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般若

學佛之要,不在於求得。而在於求失。
不在於求益,而在於求損。
損之又損,把胸中的無明妄想,煩惱,是非盡早損去,便是天真(佛)。

聖人之言,無不從心上發揮。心為万法之本。
曉得用心,則一切聖言,可迎刃而解。心外取法者,勢必万藤纏繞,妄上加妄。
我們只要照亮自已,才能照亮別人。俏倘若自已一團黑暗,怎能照亮他人呢?

理上是空,事上是有,行其事而知其理為中道。

文學般若→不覺
觀照般若→始覺
實相般若→圓覺

佛陀教化眾生,最基礎的方式是對實際生活的指導和糾正。

如果你厭惡此相〝生滅無常〞,而去尋不生不滅,
等于離開金牛找金,要尋不生不滅,當于生滅相續中求。

如來為彰「諸法實相」,是故隨實作假施設(圖案)。
眾生不知按圖索驥,反以「圖案」為‵實′,盤桓不休,
不但驥不可得反而重增迷惑,此皆不了「法假,相假,名假」之故。

無念的真義,並不是有物不思,念盡除卻。
假如万物不思,也是法塵,苦見一切法,心不染著,名無念。
苦感念不捨,執著前境,便成雜心。

一相三眛:
不住於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不取不捨,不計利害,成敗等,心不被染。
一行三眛:
要在一切處所,語默動靜,保持直心(有知覺而不著任何法之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