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星期二

不同時代的相學的詮釋(2)

性行/

首出《月波洞中記卷上‧心隱》。
杜子曰、
原文由這一句開頭“夫欲相之,必先試之”,
也在這一句下結束這一段落:“故曰凡欲相之必先試之”。
本句出處“性行相外,乃得其真”。
一人心中所想﹝性﹞,
須在他付諸行動﹝行﹞,展露於“外”,
此時乃可以見其“真”性行。這是相學十分現實的通則。
有些人不主張“試人”的觀點,
更何況試人之法也有高明淺陋之分!

又、乃得其真,怎樣才算是“真”?
要知有些五行像相在平時無事很難看出他的本事,
要在有事的時候方露其“精”。
文中提出五精之說,乃正宗道家心法也!
文末十分精要:
是以君子之性通而不執,小人之性執而不通。
君子有將來不期身貴而自貴,雖不徼福而福自至焉。
小人無此去自望身榮而多得禍焉。
故曰:凡欲相之,必先試之。性行相是動靜結合的結果。

又、西洋掌相學有一說左右掌又分
“性(personality)”與“行(characteristic)”的差別。
比如左撇子的人他的“性”將反映在右掌紋與掌形上,
他的“行”將反映在左掌紋與掌形上。
餘此類推,這是西洋掌相學的心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