一天都會保留若干份量的底,
讓下一日和著新羹一起煮。
據說這種“永遠也吃不盡的滷湯”是最香甜的。
最有意義的是:
一家人的心都要緊緊繫落在這一點“豆曲之示”的和氣吧,
讓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這個就是中國人“禮”的最佳寫照。
這個“滷”出來的傳承,融合了全家人一直不斷的磨呀磨,
磨到人人都心知肚明了,“世世代代的味道”永不能忘,
就是“禮”的精神吧。
我看許多解孔的“專家學者們”長篇大論,
解孔同時也不忘挖自己的鼻孔,動轍洋洋數萬言,
磨煞讀者的寶貴的光陰而永不心疼。
也不必心疼,愿者上勾嘛! 

《神奇的第二視覺》這本書,作者寫道: 
「本質上,我們每個人都“看”得見,
只是我們的能力可能潛伏著而已。
另外,探索異能的動力也是人人各有不同。
有的人,那是一種選擇,一種漸次的顯露。
另外一些人──譬如我──那卻是直接丟到你身上,
強迫你開始。你突然開始作夢,預知,感知到強烈的預感。
你也許從來不會想到自己就是靈異人,
甚至懷疑世界上真有這種人。
可是你無法和你那麼清楚的經驗爭。
你置身十字路上,卻一直給拉著往前走。你要否定自己?
過以前的生活?不可能。有一樣東西一直在告訴你,
不要再防衛關於「你自己」的某些僵化的觀念。
對於這些受到如此強大驅迫的人而言,
追尋異能不是選擇,而是一種召喚。」
《神奇的第二視覺》P170 

關心人們,關心你的生命,時機成熟,
自然而然你便會知道道路要怎樣走。 
「如果你的腦不對靈魂發號施令,
靈魂就是一個自動自發很完美的法官。
……靈魂最深切的意願就是保存它自己的完整性,
對抗理智與全民瓦解的力量。靈魂與靈魂感應。」
──《藝術治療》P3,
引述自D.H勞倫斯﹝1923﹞ 

又,我到處去參相士,所得的一個總印象很深刻,
就是有經驗的相士,一定也會對事事物粅觀察入微。
由於面王方寸不逾呎,卻要裝下五官九竅,
是一人精神的要津!加上面目感情的變化十分複雜,
面相的深刻之處正是微細之處的變化。
比如某君的耳珠只是微微的比平時“浮起而紅亮”,
姑且說是“水腫”吧,一般人士不容易覺察,
就算是有經驗的中醫師,精於望診,
在耳珠上不及一粒黃大豆的面積上的變化,著實不易覺察。
不止,前面所講都只是“靜態”的變化,
如果被相的人是生人,
第一次碰面就得把這一類微細之處看清楚,談何容易!
 所以學相之人,必定是苦學苦記。
把大腦某一些區域活化起來。還要加上一點靈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