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

卷六十一(5)

 

[浤瑆詮釋]

醒句;「訣曰:子若虧於仁,則青帝非真;子若虧於義,則白帝非真;子若虧於禮,則赤帝非真;子若虧於信,則黃帝非真;子若虧於智,則黑帝非真。且夫五氣之道,體通神真,子不負道違真,即可修用。」

這一段正是修三皇五帝的訣法!道家文化頗為簡單,但是務實操作這方面則深不可測,我暫時給他一個概念稱作「形氣相應、道形合化」。中醫亦有「形神相應」之說法。目前我的時代科學尚無法接受諸如這個「觀想東方則可以獲得木氣」。木氣,又稱為木真,木之真氣,於此類推。更何況要這一類科學人去將一個人的「好木多仁」與道德之「仁」聯繫起來?更難!於此推廣,虧於義者,他的白帝之臟與腑的氣機一定失衡。即言肺、皮毛,大腸的氣機必然失衡,有義之人其人皮膚煥發出一股非語言莫能形容之光彩。因此理論上審查一個人的五臟氣機,便知其人人格狀態。這是相當嚴肅的問題,原本不可以在這裡公開講,可是我的時代走入公正天條的時代,因果自負,道秘公開走入庶民。舉例:牙齒古人說是「忠信學堂」,若一個人早年就開始牙齒脫落,不出五十則已脫完,這意味著此君,﹝不說這一世,至少是前世已﹞造下不忠信的業果。由此推廣,其人體質必定是脾胃偏虛。道家的方法對待這一類「業障」(佛家概念)就是發起內光去照他!

[難字]

元化:使身體機能純粹化。又作宇宙的自然變化。

「身口意三業」:佛學術語。

「性虧五德,凶惡順焉。」順,四庫本、輯要本作“萃”。究竟是「順」還是「萃」?「順」,有隨業流轉的意思。「萃」有聚攏的意思,又作野草叢生的樣貌,惡相顯焉。

[ -@]目、Yingˊ異體字「覮」,又釋作目光澄淨,正視平視的樣子。現代人反而習用異體字,正字在電腦字庫中查不到!全文一樣。後文還有「臨目」,臨的象形是雨水自上而下,比喻目光自上而下打量。造字本義:俯首察看。「臨目」在道典中是十分常用的詞。

覮目與臨目一起出現,這個意思是,打坐前準備功夫,首先讓本人瞪目平視遠方,將頭頸擺正了,然後自然合目,留一線光向下看,似看非看如雨如簾,頭頸的角度都保持不移。又見後文補充說明。

太淵與大淵:本文兩個概念不同,應區別理解。此文大淵指北極,太淵指肚臍。(C061-02)(net譯文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