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星期日

第一章相學總綱(3)

三取清濁。

一人外表看起來好像很有福氣的樣子,
予人有一種“厚”的感覺。
厚的感覺,還要包括他對待人有沒有厚道。
所謂厚道,就是重視人家的需求。
他有但是不給你所需的,你不能說他不好。
但是如果他善巧方便撥一點給你,知道你也有用到,
就是他對你厚道。給人方便就是厚道。
這種厚道就是將來養成福氣的基礎啊。
樂於助人,就是將來養成貴氣的基礎啊。

知足則富,人敬者貴。
經言「但人體厚者。自然富貴。清者縱瘦神長。必以貴推之。
濁者有神。謂之厚。厚者多富。
濁而無神。謂之軟。軟者必孤。不孤則夭」。

余秋雨說「勿把善良當淺薄」。
濁而有神,就是善良。濁而無神謂之軟,就是淺薄。
軟,就是指一個人對宇宙人生缺乏當下承擔的氣魄。
濁而無神的人,他的輝光不展不活。性靈之美被埋了。
這樣的人經常會孤傲而自以為是。
「不孤則夭」道家的「不……則」的原理,如概要中所述。

前面講的那些厚、濁、孤、夭、富、貴、貧、賤等等,
都是生命之流的一種表現。
比如山上的水將會流過潔淨的細沙,
也會流過村莊污濁的末流。
要做一個奉獻的人生,一定是要稟天地之正氣。
並不是說,修行人就可以清濁不分。
不則原理,是講兩極終結,但不一定是“孤夭”。
只是人生道路,走起來比別人坎坷一些。
這一切,在生命之流最終落實孤夭之前,還是可以改良的。
古賢講道,經常把兩極「最好最壞」一起講。
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是要讓後輩有機會發揮他們的性靈去做取捨。
物有兩極,性則中道。人可以改造自然,
如中國的三峽工程,為甚麼人不能改造自己?

夭,指成年以前就死亡。
古中國的成年年齡是界定於16歲,
16歲就要入“大學”學習宇宙人生的道理。
相學的經驗,夭可以達35歲,因為目運還有帶先天稟賦,
所謂性命關天。一過了目運,就要進入鼻運,
鼻子管自己本命運程。是這一生惹來的。
若死於48歲,鼻運之盡,不能算是夭亡。
實際上幼童清極之人,往往也會夭。傳說是天忌英才。
好像清末的蘇曼殊大詩人。人無僻不與為友。
道家允許有條件的清濁並存。所以曰「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