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5)

◎釋《太上金書秘字》(下)

 青童君請問太上道君曰:
“治心入道,科術參羅,各云要妙,由之有緣。
未審今之所最要,何方為勝?”

太上答曰:
“勝理雖多,其有最者,治心之要,在乎慚愧;
動心舉目,轉體安身,常懷慚愧,不忘須臾,心神乃定。
定則入道。此為最要也。” 

----- 浤瑆註釋 – 
開始講“常法”。生活上的行持之法。
以下一大段,自己參詳可矣!

 青童曰:
“何所慚愧,而得入道?” 
太上曰:
“心有神識,識道可尊。尊由無為,而我有為,
有為有累,志願無為,無為無累,不可便及。
力進苦遲,負累稍至。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當思我稟生,生由父母。父母鞫養,辛苦劬勞。
而我成長,學術不深,無奇方異法,
令父母延年,長生不死,同得神仙。
此期未克,供養又虧。公私愆過,父母垂憂。
思慮不精,功行怠退。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父母愛念,令其攜誘,從師學問,
智慧通神,求得仙聖,為道種人。
師又勸勵,方便抑揚,善誘善接,
既練既陶。而任欲肆心,負違師訓。
或將成而罷,叛正入邪,攻伐師友,
反道破經,罪延尊上,禍滅己身。
災殃將至,不知改悛。或不自覺悟,以為真正。
苦及方悔,悔無所追。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君王賞德,搜賢訪美。舉其宗鄉,拔其萃類。
爵祿光厚,宴集綢繆。不能竭力盡忠,贊宣聖化,貪榮慕勢,阿諛面從,佞媚自進,抑絕高明,嫉害勝己,結對連仇。
災凶賊害,毒至不知。知不能脫,誤及親友。
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崇道不忘,事親能孝,奉君必忠,
不負幽顯,而前身宿障,否病相纏,公私口舌,誹謗橫生。
或鬥訟牢獄,非意而及。或執勤守慎,清直異群。
君上所憎,眾邪所怨。
或事師敬友,往還身心,遭罹凶醜。
惡鬼惡人,交互劫掠,懾脅中傷。
或為善成惡,舍財致怨,盡禮為佞,竭誠為姦。
或起立館舍,繕寫經圖。堂宇雖立,不得常安。
篇部雖多,不得披覽。公私罣礙,風火志失。
慘疾饑寒,不從本忘。白日空去,素願未成。
一失生道,方向冥冥。幽苦煩惱,未測還期。
今欲救之,未得要訣。為此慚愧,不離心中,心中有神。
不知慚愧,則馳競遑遑,無時得定,定由慚愧。
慚愧既立,常在心中。心中有慚愧,俯仰思道。
思道不忘須臾,則神明定乎內。內定則罪去,罪去則福來,
福來則成真,成真則入道,入道由慚愧,慚愧則入神也。” 

青童曰:
“慚愧在心,謹聞命矣。請問慚愧在跡,其狀可聞乎?” 
太上曰:
“善哉善哉,要爾之問也!
夫有形則有心,有心則有事,有事則有跡,有跡則有狀,
有狀則有言,有言則有法,有法則有道,有道則可陳矣。
學士治心,慚愧在內,慚愧之跡,其狀在外。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是其狀也。
慎言語,懼悀總也;節飲食,慮貪饕也;
衣麤而淨,在素潔也;居陋而隱,守靜篤也;
恭敬一切,避淩辱也;不敢為先,免嫉謗也;
始終貞信,潛化導也;進止和光,密行教也;
挫銳解紛,明道有時也;出處變化,見神應之緣也。
各有其法,同是慚愧之狀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