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浤瑆詮釋]
這一段的內容提要:
一、「和理則道德」。智與恬互養,他的本性則會顯出「和理」的氣度。恬智則是定慧的開始,「和理則道德也。」句中這個則,我釋作「效法」。不釋作文法的因果關係。和理是道德的一個傘面的表達。這個理,指性理之理。一個人總是氣不和,無論如何難言道德!
二、「有智不用,以安其恬。」這是莊子很大的一個思想,有智不用,可是落在現代社會,如何跟這個現實衡量?我也不會!這個世界,總是有人忙碌,有人閒賦。
三、「心之為物,即體非有,隨用非無;」心物,有了這個現實的心,它存在而不佔有﹝即體非有﹞,應觸隨用,不是有心也不是沒有心﹝,隨用非無﹞;將自己以為那些非與無都放養著,隨時備用,沒有這個潔癖。須知某一類人十分排斥非與無,這一類人將「德」這個怪物和非無扯到一塊上。
1-良由,與斟酌對。
2-「心物」概念是說:心,似物非物。又指:心與物。
3-玄石飲羽,玄石:黑色石頭。指成語「射石飲羽」,箭射向玄石,心氣一如而能一箭隱入石中。
4-朱夏殞霜;朱夏,炎夏,夏季。成語「隕雹飛霜」指遭受冤枉和誣陷而感致天氣變幻。出處:漢·王充《論衡‧感虛》:「鄒衍無罪,見拘于燕,當夏五月,仰天而歎,天為隕霜。」《太平御覽》卷八七八引《晉書》:「武帝時五月雹,傷禾麥壞屋,時王濬有大功被陷,帝不斷。」[實用查詢Wiki]。
5-玄石飲羽,朱夏殞霜;兩句比喻心的力量很強大,
6-「二乘」佛與道皆有,不知誰首用?此處指人乘與天乘。
7-此處「太上老君」是安住於腦中九宮,給人啟示。
8-減法,加法,平均法。
9-鑿戶,出處《道德經》:「器之用 鑿戶扃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引、吳志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開鑿門窗造成房屋。屋內的虛空和周圍的房屋配合起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的便利,需要「無」的配合,才能發生作用﹞
10-張弓,出處《道德經》:「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就像張弦於弓吧)!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熟能有餘以奉天下(誰能以有餘給予天下不足的人呢)?」,引、吳志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C094-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