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

卷三 道教本始部(26)

◎三寶雜經出化序

一切的起頭,元來先起,都要源自本真。
本真若是清而凝,好像大山那樣嶷然,
又好像深淵那樣安靜,
這個身體即可以常安住,無去來相。
自古及今,這種說法都未曾改過。
無形無名,為萬物之宗。

《三元經》提到“眾生”是真父母。
我之所生,正如因緣和會,寄胎父母而生。
眾生靈照,本資真父母而生。
但以本性既微,未能照見,為塵勞所惑,
遂便有身。有了這個眾生之身,
形成了憂患,萬累也跟隨著來至。
因此不能擺脫,轉輪五道,再還源也真難以遂還,
這是由於本性相資糾纏。

人人靈照本同,皆有智性,
可是有些人最終不能修到返真。
聖人興慈父之悲,愛同赤子,隨宜拯濟,
使之離苦,獲得不求回報的快樂。
是以三洞及諸法門,隨其所好而開,
今其解脫。解脫靠誰?
靠機緣與能悟。悟則受行,能棄俗法;
安神無為,得不死術。

若有智者能為諸人解暢經旨,
使長迷反曉者,其福可量乎?
我在出家學道之前,遍尋經教,求之意緒,
修到幾乎有彷彿欲度脫的樣子了,
每遇人則講述三寶出化所由,
並訓解經卷數篇,辯諸疑惑,不明白講到明白為止。
這一篇僅僅寫來留給有道君子;
述作而已,不敢遠其中道。植訓乖謬,覽者詳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