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雲笈七籤卷一‧道德部(5)

[正文白話釋譯]
先秦十家,法家的人崇尚利益均同,乃以行為自檢;名家的人崇尚定真,而以正言語示人;儒家的人崇尚博愛,而用清譽聲名來策進於人;墨家的人崇尚儉嗇,並以智立人;雜家的人,以為可以聚眾家之美,見好就收,大約就是這樣。哪麼法家的人一旦露了形跡表示非常檢聚,巧偽必生;名家的人露了相表示非常定,理恕之道也必悄悄喪失;靠美譽來策進鼓吹,爭奪必起;矯飾標榜,乖違必作;沒宗旨以行,穢亂必興。這個真是捨母就子,要反了!沒守則了耶。
然而起因一樣而結果不同,宗旨一樣可趨勢有差異,學習的人不明白他的導因,被他的風潮所迷住。光看著他有“齊同”這樣的一個意思就已認定他是法家,只是一睹他的安定與天真的樣子則草率給予認可是名家,只要是有一點“純愛”的人則認定他一定是儒家人,只要鑒察他有一點克己儉嗇則謂稱其人一定是墨家,見到其人劃清陣線不與他家牽連,就必然是雜家囉。隨意他所憑,一己的鑒察結果而認可正名,這是順其所好且執意要做。所以故,假使有發生類似紛紜憤錯之討論,或者殊趨辯析之爭辯的事情,正是由於這個引致。
-----(C001-10)
----- 100819-1934<詮釋>移至<T2傳承>    


[正文白話釋譯]
老君的文教,以終極結論來證明初始的命題,據初始之事本以詳盡探討一直到結論出來。論題開闊而遠達,導入核心主題而不牽強附會。推理尋思契入真義,推理而盡理。善巧的喻事法度而兼能突出他的中心思想,綜合交匯來給出完美的交代。
所以引起共鳴有感而發端於論事,莫不讚美老子是興起這種言論的肇始者,因而演開流傳;不同宗旨而又能獨創構想立論,難道不是在微細至理的層次上而融會貫通的結果嗎?可以以此為證。立論不同而旨歸一樣,種種的用心思索也必能達致真理的理解,舉凡總結歸納以達到通透至理的目地,所以有能力觸類旁通的思索者,莫不欣慰所思所想有了響應,獲得真實本義。
一切存在,都假以他的表像的反面示現;功作之所以能剋應,這是「反其名」才會成就的。存念活著的人不以存活為活,而是以他不會忘記死亡為宗旨;安穩的人不以安作為安穩,而是以他不忘記危險的時候。所以一直保守存活的人反而死得快,不忘亡者存;安於其位者危,不忘危機感的人反而比較安穩。
善於使力的人可以抓得住秋日鳥類新長的絨毛,善於聽的人可以聽聞雷霆的洪響,這說明了“這個”道的形反關係。安穩的人有真正而實在的安穩,不是虛誇其詞表示一種虛假的安,而因此認定他是安穩的,非安而所安。活著就是活著,不是說本來難以存在而假說存在;侯王實尊,這個實尊並非指那個非尊之所尊,這是在講大概的道理。
名號生乎形狀,稱謂出乎涉求。因為有了形,所以需要把他“狀”出一個名來。因為有了訴求和目地,而後始生稱謂。
所以名號本身不會自己冒出來,稱謂不虛出﹝若有,必是冒名!﹞。有了名號則必大失原旨,有了稱謂則未盡其極。這是所謂“玄”的現象!由此而延伸則玄之又玄、之又玄…;
然,稱道則以四大概括之。一如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城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001-11)

----- 100819-1957<詮釋>移去<T2傳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