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雲笈七籤卷一‧道德部(4)

[正文白話釋譯]
道,取像於萬物的原由。玄,出於幽冥。深,探賾而不可測。大,彌綸而不可極。遠,也是緬邈而不可及。微,幽微而看不見。(這些概念,弄弄總總,)若是套用於這個自然大道,諸如玄、深、大、遠之言,各有別義,未必能說盡(天道的)極致。雖然﹝我們平常都在說﹞彌綸無極不可名細;微妙無形不可名大。﹝人們總是執著於有細一定會附帶某種條件來表示其細、有大一定會附帶某種條件來說明其大……可是以道言道,念茲在茲,周布包羅也可以很微細,微妙也可以很大!﹞所以《道德經》說過:“道”的概念字就是“玄”而不能賦予名相。然則非得言說,則必喪失他的本常,非得賦名則必乖離了他真實純粹的本懷,勉強去影響他則必遮撇他的本性,執著於這一切的人必招致喪失真理的本源。
-----(C001-07)
----- 100819<詮釋>移至<T2教化>


[正文白話釋譯]
以是故聖人不標榜著自己的言文為緊要,則不違反常倫;更不會死在名可名,他則也不會乖離真理;不再以“我有做”作為“所作已辦”的功勞,則可以避免敗壞其真性情;不以照章行事作為一種制度看待,則不失其人之初的單純本原。
-----(C001-08)
----- 100819-1842移此<詮釋><T2教化>


[正文白話釋譯]
對待老君的文教,一旦辯詰則必迷失道的要旨。一旦予以定義,則離其本義太遠。他最後的歸宿是“太始之原”,在那裏我們可以了解道的自然之性。
這個老子之文學,為我們演示十分幽冥的道理使到我們有能力確認下來各種迷惑。
明了道,即使知道了事件的“始末”也不會去干涉。即使知道了事件的衰退,也不會去補救。只是管好那個本、那個母就可以了!
一般凡夫喜歡取巧,在“動向”尚未發軔之前就開始了作為。
明道之人,不會因為依賴他人而去追責他人,即不會責備求全!一定是要自己體認下來這個道。這是在講“老君之道”的要義。
-----(C001-09)

----- 100819-1910<詮釋>移至<T2教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