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讀物]
引《莊子‧第二十三章(雜篇)《庚桑楚》:
「靈臺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業入而不舍,每更為失。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間之中者,鬼得而誅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
引[董子竹博客]白話翻譯:
心靈自主又不知持守什麽,而且也不有意持守。沒有生真情而妄發,感情往往不當,世事擾心不能舍棄,天性損害更嚴重。明處公開作惡,會受處罰;陰暗處幹壞事,鬼會制裁。顯明陰暗都光明正大,無愧於心,才能獨行不畏。
按、網絡上有子不語者,十分執拗的將「鬼」釋作為「心」。
1-「業入而不可舍」,出於《莊子‧雜篇‧庚桑楚》:「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業入而不舍,每更為失。」
2-「鼻口所喜,香味是怨。」此處「怨」作埋怨(manˊyuanˋ)解。
3-《王重陽內修十論》[道德網]收:一、論打坐;二、論虛心;三、論不染;四、論簡事;五、論真觀;六、論色跡惡;七、論泰定;八、論得道;九、論坐忘樞冀;十、論坐忘銘。
4-理齊,王重陽當時的方言,完美的結束。(C094-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