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雲笈七籤卷一‧道德部(11)

往昔伏羲畫八卦,以萬物為象徵,弄明白性與命的道理,順著道德講究太和之氣的思路。老子也是先於天地,本於陰陽,推演性命學說的極致道理,還原道德學說的原始奧妙。這是跟伏羲一樣的思想沿革。文王,觀察宇宙之大數“太易”上九、用六的變動,以最高的綱領,而以中庸挈要的原則翼求變化。老子也視察太易七八之徵,致柔守靜,而統之以大約。這說明文王上九用六行代表天地陽性的變動,老子天七地八之數代表天地陰性的變動。相輔相成。這個也是在走著文王思想同一條路線的。
孔子依堯舜二皇的思路,定憲立章整紀文武,以仁義教育引導人民。老子概括了伏羲,黃帝的經驗,涵蓋了天下道德基礎推行教化,中心思想還是可以與孔子瓊美。這三君子,文王、老子、孔子,是聖人的典範。
老子善於變通反合,深研變機,窺探歸精,可謂至神。而王弼(Biˋ)主張聖人應與道合為一體,認為老氏未能體道,阮籍(RuanˇJiˊ)又提出上賢、亞聖之分別,都有補助沿襲的意思。豈能以老子不夠入世就以為可以否定他的文言思想?不然也,真是令人嘆息!
----- (C001-26)e


古往今來聖人在世,有的露跡,有的不露形跡。
所以大道不行,或者有些人捨身奉獻,以天下大利作為他所憂患的方向;或者一生不露名,隱身不出。顯示這些人不想要受到世故的拖累。有跡無跡,殊途同歸。
其實這都是道義的門檻,不僅僅是為了做些與俗相反的行為凸顯與眾不同。然則孔子仲尼之所以入世,老子之所以出世;老子之所以默然不露名聲,孔子之所以言文教示,這些差異僅僅一個表示譬如屈、伸、隱、顯的極致而已。
二君子的思路怎樣識別?司馬遷統序眾家,以道德為首,可謂知本末。班固作《古今人表》,批判老子的思想僅屬於較低層次的第三品。雖然老子的聲名可以批判貶低,難道老子的道法聲光也可已貶毀磨滅嗎?真的很令人嘆息!
----- (C001-27)e


老子大道的學術,被當代人忽略遺棄太久了,恰恰是這些評論家所應負責的!況且仲尼親自去晉謁(jinˋyeˋ)老子,讚歎老子的道“猶龍乎”,並追隨他學禮之道,坦誠無間,已立於文史,後世的人不明瞭此中探意,是以異端誤解的諸種說法紛然冒起!由於迷信的人們不曾追根究底,人云亦云,非議的人並不曉得真相史實。噯,我靠!
澄清誤解的說法不立,則老子的思想原旨或會無聲無息不了了之。而今闡明真像理緻,彰顯微言大意,讓老子的真理昭昭然,與群聖人意相合。有人也能體認老子之道而用其名,古今融會,極致的道理其實易如反掌。以前作老子道法的討論,獨獨太史公的見解比較有道理;為防止顯得孤陋寡聞而減少接觸老子的真理,唯漢文帝一人!其他皮傅詭說,皆不足取。

----- (C001-28)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