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星期六

第十一章‧一些技巧(3)

初學者須知反覆求證

所謂八面玲瓏,不論是以怎樣的方式碰見一個人,
一定要不錯過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覺。
雖然通常我們都會接收到習慣性的警戒說人不可貌相,
更不可一見面就斷人善惡吉凶,
但是一碰面的第一感覺確實很要緊!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人不如無人!
我說他很重要,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不喜講道理,
我要讀者自己去體會,眼見為實!體會為真。

經曰:相法多端,理居總斷。
首先將一把抓下來的全面的資料備存,按兵勿動,
然後冷目旁觀那人的言行舉止,如果有機會,
最好趨前與他她攀談一些話。舉一例:
某君是我久聞其名,未見其人的文化界人士,
有一次在佛教活動的聚會中,我見她兩夫妻來了,
心念一動,我趨前向他打個招呼,
我說:請問你是XXX嗎?你是找XXX的嗎?XXX出去吃飯!
那人瞥了我一眼說,在我的主觀意識裡,
可以說此君是很不屑的語氣頂回我一句大聲地說:
是去用餐,不是去吃!

他的反應真的很令我久久不能釋懷,很尷尬,
總之當時我覺得跟此君的因緣很特殊,我坐回我的位置。
在一旁,我回想我與他的臉很靠近,
我習慣性的一把抓看到他的目露異彩,因為太集中了,
他身旁的太太的當時的神情,我無法留下印象,

一把抓印象的好處就是可以令你在事後慢慢反芻,
雖然一如前例,有些反芻是很痛苦的,還得自我克制,
我甚至會一邊在想著他的“印象”,
而一邊卻在構思著,將來要怎樣報復!
我又抓到此君的聲音有破,音尾不收。
其餘如法令僵硬而深長包嘴,臉型屬方長,
額頭發達,耳大等等。
總是覺得對此君有許多“query”﹝質疑﹞,久久不能下結論。

後來的半年內,我們有四次見面的機會,也交談,
雖然話不投機,大致上很肯定此君尚屬正直之人,
由於了解了這一點,他以前給我的壞印象,也就不值一提了!
後來為著一件事,他找我募捐,我也答應了。
還不到半年,突然驚聞他心臟病暴發,死了。
顯然他的暴斃,以相論相,可以著落在兩個重點:
一、聲音有破;二、目露凶光。

他死後我還是未放棄分析此君之相的心願,
有一次我突然想起一次具體活動的共處中,
我看到他現出“懶洋洋”的神態,不是一陣子,
而是整個活動的時間,一周。他的臉懶洋洋,
他的音聲也懶洋洋,這是生命之兆!
我對自己說。自然他的“氣急”一碰就反,
典型A型人的脾性也須考慮在內,
這種人特別容易患上心臟病,但是這些都是支末而已!

重要的是,他已經很明顯現出不久人世的生命之兆!
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前,認識了懂相的密宗人,
他告訴我聲音有破的人,很容易患上心臟病,
甚且曾經有過心臟手術。

所謂動與天俱,靜與天游。
看相一定要參佐那人的行止。尋求印證。
比如本人滿口粗言,卻能寫出篇篇好文章,
這樣的人怎麼可以輕率的認定他是粗人呢?
學相之人不會死在約定俗成的道德框框。也不可以逞強!
不是人人學相了就會看氣色的,這個要看天分與資糧。
有人會看氣色,可是自己不知曉自己已經會看了。
真正的相師與普通有閱歷的江湖人,兩人都頗識閱人,
但是相師是相學的聚大成者。
講得到、看得見、做得到、寫得出。

一定不要忽略了以動向來印證靜相。
動相我稱為行相,靜相我僅僅稱為相。
動靜互證之結果我稱為“性行相”,
這是由於相由心生,相由心滅,
這個概念是麻衣相法千古之秘。
佛學常用這個“心行”這個概念。又常用“性願行”的概念。
可是這個“信行”的概念
首出於後唐《玉管照神局》耳主聽之章節,
金代《人倫大統賦》引述時誤題為“心行”。
氣色有更深的內涵,將會在《高階讀本》討論。

前已明言,氣色是面目表情的微細變化,
將這一系列的變化,暗叩相理,就八九不離十了。
有生活體驗的人都懂相,相士只不過是聚大成者。
可以講出一個所以然來。看不準的時候,
與其懷疑古人誤我,毋寧哀嘆自己學藝不精!
所謂“大宗師”就是有一個精神特色:講透透。
豪不保留的講透透。講不透的不能稱為大宗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