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辛卯 2011 賦 解釋

兔子的典故有很多,從星象神話到烹飪飲食,都有;
從古周到明清,都有兔的文化!兔文化始於夏代,可見於《山海經》。
古代的中國,白毛兔子是很稀有的,所以是祥瑞之物!
記載可見於《後漢書》、《禮記》等等重要的典籍中,
牠尚且是珍貴的祭品,《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兔曰明視”。
兔子養肥待祭,他本來不開的兩目,身體一脹,兩目也隨即開啟,故曰明視。
此後變成了兔子的別名。一直到宋代,白兔還是祥瑞珍稀的動物!
此後即有舶來品,就變得普及了。

兔子的別名也有很多,可見兔子在中華文化裡頭有十分親切的淵源。
神話裡頭凡稱“白玉XX”多數是兔子精怪所化生。
兔子的別名有:月魄、煢煢、月精、鵷扶、明視、卯;
除了應節詩中有提及的這些,尚有未能提及的更多包括:
顧菟:出於《天問》
月精:出於《淮南子》
東郭(junˋ):出於《戰國策‧齊策三》。
毛穎、[需兔]、等等艱溼難寫的字都是韓愈獨創的兔子的別號。
傳說:
“月中有兔”
古代傳說金翅鳥代表太陽;玉兔與蟾蜍則代表月亮。
“月中有兔”始於三千多年前的殷代。
當代學者季羨林認為“月中有兔”之說,起於佛經。
並引述玄奘《大唐西城記》的故事佐證。

“兔望月而孕”
兔子的懷孕期正好一個月左右,並且是與月相變化同步的。
《博物誌》有載:“兔望月而孕”。

兔頭可以鎮邪穰災
古代漢族有歲時風俗,每逢農曆正月初一,
掛“兔頭”於門額上,可以鎮邪穰災。
兔頭可以用真兔頭,亦可以麵製,以土製。
資料見於宋陳靚(jingˋ)《歲時廣記》。

祭月的風俗
古代有祭月的風俗,只限於女人與小孩!
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都在中秋祭月,現在還流行著。
祭月時所用的月光馬子,又稱為月光紙,上面有畫兔子的形象。
祭月的場景可見於明代劉侗著《帝京場物略》。
眾多中華歲俗中,可以促長親子關係的風俗,
正是“拜月”、“祭月”這個活動,那是婦孺皆歡的活動。
小孩子用紙做了“兔兒爺”﹝即兔子的公仔圖像﹞跟女性長輩一起祭月。
老舍《四世同堂》有精彩的描繪。

九月九吃迎霜兔
至於九月九重陽節吃迎霜兔的風俗流行於華北一帶。
都以野兔烹調。大約是取兔長壽的意義。
兔長壽的說法源於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卷三《對俗》云:
“...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
這種一錘定音的流言,也深深影響了相學的見解,
都一致認為“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其實未必盡然!

赤兔與飛兔
兔善跑,古人喜以兔名馬。秦始皇有名馬七匹,第一稱追風,第二稱白兔。
資料見於晉崔豹《古今注‧鳥獸》。又、
《宋書‧符瑞志》:“飛兔者,神馬之名也,日行三萬里”。

后翠夫妻與兔
兩人的生死都與兔脫不了干係。

云英未嫁
唐代裴鉶《傳奇‧裴航》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書生裴航因渴求飲,遇美女雲英,求婚。
其祖母要求裴航尋找搗藥的玉杵臼,方允婚事。
裴航百計尋覓始得,又為搗藥百日,才與雲英德配眷屬,原來雲英是玉兔下凡......

《詩經》中的兔子
兔子的文學形象最早出現於《詩經》,這是兔子文學的典範。

隱德之友
晉人張浚有《白兔頌》:
其毛春素,纖毫秋黑。點綴五彩,漸染粉墨。蓋久隱時見,應世德也;
徐疾備體,達消息也。資質皓朗,民之則也;
被白含文,好無極也。秦失鹿於近郊,晉得兔於遠境。

煢煢孤寂
兔子在詩人與民間傳說中總是與孤獨扯上關係,一如嫦娥與玉兔,
長期的守在廣寒宮中,還不能說他們孤寂嗎?
李白《把酒問月》:“白兔搗藥秋復春,姮娥孤栖與誰鄰”。
白兔與棄婦扯上關係乃出於漢代怨婦之《古怨歌》: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漢代竇玄,狀貌絕異,天子讓他與元配妻子離異,再將公主嫁他
。竇妻悲怨,寫《古怨歌》寄給丈夫。
兔子與孝道也很神祕:孝子守墓的故事,經常都有白兔為伴。
神話裡頭經常以兔子作為人神之間的引子。

成語、扑朔迷離
有兔的成語很多,都有典故。其中最讓人覺得“扑朔迷離”就是這個:
語本北朝民歌《木蘭辭》:
“雄兔腳扑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扑朔,腳亂動。迷離,看不清物的狀態。

至於兔子與烹飪有關的文字,多不勝舉。
以上資料均取自《十二生肖》P152-P172。趙伯陶著,齊魯書社2002年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