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話茶禪

禪有作用,喻鏡能映物,若受塵敝則失其作用,就不是禪。
作用用心,倆不相離,也不能對待。
作用用心是一体的。就品茶這一事言,心,可以用得很極致,也可以用得很孤狂。

茶有貴氣,它真的很嬌貴;要學習怎樣用心,品茶無疑是很好的入手處。
簡單說,一心品茶,用心品茶,隨緣了知茶的種種,不起心動念,觀因緣生滅,即是茶禪。
品茶當中,用心當中,眼耳鼻舌身意,都有涉及。
以四念處品茶,最能体悟茶禪三昧。一時佛在眾妙香山,深情切茶,禪機乾乾,問汝能作得主否?

如前述,禪是能作用,所作用。品茶也可以很禪。
茶禪的先決條件就是:放下!放下六根攀染,一心品茶。
品,用三口。那三口?身口意三口。
是故品茶的過程中,身的受用由鼻入,手入、耳入。顯出動態的優雅。

口即指舌覺,反嘗自心、自味。兼及言談往來威德內儉。
意,指一心一意隨茶汁的氣、味,顯出種種自在無礙境界。
口不多話,慢慢地品進去茶禪裡。
茶禪有理、体、用之權別。
理即指技術層面的。体即一心一意。這是指內業。用,尤其重視借茶的風雅,以外相應內心,培養自心的素養。

中國茶學家莊晚芳,提出了「茶德」一說。
茶德精神可概括為:「廉、美、和、敬」四字,尤其重視「和」──和誠處世,建立美好的人際關系。
韓素音指出:「茶是獨一無二的真正文明飲料,是禮貌和精神純潔的化身。」這是指外業。
茶禪的如是我聞,若果聞不出甚麼体悟,眼下的一切好像都是死物,心下亦都死了,枯死的。
茶禪是品出來的。是誰?品到了那一界裡去?是你某某的眼角尾散發出橙黃色的眸光走漏了消息!

通常茶道中人容易有兩種偏執:其一,執於茶類的優劣﹝當然魚目混珠的雜茶吃多無益﹞,其二,執於主觀的種種觸受。刀很利但不能切割自身,茶固然香但它不是禪。
茶禪宜過渡到另一層次裡。讓品茶回到品茶。
鄭板橋啜茗,「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甚合大乘菩薩精神。
茶禪可以牛飲有聲,更宜細啜斯文。小口細啜百千劫,茶香遍及華嚴界!
讓茶杯中的波光,在眼下滑動著,在鼻前飄揚著,徐徐由舌尖引入,有如天降甘露,時而萬泉逐川,時而流入萬石岩之間隙,顰齒生香,懵懵懂懂,仿佛深淵下有小魚游動。
滋味滿滿。「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

杜子曰:捨爾靈龜,觀我品茗。有詩為證:
眾妙苦香茗作舟,淺灘湍流輪輪轉
忽忽迷航陷深淵,乍現平川大海流

品茗的時候,要身口意相應。
如果能不時調息,裡應外合,功夫應手,得手應心,得心忘言。一念即登彼岸。
過境即墮紅塵。講爽罷啦!茶禪果是這麼便宜事,通通可以拿去賣!

茶禪的「解深密意」還須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作息,要善心觀照用心。隨緣度日。直心是道場裡頭住著半個癡人。
對境現起時,用心緣覺當中,做半個智人。起心動念要知身在何處,境界現起明了因緣。
你怎樣品出茶禪三昧?你就如法品一品自心用心。
又如隨緣度日,遇到所惡之人就在眼前一起品茶;這種茶禪可以禪到風雷地動。亦可禪到涼風習習。
冷眼看閣下,一佛尚未出世,七佛急到出煙。末了,敬您一盅:─
茶、上茶、好上茶
口、徊口、品三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