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6)

三者軒轅之時,倉頡傍龍鳳之勢,
採鳥跡為古文,以代結繩,即古體也。

四者周時史籀,變古文為大篆。
五者秦時程邈,變大篆為小篆。
六者秦後盱陽,變小篆為隸書。

又云漢謂隸書曰佐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
出於徒隸,故以隸為名。此即為六書也。

----- 浤瑆註釋 –-

以上是中文字的沿革。
“傍”,模仿。。“採”,模擬。

史籀,zhouˋ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史籀篇》一部,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已经佚去。
傳說《史籀篇》是寫給小孩的讀物,字體十分獨特雋美。

程邈,秦代書術家。字元岑,東海郡下邳(今江蘇邳州)人。
相傳他首行先將篆書改革為隸書。蔡邕稱其“刪古立隸文”。
唐代張懷瓘《書斷》稱:
“傳邈善大篆,初為縣之獄吏,得罪始皇,系雲陽獄中,
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筆法,成隸書三千字,
始皇稱善,釋其罪而用為禦史,
以其便於官獄隸人佐書,故名曰‘隸’。

隸書是中國古代文字發展的分水嶺,
為行書、楷書、草書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盱陽,xu-,意義不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