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8-09)[浤瑆詮釋]
這一段文字要旨:
1-真炁的往返消息,其特徵是「一陽生五陰之下」,因此又可以稱作「復氣」。﹝《周易‧復卦》 ﹞
2-再次給別家不講的概念下了反註腳即:伏氣不是字面上的伏與服,而是指還丹的特相,哪麼伏氣之本生之處在哪裡呢?別一卷已經講明,不再囉嗦。
3-氣與形相資憑藉,彼此不施不失。氣形相資而產生作用,而成為「色」。
4-「聖人知外用之無益,所以還元返本,握固胎息,」改作這個亦宜:「聖人知外,用之無益,所以……」修行人須知何時用之,何時不用!取合「元和」之大朴,不死之福庭。大朴大拙,乃能不死。不死,就是靈生活潑潑的意思。
5-「神和則可以照徹於五藏,氣和則可以使用於四肢。」其剋應也莫測:五臟氣機平穩,既使有恙故也不慌。四肢溫暖而紅潤。看其何處紅潤?自己找唄。
6-「凡人勞神役役,無一息駐於形中,而希長生,不亦遠乎!」
7-慾之勃發,須視氣之有主無主!這是在說氣之有根無根。「臍下結嬰」,這個結嬰,未必指懷孕,而是指嬰氣。氣有根,既使有慾也不動。嬰氣就是痞悶感。
8-究竟是氣先還是色先?似是多餘之問!中文字在一般表法上經常相反,比如陰陽,比如氣色、神色,等等。在修行的道義上,則必須按部就班來說個明白!其人的內在一定是氣先色後,先有氣動才有發表於色,可是表形於外則是先見其色而知其氣。又未必容易見其內在之氣。於是前面修行格言:「不知形者,不可與言氣;不知炁者,﹝不可與言色,不知色者,﹞不可與言神。知神者,則資道矣!」
9-佛家觀四念處身、受、心、法。道家也觀這個,但是表法迴別!道家觀形、色、氣、道。至於有我無我之爭,真人都不知矣!假人才有空辯論。(C088-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