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卷六 三洞經教部(15)

△第二太平者三一為宗

《老君所說》甲部第一云:
學士慣用其書,尋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為主。
《玉緯》云:
太平者,六合共行正道之號也。
今宛利世界九州八十一域,擺除六天,上問神人,
詳說古道,家國安寧,長居慶樂。
丁部第四云:
欲知吾道大效,付賢明道德之君,使其按用之,
立與天地乃響應,是其大明效證驗也。

甲部第一又云:
誦吾書,災害不起,此古賢聖所以候得失之文也。
又云書有三等:一曰神道書,二曰覈事文,三曰浮華記。
神道書者,精一不離,實守本根,與陰陽合,與神同門。
覈事文者,覈事異同,疑誤不失。浮華記者,離本已遠,
錯亂不可常用,時時可記,故名浮華記也。

又云:澄清大亂,功高德正,故號太平。若此法流行,
即是太平之時。故此《經》云應感而現,事已即藏。
又云:聖主為治,謹用茲文;凡君在位,輕忽斯典。
然其卷數,或有不同。今甲乙十部合一百七十卷,今世所行。
按《正一經》云,有《太平洞極》之經一百四十四卷。
今此經流亡殆將欲盡。此之二經,並是盛明治道,
及證果修因,禁忌眾術等也。

若是一百四十卷《洞極經》者,按《正一經》,
此漢安元年太上親授天師,流傳茲目。
若是甲乙十部者,按《百八十戒》云,
是周赬王時,老君於蜀郡臨邛縣授於琅琊于吉,爾來又隱。

近人相傳云:
海嵎山石函內有此經。自宋梁以來,求者不得。
或往取之,每值風雨瞑暗,雷電激揚。
至陳祚開基,又屢取不得。每至山所,風雨如故。
至宣帝立,帝好道術,乃命太平周法師,諱智響往取此經。
法師挺素清高,良難可序。受請至山,清齋七日,將就取經。
未展之頃,朝雲暗野,曉霧昏山。師拜禮進趨,天光開朗。
乃命從人數十,齊心運力,前跪取函,函遂不得開。
法師斂氣開之,乃見此經,請還臺邑。

帝乃具禮迎接,安於至真觀供養。
經放大光明,傾國人民並皆瞻仰。
帝命法師於至真觀開敷講說,利安天下,時稱太平。
自此以來,其文盛矣。帝因法師得此經,
故號法師為太平法師,即藏靖法師之稟業也。

----- 浤瑆註釋 –

周赬王是誰?
赬,zhen-,原文赧的異體字[赤皮]勘正;
[赤皮],赧皆讀nanˇ,三個字都是指赤色。
周赬王,或許是赤王,炎帝。

“宛利”,大約。 “三一”,三位一體。有多種層面,
(1)太一、真一、玄一,又謂之道玅。
(2)氣包神,神包精。三一混合,名曰渾沌。
此處指(1)道玅義。

“此古賢聖所以候得失之文也”:
念經文可以令到“災害不起”這是甚麼道理?
而且持誦的人們“所以候得失”驗證其經咒得力與否?
這是甚麼道理?有多種說法!
一、經咒與護法神相應。
二、一心念經,一心持咒所發生的心靈力量。
三、音波響應。
四、古賢古聖的願力尚在!

覈:音義同核。孟法師與周法師都是當時的道家師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